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難解答:“心口相傳”用法錯


疑難解答:“心口相傳”用法錯


“心口相傳”宜寫成“口口相傳”

  某媒體中說:“幾百年來,漁民們心口相傳著捕撈秘訣,知道怎樣把網下在海流橫截面上。”請問其中“心口相傳”的用法是否妥當?謝謝!

  天津讀者 李鑫瑋


  你提到的這句話意思是:幾百年來,漁民們用話語傳承著捕撈秘訣。表示這個意思時,宜用“口口相傳”“口耳相傳”或“口傳心授”。例如:

  (1)此須諸君口口相傳,若筆之於書,使人作一文字看過,無益矣。(明代錢德洪 《〈大學問〉後記》)

  (2)但在社會里,倉頡也不止一個,有的在刀柄上刻一點圖,有的在門戶上畫一些畫,心心相印,口口相傳,文字就多起來。(魯迅《且介亭雜文·門外文談》)

  (3)口耳相傳,或逮後世。(魯迅《漢文學史綱要》第一篇)

  (4)學書之法,非口傳心授,不得其精。(明代解縉《春雨雜述·評書》)

  (5)只這刀法、槍法、彈弓、袖箭、拳腳,卻是老人家口傳心授。(《兒女英雄傳》第八回)

  (6)古代戲曲中許多優秀劇目,儘管在舊社會得不到出版發行的便利,千百年來通過無數藝人的口傳心授,終於很好地保留下來了。(光未然《戲曲遺產中的現實主義》)

  “心口”則是“心裡和嘴上”的意思。例如“心口如一”是說心裡想的跟嘴上說的相一致,“心口不一”是說心裡想的和嘴上說的不一致。因此,你提到的這句話,應將“心口相傳”改為“口口相傳”“口耳相傳”或“口傳心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