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農村裡總有幾個有威望的老人,為什麼現在基本沒有了?

農夫也瘋狂


朋友,您好!您提的這個問題很好。這個問題,與當前農村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如:年輕人越來越少、空閒房越來越多和土地沒人種,等等,源出一系,但又更深了一層……下面,老胡子嘮叨一點看法:

老胡子認為,這個問題,有兩個原因:一個表面“因”,一個深層“因”。

好,老胡子開始分析—— 首先,咱聊一下表面的“因”:其實,農村有威望的老人少了,原因還是跟農村年輕人少了有關。說到這裡,有人可能說,有威望老人少,跟年輕人,有碼子事兒?您還別說,這事還真有關,依老胡子老家為例:小時候,老胡子跟小夥伴們玩,家家都有一大家子人,家家有老人;即便前些年,每次回老家,街上還有很多老人。但是,現在,很少了,哪去了?都被子女接到城裡了,雖說老年人喜歡呆老家,跟一輩子的老鄰居們拉拉呱,但是,他說了不算,得他的身體說算,接到城,也算有個照顧。這要是身體不好,子女們把他撂老家,鄰居們看了也會笑話,對不?就算不常年住城,也大多春秋住老家,冬天在城裡,有了候鳥的習性……

還有,老胡子從不把人往老年上面說,一直認為,現在五六十歲的這些人,也是年輕人。但是,如果按照以前農村,也模稜兩可算是老人,可現在,這一茬第二梯隊的老人,要麼還在為子女的房 貸硬充年輕人,要麼退休住在城裡,哪顧得上在村裡坐享威嚴啊?

“三娃子,去你三爺家看看,他甕裡還有水不?”

老胡子寫到這,一句溫暖的囑咐,又從看不見的歲月裡遙遠著傳過來。這是老孃的聲音。老孃在吆喝小時候的老胡子,去看看三爺家的甕裡有沒有水。那時候,村裡人吃水,都要到街上的井裡挑。老胡子的三爺,就是村裡最有威望的人,古板,幾乎不笑,經常拿著一本書,坐在一把大圈椅子上,除了翻頁,一動不動,似一尊像,連蒼蠅嚇得都不敢在他跟前飛……三爺曾經是個秀才,教了一輩子書,後來,回村了。村裡有個什麼事,如:東鄰嫌西鄰汙水淌他家啦、張嬸和李嬸爭一隻雞啦,等等,這樣的事,都找三爺斷。每次斷之前,三爺都面無表情,坐正了,“咳”地一聲,嚇得雙方猛地一哆嗦,再有理的人,這時候,也沒氣勢了……

瞧,老胡子又犯嘮叨的毛病了,哈,別煩。老胡子繼續分析——

那,咱接下來聊聊深層的“因”。其實,農村有威望的老人少了,老胡子認為,說到底,是有文化的老人少了。文化,這玩意兒,聽起來簡單,細一琢磨,內涵大了去了,比方說吧,成因上:有書本上的、有傳統上的、有閱歷上的……這裡,老胡子說一句話,農村的老年人們可能不高興,不過,也別不高興,老胡子的老爹老孃就在農村,也是老人,就是——以前,那些有文化的老人漸漸去世了,現在的這些老人,大多文化上不高。為啥?生活的年代不同唄,這裡不細說,只看一點,現在的老人,有在家裡捧著書看的嗎?恐怕有很多,還識不上二百個字呢。還有,剛才也說了,當年有文化的都出去了,就算退了休,也沒有告老還鄉一說了……因為文化底子淺,有些家長裡短的事,現在村裡個別老人,比年輕人還能計較,往往年輕人返回頭去說服他們……

說到這,老胡子又想起自己的三爺了,他永遠捧著一本書,他永遠那麼威嚴,他永遠是老胡子的神,他永遠是老胡子老家的魂……

朋友,老胡子說的,有道理吧?


煙臺趙鬍子


三十多前,一個和我父親同曾祖父的人,村裡面的人都稱呼他為大佬,我叫他某(他的名字)伯。這是我老家的叫法,一般隔了三代後都是這樣稱呼。我和他的孫子差不多一樣大,都是在一起玩,總覺得他很威嚴,在他面前不敢放肆。他帶著一個獅幫,就是年節舞獅參拜的,平時農閒時練練一些套路武術,有時候他也教教我們幾個小孩。那時候也不覺得他有什麼特別,有一次選村長,投票結果又是上一任的村長,他就發話不同意了,要求重選,結果出來上一任就落選。那時我雖然是小孩,但是喜歡熱鬧,整個過程都會觀看。

初中畢業後到鄰近的鎮上打工,工廠附近有一幫爛仔常來廠裡討廠裡女工的口頭便宜,這幫人中年紀比較大的有一次問我是那個村的,我說是某某村,他說認識我村裡的某某人,我說是我伯,他馬上對我的態度就變了,掏出煙給我抽,說了和某伯多熟多熟的事。

後來去到方圓十多里的任何一個村,一有人問到我是某某村的,都說認識我村裡的某某,似乎以此為榮。

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的覺得某伯就是一個類似族長的人,小到鄰里糾紛、家庭糾紛,大到和鄰村發生糾紛等等總是能看到他出面處理調節。到了九十年代,隨著社會的變化,村裡面有錢人越來越多,有錢的人變成村裡面追捧的對象,加上他也老了,就再也不是那個說話好使的族長了。


開過


我的爺爺就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古稀老人。今年93歲,身體依然健碩。

爺爺9歲時沒了娘,曾祖父在爺爺13歲時做主,和奶奶結婚,在舊社會年代“人”的壽命都不長,爺爺奶奶結婚後沒幾年,曾祖父也駕鶴西去……,留下十六七歲的爺爺和奶奶生活,聽爺爺講那時候多虧堂哥堂嫂照顧。

我的父親姊妹八個——我四個姑,三個大爺。我的二伯、三伯從小精神不好。六十年代家裡發生了一場大火災,三伯在火災中喪失生命,二伯精神從此更加失常。奶奶比爺爺大三歲,在我小姑十多歲時腦偏癱,生活不能自理,爺爺在公社糧所工作,家裡養了驢供糧所磨面,趕上農村家境不順的那些年,三伯去世、二伯精神失常、奶奶患病、連續三年每年買的驢也無故生病死亡,連死三頭。

爺爺一直照顧偏癱的奶奶二十多年,直到去世,從來沒用兒女操過心。傻二伯精神問題嚴重,可爺爺從來沒有放棄過,在我年幼時還想著能為他娶上媳婦,但終放棄,爺爺和二伯一起生活,照顧他的起居,直到二伯現在住進國家敬老院。

爺爺十八九歲的時候,大姑和大伯相繼出生,當過幾天“八路”也被抓去做過“中央軍”,可能命運眷顧他,惦記一家子人,都僥倖逃了回來。後來新中國建立了,在村子裡當了好多年隊長。爺爺一生慈善,即使在自己貧窮的年代,也救過好多人的命,挽救過多個家庭。村裡很多前人的後代,都記得他的好,對我爺爺極度尊重。

在鄆城縣,爺爺有位幹相好(爺爺喜歡這麼說,就是結拜兄弟),為了感激爺爺的救命之恩,和爺爺成了親戚,直到我們這些後代還來回走動。只知道哪位結拜爺爺,時常對他村裡人說,“沒有我兄弟,便沒有我,沒有我們這一家人,我如果對我兄弟不好,我一輩子壞良心”。村裡的一位70歲的老人,得了偏癱坐輪椅,每當看見爺爺,就哇哇大哭,後來我才知道這位老人年輕時,村裡組織挖河溝時,因家窮吃不上飯偷抹眼淚,爺爺當時任村上隊長,後來把自己碗裡的飯菜遞給了他,而他卻感激了爺爺一生。這些慈善的例子有很多……

爺爺現在身體還好,對生活很知足,前段時間村裡有人鼓動他,去向國家反應自己情況,“自己也曾為國家做過貢獻,為公社糧所磨面、在村裡當了十幾年隊長”。可是他卻說:“現在生活都很好,以前逃荒吃不上飯,我很知足,我不需要反應”。

兩張照片(我爺爺和我的孩子,爺爺91歲那年拍攝)




或躍在淵223


唉!以前老一輩,一村沒幾個有文化的,大集體或守一畝三分地,沒出過遠門,村中靠一兩個退伍復員或退休幹部老師作帶頭人,在村中有一定威望,有理無理,大家信服,現改革開放,百花爭豔,人才輩出,新一代與老一輩嚮往追求不同,各有各的看法,你上廣東,我上上海,各有成就,你買摩托,我買汽車,你建二層,我建三層,看法不一樣,相聚一起也少了,人情味比以前也淡薄了,人中龍,虎中王,各思其事,老輩不懂新輩的想法,做法,新輩不服老一輩的方式,所現村中威望服眾的能人也少了,時代在改變,各顯神通吧,,,!


淚滴珍貴5971008


現在,農村裡,誰家孩子有出息賺錢多,或者在娶了媳婦,城裡買房子,又買車子了,家裡大人說話就份量重,這就是事實。所謂的份量重的老人,都是以前的生產大隊的大隊長,或者以前書記類的,在現在這個年代,他們已經落伍了,確切地說,他們家落魄了,他們現在掌握不了各家分糧食。過年見到,遞根菸,說句話,簡單的問候,算是年輕人的尊老了。


有文化的二流胚子


不是沒有,而是少了!以前小地方百姓一年到頭禮節多,做客時間也多。家中辦事必須請知書迖理,人緣好的人來幫忙當(提調,總管)一職。久而久之,這幾人一般不會有太大變化。所以就有幾位隨時幫助鄉鄰的老人可稱(德高望重)。因為幫忙都是義務的喲。像我二十多歲就有人來請幫紅白喜事(總管)。時間過去四十年,經我親手幫忙入殮的逝者超四百人!紅事只消幫兩三天,而白事短則一兩天(年輕),長則七八天(老人)。彈指算來,四十餘年紅白事幫過上千回!紅事同齡人結婚就當總管,至孫子女三代都幫。白事連幫三代人的都有好幾家。在我們縣城早就(德高望重)了。這些年辦事簡單,很多小點的事百姓也就不請客了,所以題主所問之原因也就是這樣吧!像我這幾年紅事甚本不幫忙了,去隨禮喝酒就行。但喪事卻不能推婑!今年幫忙入殮的老人也有八九個了。做人也就這樣吧。多做點好事會有好報應的。這也是祖傳家訓之一。

六六老翁。


老七35341


過去人尊老愛幼,是做在行動上,現在的社會美德是喊在口頭上!我很小的時候,我們家大院裡住著三戶人家,有兩位老人,一個是我的爺爺,一位是另一家的爺爺,我們都喊爺爺。院裡哪家作好吃的,肯定要先給兩位爺爺端去!冬天的時候,人們到街上嗮太陽!我們也要把爺爺摻出去,有人搬椅子,有人拿菸袋!到了街上,村民們也會把最好的位置讓出來,大家幫忙讓爺爺坐下。年紀大的還會過來問寒問暖!和爺爺聊天!現在不同了,前段時間回家,看到街上的老人不要說街坊鄰居不答理,就連他們的孩子,孫子都不願多說話,他們要麼幾個老人坐在一堆,要麼一個人坐那裡,像傻子一樣!看了都心涼!人都有老的時候,不知道將來我們會是什麼樣!


劉龍照


有,現在還有,但再過幾十年就基本沒有了。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農村的宗族發展旺盛,一個村子就幾個大家族,每個大家族都有幾十甚至上百口子,每個家族裡面總有那麼幾個“老人“,他們德高望重,事必親躬,家族裡大大小小的事都要他們拿定主意。他們歲數大,經歷的多,對村裡的大大小小的習俗瞭如指掌,紅喪嫁娶全要他們坐鎮,才能順利進行。

我們家族很大,叔叔伯伯十幾個,我大伯年紀最大,七十多的高壽,是我們這個家族裡的“老大”,德高望重,家裡出了什麼大事,都要請他老人家出山,他懂得多,想的周到,很多事沒有他很難辦成。而且,他在整個村子甚至是附近幾個村子都受人尊重,很多人都來求他辦事,比如這個村的張三和那個存的李四打架了,矛盾實在解決不了,就會請我大爺出面解決,無論再難再棘手的事,沒我大伯解決不了的。

如果誰要是不給我大伯面子,他絕對在村裡混不下去,他家有什麼事絕對沒人敢出面幫忙,真惹急了我大伯,村裡路都不讓他走。記得我們村裡出了一個大老闆,為人蠻橫,瞧不起鄉里鄉親的,別人給他打招呼,他也不理人家,別人家有啥事他也不出錢不出力,沒事就愛臭顯擺。後來,他家裡老人去世,要請村裡的長輩商量事情,可沒人理會他,萬般無奈下,拿著好酒好煙去求大伯幫幫忙,大伯出於情分,這才答應幫忙,村裡其他老人也紛紛過去幫忙,這才讓他家老人一路好走。

現在,村裡的年輕人都出去了,很多也都定居城裡,留在農村的少之又少,老一輩的經驗也沒有傳承者了,許多習俗的細節也慢慢被遺忘了,以後,有威望的老人會越來越少,真是挺遺憾的!

留個關注再走吧,謝謝!


奶瓶蓋女孩


有威望的…基本上有點文化!不是教書的老先生!就是有點社會影響力的…大家都服氣…尊重…如今你看老師校長…孩子打不得罵不得…眼裡那還有老師老先生!小時候村裡一個大孩子帶小孩子去捉魚小孩子淹死了…這個可是人命關天…我還記得我老爸還有幾個叔伯還有村裡的包大爺…去調節…死人的家庭最後同意了…也沒讓大孩子家賠錢…然後大家湊錢給孩子安葬…一家出了20斤麥子…兩塊錢…全村都有付出…大家也沒有意見…誰要是不同意你以後還能在村裡混嗎…那是82年的事情…

上一次回老家…因為宅基地的圍牆…兩家人打架…鬧到派出所…也沒有老人出來解決了…我還說有老爸咋不去管…我老爸說…管不了…



草根會發芽


現在的年輕人到處跑,接觸的人和事多,見識廣多了,學的法律法規也多一些,哪裡會聽一輩子沒怎麼出去的老人的話,很多之前對的話經過十幾年就完全不對了,人還是要跟上時代。我初中畢業出去打工,堂哥說要節省,要吃苦,所以那時候跟他們一起吃一起上班,吃得差,累得苦,正當長身體的時候營養沒跟上,所以我現在在同學面前就是矮小,以前中等的,我後悔了。到了現在他們又說不要那麼節約,在朋友同事面前不能丟了面子,要大方點,上班別搞得那麼累。我有主見啊,有錢賺當然可以拼搏一下子咯,沒活的時候好好玩就是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