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工廠》:奧巴馬出資拍攝,獲奧斯卡獎,講的卻是中國故事

第92界奧斯卡落下帷幕,其獲獎作品中,和中美兩國關係最密切的,是最佳紀錄長片《美國工廠》。

《美國工廠》:奧巴馬出資拍攝,獲奧斯卡獎,講的卻是中國故事

2015年,來自中國的企業家曹德旺在通用汽車工廠舊址上投資修建了福耀玻璃工廠,重新僱傭當地的美國工人,開始生產汽車玻璃。

該片講述了中國企業和美國人民之間的碰撞,也對準了正在發生的新一代技術革命。

滄海桑田

2008年,金融危機,美國中西部鐵鏽地帶的俄亥俄州代頓市,通用汽車的廠區, 出現了2000個失業家庭。

到了2015年,中國的企業家曹德旺來到通用汽車工廠舊址,投資建造了福耀玻璃工廠,重新僱傭當地的美國工人,開始生產汽車玻璃。

導演史蒂文·博格納爾和朱莉婭·賴克特拍攝三年,被奧巴馬伕妻相中,出資製作了這部紀錄片。

《美國工廠》:奧巴馬出資拍攝,獲奧斯卡獎,講的卻是中國故事

起初,當地的美國民眾很開心,甚至對曹德旺持感恩態度。他們甚至專門把一條路命名為福耀路。因為福耀為當地直接提供的2400多個工作崗位,以及加上供應鏈在內的其它3600多個工作崗位。

《美國工廠》:奧巴馬出資拍攝,獲奧斯卡獎,講的卻是中國故事

隨著時間推移,中美文化的差異逐漸顯現出來。

在《美國工廠》裡,美國工人受不了高強度的工作,要求充足的休息時間和好的環境,這些呼聲得不到回應,就開始建立工會。

工會在美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為工人爭取一系列權利,如加班工資、帶薪假期、醫療保險等。

《美國工廠》:奧巴馬出資拍攝,獲奧斯卡獎,講的卻是中國故事

值得注意的是,當地的上一家大企業通用公司,正是被工會逼走的。小鎮的工會把通用公司弄到瀕臨破產,靠政府注資才活過來,後來通用公司將工廠轉移到了中國。

《美國工廠》:奧巴馬出資拍攝,獲奧斯卡獎,講的卻是中國故事

通用汽車倒閉前,工人包括福利在內的時薪為73美元,比日本車企的美國工廠高出近20美元。工會還爭取到了失業工資,這意味著即使工廠把你辭退了,還得花錢養著你。

站在工人的立場上,這是絕對的好事。但是對工廠而言,正是這一條又一條的福利,把他們壓垮了。

《美國工廠》:奧巴馬出資拍攝,獲奧斯卡獎,講的卻是中國故事

如今,同樣的歷史好像要在福耀的身上再次上演。

必然的選擇

但是中國企業家的應對手法顯然不同。進入美國市場時,曹德旺直截了當說,工會進來,他們就關門不做。也在企業的招聘宣講裡明明白白說了,福耀絕對不會是一個工會化的工廠。

對於要建工會的積極分子,主管對著鏡頭笑著說,他兩週後就不會在這裡了。

《美國工廠》:奧巴馬出資拍攝,獲奧斯卡獎,講的卻是中國故事

《美國工廠》裡還有一位美國女工人,在進入福耀之前,住在地下室裡。進入福耀工作之後,她住進了單間公寓裡。可以說,這份工作讓她的生活質量有了極大的提升,但是因為反對福耀,她失去了這份工作。

中國工人的工作習慣,更是讓他們無所適從。美國工人從不加班,每月休息8天,對中國工人而言,加班是家常便飯。美國工人的工資是中國工人的6倍,卻仍然抱怨工資低。

《美國工廠》:奧巴馬出資拍攝,獲奧斯卡獎,講的卻是中國故事

也有持不同意見的美國工人。不想入工會的美國工人明白,自己並不是不可替代的,時薪12.84美元的工作,今天他們不願意做,明天立馬就會有人進來替代。

時薪低一些,總好過沒有收入。

這邊是工人的抱怨,企業也有企業的抱怨。

《美國工廠》:奧巴馬出資拍攝,獲奧斯卡獎,講的卻是中國故事

福耀認為,美國工人的效率太慢,這是事實。因為效率慢、產能低,福耀來到美國的前幾年,始終處於虧損的狀態。

在美國工人要求建立工會的同時,中國企業福耀已經在討論著用一架全自動化機器取代四個工人的工作崗位。

《美國工廠》:奧巴馬出資拍攝,獲奧斯卡獎,講的卻是中國故事

曹德旺的福耀集團,目前是中國第一、世界第二大汽車玻璃供應商。曹德旺本人是一個佛教徒,熱衷於公益。2020年1月30日,曹德旺提議,由其發起成立的河仁慈善基金會捐贈人民幣1億元,專項用於支持湖北省、福建省抗擊疫情之需。

但處理起工會這類棘手的問題來,他卻顯得十分地不“佛教”。

他知道要照顧美國人的心理,在裝修工廠時,裝飾畫只掛了美國的:全掛美國的,這個時候,不要去刺激他們。

《美國工廠》:奧巴馬出資拍攝,獲奧斯卡獎,講的卻是中國故事

外派來美國的中國工人,也要跟著學幾句簡單的英語,瞭解美國文化。

不過,辭退原本的美國人高管,換成華人高管,他也絕不手軟。沒法兒直接開除工人,就在同一個崗位上安排兩個工人,無法完成績效的工人自然要被開除。

《美國工廠》:奧巴馬出資拍攝,獲奧斯卡獎,講的卻是中國故事

《美國工廠》獲獎後,曹德旺第一時間給兩位導演發去祝福和感謝。

“沒少批評我,但我還是感謝”

他說,當初之所以同意拍攝此片,正是因為要對歷史負責,“與其我們不斷地向美國人介紹中國,介紹福耀,不如讓他們自己去看。”

不可逃避的未來

一直以來,美國工人由於拿著高薪,和相對自由獨立的工作時間,足以支撐他們過上中產階級的生活。他們的工資有能力使他們買一套房子、一輛車子,供他們的子女上學。

總的來說,是十分體面的。而中國工人,光論時間這一點,就無法實現自由支配。

《美國工廠》:奧巴馬出資拍攝,獲奧斯卡獎,講的卻是中國故事

但事實卻是,由於僱傭美國工人需要高昂的成本,越來越多的工廠轉移至亞非拉地區,因為這些不發達地區,人工成本更便宜,工人更勤奮。

《美國工廠》:奧巴馬出資拍攝,獲奧斯卡獎,講的卻是中國故事

尤其是亞洲地區,工人們以吃苦耐勞著稱。不僅僅是中國工人,日本工人吃苦耐勞的程度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不過這一現象絕非是不同的文化足以造成的。美國早已完成了工業化,放眼全球的大部分地區,工業化進程可能才處於中期階段。

《美國工廠》:奧巴馬出資拍攝,獲奧斯卡獎,講的卻是中國故事

拿工業化完成地區的工人福利,和工業化中後期地區的工人福利進行對比,本身就是不太公平的。這也導致了福耀的企業理念和美國工人的矛盾。

《美國工廠》想講的問題,不僅僅是不同的社會之間的矛盾,而是勞動力和不斷髮展的科技之間的矛盾。

《美國工廠》:奧巴馬出資拍攝,獲奧斯卡獎,講的卻是中國故事

我們無法迴避的一個問題是,在自動化工業越來越普及的今天、未來,工人逐漸被機器取代是必然的。越來越多的工人將會被淘汰,因為他們產能低、會抱怨,還需要休息。

福耀進軍美國市場,是全球化經濟的一個縮影。而工人和企業的矛盾,則是未來社會的一個縮影和預言。

《美國工廠》:奧巴馬出資拍攝,獲奧斯卡獎,講的卻是中國故事

“過去20年間,由於自動化,導致全球高達3億7千5百萬人需要尋找全新種類的工作......”

不僅工人,連人工智能都能寫新聞的時代,記者都開始恐慌自己被取代。技巧性不高的流水線作業被機器取代是遲早的事情。

《美國工廠》:奧巴馬出資拍攝,獲奧斯卡獎,講的卻是中國故事

在未來,可能即使工人再吃苦耐勞,也無法為企業家提供更大的價值。

也許會有人說,這樣的趨勢十分冷血,但商人終歸是逐利的。智能時代呼嘯來臨,絕不是呼籲兩句就可以躲過去,這是我們無法逃避的未來。

《美國工廠》:奧巴馬出資拍攝,獲奧斯卡獎,講的卻是中國故事

比如現在,曹德旺本人對工會的態度很堅決,如果工會進來,他就出去,意味著要撤回投資。在未來,工人還會遇見類似的場景。又或者被淘汰的不止是工人,我們無法預測科技的發展,也無法知悉科技的發展會讓人類社會失去什麼。

《美國工廠》:奧巴馬出資拍攝,獲奧斯卡獎,講的卻是中國故事

影片的最後,福耀辭退了大量的美國工人,取而代之的是引進了一批全自動製造機器,曹德旺則開始後悔在美國投資工廠。

工作被取代,不僅是不同人種之間的問題,還有可能是人和機器的問題。

我們在今天展望未來,也希望為未來的自己找一條出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