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孩子沒有拴住任何人,唯獨拴住了媽媽”這句話?

OneSky


我還沒感覺,雖然孩子從小就和我睡,但是可能好帶,我要是加班或是出去玩晚回家,她也能和爸爸或是奶奶帶著。上幼兒園了,離姥姥家近,一週和姥姥待3天和我們待4天也能適應良好。我家是樓下保安說帶她去玩都想跟著別人跑的那種,有時候真的怕被人騙。


拾叄6


對於這個問題,我想從四個方面來回答。

第一,孩子確實沒有拴住任何人,但我心甘情願被他拴住,不僅如此,我老公也情願被他拴住。

生育孩子是父母雙方共同的決定,為了孩子的到來,父母們一起鍛鍊更好的身體,一起研究育兒知識,一起拿出時間陪伴孩子,這是一件幸福感滿滿的事情,身在其中的我們樂此不疲。

看著粉嫩的孩子,身為媽媽的我,只想給他買好看的衣服,跟他講有趣的故事,陪他盡情地玩耍,一起分享小秘密,陪他長大。

真正好的教育,是空間上分開,但精神上互相連結。

所謂拴住媽媽,並不是指她的時間全部給了孩子,相反,教給孩子做人的道理、指引他行為不偏頗、在孩子需要時陪伴在他身邊,做他背後的城牆,不用事事跟在他的屁股後面,就是父母最明智的做法。

第二、這句話也是提醒家人,要給媽媽更多的關愛。

為什麼那麼多媽媽被拴住,是因為家裡有不靠譜、不學習的爸爸。

撫育孩子是兩個人的事,爸爸認真參與到帶娃中,就能讓媽媽更輕鬆,不要認為她心甘情願,身為爸爸就可以放手不管。

著名的情感導師,節目主持人塗磊就是好爸爸好幫手的典型代表。

他的工作也很忙碌,節目錄視頻,可並不耽誤他帶娃。給孩子做營養餐、帶孩子出去玩、給女兒洗澡,吹頭髮,陪女兒玩耍。

可以說,他是妥妥的一枚女兒奴,為了女兒,他心甘情願被拴住。

親自帶娃,所以他能體會帶娃的樂趣,也更加能體會媽媽帶娃的不容易。

第三,養育孩子,也是在成為更好的自己。

帶娃不是8小時上班制,特別是娃小的時候,總會有各種突發情況,如果家裡沒有老人幫忙帶孩子,夫妻雙方總有一人要放下工作,而這個人選很多時候是媽媽。

但是選擇了全職帶娃就要被拴在家裡,不能有自己的事業嗎?不是的,我看到太多太多的全職媽媽,在家開始了自己的創業。

有很多媽媽分享帶娃的心得體會,成了很知名的自媒體博主。

也有的媽媽,很擅長做輔食,他把製作過程搬到網上,收穫一大批粉絲。

有的媽媽帶娃帶出了經驗,她很擅長寫育兒親子文,帶娃的同時,賺稿費。

這樣的例子不要太多,現在是自媒體時代,只要有經驗,有想法,並付諸實踐,每個媽媽在陪我的同時,也能擁有自己的事業。

最後祝每一位媽媽都能帶娃賺錢兩不誤,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山茱萸家


我本人就是一枚妥妥的寶媽。拿我自身來說吧。自己也曾滿腹理想,從小鎮出來,在大城市裡每天為之奮鬥。從不曾想著有一天,我帶著小孩,乾乾願願地回來,回到我們這座小鎮。因為不忍與孩子分離。不忍將孩子留在老家。在外,我們租房,各方面條件也有限。綜合考慮,辭職,回村,帶娃。之後的規劃就像是以孩子為中心化了一個圓。娃上學前,我應該給自己做好什麼儲備,以至可以不跟社會脫軌;娃上學後,我應該從事什麼工作,可以有餘錢支持她的興趣愛好,可以讓她見多識廣……孩子的出現,讓我內心柔軟而堅強,所有的規劃裡,都是我的孩子要快樂健康成長。



木墨M


孩子沒有栓住任何人,唯獨栓住了媽媽,這是多少媽媽們的真實寫照啊,這也是多少媽媽不得已的心聲。

孩子是媽媽經歷十月懷胎而生下來的,多少媽媽在這十個月裡,忍受了孕初期黑天暗地的孕吐,每次產檢的小心翼翼,孕晚期的辛苦,嚐到了生產撕心裂肺的痛,有人說:經歷了生孩子的痛後,其他的痛,都不算什麼了。最後,贏來了一個生命的誕生。而這才只是剛剛開始。

隨之而來的,是孩子的嗷嗷待哺,奶漲的疼痛,一點兒也不亞於生孩子,是被孩子逼瘋的日日夜夜,是完全碎片式的睡眠,是孩子生病時的擔驚受怕,孩子的洗衣,洗澡,膳食,換尿不溼,衝奶粉,逗孩子,教孩子,養孩子等等,這些似乎都是媽媽的事情,孩子的爸爸呢?總有他自己事情的千萬個理由。

媽媽們都想著:等孩子大點了就好了,最後才發現,永遠沒有這一天,孩子大了,教養問題還是媽媽的,健康飲食問題,也是媽媽的,學習成績,也都是媽媽的,似乎從孩子還沒出生,一直到孩子長大,孩子所有的一切都是媽媽的,爸爸呢,你們依然只是忙乎自己的事情,似乎這一切和你們沒有任何的關係。

每一個媽媽們,說多了都是淚吧。為了孩子,你們犧牲了多少,因為有了牽絆,所以不得不去做些犧牲,而這些犧牲,是很多爸爸們從不曾嘗試過的。

即使這樣,可每個孩子,都是媽媽的心頭肉,每個媽媽,願意讓孩子去牽絆,哪怕一生。



瓜與籽



糊塗一次挺好


“孩子沒有拴住任何人,唯獨拴住了媽媽”,相信每一個做媽媽的人聽到這句話都是深有感觸吧。


就目前社會分工來看,這句話基本是寫實的。

一方面,從生理學角度看,自從懷孕的那一刻起,媽媽就開始和孩子形影不離,懷胎十月,一朝分娩,終生養育。這些事情沒有人可以替代媽媽的位置。

另一方面,從情感上來看,孩子多數都是和母親親近的,這是符合自然規律的,特別是對於哺乳類動物來說,哺乳時候的親子接觸是任何其他方式都無法替代的。前一段時間孩子還和我討論“媽媽,你看不光我們說祖國母親,英語裡也是用motherland,而不是fatherland”,所以人類對於母親這個角色的認知是不分種族不分國家的。



上面說的是母親和孩子具有天生的親密紐帶,這些是任何外在條件無法分割的。

但是並不是說孩子的成長中就只有媽媽就夠了,換句話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唯獨拴住媽媽”是不夠的。

現在很多家庭中出現“喪偶式育兒”或者“單親育兒”,這種育兒模式不適合孩子的成長對媽媽也不公平。不管男孩女孩在成長的過程中都需要父親,而且心理學研究顯示爸爸對於孩子的成長作用是非常重要且巨大的,有些甚至是母親無法取代的。所以孩子的養育中一定是父母全力以赴,互補互助,良好的親子關係對於孩子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建立有非常大的影響,所以希望我們所有的媽媽也能適時主動的把爸爸拉進我們的育兒隊伍裡來,養育孩子不是我們女性的事情,爸爸必須參與。

爸爸的參與除了有益於孩子的成長,對於所有的媽媽來說也是莫大的精神鼓勵,讓媽媽們覺得自己並不孤單,聰明的媽媽們不光要“拴住自己”,還要“拴住爸爸”,讓他們和我們一起分擔養育這個“甜蜜的負擔”。


最後,我特別想說的是雖然我們母親和孩子有很多不可分割的關係,在生育教育的過程中也是不可或缺的,但重病不代表有了孩子我們就要完全失去自我,真地就“被孩子拴住了”,我們要堅持學習,育兒即育己,都是第一次做媽媽,遇到不會的不懂的也不要著急,不要放棄自己的夢想和成長,在養育孩子的同時會發現我們自己也在快速成長。而保持進步的媽媽,對於即將長大的孩子來說,也是最美好的禮物。


衷心希望每一個媽媽在辛苦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也不要只是做一個“被拴住的媽媽”,堅持學習進步,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夢想,世界對我們還沒有那麼殘酷,母親和自我也不是隻能二選一。

我是彩虹媽媽,是媽媽也是老師,愛孩子也愛自己,歡迎交流,一起成長。


彩虹媽媽有能量


作為一名6歲孩子的寶媽,我表達下對這句話的態度---真是超級認可!

當寶貝在媽媽肚子裡時,就有記憶了

研究人員發現嬰兒在孃胎就有記憶,據英國《刺胳針》醫學雜誌將於週六發表的一項荷蘭研究結果顯示,嬰兒在母親的子宮內,便已學懂運用自己的長、短期記憶。 

研究人員說:“雖然胎兒需接觸刺激器多過一次才對刺激器建立認知,但他們顯然是記得這種刺激器的震動的

所以,十月懷胎是寶貝對媽媽依賴的開始和鋪墊。也是栓住媽媽的開始!

還有媽媽對寶貝的愛

媽媽對寶貝的愛,讓我們無法移開視線。我們家寶貝出生時,被診斷為吸入性肺炎,轉入市兒童醫院治療。那段時間的每一天,我都在煎熬中度過!你可愛的樣子,我還一眼都沒有看到過,長得像誰呢;你的小手我還沒有觸碰過,是不是又細又長,經常遐想…,看著手機,害怕接到醫院的電話,吃不下,也睡不著,怎麼說呢,我想,當媽媽的,應該都能夠理解這種心情。(也不是說他爸不擔心,只是,我自我感覺,我要比他更擔心點。)

寶貝一天一天的長大,嗷嗷待哺,一直是我陪著他睡覺,因為沒有辦法,爸爸不具備餵奶的功能,所以就像上面這個問題一樣-“孩子沒有拴住任何人,唯獨拴住了媽媽”,誰讓我們的身體結構就註定了是被栓住的命,加上情感的牽掛,還不栓定你了。

爸爸們的無視

最後,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現在大多數爸爸們就是個陪襯!特別是有男孩的家庭。(有女孩的,爸爸可能是女兒奴)

小孩子上幼兒園了,其實可以明顯的感受到,小傢伙長大了,也會刻意的去保持一點點的距離,這個時候就非常需要爸爸們站出來了。

比如幼兒園會佈置很多的作業,這些都是誰做呢?還用問嗎,那都是家長們的事兒。當你陪孩子做手工時,他在玩手機;當你給孩子講故事時,他在玩遊戲;即使你去上廁所,寶貝守在廁所外面,他都無動於衷;當寶貝好不容易哄睡了,他倒意識到你的存在了(此處省略一萬字))……,所以,他什麼時候幫你分擔過,就不說分擔吧,親子關係不好還好意思抱怨寶貝只和媽媽親。我只想說,長點心吧,男人們,爸爸們,還真是如電視局裡面的臺詞似的:“中國的爸爸都是,今天高興了逗兩下,明天不高興了,踢兩腳,養娃跟養寵物似的!”若現在你不管,等你想管的時候,都長大了,已經來不及了!所以爸爸們的袖手旁觀也是間接造成只栓住媽媽的結果。

寫到這裡,突然想到幾天前老公暴躁的說的一句話,“他也是我兒子”,我的回答:“現在想起來了,才六歲,還來得及!”

希望每個家庭都可以美滿和幸福😁


小小仕


兩歲半寶媽來報道[愛慕]作為新手媽媽,關於每一個寶寶的問題,好像都能引起我的共鳴,我的經驗可能具有個例特點,我自己也覺得有不足的地方,寫出來,給大家取長補短吧。

最早的時候聽到一句話,面對寶寶的看護也好,陪伴也好,任何人都可以說“我有事兒,或者我要去幹個什麼”而放下寶寶,把寶寶推給別人,唯獨媽媽不可以。當時看著身心俱疲的寶寶媽,突然覺得做女人好心酸。直到我自己也當了媽媽,又有了更多的體會。

確實,剛剛生產完,剖腹產刀口鑽心的疼,藥物宮縮間歇性的疼,疼的腦海裡面什麼都沒有,就只有一個信念,我再也不要來一次了。永遠忘不了,真的是永遠忘不了第二天下地時候,無法形容的疼,明明刀口在肚子上,那種疼確是從腳底一直蔓延到身體的每個器官,呼吸都沒法呼吸,至此我對任何信息渠道包括電視劇,文章等等裡面描述的疼都能身臨其境了。此外,還有漲奶的疼,母乳餵養的各種禁忌,人偏偏又是越不能吃越想吃,那股難受勁兒;看著別人想幹什麼就幹什麼,自己卻只能躺在床上,突然明白了殘障人士以及老年人在家的孤獨和無能為力了。

但是,即便面臨著精神和身體的種種挑戰,依然要自然而然的承擔起哺乳小寶寶的重任,即便刀口疼得撕心裂肺,掙扎也好,別人扶起來也好,都還是要一頓不落的喂寶寶,哪怕稍有疼帶來的坐起來抱寶寶的吃力感,就可能被認為是嬌氣,違背了母愛偉大的道義。同樣,吃喝上面也一樣,如果有自己想吃什麼的想法,也會突然覺得自己是不是對不起寶寶,不能這樣做。日常的照顧,奶奶累了,可以毫無顧忌的睡覺,理由很充分,照顧寶寶累了,其他人也一樣,唯獨媽媽不可以,累了又怎樣,累了就能不管孩子麼。。。在孩子成長過程的任何一階段都是如此。

但是當我陪伴寶寶從她從肚子裡出來,到他一天天成長變化,某一天我要出門一下了的時候,僅僅只是出去一下,好像是兩個月因為漲奶走結塊的時候,去了一下醫院,大概不到兩個小時,我發現我就已經牽腸掛肚,魂不守舍,害怕她吃不慣擠出來的奶,害怕奶奶抱她太緊了,害怕這害怕那,那時我意識到,我也是離不開寶寶的。到現在,都是如此。

所以,寶寶和媽媽的依戀是相互的,媽媽也離不開寶寶,這是每一個媽媽對寶寶最天然的愛和牽掛,所以媽媽們也要正確認識,如果發覺自己怎麼那麼離不開寶寶,不要覺得自己軟弱,不要覺得自己不爭氣,這是身為媽媽的天然感覺。尤其是給寶寶再在唸繪本的時候,有很多小故事比如媽媽,我好愛你,等等的時候,我家寶寶會變產生共鳴,依偎在我身上,這時我就更加堅定自己的想法了。

以上是我自己的一些感受哈,大家可以互相交流[害羞]附上一幅和寶寶畫的畫[害羞]



whiris


換個角度看看吧,大家是彼此成就的關係。因為畢竟,最終能決定帶孩子來這個世界上的人,除了媽媽還有誰呢?在決定孩子來不來這件事兒上,爸爸也沒有決定權(ps:他們好像正在為這個權利鬥爭)

忘了是那個作家說的,母親是這個世界上最自私的角色,為了自己生命的圓滿,就毫不猶豫的把一個不相干的生命帶到這個世界上。

這樣一想,到底是誰拴住誰啊,且行且珍惜吧。


媽媽愛玩


母愛的偉大就是這麼來的。我相信在任何一個孩子心裡世界上最愛的永遠都是自己的媽媽,因為在我們孕育孩子10個的時候,就註定了孩子要拴住媽媽。每個家庭,孩子永遠粘著的那個人,肯定是媽媽這樣就又拴住了。每個家庭拴住的肯定是媽媽,因為每個媽媽對自己的孩子都心重。家庭裡的其他人好像都是輔助工作的幹活的主角都是媽媽。拴住媽媽我們應該驕傲,孩子愛你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