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打五雷轟”的“五雷”指哪五雷?

陳委



“天打五雷轟”是民間常見的俗語,背後折射的是在民間具有廣泛影響力的道家“五雷正法”法術。

這些東西現在來看當然都是封建迷信的歷史遺蹟,但是作為古人相信的一種神奇法術,不妨做一些趣味性的介紹,大家權當觀看玄幻文章,不必認真。

迄今為止知道的最早的五雷法,是北帝派的北帝雷公法,這是一種召喚五雷神兵的道家法術。

召喚五雷,就是召請中央大雲雷和東南西北大雲雷,每一方雲雷又各自統領各方火鈴神兵,伴有金木水火土精神兵,成為五方雷法的主要內容。

這一路法術,主要由一名道士佈置法壇,通過修煉和符咒召喚雷神。咒語並不複雜:

我當為召請五雷神兵億億萬騎,來降道場,消滅精魅,揮蟲毒疫精。

道家法術一般區分為符籙派和內丹派。上面這種記載最早的北帝雷公法,明顯屬於符籙派的特點,施法的道士希望通過驅動外界的自然力量,實現降妖除魔的目的。

隨著時間的演變,後代的五雷法術已經呈現出符籙派和內丹派融合的趨勢。在一本名為《沖虛通妙侍辰王先生家話》的書中,記載了宋朝著名的道士王文卿和弟子袁庭植探討“五雷法”的對話。裡面就提到:

念頭起於一點,報應驗於一身。頭圓象天,足方象地。眉間之驗,使者從 天而來,足下驗,使者從地戶而至。蓋祟之形影聲響,在於陽間,止於地矣。此 乃使者破地戶搜祟而至,然動雷之驗,訣於眉間,以至五臟之內。

宋徽宗迷信道教,身邊有九位道士常常伴隨左右,王文卿即是其中一人, 其他八人包括林靈素等人。 王文卿和林靈素都擅長神霄雷法,後來王文卿徒子徒孫眾多,他所代表的五雷法在民間也成為比較通行的法術。 “五雷”的影響直至今 天,現代社會仍然有“五雷轟頂”的說法,人們賭咒發誓時也經常說“天打五雷轟”。

關於五雷法的記載,在鐵齒銅牙紀曉嵐撰寫的《閱微草堂筆記》中,記載了紀曉嵐的一位長輩,因為私自修煉五雷法,後來遭受天譴的神奇故事:

紀曉嵐的一位高祖曾經偶遇道士,因為趣味相投,道士贈送給他一本修煉五雷法的秘籍。這位高祖天分很高,竟然自學成才,習得一身捉鬼降妖的神奇本領,但是因為他沒有傳承,沒有師傅管教,只是把這一身神通當做玩耍和消遣,沒有恭敬心。因此有一天忽然昏倒暈死過去,等到甦醒過來的時候告訴家人,他因為褻玩五雷法遭受陰司天譴,必須把那本秘籍還掉,馬上把秘籍焚燒。可是燒完之後他有暈倒半天才甦醒過來說:閻王爺檢查過了,還缺三頁秘籍,家裡人趕緊撥動燒紙的火盆,裡面果然有三頁沒有焚燒乾淨。等到燒乾淨了,這位高祖才徹底斷了氣。

最後必須強調一點,所謂五雷法術也好,驅魔降妖也好,大家只能當做神仙故事聽聽就好。沒事千萬別瞎練,萬一真招來天劫,別說炸壞了房頂,炸壞了花花草草都不好。哈哈。


鐵錘文史


“天打五雷轟”,這應該是最恨的毒咒了,尤其在古代,要這麼發誓,那不管下面說的話到底是真是假,幾乎每個人都會相信。

誰又會拿自己的命開玩笑呢,五個雷一起轟下來,人早化為灰燼了。

但這裡有一個問題,“五雷轟”,到底是哪“五雷”呢?

小君查閱了很多典籍,這“雷”在道家經典裡出現最多,而且每個時期的五雷都不太一樣。

比如在《濟公傳》裡就曾提到過“五雷”:

“所謂天打五雷轟,金木水火土謂之五雷,刀砍死謂之金雷,木棍打死謂之木雷,水淹死謂之水雷,火燒死謂之火雷,土牆壓死謂之土雷。”

這是將五雷與五行配在一塊,而且這“雷”並非是從天上降下,還有棍棒、火燒、水淹、壓傷,總而言之,就是五種“禍”。

《道藏》的《七元召魔伏六天神咒經》是已知最早提出“五雷”之說的典籍。

裡面論述到“五天之雷”(五雲之雷),暗指讓所有妖邪都害怕的法雷。

在明代的《北遊記》中還記載了玄武大帝收服“五雷”的故事:

“指出五個雷公,尖嘴雞翅,手執尖錘近前,那五神變出真形,卻只是五個鼓,五雷神押住。”

原來五雷神是五個鼓。

之後還有將諸葛亮說成是雷部正神,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為他的助手,五雷神。

在《太平廣記》裡還記載了“五雷依次為雷大、雷二、雷三、雷四、雷五。”五個兄弟。

南宋的一些道教典籍裡還記載了“五雷”為:

玉樞之雷書:天雷、神霄雷、水官雷、龍雷、社雷。

北極之雷書:龍雷、地雷、神雷、社雷、妖雷。

所以,“天打五雷轟”真真是讓天底下最強的雷來和你相聚啊。

千萬不要亂起誓哦!


宮殿君


在民間流傳有很多關於風雨雷電等自然現象的俗語,“天打五雷轟”、“五雷轟頂”都在其中,那麼“五雷”到底指的是哪五雷呢?其實五雷的說法,有兩種,而這兩種說法,都脫離不開我國傳統的文化與宗教概念。

一、五雷源於五行

如今,五行的概念可以說已經深入人心,但是鮮少有人知道,五行在歷史上的影響。約西曆公元前1046年左右,武王伐紂,眼見大勢已去的殷商末代君主商紂王在鹿臺自焚,殷商滅亡。

周朝取得勝利以後,周武王為安撫殷商遺民的情緒,於是釋放了被商紂王幽禁的殷商宗室、賢人箕子。而就在之後,周武王專門拜會箕子,向箕子討教治國之道。

於是箕子留下了《洪範》這部著作,一般下,有人將“洪範”又叫“洪範五行”。“洪範”裡面提到了治國之道和五行——金木水火土的關係。

“洪範五行”對後世影響很大。到了戰國時代,陰陽五行學派形成,這個學派奉行五德終始理論,認為黃帝時代是土德、夏朝是木德、商朝是金德、周朝是火德,這一理論得到了後來秦漢帝王以及後世歷朝歷代君王的認可。

正是這樣的文化,延展到了人們的俗語之中,形成了五雷轟頂的概念,其中所謂五雷就是對應著五行,分別為金木水火土五種雷,一方面代表著五行的概念,另一方面也代表著與傳統的正確觀念相違背才會受到打擊,因此五雷也可以理解成來自世間一切正義對於邪惡的懲罰。

二、道教的五雷

此外,在道教文化中,也有關於“五雷”的說法,在這裡運用五雷轟頂一般代指其中的天雷,地雷,水雷,龍雷,社令雷五種。這又是怎麼來的呢?

其實道教之中不乏與雷相關的崇拜與神明,其中比較有名的就是“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或許單說這一位有的人還不清楚,但是若說封神榜之中最後將太師聞仲封的神號就是這一個,就有許多人都比較明白了。

而這一種道教雷法在《西遊記》中其實也有提現,在車遲國中師徒幾人與三大仙鬥法時。其中在孫悟空與虎力大仙鬥法求雨時,虎力大仙使用了一種法術,竟然可以命令玉皇大帝降雨。後來得知,虎力大仙使用的是道家的五雷法,在原著裡,孫悟空詢問雷部的鄧天君,他是這麼說的:“那道士五雷法是個真的。他發了文書,燒了文檄,驚動玉帝,玉帝擲下旨意,徑至‘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府下。我等奉旨前來,助雷電下雨。”

那麼也就引出來,到底什麼是五雷法呢?以神霄派雷法舉例,五雷是道士馭使雷霆的一種道法,運用的正是前面提到的五種雷法。而五雷中有各自掌管的雷神,即是五方雷帝:東方轟天震門雷帝、南方赤天火光震煞雷帝、西方大暗坤伏雷帝、北方倒天翻海雷帝、中央黃天崩烈雷帝。

而且道教其實也是勸善的,正好應對了人們對於五雷轟頂的說法,如典籍《太上感應篇》有云:“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不管做什麼事,都要記得善惡有報,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否則定然會受到雷法的懲罰。


井夫子


首先五雷此處"雷"字是動詞,代表動作,是主動出擊,懲罰的意思,也包括了天上的打雷,天上打雷嚴重傷害人的,被雷打中傷殘的,天打五雷轟的意思是,人不幹那麼壞事,幹很壞傷天害理的事,定遭到天上五雷轟頂的,上天用各種懲罰的。

"五"是五行,代表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形成的。所以五雷就是金雷,木雷,水雷,火雷,土雷,等形成五雷結合的。











隨風84552113


天打五雷轟,五雷轟頂,這從小就常常聽說了,五雷指的哪五雷,一般人沒去細究,但要是幹了壞事見不得人的事就會被咒:天打雷劈。這雷顯然成為正義之神,成了替天行道的執法者。許多人為證明自己,常常會發毒誓:如果什麼什麼就“天打五雷轟”,但仍有陰險小人不信這個邪,壞事幹盡,還敢發這毒誓。

古時極喜用五,五是陽數一三五七九之中,五方,五行,五嶽,五星,五湖,五雷,五福,五德,五仁,五義,。。。。。。以五取之的實在不少。五雷的說法也多種多樣,其中以金木水火土五行代之的最為普遍。以刀鐵物砍之為金雷,以棍木打為木雷,以水淹之為水雷,以火燒烤之為火雷,以土石掩埋之為士雷。再比較普遍的說法是:天地日月風五雷。心中無愧,不怕打雷。心中有鬼有愧,就響打雷。作惡多端,多行不義,天打雷轟,人不收天收,天不收雷也打,天打雷劈不用看時辰,五雷律令,掩耳不及迅雷,誰能躲過?

人對雷是很害怕的,過去人對雷電知識不多,打雷其實就是自然放電的一種自然現象,電閃雷鳴,雷鳴百里,電閃三千。關於雷電諺語不少,自古也有敬雷神立廟拜的。

在民間有雷祖廟,我國有雷州半島,傳說雷神雷祖與雷州半島取名有關:南朝時,雷州獵戶陳洪無子,以打獵為生,他養有一條九耳犬,甚為靈驗,凡要出獵,就用狗耳占卜,狗耳動幾下就可捕幾隻野獸。一天,狗的九隻耳全動了,陳洪大喜,就帶著九耳犬出獵。在一片叢棘中發現一隻大肉球,陳沒心思再打獵,就抱著肉球回了家。突然雷雨大作,肉球迸裂,從中蹦出一小兒,手中有字,左曰雷,右曰州。陳洪給他起名陳文玉,百姓稱他“雷種“。文玉長大當上了雷州刺史,在任多行善政,為民造福,逝後鄉人立廟祭祀他,視為雷神。每逢陰雨天則有電光吼聲自廟傳出。雷神能用符咒役伎三十六雷,鎮壓妖魔鬼怪,民間認為有不孝之子必遭雷打。後演變為,凡幹壞事的,終有一日會被天打五雷轟。說明了人對壞人惡人之痛恨,人打不過壞人,但天有眼,會主持正義,天不打,雷也會轟,逃不過的,是在勸人要行善莫作惡使壞。



樹德漢碩


既然你誠心誠意的問了,我便認認真真的回答你。

當一個人要發毒誓時,經常會說"五雷轟頂"、"天打五雷轟"等話語。可是,這"五雷"到底是什麼呢?難倒是金木水火土五種屬性的雷從天而降嗎?


其實,"五雷"並不全是人們所想的那種打雷閃電,而是與五行相對應的意外。"五行"一詞,最早出現在《尚書》中的《甘誓》與《洪範》。《洪範》中指出:"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五雷轟頂中的"五"指的就是五行,代表著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五雷"就是金雷、木雷、水雷、火雷、土雷的合稱。其中,金雷指刀劍、金屬、鐵器、車禍等,木雷指棍棒、高空墜落、樹木壓傷等,水雷指溺水、行走中的意外、生病等,火雷指燒傷、電擊等,土雷指滑坡、房屋倒塌等。


所以就應該是金雷,水雷,木雷,火雷,土雷的合稱

金雷則指的是受刀槍,車禍等有關金屬死亡的人。而木雷則是由收到打擊棍棒以及有關樹木等死亡。可想而知,水雷就是有關於水的懲罰。而火雷就是火災以及電器爆炸等。

那最後一個土雷是什麼呢?古代常把人作為土人,所以生病就屬於土雷的懲罰瞭解了這些,你是不是對天打五雷轟也有更深一層的理解呢?而這五雷對我們來說也真的是非常的可怕。

所以我們在發誓的時候,常常會說天打五雷轟這幾個字,但是卻不曾真正知道它們的含義。而這句話也應該是最恨的毒咒了,尤其是在古代發誓要是沒有這幾個字就不會有人相信你的誓言因為古時候的人往往都知道天打五雷轟指的是什麼。

他們也很注重自己的誓言。畢竟在那個時候他們信奉神靈,對於自己的命怎麼又會開玩笑呢?但對於現代人來說,他們並不瞭解天打五雷轟中的五雷,就在發誓的時候,盲目的採用這幾個字。如果他們真正的違背了誓言,那麼他們是否會想到自己承擔的後果呢?

其實不管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承諾一定都是對我們來說很重要的,因為信任一個人對我們來說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古人認為,如果做了傷天害理之事,一定會遭到上天的處罰,所以被此五雷擊倒者,必定是罪孽深重之人。


江水趣談


中國的雷神傳說很久遠,最早出自 《山海經·海內東經》:“雷澤中有雷神,龍身人頭,鼓其腹則雷。”

《山海經》說的雷神是一種半人半獸,龍身人首的神獸,生活在雷澤之中,常拍打肚子,它一拍肚子就會發出轟隆隆的雷聲。

周代以後,雷神被稱為雷師,或雷公。

最基層的是""雷公"",上一層的是普通的""雷神""。在中國人的理念中,雷神是懲罰罪惡之神,人如果做了壞事或違背誓言,就有可能遭五雷轟頂死去。

那麼“天打五雷轟”是有五種雷還是神話傳說中 的五個雷神啊?

下面大家就跟著有書君來了解一下中國古代的幾種說法:

首先我們要先從道教的一個法術“五雷正法”說起,此也稱為“雷法”,道教的觀點認為“雷是天的號令,它的權力是最大,天地三界一切都可以用雷霆震懾”;不光如此,雷也被認為是“眾神法源”。我們熟知的“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就是統攝雷部的最高神,也稱為“雷祖”,在《封神演義》一書裡,被封此神位的就是聞仲。

而他作為雷部的最高天神,掌管複雜的雷神組織,總部為神霄玉府,下設“三省九司、三十六內院中司、東西華臺、玄館妙閣、四府六院及諸各司,各分曹局”。九天雷公將軍、八方雲雷將軍、五方蠻雷使者、雷部總兵使者都是雷尊手下,諸司中有36名雷公,代天打雷,均聽雷尊號令。而五雷,則是其中的天雷,地雷,水雷,龍雷,社令雷。

據民間傳說:雷公有兄弟五人, 是謂五雷。五雷即天雷, 地雷, 水雷, 神雷, 社雷。其形為犬首, 鬼形, 白項, 鷹鼻, 左手持斧, 右手持錐, 運連鼓於火中,威震天下,代表著天神之力。

另外依《洛書》五行之數說,""東三南二北一西四,此大數之祖而中央五焉。""而雷霆行天地之中氣,故曰五雷。

當然還有一種說法就是五行之說,就是說這五雷是:金雷、木雷、水雷、火雷、土雷。

金雷是指刀劍、金屬、鐵器、車禍等等之類。 木雷是指棍棒、高處摔下、樹木壓住等等之類。 火雷是指火燒、電擊、雷擊等等之類。 水雷是指溺水、水淹、在行走中出意外、生病等等之類。 土雷是指土埋、房屋倒塌、高處掉物等等之類。

天打五雷轟的意思就是人幹了很壞的傷天害理的事後,一定會遭到上天用各種形式的懲罰。

而且人類的凡人的血肉之軀,連一道雷都不一定能擋住,何況五雷了,所以這“天打五雷轟”其實就是用自己的生命來立誓了。也說明了這個人的誠心!

凡此種種,可以看出古人對大自然的敬畏,正是有了這份敬畏之心,所以在民間人們就形成了一個約定俗成的說法,如果一個人幹了很壞的傷天害理的事後,一定會遭到上天用各種形式的懲罰,謂之曰""天打五雷轟""。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人體“五臟”的變化是“天打五雷轟”最好的解答。

在農村,我們經常可以聽到老輩人在指責或者是告誡他人時,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小心“天打五雷轟”。

有些學者認為,這句話的出處來自於道家在修仙成道時修煉的法術“五雷咒”,是道家用來降妖除魔的必殺技能。

在這些學者當中又分出兩大流派,其中之一認為“五雷”對應的是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執掌的雷部下屬“五方蠻雷使者”,在需要時,由這五位神使出面降妖除魔,懲惡除邪。

另外一些學者則認為,“五雷”對應的是道家學說中的“金木水火土”五種構成世間萬物的基本元素,分成“金雷”、“木雷”、“水雷”、“火雷”、“土雷”五種神雷,上天會在必要時降下這五種劫難,滅殺大奸大惡之徒。

但我認為,道家需要是我國本土宗教,成長曆程久遠,在農村擁有良好的信仰基礎,可道家的修煉體系很大程度上與中醫有著緊密的聯繫。同時《黃帝內經》中認為:水對應腎,火對應心,木對應肝,金對應肺,土對應脾。

我認為,人們口中常說的“五雷”應該是指人體的這五個器官,結合五行,暗示如果人們不行善積德,不注重道德修養,五臟就會隨著人體的喜怒哀樂的變化而變化,身體都會隨之出現疾病,最終死亡。並且“轟”字在古代就有死亡的含義在裡邊,也從側面印證了這個觀點。






陌上行人


所謂“天打五雷轟”只是民間的俗語罷了,其背後更深層次的應該說的是道教的五雷,下面來說說道教的雷法。

所謂雷法

看過《一人之下》這部動漫的朋友就知道,道教有雷法。而對於雷法的理論以發展,以神霄派和清微派的貢獻最大。《道法會元》曰:“雷霆者,彰天之威,發道之用者也。”又曰:“一炁為陰陽之祖宗,實雷霆之樞機。”等有一些關於雷法的論述,總之其認為只要修行方法正確,並且有了一定的修為,那麼就能召喚雷霆來作為武器或者降雨等功用。


何謂五雷

《易》曰:“天一,地二…天九、地十”,其中天一到天五,是生數。然後這又對應著五氣,即五行之氣,而五雷則是由著五行之氣所化,這些王文卿等人都有理論闡述。而其在咒語之中具體稱五雷很多種方法,一種是直接稱五雷,還有一種稱為雷一、雷二、雷三、雷四、雷五,或者稱雷火一、雷火二、雷火三、雷火四、雷火五,亦或是稱青雷、白雷、赤雷、黑雷、黃雷等等。


故“天打五雷轟”應該是出自道教的五雷,只是被俗話化了而已。而道教的五雷對應的是五行,其呼喚其的方法有很多,具體的可以去看神霄派以及清微派等道教方面的著作。


淡看天上月


天打五雷轟是人們常掛在嘴邊的話,有時為了立誓,有時是為了詛咒。雷公電母大家都很熟悉,那麼五雷到底是哪五雷呢,今天小編我就給大家詳細的說一下。

雷公,正義的使者

雷公電母是古代神話傳說中天宮專門管閃電打雷的神仙。雷公是司雷之神,屬陽,所以稱公,也叫雷神。電母是司掌閃電之神,屬陰,所以叫電母,也叫金光聖母、閃電娘娘。

但是自先秦兩漢起,人們就賦予雷電以懲惡揚善的意義。認為雷公能辨人間善惡,代天執法,擊殺有罪之人,主持正義。

《史記》的《殷本紀》稱:武乙無道,暴雷震死。王充《論衡》的《雷虛》篇稱:盛夏之時,雷電迅疾,擊折樹木,壞敗室屋,時犯殺人。
其犯殺人也,謂之陰過,飲食人以不潔淨,天怒擊而殺之。隆隆之聲,天怒之音,若人之響噓矣。

因為古人不知道雷電形成的原理,更不懂得樹能導電,所以看到樹底有人被雷電劈死,會感到十分恐懼,認為被劈之人肯定罪大惡極,惹來天降神罰。

所以在古代雷電都具有代天行道、懲罰陰過的意思。而雷公更是成了正義的使者。

關於五雷的說法

  • 五行之說

五雷的說法也多種多樣,其中以金木水火土五行對應的說法最為普遍。不過這種說法並不是指被雷劈,而是包含了各種悽慘的意外事故。

五是陽數一三五七九之中,所以古時都喜用五字,比如五方,五嶽,五湖,五福,五德,五仁,五義。

“五行”一詞,最早出現在《尚書》的《甘誓》與《洪範》中,在《甘誓》中有“有扈氏威侮五行,怠棄三正,天用剿絕其命”這樣的句子,點出了“五行”這個詞。

關於五行,《洪範》中寫道“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所以對應的五雷就是:金雷,木雷,水雷,火雷,土雷。

以刀鐵之物砍死叫金雷,以棍木打死叫木雷,以水淹死叫水雷,以火燒死叫火雷,以土石掩埋死叫士雷。

比如在《濟公傳》裡就曾提到過“五雷”:

“所謂天打五雷轟,金木水火土謂之五雷,刀砍死謂之金雷,木棍打死謂之木雷,水淹死謂之水雷,火燒死謂之火雷,土牆壓死謂之土雷。”


  • 道教的說法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五雷轟頂最早是指道教的一種神秘法術。釋放這種法術,就可以召喚出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的雷,故稱“五雷”。

《道藏》的《七元召魔伏六天神咒經》是已知最早提出“五雷”之說的典籍。裡面提到的“五天之雷”,就是暗指讓所有妖邪都害怕的法雷。

雷是上天的號令,世間萬物都可以用雷霆震懾,被認為是“眾神法源”,“五雷轟頂”簡稱為雷法, 所謂五雷,即天雷,地雷,水雷,神雷,社雷其形為犬首,鬼形,白項,鷹鼻,左手持斧。右手持錐,運連鼓於火中,威震天下。

不過也有不同看法,南宋的一些道教典籍裡就記載了“五雷”為:

玉樞之雷書:天雷、神霄雷、水官雷、龍雷、社雷。北極之雷書:龍雷、地雷、神雷、社雷、妖雷。

在明代的《北遊記》中還記載了玄武大帝收服“五雷”的故事:

“指出五個雷公,尖嘴雞翅,手執尖錘近前,那五神變出真形,卻只是五個鼓,五雷神押住。”

這裡的五雷神就是單指五面鼓。

總結

平生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雖然這個天打五雷轟有些迷信色彩,但積德行善才是為人處世之本,正所謂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