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為何感覺很少獲得奧斯卡?

豐臺宋仲基


奧斯卡又名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這是原因其一。

也可能是終極原因。

獎項本土化

除了今年的《寄生蟲》,很少會有最佳影片落於其他國家之手。

這也不能說是他們故意為之,因為本土的東西他們更有共鳴更懂欣賞。

神級演員太多

光是他們自己人參評,就已經是修羅場了。

阿爾帕西諾、湯姆漢克斯、達斯汀霍夫曼還有一系列被影帝們摁在提名階段的人。

像小李子,就好不容易才拿了一次影帝。

反觀中國電影,有演技的對奧斯卡比較佛系,沒演技的根本進不了候選人名單。

不清楚評選機制

細數拿到過奧斯卡獎的中國電影,數李安導演的最多。

因為他清楚奧斯卡的評選機制,本身作品過硬,風格受美國影響,本人更是拿下了兩座最佳導演小金人。

但是其餘導演,很少了解這樣的評選機制,所以在內地赫赫有名的導演,在國際上,少有名聲。

大家對奧斯卡有什麼想法呢?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花堪折時直須折pfy


我們只需要將奧斯卡獲獎影片和大陸的垃圾電影對比一下,你就會發現後者內容 粗 俗,無 思想內涵,技術手法 低下。

當然,如果你幾乎沒有看過奧斯卡獲獎影片,或帶著某些 愚 昧 的成見看,你是不會發現這些東西的(還有就是奧斯卡獲獎影片中也有一小部分是名不順,言不正的,這點不可否認)


小阿林呀


1.奧斯卡本身就代表西方的審美觀和政治正確。在我們看來好的電影他們認為並不好,而且現在能進奧斯卡的電影好像必須是反應中國某個黑暗面。黑中國成為政治正確。

2.中國電影起步較晚,在技術上獲得優勢拿獎的電影目前基本無希望。(如《阿凡達》,《瘋狂動物城》當然這兩部電影本身就很好,此處只取技術層面)

3.資本的力量。資本是逐利的,新興導演他們不會投資,因為拍了沒人看(《可可西里》),有深度有內涵的電影他們不會投資,因為不一定賺錢(《1942》),觀眾喜(質)聞(量)樂(低)見(下)的電影他們大投特投(《各種流量明星電影》),因為幾乎穩賺。這不能全部怪資本,觀眾也確實是有一定責任的,但是並不是高大上有內涵的就是觀眾喜聞樂見的,大部分觀眾並不在意電影是否有內涵是否有深意,他們只在乎是否可以笑一笑,普遍來講只是喜不喜歡的問題,資本當然投其所好了。


阿生談娛


哈嘍 大家好,我是電影剪輯手,非常榮幸可以回答這個問題,我認為中國很少拿奧斯卡是有很多原因的,首先要從奧斯卡起源來說。

在奧斯卡獎設立之初是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頒發給奧斯卡獎項沒有包括的領域的傑出人士或團體機構。後來隨著奧斯卡獎項的增加和完善,奧斯卡榮譽獎逐漸演變成頒發給終身為電影事業做貢獻的人士。

從對產業的影響上來說,雖然最早功夫片跟著李小龍進入了好萊塢,然而他的英年早逝也差點讓這一革新後繼無人。而成龍的不僅成功為功夫片在好萊塢續命,他更是將傳統功夫片與卓別林、巴斯特·基頓等好萊塢傳統的“棍棒喜劇”(slapstick comedy)相結合,產生的動作喜劇更是讓功夫不僅是小眾的、純粹看打架的B級片,也可以是好萊塢主流商業片。而如果把目光從好萊塢移開,成龍式的動作喜劇的影響則更加不言而喻。

從個人經歷來說,成龍主演的《尖峰時刻》系列三部在北美累積票房超過5億美元、全球累積8億3千5百萬美元。其中第一部連續兩週北美票房冠軍,當年北美票房總排名第7;第二部更是獲得年度北美票房排名第5,僅僅輸給了《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指環王:護戒使者》、《怪物史萊克》、《怪物公司》 這四部;第三部儘管品質與票房都有回落,上映首周仍然輕鬆擊敗了上映僅兩週的《諜影重重3》。作為一個亞洲演員,能夠在北美取得如此票房成績,前無古人。

儘管成龍的影片藝術含量大多不高,然而奧斯卡獎本來就帶有濃重的產業性質。綜合成龍對動作片的影響與他自己作為一個亞洲演員在好萊塢鼎盛時期的票房號召力,發給一個奧斯卡榮譽獎,合情合理。當代的中國影星,除了成龍我不認為中國還有誰有資格能拿到奧斯卡終身成就獎,哪怕你說亞洲也是!





三兄弟剪輯


這個問題,有多方面導致的一、奧斯卡是歐洲人,當然自己人幫自己人啦。。改天中國也設個XX獎,外國人也會有這種疑問的。。。二、中國電影得不到奧斯卡並不完全是中國電影自己的原因,中國有很多很好的電影一點不比外國人差,奧斯卡的評委畢竟是西方人,他們看中國電影時總是戴著有色眼鏡。(其實中國電影還是不錯的)三、畢竟中國還是屬於第二經濟體系,在外國人都不怎麼瞧的起中國(雖然近幾年有所改善) 其實中國電影還是得過奧斯卡獎的,比如李安的《臥虎藏龍》,臺灣也是中國的不要分裂出去哦 OSCAR是商業片的最高獎,中國最好的電影都屬於文藝片也就是藝術片類型。 有拿過就很不錯了,俗話說的好啊“肥水不流外人田”美國才沒那麼傻呢,它是不會給中國太多的獎項的啦


廣安小文


主要原因有三點:

1、所取的題材與內涵,大而空,畫面浩美可內容空洞;

2、中國電影主要以中國人民為對象,可是奧獎的評委們卻是以專業的眼光來觀看和評審;

3、中國電影把追求高利潤來滿足回報率,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加深內涵的思維,反而促使導演們在枝節上著力,丟本逐末。

雖然中國電影很少獲得奧斯卡,但是還是有一部分優秀的電影獲得了。

非外籍華人獲獎情況:

  1. 黃宗沾1955年憑《玫瑰文身》獲奧斯卡最佳黑白片攝影獎

  2. 吳漢1984年憑《殺戮戰場》獲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

  3. 蘇聰1987年憑《末代皇帝》獲奧斯卡最佳配樂原著獎

  4. 張藝謀1990年憑《菊豆》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

  5. 張藝謀1991年憑《大紅燈籠高高掛》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

  6. 陳凱歌1993年憑《霸王別姬》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

  7. 顧長衛1993年憑《霸王別姬》獲奧斯卡最佳攝影獎提名

  8. 譚盾2001年憑《臥虎藏龍》獲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獎

  9. 鮑徳熹2001年憑《臥虎藏龍》獲奧斯卡最佳攝影獎

  10. 葉錦添2001年憑《臥虎藏龍》獲奧斯卡最佳藝術指導獎

  11. 張藝謀2003年憑《英雄》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

  12. 趙小丁2005年憑《十面埋伏》獲最佳攝影獎提名

  13. 好萊塢當地時間2016年11月12日,成龍獲得奧斯卡終身成就獎

外籍華人獲獎情況:

  1. 李安1994年憑《喜宴》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

  2. 李安1995年憑《飲食男女》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

  3. 李安2001年憑《臥虎藏龍》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爆笑脫口秀


中國電影得奧斯卡,感覺概率就像買了一張2塊錢的雙色球彩票,中了個2億頭獎一樣低。

這不是說中國電影人不努力,而是中國電影人沒有用自己的靈魂去深入瞭解社會。當然拍出來的題材就不豐滿,演員演技也乾巴巴的。

反觀歷屆得奧斯卡的電影題材都是從不同方面深刻地觸及社會深層次問題,演員則用直觀的表現手法予以靈魂的展現,讓人感動,讓人淚奔,讓人看過這部電影十年後還清楚記得電影中的細節。

我們的影片投資人和明星現在首先關注的不是影片的深度,而是票房和酬勞的數字,這就決定了拍出來的東西沒有方向,沒有靈魂。

奧斯卡獎對於中國電影人來說就好比天上的星星,我們則是站在地上沒有翅膀的摘星人,星星一閃一閃真漂亮,但你永遠只能站在地上,無法飛到天上把星星摘下來。


奇聞奇趣奇事


主要還是評價標準不一樣。隨著中國經濟越來越強大。中國自然就會輸出很多的標準。這些標準包括文化的標準,藝術的標準,當然就包括電影的標準。只有擁有標準的話語權的時候。判斷就會貼近中國審美。

就像以前都沒有諾貝爾的文學獎,現在為什麼會有莫言出現呢?並不是現在的莫言比以前的莫言創造力更好。而是現在中國這世界的影響力越來越好。

所以持續創作具有中國特色的好電影。講好中國故事。獲得奧斯卡獎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大吉木


奧斯卡金像獎可以說是全世界影視作品都想要得到的大獎,也是影視界的最高殿堂。中國以前也是得過的,只不過世界電影拍的都很好,所以才很少有機會獲得,今年有一部動畫電影《哪吒》雖說是拍的很不錯,但是跟外國的動漫電影來比的話還是有些差距的,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奧斯卡是遊說制度,請遊說公司遊說評委至少也要幾百萬美元,中國人沒玩過這樣的體質,所以很少拿獎





小夥帶你去搞笑


如果你看的國外的影視作品多了應該能總結出來。我看不下國內作品的體會是這樣的:

1.深度精彩的情節內容,也就是說高大上的作家與編劇,比不過。

2.導演,看完 卡梅隆 諾蘭 雷德利 這些牛辦的作品,國內的畫面你還會覺得值花錢上影視嗎😩

3.演員,嗯,看錶情吧😝

還有很多方面,與整個影視工業有關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