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通道”支持疫情防控債發行 五上市公司募資規模近50億元

本報見習記者 吳曉璐

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2月13日,已有九州通、興業證券、藍帆醫療、東陽光、凱倫股份等5家上市公司發佈公告稱發行或擬發行疫情防控債,合計發行規模接近50億元。

財達證券地方政府投融資研究中心主任胡恆松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疫情防控債的快速發行,充分體現了資本市場的優勢與擔當。疫情時期,資本市場有能力也有責任為企業直接融資提供支撐。另外,疫情防控債資金流向更為明晰,可以更直接的用於企業的具體防疫活動,可以更有力地支持此次疫情防控,以及正常生產經營的恢復。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哲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疫情對於經濟的直接影響是部分產品和服務供給數量下降,但間接和深層次影響則是企業流動性緊張,並且對新增投資和就業產生衝擊。短期來看,保證企業現金流的健康運轉,能夠防止疫情從直接影響向深層次影響演變。債券融資作為重要的補充流動性的渠道,上市公司通過發行短期疫情防控債券,有利於補充現金流,緩解企業停工、產業鏈不順暢等帶來的流動性衝擊,進而為穩投資、穩就業提供支撐。

胡恆松表示,銀行、交易所、發改委等部門優化了信用債券發行流程,構建了發行“綠色通道”,鼓勵疫情防控債的發行,並適當調整了存續期監管要求。疫情防控債的發行,是資本市場相關部門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加大對疫情防控金融支持力度的一個重要體現。“首先,這是國家‘一手抓疫情、一手抓經濟’的充分體現。其次,這也是相關政策發揮作用的體現。最後,這是資本市場各方對政策合力支持的體現。”

“企業全面復工、員工全員到崗,相關生產和服務企業恢復到正常狀態還需要一段時間,預計後期疫情防控債的發行規模和發行速度還會有所提升。”劉哲表示。

記者注意到,除了上市公司,多家非上市公司也通過滬深交易所和銀行間發行多隻疫情防控公司債券。

胡恆松表示,疫情防控債的發行是債券市場發揮優勢作用支持疫情防控推出的新產品。結合目前疫情發展態勢,預計後續短期內此類債券發行主體範圍將持續擴大,發行規模也將有所增加,此類產品發揮的作用將越來越明顯。

支持公司發行疫情防控債的同時,胡恆松認為,也需要警惕部分項目利用政策善意渾水摸魚。“部分企業可能利用此次審核、存續期門檻的降低為自身實現融資便利,鑽政策空子。基於目前相關債券的發行情況,監管層需要注意兩點,一是在募集資金用途方面,應確保將資金用在刀刃上,警惕機會套利;二是在資金管理和信息披露方面,還要關注還本付息的執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