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疫情影響下對普洱茶產業發展的思考

當前疫情影響下對普洱茶產業發展的思考

馬哲峰

當前疫情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已經無可避免,縱使茶產業也不能置身事外。我們就以此來看看疫情對普洱茶產業的影響。

之所以選擇普洱茶,理由很簡單,在中國所有的茶中,若論單一一種茶,普洱茶產地最廣,產品結構最豐富,產量最大,銷量最大,而且銷售覆蓋面積最廣,這是所有茶都無法比擬的,最具樣本意義。倘若就連普洱茶也受影響,那麼就意味著其它茶類遇到了更大的困境。

當前疫情影響下對普洱茶產業發展的思考

我們現在能夠找到的是2018年的數據,雲南省茶園面積630萬畝,採摘面積600萬畝,茶葉總產量39.83萬噸,成品茶產量30.63萬噸,普洱茶產量14.3萬噸。茶產業綜合產值843億元,農業產值167億元,加工產值297億元,第三產業值379億元。三產值比1:1.8:2.3,發展相對協調。數據是枯燥的,卻明白無誤的顯示出普洱茶產業在雲南茶產業中當之無愧的龍頭地位。

雲南16個州市中,出產普洱茶的有11個州市,主產區是臨滄市、普洱市與西雙版納州。在雲南的茶園中,古茶園總面積不超過5%,但是卻創造了較高產值,是普洱茶產業中最具競爭力的部分。其中以臨滄市的冰島、昔歸,普洱市的景邁山、邦崴、困鹿山,西雙版納州以勐海為中心的南糯、勐宋、賀開、班章、巴達、帕沙,以景洪市的攸樂,勐臘縣的易武、倚邦、蠻磚、莽枝、革登為代表性的山頭,出產的名山古樹普洱茶,屬於普洱茶中的明星產品。

當前疫情影響下對普洱茶產業發展的思考

從隸屬第一產業農業的上游來看,普洱茶產業源頭主要是涉茶人口超過600萬以上的茶農。對於茶農來講,普洱茶不僅是重要收入來源,甚至有些是唯一收入來源,這就提醒人們要保持高度的警覺。實事求是的講,前述臨滄市、普洱市與西雙版納的古茶山,在雲南茶山裡屬於經濟效益比較好的產地,即便如此,仍然也很難擺脫作為一種農副產品的先天缺陷,那就是靠天吃飯,受季節影響明顯。往年主要考慮是天氣對於普洱茶的影響,其次是經濟大環境條件。今年則不同以往,主要考慮的是由於疫情對經濟影響,會對普洱茶有傳導效應。影響究竟有多大,取決於疫情發展。現在是時候慎重考慮疫情對普洱茶的影響了,這不再只是停留在口頭上,而是很有可能在現實中出現。

當前疫情影響下對普洱茶產業發展的思考

以西雙版納州為例,其實並沒有明顯的四季區分。每年傣歷潑水節過後,從5月初開始到10月底屬於明顯的雨季,從11月開始到來年4月屬於明顯的旱季。之所以將普洱茶按季節劃分,主要是為了銷區消費者方便理解。據產地同仁反映,最近將近2個月一直沒有明顯降雨,產地比較乾旱。如果近期普降甘霖,則能夠明顯緩解旱情。如果幹旱持續,今年普洱茶有可能遭遇天氣條件與經濟環境雙重不利局面,這大概是所有人都不願意看到的局面。普洱茶春茶,實際上從2月份就開始了,然後持續到3、4月份,在5月初結束。

今年由於受疫情影響,已經可以採摘的小樹茶麵臨無人可採的尷尬局面。真正為普洱茶創造產值的是前述三大產區為代表的名山古樹茶,這才是普洱春茶季的重中之重。通常要到3月下旬開始,高峰期在4月份,5月初結束。持樂觀態度的人們判斷,現在距古樹茶開採期限還有1個多月,到時候疫情基本上已經控制住了,基本影響不大。持悲觀態度的人則有不同看法,參照2003年非典疫情,從4月份到6月份歷經了2個多月才徹底控制住。以此來作為參照,大概率有可能對春茶採製產生不利影響。

當前疫情影響下對普洱茶產業發展的思考

對於普洱茶產業上游的茶農來講,即使以三大產區名山頭為代表的茶農,類似老班章、冰島老寨都屬於個案。大家只看到100多戶的土豪村老班章設有銀行網點,100多戶的土豪村冰島老寨家家戶戶都是耗資不菲建的小洋樓、別墅,其他名山頭都還達不到這樣的狀況,更不用提其餘知名度比較低的二、三線山頭,還有更為廣大的群體,甚至都沒有古茶樹。以前述三大產區一線名山頭為代表,我們通過歷年實地調查發現一個現象,真正有比較好經濟效益普遍是2010年以後的事情。茶農每年收益中,按季節來劃分,依然是春茶季佔大頭,秋茶季佔小頭,雨水季收入有限。

在收益較好的年份,茶農們獲取的資金收入,除了用來改善自己的生活,比如像老班章寨子、冰島老寨大興土木建設房屋,雖然其他村寨普遍不如這兩個寨子,但總體上來講也相當不錯。除此外,就是購置車輛,這是非常現實的需求,無論生產生活,在茶山上,沒有車相當於沒有腿,雲南茶山,真正是望山跑死馬。路遠也就算了,論路爛的程度,在全國絕對倒數。這幾年雖然有了點改善,但同內地相比,仍然是天上人間的區別。常在雲南跑茶山的人都知道,在雲南只要有路,那都是幸福感爆棚。除此之外,產地茶農每年最大的開支就是不斷投入再生產,種植管理茶園也好,蓋建初制所也好,都是不小的花費。更不用提雲南茶農極少有儲蓄習慣,多數都是有多少花多少,沒有本質上的改觀。所以即將到來的春茶季,大概比較糟心的都是產地茶農。疫情控制決定茶季來臨時能不能採茶?請誰來採茶?採下來的茶有沒有人來收?

當前疫情影響下對普洱茶產業發展的思考

按照樂觀預期,疫情得到有效管控,在三月下旬之前結束,相對來說影響會比較小,總算是能保住一部分古茶樹收益。按照悲觀預期,疫情管控不太理想,會影響整個春茶季,那就意味著茶農全年收益將要遭受重大損失。這不是沒有可能,參考2003年非典疫情期間,眾多省份管制措施都持續了3個月之久。作為疫情相對較輕省份,我們傾向於判斷雲南省會比其他省份較早解除重大公眾衛生事件一級響應,配套管制措施也會隨之退出。這將是大家都樂於見到的局面。

但是也要做好最壞的心理預期,那就是受疫情影響,銷區省份疫情控制解除較慢,或者是即便解除了以後,在心理上、經濟上都沒能快速從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中擺脫出來,從而導致前往產地收購普洱茶的人流、資金流下降。總體上來講,拋開最極端的悲觀或者是樂觀的預期,我們持基準情形判斷,2020年普洱春茶季,受疫情影響下帶來消費市場疲弱,終端茶商預期降低,中端茶廠趨向保守,會傳導到上游,導致以三大產區名山古樹茶原料價格整體上可能下跌。

當前疫情影響下對普洱茶產業發展的思考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2019年11月底,冰島老寨茶樹王採摘權以99萬元簽約後引爆市場關注。更早些時候,央視財經頻道的曝光,導致易武國有林普洱茶被嚴控。再加上每年都引人關注的老班章茶樹王天價採摘事件。大家不妨以冰島老寨古樹茶、老班章古樹茶與易武國有林古樹茶這三大熱點為參照,如果是2020年春季,這三大熱點古樹茶價格普遍下降,那麼包括其他一線名山頭在內古樹茶價格大幅下滑都有可能成為現實。畢竟,在雲南名山古樹普洱茶產區中,價格向來最為堅挺,抗壓能力最強就屬這三者了。這不是沒有前車之鑑,想想2006年至2007年,普洱茶暴漲暴跌那一波行情吧!老班章可是經歷過暴跌的,那個時候冰島老寨、易武國有林,大多人還不聞其名。究竟結果如何,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美團創始人王興的一句話現在被拿出來反覆提及:2019年或許是過去10年中最差的一年,但卻是未來10年中最好的一年。至少從普遍意義上來看,2020年普洱茶總體行情會弱過2019年的市況。通過天眼查數據可知:雲南省茶葉企業總計有45360家,西雙版納州有23637家。相比其他工業門類,雲南這些企業中,真正規模以上企業不多。但在國內茶企中橫向比較,屬於整體上規模優勢比較大,品牌知名度比較高,整體上實力最優的一個企業群體。更多是小微型企業,這個是茶行業普遍現象。

當前疫情影響下對普洱茶產業發展的思考

雲南茶企,尤其是西雙版納州的茶企,基本上以生產型企業為主。企業規模有大有小,巨無霸型企業只有一家,銷售額在億元以上都屬於規模型企業,銷售額在千萬元以上的屬於中型企業,其他都是小微型企業,企業類型非常豐富。以往,每年春茶季,在勐海縣當地只有一家企業對原料有議價權,高峰期的時候,收購加工的毛茶原料都在一萬噸以上。雖然都是以小樹茶原料為主,但是對春茶原料市場價格還是有著風向標意義。今年,尤其要注意小樹茶原料價格。畢竟,在雲南普洱茶原料產地,佔比例95%以上的小樹茶原料,才是市場絕對主流,這也關係著當地大多數茶農收益。

相比較上游的茶農來講,隸屬第二產業工業的茶企有著自身優勢。其中很重要一點就是毛茶原料儲備,在遭遇原料市場價格暴漲或者是暴跌的時候,可以起到防火牆的作用。如果原料價格暴漲,則通過跨年份進行原料拼配,降低成本保障收益。如果遇到原料價格暴跌,真正有眼光有實力的企業,則可以選擇抄底進入。想想2007年,老班章茶價格暴跌,就有企業擇機進入,後來賺的盆滿缽滿。危機,就是危險中同時也有機遇。預計,今年春茶季,由於消費市場整體受損的拖累,整體看低普洱茶市場預期。但是,此前經歷過2003年非典疫情洗禮,2007年普洱茶行情暴跌錘鍊,現在普洱茶市場相比以前有著更強的抗壓能力。這既考驗企業經營者的心理承受能力,也考驗企業賬面的資金承受能力。預期今年春茶季,由於疫情影響,外來客商普遍減少是大概率的事情,上游茶農將承受更大壓力,茶企在春茶季前期將出現明顯持幣待購現象,這會導致上游原料價格整體預期進一步下滑。

當前疫情影響下對普洱茶產業發展的思考

春茶季,在茶企與茶農相持過程中,資金持有量才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棵稻草。調查數據顯示,大多數中小企業賬面現金持有量維持不了企業三個月生存。由於每年春茶季茶企需要大量收購原料,經過上一年銷售回款,正常情況下茶企會有相對其他行業更好的現金持有量。今年對於企業將是個大考之年,消費市場受損導致下游銷售受阻滯已經不可避免,預售回款壓力增大,全年市場銷售預期降低。預計會有部分企業經受不住壓力,在這次疫情帶來的衝擊之下遭遇市場淘汰。

就普洱茶企業來看,相對於其他茶類企業來講,有著自身不可比擬的優勢。就是自身產品結構的豐富性,既有生茶,還有熟茶,甚至有部分企業力推原產地茶倉儲存的年份茶,都給普洱茶企業在應對疫情影響經濟帶來對茶葉消費市場衝擊的過程中,賦予企業更多騰挪的空間。倘若春茶朝向不利方向發展,可以通過庫存原料來進行拼配降低成本。如果高端古樹茶出現價高無市的情況,可以力推性價比高的口糧茶。甚至是進一步調整產品結構主推熟茶。亦或是採取降低產能,消化年份茶庫存。這都需要企業對市場有高度的敏銳性,因時就勢進行產品結構調整。

當前疫情影響下對普洱茶產業發展的思考

在普洱茶產業下游,遍佈全國的普洱茶商隸屬於第三產業服務業。從疫情帶來經濟下行衝擊下,最困難的當屬終端普洱茶商。基於樂觀的預期,參照2003年非典疫情管控超過2個月,正處於茶季,遭受衝擊是不言而喻的。

尤其影響大的是廣大中小個體戶為主的普洱茶商,以往都是開春之後,通過預收客戶貨款,然後親赴茶山收茶。預期今春茶季,遭受最大影響的就是這類茶商。受疫情影響,從春節前至今普遍已經被迫歇業半個月以上,接下來至少還要半個月,甚至是更久才能實現復工營業。已經普遍將要遭受一個月以上的損失,甚至是更久。流年不利的是恰巧又與春茶季重疊。自身遭受損失不提,從客戶手中收取預付款的難度陡增。赴產區收茶行程受疫情影響,目前看前景不明朗。處境艱難自不待言,要命的在於此類茶商一年當中最主要的收益就來自於春茶一季,如今面臨極大不確定性。經此疫情,預期會有不少普洱茶商遭遇市場無情淘汰。

當前疫情影響下對普洱茶產業發展的思考

另外一類普洱茶品牌茶商處境並不比前者好到哪裡去,每年春茶季面臨廠家回款壓力,而想要從客戶手裡預收貨款,難度也不是一般的大。畢竟遭逢疫情對經濟衝擊,客戶也存在經濟利益受損。作為一種彈性較強的消費品,尤其是具有存儲習慣的茶葉消費品,實力強的消費者手裡有足夠多存貨,遭逢疫情衝擊將迎來更多話語權。這需要渠道經銷商及時與廠家進行溝通,在受疫情衝擊經濟受損,普洱茶消費市場前景預期降低的情況下,給予渠道商更大限度支持,拿出更具性價比的產品參與市場競爭。市場競爭,永遠都是價格戰最具衝擊力。提前站位,獲得戰略優勢的渠道商將在這場殘酷淘汰賽中爭取到生機。

2020年普洱茶消費市場的變數還有就是廣東東莞海量的存貯量。基於偏向中性的觀點,估量東莞普洱茶藏量在30萬噸以上。以往有人視之為堰塞湖,擔心由於開閘洩洪導致對市場的巨大沖擊,尤其是在今年,這種擔心可能會甚囂塵上。我們的基本觀點是不必過分擔憂,在國內的普洱茶商中,資本實力最強,同時商業嗅覺最敏感的就屬廣東普洱茶商。近期報道顯示,廣州普洱茶商面對疫情影響仍然持樂觀態度。

當前疫情影響下對普洱茶產業發展的思考

東莞海量普洱茶倉儲對市場的影響,取決於茶商的商業立場考量。超低價格放倉衝擊市場的概率極低,畢竟多年來藏茶的成本會抑制這種衝動,再有就是藏茶本身就是長期持有,選擇市況較好時候放倉,而不是在市況低落時候甩貨,這無論如何都不是一個好的商業選擇。其實,由於疫情對產地雲南春茶影響已經開始呈現越來越明顯的趨勢,疫情持續時間相對拉長將對產地影響更大,從而給東莞藏茶的茶商帶來市場機會。如果疫情管制措施持續兩個月以上,將極大衝擊產地春茶生產,從而給東莞儲存的普洱茶帶來意想不到的商業機會。但前提是有合理市場定位,就是排除兩種極端判斷,企圖謀求高附加值並不可行,企圖低價傾銷損害自身利益,只有合乎市場預期高性價比的茶商業前景最好。

基於東莞普洱茶來講,2010年之前的海量存量,多數都屬於原料、加工、倉儲都一般的大路貨,真正品質好的普洱茶,價格早已經超出了正常市場承受能力。真正有競爭力的是2010年之後,原料好、工藝好、倉儲好的名山古樹普洱茶,早年收購價格都比較低,如今已經有一定年份,倘若有合理市場定位,將在今年佔據最有利地位。當此類茶進入市場流通後,其中的品牌茶,將迎來真正的市場檢驗。只有原料好、工藝好、倉儲好,經得起檢驗的品牌茶會獲得市場。大浪淘沙,也會有些產品連帶上游廠家遭遇市場的冷遇,從而退出市場競爭,市場經濟從不相信眼淚。

當前疫情影響下對普洱茶產業發展的思考

翻看中國歷史不難發現,50年之內不發生大規模戰亂,都屬於太平盛世。即使在和平時期,放眼全球,遭遇瘟疫侵襲都是常有的事情,2003年的SARS疫情,2009年的H1N1疫情,2013年的MERS疫情,以及最近由新型冠狀病毒導致的疫情,國家衛健委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暫命名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英文簡稱NCP。新冠肺炎(NCP)疫情終將過去,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在遭遇危機時理性應對,儘快扭轉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沒有一個冬天不會成為過去,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普洱茶產業終將迎來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作者單位:行知茶文化講習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