小時候總覺得媽媽燒的飯不如別人家的好吃,有木有同感的同學?

噠噠成長日記


其實我小時候沒有這樣的感覺,但是我的同學們有。只要是來我家吃過飯的小朋友都會一臉羨慕地跟我說:“你媽媽做的菜真好吃啊!我下次可不可以再來你家吃飯?”哈哈哈…

說實話小時候並不覺得媽媽做的飯菜有多好吃,還經常挑食這個不吃那個不吃,後來因為媽媽上班忙,我被送到奶奶家,從那之後我就更不好好吃飯了,因為奶奶牙掉的差不多了,所以燒的菜都是燉的爛糊糊的,又沒什麼味道,我每天中午都要一元錢去買火腿腸、乾脆面等垃圾食品吃,久而久之我就面黃肌瘦,比同齡人矮半個頭。後來媽媽發現再這樣下去我就營養不良,不但個子矮小,腦力也跟不上影響學習可怎麼得了呀!於是每天中午用自己短暫的午休吃飯時間回來給我做飯,做好飯再馬不停蹄的騎著自行車回去上班,小時候不懂事,現在回想起來媽媽真的太辛苦了!等到上初中,家裡有了微波爐,媽媽就會一大早起來把菜燒好,讓我中午回來自己放微波爐里加熱一下。那時候才發現原來媽媽做的菜是多麼美味可口,以前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啊!後來我初中發育時不但猛躥了一大截個子,嬰兒肥也跟著一起來了…^_^

現在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節奏加快,我也經常在外面吃網紅飯店或各種蒼蠅館子、點外賣等等,當時可能會一時驚豔,但幾次一吃就會覺得平淡無奇了,而記憶裡媽媽燒的菜才是讓我最回味無窮的……


神奇女俠996


我從小就覺得媽媽做得菜好吃,現在還這樣,畢竟我媽媽的廚藝是非常棒的。

她沒和我爸爸結婚前,就在飯店工作,也是和我爸爸結婚了才沒去的。

就像我們村裡,誰家有個什麼事兒,都是請我媽媽幫著做飯菜。

我也是多虧了我媽媽做榜樣,我十幾二十幾個菜,我也可以手到擒來的。最多就是人累,費時間而已。

每次我老公他們過生日,都是二十個菜打底的。但是也浪費,所以今年我就改了,最多十八個菜,這次我婆婆生日,就只做了十八個菜。

我們家裡,什麼涼菜之類的都不是熟食店買的。

烤鴨我們沒法烤,但滷了以後,把鴨剁小塊兒,一樣不差。

我們家裡,什麼滷菜,或者泡雞爪,泡豬皮之類的都自己做。

肘子啊,扣肉,或者吃酒席的大碗菜,我們也都自己弄。

過年回家,我媽媽有空閒了,還給我們做幾個大菜吃。

最愛吃我媽媽燉的老鴨湯,用酸蘿蔔燉的,當然肯定不正宗,畢竟是自己家裡吃。湯稍微帶點泡椒的的辣和酸,又不油膩,是真的特別好喝。

還有我媽媽炸的魚丸,外面酥脆,裡面肉緊緻又細膩,可惜我媽西瓜把魚丸燒湯。

從我家到外公家,再到小姨家,我們過生日,不過大壽的,我們都是自己弄菜,不管是滷菜還是涼拌菜,都是這樣。

我老公家以前什麼都去外面買,自從和我結婚後,因為我習慣了,所以他們家才開始自己弄。

可能我扣吧,但我總覺得滷菜和涼菜,還是自己家裡弄的乾淨。


用戶10705230328


那時候媽媽要去地裡幹活,我小,媽媽管不了,就把我託付給鄰居王嬸,她也愛做角瓜湯,王嬸把角瓜切的很薄,鍋裡滾開的水沸騰著,冒著蔥油的香味,然後她將切好的薄角瓜片撒到鍋裡。用勺子攪動,各個調料放進去,快速勾芡就上桌了。她家有兩個兒子,搶著喝她的湯,我也聞著味道清香的,搶著去盛。

角瓜湯裡的角瓜竟然不是媽媽做的面面的感覺,是脆脆的,吃起來好好吃,我就喝了兩碗,吃了個大饅頭。晚上媽媽來接我,她盡然和媽媽說,你家小寶飯量不錯,喝了兩碗角瓜湯,我記得媽媽當然時臉就綠啦!

哈哈,現在,想想再也回不去那個喝媽媽角瓜湯的歲月了。媽媽走了二十多年,現在好思念面面的角瓜湯的味道,如果再讓我喝到,我一定,都喝光!






未來美食


真的有同感呢。估計所有的人可能都會有過這樣的感覺。記得小時候,家在農村,媽媽除了要到田地裡做農活,還要做飯餵飽我們幾個小孩子。這樣忙碌的媽媽,有時候肯定會匆忙的做一頓飯,未免有不和口味的時候。

那時候,家裡的親戚基本上都住在一個村子或者相鄰的村子裡,我和弟弟妹妹經常到親戚家玩耍,到了飯點趕上誰家吃飯也不會客氣,就在誰家吃了。

在回家後經常沒心的和媽媽告訴:老嬸家的年糕餅子真好吃,三姨家的饅頭蒸的又大又白,姑姑家的麵條滷子裡還有肉呢……

每次和媽媽說這些的時候,媽媽總是和藹的對我們說,過幾天想吃了媽媽給你們做,果然,過幾天再和媽媽說一下,媽媽就會做一頓我們特別想吃的飯菜。

長大了才知道,媽媽每次聽到我們說的都會有一點酸酸的,但是媽媽會把酸酸的感覺藏在心裡,然後去默默的為我們愛吃的飯菜。為人父母之後,才知道,忙碌的媽媽是多麼應該抽時間歇一歇疲乏的身體。

但媽媽的愛真的是無私的,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媽媽做的飯菜那種濃濃的味道,是任何人一生都無法忘記的。雖然有時候不會想起,但始終在心底。

想念媽媽做的饅頭、麵條、年糕、豆包、豬肉燉白菜粉條、酸菜燉肉、煎血腸……

還有,鄭重的說一下,“別人家的孩子真聰明、別人家的飯菜真相……”都是假的,媽媽的孩子才是最好的,媽媽做的飯菜才是最香的,你們同意嗎?

明天就是母親節了。願媽媽健康快樂!祝所有的母親節日快樂!

玉米碴鹹鴨蛋,家常菜家常飯,家的味道!謝謝品讀!


糖餅加糖


媽媽做的飯菜可能確實不如人家的好吃,但是媽媽做的飯菜的味道是家的味道,是愛的味道,值得你用一生去回味。



記得看過一個公益視頻,講的是一位深山裡的媽媽,第一次一個人翻過兩座山,趟過一條河,走了28公里的山路,轉了三次車,跨越了4個省,坐了36個小時的長途汽車,不知道走了多少條馬路,最後在警察的幫助下,才好不容易找到女兒的家。

一路跌跌撞撞,只為了給城裡生病的女兒做一頓飯。那頓飯米很硬、菜很鹹,甚至魚鱗沒去掉、小雞還沒死……

後來女兒回家去看望母親,才得知母親患有白內障、幾近失明。女兒頓時什麼都明白了——這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飯。

視頻裡相擁而泣的畫面,讓人觸動不已。

說實話,我到現在還認為我媽媽做的飯菜不怎麼好吃,小時候我挑食,奶粉也不吃,媽媽做的飯菜很清淡沒有味道,我更不愛吃,就是媽媽做的肉,我也感覺味道不是很好,我也很少吃,以至於我小時候很瘦,時間長了家人都感覺我是脾胃不好,吃什麼都不香,殊不知我是不喜歡吃媽媽做的飯。有一次暑假我去姑姑家,姑姑做的雞翅,我一連吃了十個,當時感覺幸福極了,那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飯菜,回家以後我讓媽媽也給我做雞翅吃,可惜媽媽做出來的雞翅寡淡無味,因為她忘了放鹽了。。。。。。

後來我大學畢業遇到了我的妻子,她的廚藝非常不錯,我們結婚半年以後我就吃胖了二十斤,她做的可樂雞翅我能一次吃20個,感覺味道簡直棒極了,我再回家吃我媽媽做的飯,真的感覺不好吃,甚至是難吃。後來,幾年以後,我雖然還是覺得媽媽做的飯菜不是太好吃,但是我還是很想吃媽媽做的飯,每次吃過幾頓妻子做的飯菜或者在外面飯店吃幾頓以後,我特別想回家吃媽媽做的飯,因為特別有味的飯菜吃多了會上火口腔潰瘍,但是媽媽做的飯菜很清淡,吃完以後胃會很舒服,身上也不會不適,也不會上火。再後來,我很喜歡回家吃飯,有時候吃飯是次要的,陪媽媽說說話聊聊家長是真的,而且每次吃完一個饅頭,媽媽總會問我要不要再吃一個,如果我說不吃了,她會眉頭緊皺很緊張的問我:“是不是今天的菜不合你胃口?”,如果我說再吃一個饅頭,她會很開心的再給我拿一個饃,這時候我發現她笑的很欣慰、很慈祥,臉上的皺紋也少了許多,這時候我才發覺,她是在用飯菜來表達她對我的愛。

媽媽最喜歡自己做菜饃,可能有些地方叫做菜盒,就是兩張非常薄的烙饃中間放好多青菜,從我小的時候她就愛做,實際上我一點都不愛吃,我感覺不但不好吃,甚至是難吃,但是現在她每次做菜饃,我都會吃半盒,因為我不想看到她因為我不吃菜饃而流露出失望的眼神。前幾年的冬天,那天傍晚下著鵝毛大雪,我住的小區離爸爸媽媽住的小區不遠,直線距離也就二百米,我剛下班回家,媽媽就給我打電話說:“我剛做的菜饃,你回來吃點吧”,我已經連續工作了兩天,當天實際上我很累的,剛到家準備躺床上休息,飯都不想吃,我就再三推辭不想回去吃了,我想睡覺,二十分鐘以後,媽媽又給我打電話說,我已經到你小區門口了,我給你送了兩盒菜饃,我坐電梯頭暈,我就不上去了,你下來拿吧,當時我在小區門口看到她的時候,只見她滿臉通紅,帽子上、身上都是雪,她說:“一共兩盒,一盒等xx接孩子放學回家讓她娘倆吃,一盒你吃,現在就吃吧,還熱著呢”。說著她打開了包著熱菜饃的布,非要讓我咬一口,我咬了一口,這麼多年了,菜饃的味道沒有變,還是那個味道,我看著媽媽當時凍的通紅的臉頰,瞬間感覺鼻子一酸,眼淚差點奪眶而出,這不只是菜饃的味道,這更是愛的味道,母愛溫柔如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母愛就猶如一股甘泉,總會在一瞬間滋潤我們早已被現在這個浮躁的烘乾的心田。

現在,我現在工作的地方有免費的午餐,但是每週我總會抽出兩三天時間跟妻子一起回爸爸媽媽那兒吃午飯,或者帶上孩子一起去吃晚飯,不為什麼,只是想品嚐一下媽媽做的飯菜的味道,只是想回味一下媽媽的味道,母愛的味道。

媽媽,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女人,她賦予了我們生命,又用生命的乳汁養育了我們,我們應該善待我們的媽媽,應該儘早陪媽媽一起享受天倫之樂,千萬不要子欲養而親不在。

最後,母親節就要到了,祝願天下所有的媽媽身體健康、笑口常開!


公職人員那些事兒


樓主發的這個題目讓我深有感觸,我來說說自己的生活體會。

記得小時候在臘八節前後信陽農村有打餈粑的傳統習俗,那個時候農村食物種類匱乏家裡都比較窮沒有什麼好招待客人的,而餈粑算是每家每戶招待客人的必備食材,鄰里鄉親的家家都打7、80斤的餈粑如果家裡客人多或者城裡有親戚的就打的更多,去城裡親戚家拜年就捎點餈粑算是一種土特產讓他們嚐嚐。

每到臘八節前後跟我年齡相仿的小夥伴都會非常的開心,因為那個時候家裡也沒有什麼零食而糯米餈粑對我們來說算是比較美味的零食了,在門口用土坯壘好灶臺放上大口的鍋盛滿水,把淘洗乾淨的糯米放在一個圓形的底部是用竹子絲編制的錐形木桶裡底部向上突出,整個桶放在鍋裡,桶口用完好無損的塑料薄膜封住並用繩子紮緊,然後大火燒開利用水蒸汽把糯米蒸熟。我們這群小孩就圍在旁邊烤著火眼睛盯著桶上的薄膜,第一次水蒸汽把薄膜吹的鼓邦邦的時候老遠就能聞見糯米糰的香氣,用水蒸氣蒸熟的糯米飯更好的保留了糯米的營養、口感、粘性、和香味跟鍋裡煮熟的糯米飯口感和香味是不一樣的,差別特別大,但第一次薄膜被水蒸汽吹鼓糯米還沒有熟透,必須往鍋里加入冷水等待第二次這種現象的發生,這個時候我們每個人都急不可耐,一旦大人們把蒸熟的糯米飯抬到屋子裡,我們就像跟屁蟲一樣緊隨在後面歡呼雀躍的喊叫著。一旦看到大人們合力將木桶裡的糯米糰倒進圓形石槽裡,我們就圍上前伸手索要直到每個人都手捧一塊糯米糰才滿意的離開,聞著熱氣騰騰的米香味我們的味蕾一下被打開了,一群小夥伴被剛出鍋的糯米糰燙的在手上來回翻騰著,邊吃著邊炫耀著自己的戰利品多,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天真、幸福的微笑。



剛蒸熟的糯米會被放在石槽裡用石錘來回捶打直到米粒碎爛均勻、瓷實成糊狀然後放在桌子上擀成一扁指寬厚左右的整張餈粑,灑上澱粉一層一層摞起來,第二條冷卻後將摞起來的餈粑切成長條然後再切成方塊用缸或桶裝起來盛滿乾淨的水泡著。

我特別喜歡我媽做的米酒煮雞蛋餈粑,那個時候來了客人在吃午飯前都要在主人家過晌午(正餐前相當於小吃或點心)墊墊肚子,農村家裡普遍都比較窮就拿這個美食招待客人,用自家釀的米酒、把餈粑切成小塊、打上雞蛋花、放上白糖待餈粑漂在水面一鍋香氣四溢的美食就做好了,我是百吃不厭。由於年齡小餈粑吃多了不容易消化,所以每次媽媽都不敢讓我吃太多,而且在正月裡還喜歡媽媽做的煎餈粑,焦黃可口、柔軟粘牙、鹹淡適中直到現在我也特別喜歡這兩道美食,每次過年回家我媽都會用自家打的餈粑給我做這兩道小吃,在外面工作我常常還是會懷戀這家鄉的味道,雖然我也有了孩子成為了一名父親,當著母親的面我不好意表達,但我還是想說:“有媽真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







月下千殤


俗話說“別人的飯好吃,自己的床好睡”。我小時候就已經感受很深了,但並不是說媽媽做的飯不好吃,只是一個口味吃習慣了,沒有了新鮮感!

我媽媽還是有很多拿手好菜的,比如雞子火鍋,排骨火鍋,羊肉燉蘿蔔等等。並且現在的烹飪技術也是逐年增加,家裡來客人了,更是對媽媽的手藝大佳讚賞!

我從小就喜歡做飯,媽媽雖然沒有刻意地教我,但是我是個比較細心觀察地人,耳讀目染,多少對做飯的常識有了解,剛開始只會熱熱現菜現飯,到後來自己煮飯炒菜,做火鍋,雖然很多菜沒做過,但是有很多菜,流程都是大同小異,這樣一來,做菜也就有了自己得風格。

小時候覺得媽媽是這個家裡家務活的承擔著,爸爸負責在外掙錢回家。在我心裡,媽媽總是有忙不完的家務活,洗洗涮涮,做衛生。現在我馬上而立之年,媽媽鬢角也多了幾根銀絲。是時候該年輕人承擔一點了,我大多數都能做出來,可我的老婆卻不肯進廚房,進廚房頂多摘菜洗碗,極少做飯。我不是很喜歡她這樣,畢竟很多東西不會,要學,而且夫妻二人要互相學習進步!

最後想說,父母們老了,各方面機能都在下降,尤其是記憶力,比如有些年紀大點的媽媽做飯,忘記放鹽了,大家做兒女的,多擔待吧,畢竟他們曾經為這個家庭也操碎了心。現在他們可能更願意聽到“爸媽。我來做,你們也嚐嚐我的手藝”!





果果享生活


這個問題倒是實實在在。

確實,小時候,我也有這樣的錯覺。

那時候,母親還在,並且還是十里八鄉比較出名的鄉廚,左鄰右舍紅白喜事請客,一般都是母親主廚,應該說,她做的飯菜,是普遍被大家認可和接受的。

可我總是覺得別人家的飯菜,好過母親做的,母親做的,在我記憶裡,不是鹹了,就是淡了,不是沒有熟,就是煮爛了,這種感覺影響了我的一生。

即使今天,我也固執的認為,別人家的飯菜就是比家裡做的好,就是大廚的手藝也是如此。

其實,這也只是一個心理作用,根本不是這樣。

在我們農村有句俗話:別人家的飯好吃,自己家的床好睡。

金窩銀窩不如自己家裡的狗窩。

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今天母親節,想起自己的母親,已經離開我17年,曾經嫌棄過她做的飯菜,還不如隔壁瞎眼的劉奶奶煮的粥好,可現在即使有心再想品嚐母親,煮得不好的飯菜,卻也只能羨慕的看著他人,美滋滋的喝著母親親手做的羹湯。

母親做的飯菜,可是再也沒有機會,讓日漸衰老的我嫌棄。母親,我想您了。

假如有下輩子再做母子,我一定會守著您,守著家,美滋滋的喝您做的,有愛,有情,有溫度的羹湯





會哭的罌粟花


雖然我已離開學校幾十年了,在上個世紀的七十年代。在端午節前後,正是青黃不接之時,有時家裡的大米不夠吃,母親種有很多豆角,去地裡摘時,是用籮筐裝的。

她煮豆角前是一邊掐一寸多長的豆角,順便把豆角兩邊的老絲撕掉。弄一大籃 ,洗淨後,放一點點油去炒,菜熟時再放一些油。她說同樣那麼多油,這樣做顯得菜裡有油。悶熟的豆角黑呼呼的,象熬豬食一樣,那時她天天煮大半鍋。因為米不夠吃,她可以吃一大海碗還多,糧食不夠吃時,她說瓜菜半年糧。我拿瓜菜頂。她那樣煮的豆角,我是吃夠了。有時我會摘點空心菜。洗乾淨,用大火猛炒一下炒的時候裡邊放點辣椒,切碎的蒜。斷青剛熟就好,吃時嚼空心菜的杆有脆感。

記得有一年去城裡的親戚家,順便給她家送點豆角,辣椒茄子。還在她家吃午飯,她家炒豆角時,切的很短,一兩公分。炒豆角時,放的肉辣椒西紅柿豆角酸等,按現在的說法,就是大雜燴。感覺挺好吃,豆角里有肉香有酸有辣。感覺她家炒的茄子也挺好吃。同樣是我們家的菜,做出的味道就不一樣。

當我回到家,說她家炒的豆角好吃,很香。

有肉放裡邊當然好吃了。扯把草放肉炒都好吃。父母親都這樣說。

雖然小時候感覺,有時我母親做的某些菜不好吃,有的還是可以的。比如她做的豆角酸,她很會去山上找松木菌。用油炒松木菌糯米飯放的青蒜苗。感覺很香,沒想到那時還有一兩個村裡的年青姑娘向她請教,松木菌糯米飯的做法。以前做菜就是放油放鹽。吃的菜的本味。

離開家鄉幾十年,很難吃到家鄉的松木菌了。

感謝題主出這個題目,她讓我又一次想起我母親。想起了很多和母親在一起生活時的往事。


胡蘭英


講真心的小時候我媽媽煮的飯我還挺喜歡吃的現在長大了反而不喜歡了,以前小也是覺得別人家的飯好吃但是也不嫌棄家裡的口味,現在媽媽煮的菜真心接受不了!把水煮魚的火鍋底料拿來煲🐔雞湯!土豆和豬腳拿來一起燉湯骨頭不飛水還有血末上面還有豬毛!骨頭熟了土豆全變成土豆泥了裡面還有豬毛自己煮的🐠自己都吃吐了!青菜放急凍裡面吃剩的菜也不套保鮮袋!反正我是不敢問也不敢說也不敢吃了!不是怪媽媽哈!還有爸爸蒸的水蛋裡面有生薑大蒜鹽味精不是怪他們只是接受不了那個口味了,現在我是家裡的大廚了,家裡吃大餐都是我來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