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破遼兵完全是謊話

可能是是施耐庵沒有觀察過真正的戰鬥,沒有戰場對敵經驗,或者在《水滸傳》成書過程中,原初的故事完全出自老百姓的一廂情願,讓故事出現宋江帶兵破遼兵的情節,以此顯示宋江的忠義以及諸多英雄好漢的精忠報國之志。可是,宋江帶領的水泊梁山兵將在攻打遼國侵佔的土地和城池的時候,勢如破竹,雖然有些小波折,但對大局無妨,最終大獲全勝,讓人覺得太順利了,反而不真實。閱讀這些情節的時候,不僅僅是一種痛快,而且是毫無阻礙的閱讀反而讓人生出許多的不適應,感覺施耐庵在造假,或者故事的原初編造者在造假,或者在故事的流傳過程中,加工者在造假。由此看宋江破遼的故事,完全是謊話連篇,即使是虛構也是大大脫離生活真實,不惟經不住推敲,就是讀一遍也覺得虛假,不忍卒讀。

宋江破遼兵完全是謊話

遼朝(公元916年—公元1125年)是中國歷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共傳九帝,享國二百零九年。公元907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成為契丹部落聯盟首領,公元916年始建年號,建國號“契丹”,定都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羅城)。947年,遼太宗率軍南下中原,攻佔汴京(今河南開封),耶律德光於汴京登基稱帝,改國號為“大遼”,改年號為“大同”。983年復更名“大契丹”。1007年遼聖宗遷都中京大定府(今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1066年遼道宗耶律洪基復國號“遼”。公元1125年被金國所滅。北宋立國之初即有意要收復燕雲十六州,先後於979年、986年兩度北伐,皆為遼軍所擊敗。宋太宗趙光義統一江南後,於979年親征北漢,遼朝派數萬兵支援北漢。三月,遼軍在白馬嶺與宋軍交戰,被擊潰,遼將耶律敵烈等人戰死。六月,北漢主劉繼元降宋。遼朝改變戰略,把主要力量用以固守幽薊。宋太宗乘勝進攻幽州,遼朝派耶律沙、耶律休哥、耶律斜軫等名將率軍與宋軍大戰於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門外),成功擊敗宋軍,宋太宗僅以身免。蕭太后與遼聖宗於1004年親率大軍深入宋境。宋真宗畏敵,欲遷都南逃,因宰相寇準堅持而親至澶州(今濮陽)督戰。宋軍士氣大振,擊敗遼軍前鋒,遼將蕭撻凜戰死。遼軍恐腹背受敵,提出和約。主和的宋真宗於次年初與遼訂立和約,協定宋每年貢遼歲幣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雙方各守疆界,互不騷擾,成為兄弟之邦,此即澶淵之盟,從此兩朝和好達一百二十年之久。大遼本是遊牧民族建立,有著很強的戰鬥力,不然也不會南下中原,攻佔汴京。馬背上的少數民族大多具有很強的戰鬥力,不是那些中原地區的人們即使整天訓練也沒有那麼強悍的戰鬥力。就是宋江等一百零八條好漢也不具備那麼強大的戰鬥力,他們大多是殺人放火之徒,即使有些投降過去的朝廷武官,加上一些殺人放火之徒,打家劫舍還行,對付地主豪強武裝還行,就是對付兵力孱弱的朝廷兵馬也可以應付,要是對付那些馬背上的契丹民族,就有些捉襟見肘,力不從心了。之所以把他們寫的那麼神勇,那麼足智多謀,那麼齊心協力,就是要凸顯他們的忠義之氣,民族氣節,而不是忠於事實,來源於生活真實。

宋江破遼兵完全是謊話

宋江破遼兵完全是謊話

可笑的是,扔石子的張清武功不是很強,只是善於兩軍陣前扔暗器,飛石打人,就連傷了大遼多員戰將,有的還被直接打死,以至於遼軍兵將很怕張清。遼軍大將天山勇用暗箭射中張清喉嚨,張清翻身落馬。董平、史進、解珍、解寶,死命救回張清,盧俊義讓人拔出張清喉嚨裡的箭,張清鮮血直流,盧俊義讓人給他包上,送到大後方,讓神醫安道全治療。張青飛石確實能夠傷人,但僅憑著一技之長就能打得遼兵魂飛膽喪就有些誇大其實,即使加上董平、史進、林沖、徐寧等人,也不一定能夠輕易取勝。僅憑飛石打人就能戰勝遼兵無異於天方夜譚,甚至荒誕不經。為什麼不安排神射手花榮來顯神通,射死幾員遼國大將,不也讓遼兵聞風喪膽嗎?從構思的角度來看,不可取。花榮已經在梁山射雁顯露了本領,又在祝家莊射掉指揮燈,他的弓箭比張清的飛石要高級得多,屬於正規武器,而飛石只是屬於非常規武器,有點玩鬧的性質,用飛石打遼兵完全合適,不必要用花榮的神箭。花榮屬於級別比較高的武將,張清也是級別比較高的,但總讓人感覺張清的飛石上不了檯面,只能對付武力不行的遼將,留著花榮的神射對付那些級別更高的武將,或者扭轉戰局的時候用到他。在施耐庵看來,前面已經讓花榮顯露了神通,後面就不能總讓他露面了,風頭和戰功不能讓他一個人奪了去,而是要分開寫,才讓人覺得精彩。從另一個角度看,花榮的神射並不是名不虛傳,而是射一射大雁和燈籠還行,兩者都是慢慢運動的物體,要是射那些大將就不一定能行。那些大將都是身經百戰的,也會射箭,聽到弓弦響就會馬上躲避,花榮不一定能射住他們。但是張清的飛石就不同了,大多數將官沒見過飛石打人的情景,即使見了也不一定能躲得開。石子是非正規武器,用到了戰場上,本身就讓人防不勝防。但誇大事實確實不應該,以至於減損了故事的美感。

宋江破遼兵完全是謊話

編故事的人、加工故事的人和寫書的人大多在一種民族主義情緒支配下燃起愛國激情,一味地只要宋江這些人保家衛國,建功立業,卻罔顧事實,胡編亂造。宋江部隊裡的正規軍並不多,即使有呼延灼的連環馬,有投降過去的官兵,總數加起來也不過一兩萬,其他的都是小嘍囉,要不就是殺人放火的強盜,讓這些人去打遼兵,簡直是笑話。就好像評書裡說的楊門女將十二寡婦徵西一樣可笑,大宋在怎麼沒人也不可能讓十二寡婦去徵西。更可笑的是,十二寡婦徵西居然打勝了!宋江帶著草臺班子破遼兵,勢如破竹,居然也勝了!

宋江破遼兵完全是謊話

這些故事作為茶餘飯後的笑談是可以的,作為小說情節就有些虛構得離譜,不讓人喜歡了。不然,檀淵之盟就不會成為北宋王朝一道帶血的傷口,流血流了足足一百二十年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