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王朱權一脈和燕王朱棣一脈有什麼過節?

代貞


朱元璋建立明朝,把他的兒子們都分封王爺。其中的朱棣為燕王,朱權為寧王。其它的兒的也都有封償。朱元璋登基後封朱標為太子,為了在他死後讓朱標能夠安穩的掌控天下,大殺開國功臣。誰知朱標命短,在朱元璋在世時就一命歸西,故朱元璋只好立朱標的兒子朱允炆做皇太孫以安下穩定。在1398朱元璋去世後朱允炆登基,為了使自已的皇位能夠永固,只好開始削除蕃王封號,剝奪他們的權利以便於中央直接管理,這就動搖了朱允炆的其他叔叔們的權利。其中猶以燕王朱棣心中最為不滿,於是朱棣以“清君側”為由起兵反判,在起兵之初由於兵力很少,不久便被朝庭大軍打敗,在生死存忘的關鍵時刻,朱棣想到了在北邊駐守邊關的朱權,於是他使計向朱權借兵以便對抗朝庭,並答應若打敗朝庭兵馬推翻朱允炆後二人平分天下為王。在朱允炆兵將無能和朱允炆不可傷害叔父性命的命令下,朱棣經過幾次生死攸關的勝利之下兵峰直到南京城下,朱允炆在無奈之下放火燒掉皇宮,從此生死不明。

朱棣在1402登基,事後一直沒有兌現當初給寧王朱權平分天下的承諾,並且一直打壓朱權。朱權在以後的後半生都是顫顫驚驚的過完自己的後半生


緣來緣去1828535


燕王朱棣的一生堪稱是一個傳奇,這不僅僅在於他在靖難之役時取得的成功。在1399年時,剛繼位不久的建文帝就下令削藩,建文帝的意圖正是要下令削除朱棣手中的兵權,然而39歲的朱棣一舉病變發動靖難之役最終奪得皇位。

朱棣的成功並非是一個偶然,其實縱觀這位猛將在靖難之役前的戰績便不由得使人歎服為什麼在靖難之役他會能取得成功了。1370年,當時年僅十歲的朱棣就受封為燕王,到1380年時,二十歲的朱棣就已經就藩北城鎮守邊疆,長年累月隨明初大將常遇春等人從軍作戰,使他早就成為一位名副其實的軍事家。

從乃不兒花到索林帖木兒再到靖難之役的成功,都無不在續寫著朱棣天才的軍事才能,這也難怪有人會說燕王善戰。而相比於善謀的寧王朱權,在靖難之役中算得上是最大的“功臣”的他最終還是沒能謀劃過朱棣,最終使他鬱鬱而終。

在靖難之役發生之後,朱棣也曾經被打的找援軍,由於明朝時期時明燕兩地接壤,使朱棣和朱權二人關係也因此緊密起來,對於朱權的能力,其實也是非常值得一提的。

1391年,年僅十三歲的朱權就已經就藩於寧城,這位藩王實力並不亞於朱棣,傳說他麾下的朵顏三衛更是驍勇善戰。善謀的朱權在靖難之役時果斷選擇了隔岸觀火,但卻還是被“奸詐”的朱棣騙來幫助其成就大業。

朱棣來到了他的大寧城待了幾天,私下卻派人拉攏朵顏三衛,這支號稱最精銳的部隊不出數日就被朱棣騙走了,善謀的朱權就這樣被朱棣擺了一道,之後朱棣還許諾靖難之役成功後與他平分天下。

沒想到“奸詐”的朱棣還是耍了朱權,不僅沒有與他平分天下,就連朱權想要安心養老的優渥土地蘇杭之地都未能得到,被朱棣安排到了還未開化的南昌度過餘生。

這也使朱權一生對朱棣都充滿了怨恨,畢竟這位“善謀”的朱權就這樣被朱棣騙了好幾次得到了這個下場!


小灰LX


朱權一脈和朱棣一脈糾紛的根源還是因為靖難那些事,朱棣用詐把寧王朱權拉下了水,許諾中分天下。然而靖難功成之後,卻對朱權百般提防,猜忌不斷,朱權內心的憤恨也就不難理解了。

明初為圍剿殘元軍隊並繼承元朝嶺北行省,朱元璋承元朝宗王出鎮制度,以九大塞王封鎮邊疆,藩屏朝廷,統兵出外,開疆拓土,從東到西分別是遼王、寧王,燕王、谷王、代王、晉王、秦王、慶王、肅王九王。此九王者,皆塞王也,莫不敷險隘,控要塞,佐以元戎宿將,權崇制命,勢匹撫軍,肅清沙漠,壘帳相望。

朱權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十三歲封寧王,十五歲就藩大寧,所屬有甲兵八萬,戰車六千,麾下朵顏三衛驍勇善戰。

建文元年,朱棣起兵靖難,但起兵初期兵力不多,與建文大軍對比實力懸殊,這時朱棣想起了自己的胞弟朱權。《明史》載:燕王初起兵,與諸將議曰:“曩餘巡塞上,見大寧諸軍慓悍。吾得大寧,斷遼東,取邊騎助戰,大事濟矣。

於是朱棣親赴大寧,謊稱求救,朱權邀請朱棣一人騎馬入城,朱棣握住朱權的手大哭,訴說自己是不得已才起兵的,求他代為起草奏章謝罪。朱權信以為真,數日誠懇款待朱棣,而朱棣則暗中收買大寧諸軍將領。幾日後朱棣告辭,朱權出城相送卻被劫持,並同王妃世子一同被挾持到北平,被拉下水的寧王只得隨同朱棣一同造反,而朱棣許諾“事成,當中分天下”。

等到靖難功成,朱權主動請求改封南方,希望得一富庶之地作為封地,朱權心想自己幫朱棣一起靖難,雖然沒有奢望真能平分天下,但畢竟是有功的,給個富裕的封地過過好日子也不錯,於是請求朱棣封他到蘇州,卻被朱棣以蘇州在京畿之內而拒絕。永樂二年,朱權封南昌,因害怕朱棣迫害,終日寄情書畫,彈琴讀書,韜光養晦以安朱棣之心,因此在永樂年間朱權未遭禍患。

《明史》:比即位,王乞改南土。請蘇州,曰:“畿內也。”請錢塘,曰:“皇考以予五弟,竟不果。建文無道,以王其弟,亦不克享。建寧、重慶、荊州、東昌皆善地,惟弟擇焉。”永樂元年二月改封南昌,帝親制詩送之,詔即布政司為邸,瓴甋規制無所更。已而人告權巫蠱誹謗事,密探無驗,得已。自是日韜晦,構精廬一區,鼓琴讀書其間,終成祖世得無患。

寧王朱權本是手握重兵的塞王,被朱棣劫持而出兵靖難,幫他打下了整個天下,結果卻長期受到猜忌,惶惶不可終日,其對於朱棣的恨意也就可想而知了,而寧王一脈和燕王一脈的糾葛卻並沒有因為朱棣和朱權的相繼去世而結束。

朱權死後,其孫朱奠培嗣位,因“增造宮殿及派歲祿於進府縣,奏請南昌城內東、西二湖”,被時任左布政使的崔恭抵制而生怨恨,“遂劾奏(崔)恭不法,恭與按察使原傑亦奏奠培私獻惠二王宮人,逼內官熊璧自盡。按問皆實,遂奪護衛”。

削去寧王護衛,改為南昌左衛,使自朱權以來與朝廷間的矛盾進一步加劇。

正德十四年,第四代寧王朱宸濠起兵叛亂,發檄各地,指斥朝廷,略九江、破南康、出江西、佔安慶,終為贛南巡撫王守仁所俘,押送南京,廢為庶人,封國廢除。

正德十五年十二月,朱宸濠在通州被處死,並遭到了焚屍揚灰的下場,歷代寧王與皇帝間的矛盾徹底了結。


牧荑


燕王和寧王的矛盾要朱允炆削藩說起,二人本是兄弟,又都是藩王,都在削藩之列所謂兔死狐悲,唇亡齒寒。二者走到了一起,造反。

先造反的是朱棣,但是要和軍隊數量遠超自己的朱允炆打仗,他也沒底。這時朱棣盯上了寧王的朵顏三衛。這是當時戰鬥力最強的軍隊。朱棣要拉寧王下水了。 在這場削藩中,沒有一個藩王可以倖免,建文帝對這個能征善戰的叔叔實在是不放心。在對燕王動手的同時,也把手伸向了寧王,這是一個豬一樣的策略,萬一他們一起反了怎麼辦?不過事實也的確這樣。

寧王和燕王一起反了,不過這反是有條件的——平分天下。想象往往是很美好的。靖難之役勝利了,朱棣坐穩了江山。寧王也明白,平分天下,呵呵。他想去一個好一點的地方——蘇杭,不想回北方了,打仗打累了,改好好歇歇了。朱棣笑著搖搖頭,把他送到了江西,當時是個鳥不拉屎的地方。於是,朱權被封到了南昌,這是朱棣為他精心挑選的地方。而被強行發配的朱權的心情想來是不會愉快的,一向爭強好勝的他居然被人狠狠地魚肉了一番,他是絕不會心服的,這種情緒就如同一顆毒芽,在他的心中不斷生長,並傳給了他的子孫。他們之間的樑子就這麼結下了。

出來混遲早要還的。後來寧王又造反了,不是朱權是他的後代朱宸濠,只是可惜現在天下太平,是沒有那麼多優秀將領的,不過他倒是請到了一位大名人——唐伯虎。沒錯,就是“信不信我發飆了”的那位寧王。伯虎兄是來討生活,活命的,不是來送命的。知道寧王要造反,撒丫子就跑了,後來也因為這事受到了打擊,沒幾年就去世了。

這位寧王也是點背,不僅沒有人才,居然還有一個強大的敵人——王陽明。倒黴的時候喝涼水都塞牙。三下五除二,就被打敗了。不是你們太無能而是敵人太狡猾。





文史之路ing


寧王家族和明成祖朱棣一脈的矛盾可謂是由來已久,這就要從靖難之役說起。

寧獻王朱權是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的第十七個兒子,朱棣是朱元璋之第四子,建文元年,剛剛即位不久的建文帝朱允炆下令削藩,一口氣削掉了周岷代齊湘等五位藩王,此時鎮守北平的燕王朱棣坐不住了,他決定先下手為強,起兵靖難。這時,他意識到以自己一地的兵力難以抗衡朝廷的大軍,他左思右想,將目光投向了他的十七弟朱權,此時的朱權貴為寧王,坐鎮大寧衛,手握蒙古精銳騎兵朵顏三衛,實力強悍,朱棣可謂是連哄帶騙加忽悠,將朱權拉到了自己這一邊,當然朱棣答應朱權,事成之後,共分天下。顯然朱棣食言了,不過朱權也看得開,他知道自己四哥的為人,就想著分封到江浙富庶之地,不過被朱棣一一拒絕,最後封到了江西南昌府。朱棣還是不放心,經常派錦衣衛監視朱權的一舉一動,朱權只能通過品茶,作曲等一系列文藝活動來消遣度日,同時也可以讓朱棣放鬆警惕,就這樣,寧王朱權在壓抑和憤慨中離世。

時間轉眼到了天順年間,錦衣衛中有一人名曰逯杲,他上奏朝廷說,寧藩弋陽王朱奠壏與自己的親生母親通姦!這種勁爆的消息頓時炸開了鍋,英宗朱祁鎮也不信,就命令逯杲查清再報,但是逯杲一口咬定,連時任寧王的朱奠培也上疏證明弋陽王朱奠壏的清白,但是英宗皇帝朱祁鎮堅持己見,下令處死弋陽王朱奠壏和他的親生母親,並焚燒屍體!可謂是慘絕人寰,寧藩一脈的名聲受到了巨大巨大的汙衊和抹黑,從此寧王一系算是和皇室的矛盾更深了。

時光荏苒,時間到了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年間,此時的寧王叫朱宸濠,他是大明王朝的第四代寧王(朱權,朱磐烒,朱奠培,朱覲鈞),他不滿朝政,認為皇帝昏庸,宦官專權,禍亂朝綱,加上他自己也有異心,再想想自己寧王一脈受的委屈,悍然於正德年間於南昌造反,號稱十萬大軍。最後被南贛巡撫王守仁鎮壓,明武宗朱厚照先放後抓,最後賜死,寧國藩除。分封在江西南昌府的寧王一脈也隨著歷史的雲煙而逝去。



代貞


當時身為燕王的朱棣在發動靖難之役的時候,自己手上幾乎是要兵沒兵,要錢沒錢。

  於是朱棣就找到了自己的兄弟,也就是寧王朱權,跟他喝了一晚上的酒,然後第二天自己的所有手下莫名其妙的就跟著朱棣一起跑去打天下了。

  當然了這件事真要說寧王一點也不知情就說不過去了,並且當時朱棣還跟朱權一起約定好等自己奪得大權之後,會跟朱權一起平分天下的。

  也正是這個原因,朱權才會把自己手中的兵權全部讓給了朱棣,當然了更多的原因就是自己也想反抗建文帝,但是卻又怕失敗之後的萬劫不復。

  所以才會把機會讓給朱棣,萬一要是成功了,自己也可以得到一半的天下,其實這個買賣相當的合算。

  然後朱權就開始在自己的家裡各種的等消息,可是等到朱棣謀奪了大明的天下之後,卻反悔了。

  當時承諾給自己平分半壁江山的,現在這些話全部都成了廢話,並且還把寧王給分到了一個江西南昌那個鳥不拉屎的地方。

  瞬間寧王就不開心了,但是對比了一下自己的實力後,果斷認慫,就好像當年被建文帝壓制得不敢動彈一樣。

  但是寧王一直都不開心,認為是朱棣騙了自己,如果當年不是自己支援他的兵馬,怎麼可能輕易地奪得天下呢。

  於是就把這件事當成了家訓,然後給自己的後代子孫各種的講,反正就是朱棣對不起自己,等自己的孩子將來強大了之後,幫自己找回場子。

  然後就是寧王后代子孫一直在自己的心裡記著這麼一個心結。

  說實話這件事其實就是朱權自己內心當中的一個心結而已,就是認為朱棣騙了自己,真要給他半壁江山,他也不敢要,只是在嘴上說說而已。

  沒想到自己的子孫後代當中,還真有人拿這件事當回事了,並且還自大地認為可以像當年的朱棣一樣,直接將朱厚照取而代之。

  實際上此時的寧王跟當年的寧王差得不是一點半點,雖說當年的寧王也比較膽小怕事,但是最起碼還有腦子,可這一代的寧王連腦子都沒有,一場叛亂剛開始就已經結束了。

  其實這件事聽起來好像是寧王為了給自己的祖先報仇,實際上就是想把當年朱棣的事重演一遍而已,說白了就是自己的權力慾望過於膨脹,然後在衝動中被人打成渣渣的一件事。


木子卿53662013796


在明朝建文帝即位之後,為了讓老朱家的江山可以千秋萬代,所以建文帝就急不可耐地發生了削藩事件。

  而這一次的事情確實讓老朱家的江山更穩定了,但是大明的天子卻換了人,從建文帝直接換成了朱棣。

  當時身為燕王的朱棣在發動靖難之役的時候,自己手上幾乎是要兵沒兵,要錢沒錢。

  於是朱棣就找到了自己的兄弟,也就是寧王朱權,跟他喝了一晚上的酒,然後第二天自己的所有手下莫名其妙的就跟著朱棣一起跑去打天下了。

  當然了這件事真要說寧王一點也不知情就說不過去了,並且當時朱棣還跟朱權一起約定好等自己奪得大權之後,會跟朱權一起平分天下的。

 

  也正是這個原因,朱權才會把自己手中的兵權全部讓給了朱棣,當然了更多的原因就是自己也想反抗建文帝,但是卻又怕失敗之後的萬劫不復。

  所以才會把機會讓給朱棣,萬一要是成功了,自己也可以得到一半的天下,其實這個買賣相當的合算。

  然後朱權就開始在自己的家裡各種的等消息,可是等到朱棣謀奪了大明的天下之後,卻反悔了。

  當時承諾給自己平分半壁江山的,現在這些話全部都成了廢話,並且還把寧王給分到了一個江西南昌那個鳥不拉屎的地方。

  瞬間寧王就不開心了,但是對比了一下自己的實力後,果斷認慫,就好像當年被建文帝壓制得不敢動彈一樣。

 

  但是寧王一直都不開心,認為是朱棣騙了自己,如果當年不是自己支援他的兵馬,怎麼可能輕易地奪得天下呢。

  於是就把這件事當成了家訓,然後給自己的後代子孫各種的講,反正就是朱棣對不起自己,等自己的孩子將來強大了之後,幫自己找回場子。

  然後就是寧王后代子孫一直在自己的心裡記著這麼一個心結。

  說實話這件事其實就是朱權自己內心當中的一個心結而已,就是認為朱棣騙了自己,真要給他半壁江山,他也不敢要,只是在嘴上說說而已。

 

  沒想到自己的子孫後代當中,還真有人拿這件事當回事了,並且還自大地認為可以像當年的朱棣一樣,直接將朱厚照取而代之。

  實際上此時的寧王跟當年的寧王差得不是一點半點,雖說當年的寧王也比較膽小怕事,但是最起碼還有腦子,可這一代的寧王連腦子都沒有,一場叛亂剛開始就已經結束了。

  其實這件事聽起來好像是寧王為了給自己的祖先報仇,實際上就是想把當年朱棣的事重演一遍而已,說白了就是自己的權力慾望過於膨脹,然後在衝動中被人打成渣渣的一件事。

 


王洪寧


我是千河,我來回答。

寧王與燕王有什麼過節呢?

那我們首先得先來了解一下

“靖難之役"

靖難之役,又稱靖難之變,朱元璋死後不久爆發的一場政變。 明太祖朱元璋把兒孫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勢力日益膨脹。因太子朱標早死,皇太孫朱允炆繼位,是為建文帝。 建文帝與親信大臣齊泰、黃子澄等採取一系列削藩措施,首先襲執周王朱橚,把他廢為庶人,又拘代王朱桂於大同,囚齊王朱榑於京師,湘王朱柏自焚死。與此同時,也在北平周圍及城內部署兵力,又以防邊為名,把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的護衛精兵調出塞外戍守,準備削除燕王。 建文帝秘密下令擒拿朱棣,但是沒有成功,再加上削藩措施嚴重威脅藩王利益。

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發動長達四年的靖難之役。朱棣曾與諸將商議道:“以往我巡察塞上時,見大寧諸軍十分剽悍。如果我能獲得大寧,截斷遼東,採用邊騎助戰,便大事可成啊!”

同時,建文帝害怕朱權投向朱棣,派人召朱權回京,朱權未到,被削三護衛。當年九月,江陰侯吳高進攻永平,燕王前往營救。吳高退兵,朱棣於是從劉家口抄小路直趨大寧,詐稱是因為窮蹙前來求救。

朱權邀請朱棣一人騎馬入城,朱棣握住朱權的手大哭,訴說自己是不得已才起兵的,求他代為起草奏章謝罪。朱棣居住數日,朱權都以禮相待,全無防備之心。北平精稅部隊則埋伏城外,官兵也漸漸入城,暗中勾結三衛部長及諸守軍。朱棣這才告辭離去,朱權到郊外為其餞行,伏兵趁機而起,將朱權擁往前行。三衛弓廣騎及諸守軍,一呼雲集。守將朱鑑抵擋不住,力戰而死。王府妃妾世子均隨入松亭關,回到北平,大寧成了一座空城。朱權進入燕軍之後,時常為朱棣草擬檄文。朱棣對朱權許諾,事成之後,平分天下。

隨後起兵反抗,隨後揮師南下,史稱“靖難之役”。 建文帝無大將可用,只好起用倖存的老將耿炳文統兵北伐,又派李景隆繼續討伐,而建文帝也缺乏謀略,致使主力不斷被殲。 朱棣以北平(今北京)為基地,適時出擊,經幾次大戰消滅官軍主力,最後乘勝進軍,於1402年(建文四年)攻下帝都應天(今江蘇南京) 。戰爭歷時四年(1399—1402年)。戰亂中建文帝下落不明。 同年,朱棣即位,就是明太宗,嘉靖時期改為明成祖。

這其中在朱棣許諾朱權,事成之後平分天下。但是沒有完成諾言。

待朱棣即帝位後,朱權請求改封南方。當他要求蘇州時,朱棣回答:“蘇州屬於京城管轄範圍。”當他要求錢塘時,燕王則說:“先父將它賜給五弟,終無結果。建文帝無道,在錢塘封其弟為王,也未能享受。建寧、重慶、荊州、東昌都是好地,你隨意選擇吧。”

永樂元年(1403年)二月,改封南昌,朱棣親自寫詩送行,命朱權以布政司為宮邸,建築規模毫無變更。不久,有人告發朱權用巫術害人,並且誹謗別人,成祖命人秘密查訪,未獲證據,於是停止追查此事。從此以後,朱權終日韜光養晦,並建造書齋一間,彈琴讀書於其間,因此,朱棣在位期間,朱權未遭禍患。

自此寧王一脈與帝一脈結下樑子。

正德十四年(1519年),寧王朱宸濠起兵十萬造反。殺死江西巡撫孫燧、江西按察副使許逵,以李士實、劉養正為丞相,以王綸為兵部尚書,發檄各地,指斥朝廷,略九江、破南康、出江西、佔安慶,終為贛南巡撫王守仁所俘,押送南京,廢為庶人,論罪伏誅,封國廢除。

寧王叛亂是統治階級內部所進行的一場皇權爭奪戰,它對明朝的政局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小主千河


寧王是被朱隸綁上戰車 一起造反的 當時寧王實力強大 朵顏三衛戰力強悍 當時朱隸答應寧王得天下後兩人平分天下 而得了天下後把寧王分到了江西 就比如兩兄弟建一所房子 沒開始建的時候說建好了咱兩平分著住 建的時候出錢出力 建好了 卻被一個兄弟一個人住了 只給點錢你去外面租房子住 換上你你會開心不


天真的預言靖


燕王起兵時實力不夠,而寧王當時擁有強大的朵顏三衛,因此燕王陰謀奪取了這支勁旅。並忽悠寧王朱權:承諾奪取天下後和寧王平分,寧王無可奈何,只能聽天由命,而朱棣取得天下後不僅沒有兌現承諾,還對寧王提出的遷往江南的要求置之不理,由此造成寧王一系和朱棣一系的矛盾,這也是後來寧王朱辰濠造反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