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你們是如何上軍校的?

jamie1987


高考是成為軍官的最快途徑!

超過一本線一百分,身體健康,政審合格,軍校隨意選!


奇珍異寶10


哨兵小虎第863條回答。

能上軍校是所有士兵的夢想,小虎由於學歷太低,成績也不佳,沒能走進軍校的大門,但在部隊裡呆了12年,經歷過很多戰友上軍校時的喜悅。

在部隊機上軍校主要有兩種途徑,分別是考軍校和提幹。

一、考軍校

考軍校就是參加軍隊院校招生考試,2016年院校改革以前,對應的院校主要是大專和本科。

大專畢業後授予少尉軍銜,本科畢業後授予中尉軍銜,07年以前畢業的幹部還都是87式黃色的軍官簡章,特別鮮豔和高貴,典型的黃底銀星。

二、另一種途徑就是提幹。

在2005年以前,如果是高中學歷,提幹時是二期士官,畢業後則授予中尉軍銜,如果是一起士官,則授予少尉軍校。

而這種提幹方式的士兵,通常是士兵中的王者。


當然還有一種方式就是通過高考直接進入軍校了,只需要參加高考,填寫志願時選擇軍校就可以了。


哨兵小虎


我和我的軍校同學,都是通過高考上的軍校,到了部隊之後,也有一些是提幹或者是戰士考學回來的。

1.我這一塊接觸到的更多的還是通過高考考上的軍校,這個其實在部隊裡面還是大頭,以前在基層的時候,這個得追溯到2002年以前了,部隊裡面幹部本科學歷相對還是比較少的,大專已經算是不錯的學歷了,那個時候更看重軍事素質,很多人學歷不高,但是軍事素質、帶兵都很有一套。


2.後來軍隊開始重視幹部的學歷提升,通過綜合性院校培養複合型人才,其中也包括4+1學員,他們陸陸續續畢業分配到部隊,部隊裡面幹部的組成也在逐漸地改變,慢慢地軍校指揮類畢業的學員佔到了主體,然後還有少量的國防生、優秀地方大學畢業生入伍轉幹,另外還有部分從戰士考軍校的幹部,還有少量比例的提幹人員。

3.當然在部隊裡面考軍校也是成長為軍官的一種重要渠道,現在戰士考學的總比例也在逐漸升高。但是在以前部隊裡面考軍校並不是那麼正規,很多其實並不怎麼樣的人,靠著認識人,爭取個名額結果就去上了,就這樣稀裡糊塗就成為幹部了,這其實對我們部隊造成了很壞的影響。現在這些年已經正規多了,不再是靠關係的時代了,你必須得有真正的實力,軍事素質不錯,成績真的過硬,才有機會,難度也在增加,但不管怎樣,只要是公平公正就是最好的。

4.還有一種提幹的方式,這裡面不說大學生士兵提幹了,大學生士兵提幹其實類似於在部隊考軍校;提幹的難度係數其實比考軍校還要難,名額很少,而且必須要有一個二等功或者倆三等功,這個就不是那麼容易做到的了,每年符合條件的就為了這一兩個名額爭得頭破血流。不過提幹的也好,戰士考學的也好,一般情況下最終的競爭力都不是那麼大,因為普遍年齡都大了,在部隊裡面,年齡優勢沒有,發展起來還是比較受限的。


起步一二一


因為是20年前入伍考的軍校,跟現在情況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下面的文章論述,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當然也會針對現在的情況進行一個標註!
當時英武是先入伍當兵,趕上兵役制改革(1999年),當時可以選擇當第三年,也可以套改士官(一期),還可以當兩年後就直接退伍,當然也可以參加軍考。

只是,那一年的軍考競爭非常激烈,因為所有超期服役人員都可以參加軍考,要知道當時一個連隊志願兵(不是士官,當時還沒有士官)也就2、3人,這些志願兵的待遇很高,而且本身就是技術專業素質大牛,連長指導員都會照顧這幾個志願兵。

記得當時考軍校入學之後發現,英武是第二年直接考上的,而同時入伍的,有些已經是當了5甚至6年兵,但是屬於超期服役考上軍校的。

當時報考的時候,其實英武認為自己高中天天踢球曠課,估計沒戲,只是試試罷了,當時因為1999年取締XX功,考完軍校之後部隊就開始整頓了,當時感覺自己就是到了年底就走人,也不會超期服役一年,更不會轉士官的。

記得當時報考軍校,因為受到電視劇《紅十字方隊》的影響,感覺既可以上軍校,也可以談戀愛,挺好的。

考完之後,英武也沒有等成績,反正認為自己考不上的。就跟領導請假,返回老家石家莊農村探親去了(按照現在紀律是違反規定的,當時英武是首長公務員)。直到錄取通知書到部隊了,打到村裡大隊電話了,英武都不相信考上了。

當時英武認為是首長忽悠,讓我趕緊回部隊,所以就沒當回事兒......

總之,現在因為條件不一樣了,很多大學生入伍,而20年前真正的高中生非常少,所以變化很大,而考軍校也分為三個類別:大學畢業生、在讀大學生、高中以上士兵。

當然,還有一些共同點:比如體檢、軍體考核非常嚴格,基本上就屬於淘汰的過程,最後能夠進入考場的非常少。

這點兒希望大家明白:在部隊考軍校是一個綜合素質能力的考核,而學習好的高考就直接考上軍校了,也不會像我們那樣去考軍校了。當然,英武非常感謝組織的培養,成為一名全日制碩士研究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