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農村用牛耕田上路怎麼喊它轉向?

魅力靈山灣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其實用來耕地的牛都不是一般牛!最近春耕也開始了,雖然疫情還處於防控事情,但是為了能使農民的生產跟得上,還是要求生產和疫情防控工作同時抓。這早已經過了立春,真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農民的生產誤不得。

現在大部分地方已經開始準備著春耕的工作了,耕地的耕地,播種的播種。現在種植技術也比較發達了,機械進入農田,為農民省了不少力氣。但對於山區的一些農田來說,機器是開不到的,所以農民們依然用牛耕田。但用來耕田的牛都不是一般牛,用來耕地的牛都是受過訓練的,像我們這邊要用來耕地的牛從小的時候就要開始給牛鼻子穿孔,主要是能用繩子牽制住它,然後再進行訓練,訓練過後的牛才能下地。耕地的時候只要用一根繩子就能控制牛走的方向,繩子往哪邊拉就會轉向那個方向,當然還會配上一些農民各自的口語。

其實也很簡單的,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一點點的幫助!





一把豆芽菜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現在農業基本上都實現機械化了,我是一個80後今年也快400歲了,記得我小的時候農耕的時候還是用牲口來耕田,有牛🐮有驢有馬🐴有騾子。耕田的時候大人嘴裡會一直喊著號子來控制牲口前進的方向和速度,那個時候我只是小孩根本就聽不懂也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只知道很好玩,直到年齡越來越大才明白大人當時幹牲口的”駕駕”是前進的意思,“馭”是停止的意思,“馭哈”向右或是右轉,“哦馭”是向左或左轉的意思。關於這個我感覺中國地域廣闊南北差異肯定很大,應該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不同的說法。





南漂落葉


大家好,我是鄭少創業,分享我自己的生活,我從小生活在農村,牛耕田我小時候看到我老爸是這樣教的

1.搞好耕田的泥頭

2.把泥頭搭到牛肩上

3.下田

4.我們的四川方言,糸糸糸糸糸的吆喝,讓牛走得更好,要用手拉著牛鼻子的順子,不然不聽說,耕到頭的時候,我老爸就會說:轉轉轉牛這掉頭了,就這樣循環的,一畝田要一天


鄭少創業


牛自古以來就一直是農民的好幫手,在還沒有普及機械耙田的年代,無論是耙田還是犁地都得有耕牛來完成!

我小時候是個放牛娃,說到牛我是最熟悉的!樓主,首先牛很有靈性,牛左轉右轉其實不需要口號的,估計你也聽不懂,耕田的時候牛脖子有一個“牛壓”壓住牛的脖子,牛壓鏈接的是犁或者耙!我們耙田的時候小鞭子打一下牛就拉住犁往前走了!

如果想要牛向左向右只需要左右邊對應扯一下牛繩子,它就乖乖轉彎了!如果犁到田邊,它自己會轉彎繼續犁地!很有靈性的!

更為神奇的是牛會認路回家,趕牛回家的時候把繩子一鬆它就乖乖的回家,而且它會靠邊走,不會走路中間的!





煙花句


我小時候經常在農村放牛,見證過不少小牛成長為耕地牛的過程。這個過程並不是牛長到一定階段就自然形成的,而是靠老農來馴化的。

我親眼見過兩次我們這裡訓耕地牛的過程,我可以給大家描述下,可能各地存在差異。當一頭牛生下來三週歲的時候開始馴化,在鼻子上穿兩根繩子,然後用一特製的木質工具架在鼻子上,在這個木具下方掉一個秤砣,這個秤砣是防止牛抬頭的,因為牛一抬頭就會沒勁。然後在牛身上套住繩索在後面接上耕地工具,這樣整個馴化的準備工作就好了。整個馴化過程是由兩個人完成的,一個在牛身後牽住一條繩子,一個在牛頭旁邊牽住一條繩子,當後面的人喊向左(我們方言稱之為“牽著”)的時候,後面的人把繩索往左邊拉,牛頭前面的人也同時將繩索往左邊拉,當喊向右(方言稱之為“撇著”)的時候,兩個人就同時把繩索向右邊拉。如此不斷重複,每天早上兩小時,三天即可。

經過馴化的牛就可以耕田地了,在轉向的時候除了喊口令,還要用手中繩子輔助下,如此就可以轉向自如了。

最後還是希望我的回答能讓你滿意!


大頭胖哥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作為農二代,這個問題也就是一個常識!

首先你要耕地,就必須要有耕地的工具,比如:牛,《還有就是耕地用的土話叫泥頭》!還有就是架在牛脖子上的一個架子!那個架子是兩邊一邊一根繩子!

當耕田的時候,牛走到田的盡頭,要轉向的時候,拉一下繩子就好了,如果往右,就拉右邊的,往左就拉左邊的!這種牛都是訓練好了的牛!

如果沒有訓練的牛,必須要訓練幾次,讓他熟悉以後,它才會這也聽話的!


渝夔達人


非常有幸來回答這個問題,各地方方言不同,我就介紹一下我們山東老家吧。

60-70年代,牛可是【功臣】,是運輸,耕種的主要勞動力,改革開放以後,包產到戶,那是侯農民家裡能養起牛的可是有錢人了。到80年代基本上家家戶戶都養牛了,因為它太主要了,耕田,耘地運輸等等。

我就介紹一下是怎樣使用牛幹活的吧,那時候2-3年的牛,基本上都會勞動了,小牛必須培訓才能上路幹活,有耐心訓練才行,不然也非常危險的呢!我們山東老家這裡基本上都是用往前走就是《駕》,左拐喊《咦》右拐喊《喔》,住下就喊《籲》,讓牛聽話必須要訓練一段時間才行呢!

現在都農業機械化了,養的牛沒有會幹活的了,奶牛和肉牛,老百姓基本上沒有養牛的了,都是養牛專業戶養殖了。以上都是個人觀點,請朋友們多多指教[祈禱][祈禱][祈禱][祈禱][祈禱][玫瑰][玫瑰][玫瑰]





山東範哥


單牛犁地用雙繩子,繩子在牛兩邊繫住牛鼻子,想往那拐拉那邊繩子,同時喊架(表示外面),列(表示裡面),二是牛訓的時間長了,再也不用繩子了,只喊答答列列就可以了,訓的時間長短取決於牛的聰明度了。雙🐮犁地用繩子栓住一頭比較聰明的🐮同單🐮用法一樣,這是我的實用見解 看我們在農村的生活吧 歡迎轉發關注我哦





屎殼郎芭比


在我們這裡,耕地時兩頭牛稱做一犋,大的叫領墒,靠右邊,小點的叫盤墒,靠左邊。前行方向靠領墒,一條長繩叫做撇繩,從牛外邊角上連到牛靠裡頭這隻耳朵上,再一直連到犁把上,扶犁人靠這根繩子來指揮牛前行的方向。需要朝右走時扽一下,右轉彎時連續扽幾下,領墒牛就會明白,朝右調整方向或朝右邊轉彎或調頭,盤墒自動跟著領墒走。扶犁人一直 拽著撇繩時,牛就明白是朝左調整方向或左轉彎或調頭了。


我從山中來570328


我家就是東北農村的,遼寧省鐵嶺市轄區農村,父母都是農民,家裡以前養過很多年牛。由於是山溝裡,很多耕地是山坡地,沒辦法用大機器耕地,所以就自然少不了用牲口。我家的牛主要用於耕地、拉玉米和繁殖。每到春秋老爸就會套起牛車幹農活兒,希望牛往裡(左)走,喊yú yú yú(魚的讀音);往外(右)走,喊wó wó wó;直走,喊jià;停住,喊yú ...(聲音拉長)。

耕地時,老爸都會一邊喊一邊拉撇繩(牛耕地時左右各有一根繩子連著牛頭部)。往左走拉左邊的撇繩;往右走拉右邊的;直走不拉;停住拉左邊的。

拉車時,只有一根韁繩,直走不拉;停住拉左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