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山西老農拿著1100萬的借條來政府要債,政府鑑定後給8萬

80年代,山西老農拿著1100萬的借條來政府要債,政府鑑定後給8萬

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過後,必有凶年。-老子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我國出現了一位最大的債主。一位山西老農拿著一張1100萬元的借條來到政府門前,在政府門口晃晃悠悠的徘徊了半天,幾次看到路過工作人員想開口問些什麼。

但是當工作人員正準備接收老農是眼光試探時,老農卻轉臉望向別處。政府工作人員看老農神色不對就主動向前詢問老農有什麼事情需要幫助?老農眼露羞澀的看向工作人員,要求到一個僻靜處說。

工作人員將老農帶到其辦公室。隨即便開口問到:“老人家,你是不是有什麼困難需要我們幫您解決的。你說出來,你要相信我們”。(工作人員還以為老農是遇到了什麼難事,所以一臉關切的問到)

老農支支吾吾的半天才答到:“同志啊!其實今天我真的是不想來給你們添麻煩的,但是實在是因為家裡支撐不住了才來的”

。(邊說著老農邊從口袋一摸索出一張泛黃且折皺的紙張遞給了我們工作人員)。這時工作人員還有些不明所以,於是好奇的打開了紙張。

80年代,山西老農拿著1100萬的借條來政府要債,政府鑑定後給8萬

紙張雖然看上去已有些年頭,但是上面說的毛筆字跡和紅色章印卻還清晰可見。由此可見這張紙被老農精心保護著。可是看完內後的工作人員顏色大變。問老農道:“老人家,你這個借條是哪裡來的”?老人家說到:“同志,不必驚訝。這借條不是我的,而是我曾祖父留下來的,我可沒有那能力借出去這麼多錢”。工作人員見紙條跡象確實老舊,所以趕緊去向上級領導彙報是了此事。

此事一出就被村裡的農民們傳的五花八門,各種版本都有。

拿著鉅額借條要求政府歸還欠款,這件事情在當地引起軒然大波,老農同村的村民都議論紛紛,大多數都懷疑老農是被騙了,或是認為老農財迷心竅拿假的借條想向政府訛詐一筆。更有說老農是裝的農民,其實就是在這些地方隱居怕被人追殺。

反正是各種版本千奇百怪的都有。可是政府怎麼可能被訛詐,這種事情被查出來後果可想而知,老農就是有再大的膽子也應該明白不能欺騙政府吧。那既然如此

。老農為何有1100萬如此高額欠條?

80年代,山西老農拿著1100萬的借條來政府要債,政府鑑定後給8萬

要知道1100萬啊!別說老農了,一個比較體面一點的工薪族,如果月薪1萬,那年薪就是12萬,我們就算這些錢不花費全部存下來,那也要91.6年才會有1100萬的存款。

根據《中國經濟學週刊》統計2018年全國的薪資水平全國人口的工資月薪達到一萬以上的人數佔比僅有5%左右,而近六成以上的人月薪僅在3500以下

,由此可見入過萬是怎樣一個概念,那老農一下拿出這樣一欠條,就算是真的,我們也不得不懷疑這個錢是從那裡來的,來路正當可否,作為一個農民,奮鬥幾輩子可能都沒有1100萬的資產。

由於資金額度大,所以當地政府瞭解了情況後,趕緊向上級打了報告,上級政府非常重視。安排了專門的專家組來調查此事,專家經過多次奔波走訪調查,初步判定老農說的是真的,借條也卻有此事。

經過當地政府的詢問調查得知,老農名叫郭建英,這個借條確實為其祖父所有,經過繼承到了郭建英老人手上,有郭建英老人祖父的老友流傳下來此事緣由。

80年代,山西老農拿著1100萬的借條來政府要債,政府鑑定後給8萬

原來郭建英老人的祖父曾經是當地有名是富商(煤老闆)當時我軍在前線作戰時,由於糧草不夠,只得向其祖父借款來應對緊張的戰事局面,並承諾在戰爭結束後,悉數奉還。其祖父作為一個富商極其看重民眾口碑,當時除了借了鉅款還將家中空餘糧食捐獻給了軍方,後來戰事結束後。

建立的口碑讓郭家幾年生意更加紅火,但是好景不長。由於戰爭原因有一部分靠發國難財的人也逐漸壯大起來,看到郭家生意如此紅火,心生歹意。後幾家聯合,靠降低成本,用劣質原料做商品來拉低市場價格。

而當時的郭建英祖父已近年邁,無暇商業競爭,且作為一個正統商人他不願以次充好,所以家業一再衰敗。到了郭建英老人父親接手家業時早就負債累累。無奈之下其父親見家中產業全部變賣,結清了家中工人的工錢。

而後郭建英老人的父親就用剩餘一點錢建了一間僅能勉強住下的房子

,其父親只能靠務農為生,兩年後郭父認識了郭母,兩人生下了郭建英。

80年代,山西老農拿著1100萬的借條來政府要債,政府鑑定後給8萬

郭建英老人的父親給他起名“建英”都是受其郭建英老人祖父影響,希望他長大後可以建立英雄偉業。可見郭建英老人家人骨子裡就有一種建大業的想法。

本可以和和睦睦的一家又遭變故,郭建英老人的父親把借條給了他,並告訴他:“

建英,這個借條你一定收好,這是是你曾祖父當年留下的,萬一那天這個人來還款了,也算是一筆財富吧”。

郭建英一直將借條保存的很好,但老人由於家中實在困難,所以想著這畢竟是當時借給軍人的,那政府是不是可以還這筆欠款。但是由於骨子裡流著祖父的血液,那種英雄氣概讓他覺得向政府討要這筆錢有點羞恥,所以一開始才支支吾吾羞於開口。

經當地政府調查核實發現當時借的人之所以沒有來還賬,是因為那之後就親自上陣殺敵,英勇犧牲在戰場上了。由於還沒有來得及交代屬下,所以這賬就成了無頭債,軍方無人知曉,也就沒有還了。

80年代,山西老農拿著1100萬的借條來政府要債,政府鑑定後給8萬

後來政府核查發現欠款是1100萬法幣,通過通貨膨脹和貨幣兌換的匯率,這張欠條也就只能兌換8萬元。不過對於郭建英老人來講,也是可觀的一筆錢了。拿到錢的郭建英老人激動地留下了感激的淚水,並稱贊人民政府果然是守信用。

想想這種無頭債政府都幫忙驗證真假並賠償,可見我們能有這樣為民服務的政府是多麼幸運。當然這樣的政府領導的人民也是團結一致的,當年如果不是其祖父仗義援助,可能那場仗就輸了。所以一個民族的強大離不開人民的團結,離不開領導者的付出。

我記得阿富汗有一句話:什麼都貴了,就是人命不值錢。但是中國卻有一句話叫: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

(雷鋒)這就是我們中華之所以久經歲月卻未衰的原因。我們之所以團結就是因為和平是那樣的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