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韓國能把足球水平迅速提高,成為亞洲一流水平,而中國已淪為亞洲三流?

對焦新視角


看到題目中竟然說日韓是“迅速提高”足球水平的,就明白這是有意帶節奏的提問,是為了給足協目前窘境解套故意編造出來的!

我用表格按照年代將亞洲歷屆亞洲盃得主、歷屆代表亞洲參加世界盃的國家歸納到一起,各位自己看,用自己的腦子分析一下,日韓足球今日的成就是所謂“快速提升”嗎?

在我看來,日韓的足球成就那是幾十年底蘊與積澱換來的!而中國足球實際上就是幾十年如一日的得過且過,混日子罷了!


理智悍虎


這個問題的答案非常簡單,韓國和日本自打在2002年聯合舉辦了世界盃之後,就此為契機,開始培養自己的本國足球青訓,並且,逐漸形成了一套體系。除此之外,國內有才華的年輕球員,國內俱樂部都會非常樂意放人,讓他們前往歐洲踢球,尤其是在歐洲五大聯賽踢球,韓日兩國足球水平就此成為了亞洲一流,而我們卻依然在故步自封不說,青訓沒有踏踏實實的搞,有才華的年輕球員都被國內俱樂部視為自己的私有財產,根本不放人讓他們去歐洲五大聯賽踢球,久而久之,中國足球的水平已經淪為了亞洲三流。



其實,說白了,韓日兩國足球水平的提高和崛起,真的就是以2002年的世界盃為契機,都是世界盃主辦的東道主,不僅在國內建設了一大批的足球比賽場館,同時,對於足球青訓也格外重視,逐漸形成了他們的足球風格。像韓國足球給人的印象就是跑不死,非常喜歡追求身體對抗,而且,對於一些喲秀的年輕球員願意送往歐洲踢球,出現了像朴智星、具滋哲、奇誠庸、孫興慜等一大批韓國球星。



日本足球水平的發展道路也是如此,他們的足球普及程度非常高,大概有200萬的足球人口,並且,形成了職業梯隊,以及高中足球聯賽,而且,強調地面滲透和短傳配合,從青訓一直到國家隊的技術風格都是如此,可以說是一脈相承。像此前效力過多特蒙德和曼聯的日本球星香川真司,就是被球探從日本高中聯賽所發覺。此外,像不本田圭佑、岡崎慎司、內田篤人、長谷布誠等等。



無論是日本足球還是韓國足球,他們對於足球青訓重視的程度遠遠超過我們,而且,形成了自己的一套青訓體系和足球風格,還源源不斷地走自己的球員前往歐洲五大聯賽踢球。而我們的做法卻跟這日韓兩國恰恰相反,現在衝擊一個世界盃預選賽,都要依靠大量的歸化球員,不少中國球迷還不以為恥反以為榮,讓大量歸化球員代表國足出戰還沾沾自喜,中國足球不淪為亞洲三流才怪呢!


中國足球論道


中國足協就是中了這個邪,認為日本和韓國是迅速提高足球水平的。

用句再流行不過的語言來說:成人的世界裡哪有容易二字?

先說說韓國。

韓國隊很早就稱霸亞洲了,他們是1956年和1960年亞洲盃的冠軍,還是1986年亞運會足球冠軍。而且從1986年墨西哥世界盃開始,韓國隊再也沒有缺席過世界盃決賽圈的比賽,從人見人欺的魚腩,慢慢變成一支誰也不敢小瞧的勁旅。

眾所周知,韓國隊員一直以體能充沛,奔跑積極而著稱。跑不死風格,讓很多強隊都感到頭疼。正是因為韓國隊員有著鋼鐵一般的意志,群狼般的團隊精神才在世界足球的舞臺又一席之地。

這裡說句讓國足汗顏的,韓國球員的愛國主義精神是全世界最強的。前韓國足協主席鄭夢準就曾驕傲地表示,“韓國球員的精神意志力是韓國足球長盛不衰的基礎,是韓國足球的根本。”而韓國足球傳奇中鋒、前江蘇蘇寧主帥崔龍洙也直言,“韓國隊有更強烈的愛國主義和責任,球員們彼此信任,愛國主義在團隊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對於韓國球員而言:足球比賽就是真正的戰爭,他們是在為國家榮譽而戰,球場上所展現出的儼然是一種民族的態度。

除此之外,出色而強大的青訓體系也讓韓國足球得以保證旺盛的生命力。在強大的資本支持下,韓國足球的體系建設相當完善,從校內聯賽到市級聯賽,再到地區聯賽、全國聯賽,逐層推進。韓國註冊球隊超過700支,光小學球隊就有200多支……

這就是韓國足球為什麼一直站立在亞洲足球的頂端的原因。

再來說說日本。

我們一直都以為,日本足球在90年代初和我們水平差不多。

中國男足首次參加奧運會,附加賽擊敗的就是日本。那時的東亞四強賽,中國隊也就打不過韓國而已。

但1998年之後,這一切都變了。

職業化之後的日本足球,就像坐火箭一般,直接將中國足球遠遠的甩在了身後,彷彿一夜之間,日本就足球崛起了。

1993年,日本的J聯賽成立,日本足球開始了職業化之路;1994年,中國甲A聯賽也誕生了,但兩個國家的職業化,卻又有著本質的不同。

早在J聯賽誕生之前,日本足協組織的青少年聯賽已經運作的非常成熟。比如從1917年就開始的“全日本高校足球選手權大會”,更是每一個愛踢球的日本孩子的終極夢想。

在2016年1月結束的第94屆比賽中,有48支球隊參加全國大賽,參加地方預賽的球隊數總計竟然多達4144支。全國大賽階段的比賽全程提供電視轉播,有43家電視臺機構參與。決賽當天,來到東京國立競技場的現場觀眾多達54090人,這樣的上座人數比大部分中超比賽都要多得多。

1996年,日本足協出臺了聞名的“日本足球百年計劃”,內容涵蓋了聯賽的創立,青少年足球人才培訓,國家隊的訓練等一系列措施。

自此後,日本足協組織的每年小學、中學、大學聯賽多達數萬場,廣泛的青少年參與和全民認可,讓日本足球在短短三十年時間內煥然一新。

從1998年之後,日本男足再也沒有缺席過世界盃,打入淘汰賽次數最多的亞洲球隊就是他們,他們已經是三屆亞洲盃冠軍;而日本女足,已經是世界盃冠軍了……

看完這些,該明白吧……


叨叨侃球


同處東亞地區,日本、韓國的足球水平已躋身亞洲一流,而國足卻淪為亞洲三流水準,實在令人感到痛心。造成這一現狀的莫過於以下幾個原因:

1、足球文化不同

在韓國、日本,足球運動被譽為第一大運動,全國上下、社會各界無不重視,日韓國土面積雖小,但對足球的熱情卻高於中國,職業球員對足球運動充滿了敬畏,而不像中國球員視足球運動為賺錢的工具,至於成績和國家榮譽是沒有多少概念的。

2、中國足球沒有方向

中國足球發展了這麼多年一直存在著一個非常大的毛病:沒有方向。中國足球一直處於探索與試錯中,具體未來要走向何方,無人知曉,也沒有一個確切的標準。所以,這麼多年來,中國足球今天出一個政策,明天又出另一個方案,改來改去,結果還是一樣,沒有任何變化,到最後我們仍然是亞洲三流水準。

而反觀韓國、日本,技戰術打法特點非常鮮明,真正做到了揚長避短,從上世紀90年代確立了自己的目標和打法風格後,他們堅持不懈,貫徹到底,在球場上堅決走自己的路線,終於躋身亞洲一流的水準,並能與歐洲強國較量一番。

總之,目前的中國足球存在許多這樣那樣的問題,從而導致了我們只能處在亞洲三流水準,離日本韓國的差距還很大,希望還在不停探索中的中國足球能夠儘快確立目標,堅持走自己的路線,早日躋身亞洲一流水準,走向世界!


火電足球


答案就是一個字:錢。

當中國球員還需要拉健力寶贊助才能派到巴西留學的時候,巴西國內已經很多日本自費留學的小球員了。

在足球職業化改革之前,咱們的郝海東、范志毅是專業隊選拔出來了,不看你家庭條件怎麼樣,身體夠條件一切都是國家掏錢培養,跟日韓的自己掏錢在國內練出來的球員踢並不吃虧,其他體育項目所謂的專業打業餘,肯定贏,而男足是專業打職業,雖然不佔優勢,差距也不大了。

現在呢,經過職業化改革,你的球員也是自己掏錢去足校上出來的,跟日韓基本上沒有區別了,大部分足球學校學費不是普通家庭承擔得起的,青訓的選材面不斷縮窄,中國足球水平持續下降是不爭的事實,為什麼鄭智能夠踢到40歲,因為鄭智也是國家掏錢體校培養出來的,現在可能民間有很多比鄭智天賦還好的苗子,關鍵他們上不起足校。

因此提高足球水平,提什麼抓青訓都是扯淡的話,病根還是提高國民收入,什麼時候咱們普通家庭送孩子上足球學校特別輕鬆了,什麼時候咱們的孩子也能像80年代三浦知良那樣說走就走去巴西留學了,咱們的足球也許就騰飛了。


八日山


中國足球淪落三流根子在聯賽


日本的j聯賽比我們開展早,韓國k聯賽一直很低調,但運作都很規範,對各自國家隊的支撐都中超好太多。<strong>

我們的聯賽實際不自覺學習日本許多,外援來自巴西,健力寶去留學,也是照方抓藥,只是人家的是個人行為。日本也聘請高素質教練,也早於我們引進世界大牌球員,只不過日本的是臨近退休明星,我們的是當打球員。

都主打金元足球,但日本已經放棄,我們還愈演愈烈,現在中超砸錢甚於j聯賽,但我們的國內球員越來越差。前幾年由於日本不大重視亞冠,結果今年重視了,令我們刮目相看,以前恆大最喜歡碰面的就是日本隊,作風偏軟,進球總是很多。但今年比賽被日本隊接管,我們的恆大和上港都喪失了主動權,踢球特別被動。<strong>

韓國k聯賽相對封閉,也有外援與外教,但以自力更生為主,作風頑強,各種比賽成績都有保障。<strong>

中國足球市場得益於金元足球,國家隊受困於金元,人傻錢多的職場環境,消磨了大家的鬥志,有錢人踢球畏手畏腳,實在情理之中。


多彩體壇


三浦知良、井原正巳是日本在1992年問鼎亞洲盃的核心隊員,十年後的2002世界盃,他們二人已經退出了國家隊,取而代之的則是中田英壽、稻本潤一、森島寬晃、高原直泰、服部年宏、中村俊輔、柳澤敦、小野伸二等隊員;2011年日本第四次問鼎亞洲盃時,中田英壽等人也已經退出了國家隊,日本第四次問鼎亞洲盃的股肱之臣則是本田圭佑、松井大輔、吉田麻也、岡崎慎司、香川真司等人。反觀國足,和三浦知良年紀相仿郝海東、范志毅、黎兵、馬明宇等人仍舊是米盧麾下的雷打不動的核心重將,和中田英壽、中村俊輔年紀相仿的杜威、李瑋鋒仍舊是國足2011亞洲盃和2014巴西世界盃預選賽仰仗的後防鐵閘;年逾不惑的鄭智到目前也是國足出無其右的中場核心;本田圭佑、香川真司二人沒有參與2019年卡塔爾亞洲盃,而和他們年齡相仿的蒿俊閔、于大寶等人仍舊是國足主力陣容的不二人選。足球人才和聯賽水平密不可分,日本J聯賽成立於1993年,20億日元註冊資金、裝備精良的軟硬件、領導層的穩定為俱樂部的發展奠定基礎,從最初的10支隊伍擴大到16支,從最初的無降級到升降級、再到成立J2聯賽、J3聯賽,一切都在日本人的規劃中發展,日本足球之所成績出眾,就是擁有成批量地足球人才與高水平的聯賽。再看看中國足壇,甲A時代與中超初期黑哨、假球遍佈;反賭風暴以後,在廣州恆大淘寶的影響下,其他各俱樂部又開始搶購國腳與天價外援,除了山東魯能泰山、杭州綠城等少數俱樂部以及徐根寶在崇明的訓練中心有較高的青訓體系以外,包括廣州恆大淘寶在內多數足球俱樂部成為商人謀利益的工具,贊助商年年更換,只注意一線隊的成績,稍有變動就宣佈退出、急功近利,浮躁的風氣使得多數俱樂部不成熟不職業。再加上朝令夕改的足協與匪夷所思的政策,中國足球的復興只能是鏡花水月。中國足球的復興,不是把重點放在某一支或某幾支國字號,著重建設各級聯賽才是中國足球復興的當務之急。我們有聯賽、有充足的資金、有成千上萬的球迷、有廣闊的市場,沒有理由搞不好足球。只要端正心態、重視人才培養與聯賽建設,除此以外,各俱樂部還要捨得讓正值當打之年的核心隊員去五大聯賽效力,八年前,大阪櫻花剛剛成為升班馬,他們立刻把核心重將香川真司送至歐洲,反觀中超俱樂部,2005荷蘭世青賽以後,陳濤等少數表現搶眼的中國國青隊員有幸被個別五大聯賽俱樂部相中,但當這些俱樂部的工作人員來華以後,瀋陽金德等俱樂部儘管沒有明確表示不放行,但卻漫天要價,最終那屆國青隊員,除了蒿俊閔、周海濱等極少數人曾加盟歐洲聯賽俱樂部以外,包括陳濤在內的多數人在幾年後相繼泯然眾人。另外,日本足球目標明確,根據自身條件,堅定不移學習巴西,反觀中國足球,學習足球強國總有跟風模仿趨勢,1990意大利世界盃,西德問鼎,施大爺施拉普納走馬上任;上世紀末,英超風光無限,“國際足聯講師”霍頓執掌國字號帥印;1998年法蘭西世界盃,克羅地亞一路爆冷勇奪季軍,東歐主帥成批量來華執教;2008年土耳其瑞士歐洲盃、2010年南非世界盃,西班牙雙雙奪魁,卡馬喬擔任國足主帥。設想一下,如果意大利沒有在2006世界盃折桂,如果廣州恆大淘寶沒有蟬聯中超冠軍併成為唯一一個亞冠奪冠的中超俱樂部,中國足協可能讓與中國足球毫無淵源的裡皮出山執教嗎?


有球必應


很多國家的足球隊都是貧民家孩子從小練球,希望通過努力拼出一個未來,因此在比賽場上敢打敢拼,一切為了贏得比賽,在比賽場上也相對比較團結。例如:巴西。

而我國青少年足球,孩子家庭條件基本都比較富足,這樣的缺乏拼搏勁,有些獨生子女也相對比較自私團隊協做能力差,對於榮譽雖然也有追求但缺乏壓力。(個人理解其中生活壓力嚴重缺乏)富足家庭條件下的孩子先天就比貧窮家的孩子更會享受物質生活,因此培養出來的就成了吃喝玩樂隊。


雨軒有話說


這個問題提的很奇怪。

亞洲三流到底是褒是貶。

歐洲是足球強區;

就算是歐洲三流,在國際上也是很強的。

亞洲平均水平不如歐洲,但是國家最多。

排名靠前的話也算強隊。

首先;亞洲到底有幾流?

如果底線是18流的話,

那三流還是挺強的。

把範圍縮小一點。

東亞杯;

巧合的是五個國家的足球水平拉的非常開;

一流。日本

二流。韓國。

這兩個的排名基本上十幾年沒動過。

據說東亞三流以前是中國。

結果上次輸給了蒙古。

可以說,中國在東亞四流的水平;

東亞五流是朝鮮。

但是!

這一次朝鮮跟韓國踢平了。

不外乎兩個原因。

朝鮮已經偷偷趕上來了。

韓國故意放水。

如果是第一個原因,

那中國足球只是東亞五流的水平。

如果是第二個原因,

中國應該還是很穩的站在東亞四流。

從邏輯上來說,

一個東亞四五流的球隊,

怎麼可能成為亞洲三流的強隊?


棄天帝的師兄


其實最重要的是不折騰,少折騰,而中國足球是太能折騰。其實足球的崛起根本不能指望迅速,這本身就不符合足球發展規律。其實韓國、日本足球一開始也依靠金元足球,邀請大牌教練及大牌球員加盟,但後期進行了快速調整,不再一味追求聯賽知名度,而是紮實做好足球一些基礎工作,如邀請一些務實、而業務紮實的國外教練做青訓,不對成績過多要求,很多來日本的外籍教練一干就是十幾年,讓孩子們真實的學習到足球的樂趣、夯實基礎。另一方面在足球文化普及、媒體宣傳上做足了功夫,媒體大量的對待初級聯賽、個階段校園聯賽機遇加大的關注與宣傳,讓足球從小到大深入到每個人的精神世界裡,並以此獲得不同成長階段的榮譽感,這非常利於培養兒童最初對待足球正確的理解和信仰。

現在韓國、日本足球聯賽已經很少有大牌外援或大牌教練,甚至很多俱樂部完全本土化,讓本土青訓出來的佼佼者有在最高聯賽的舞臺上大展拳腳的機會。而不同位置也為國家隊提供了充足的備選。

另一方面對於有潛力的球員留洋給予極大的支持,最重要的是由於從小對足球的信仰,讓這些留洋球員有足夠的勇氣和耐心在國外聯賽上生存甚至躋身一流球星。而中國的球員對待留洋更像是鍍金,從內心而言最重要的還是回國賺錢,這是多大的悲哀於足球而言。

最後一個可能算是客觀層面的,不得不承認韓國、日本由於民族的單一而更彰顯團結,在國家容易感的追求上也比我們做的更好,我們的球員在意志品質及對國家榮譽的追求上比起韓國球員真的差距不是一星半點。這個東西,很難用行政手段或是制度來規定,這是足球理念的問題,足球信仰的問題,這需要我們要耐心的從孩子就應該去培養、灌輸的,這也需要一大批專業的,有足球信仰和強烈國家榮譽感的足球教練甘於做寂寞的青少年足球教練工作。

以上這些都不是一個短暫的過程,它需要足球管理者真正的踏實下來,遵從足球發展規律,甚至犧牲一些成績,一點點的完善足球基礎。而中國足球的問題正是過於追求速度,恨不得短期一下子就把成績提高了,足協的各種折騰也是依據這個出發點,所以不改變此點,中國足球只能繼續一番折騰後繼續回到原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