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防控十問十答(病例所在小區居民防控專版)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牽動著每一箇中國人的心。很多人每天都在關注新增病例是不是出現在我的小區,並祈禱這樣的事情不要發生。但當病例真的出現在自己的小區,我們如何應對?今天,為大家帶來“病例所在的小區居民防控”專版,看看是否解答了大家的困惑。

新冠肺炎防控十問十答(病例所在小區居民防控專版)


一、小區內出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後,消毒誰來做?

新冠肺炎病例出現並隔離後,疾控機構會在病例離開後,對病家進行徹底的消毒。社區、小區物業部門也會在疾控機構的指導下做好小區公共區域的清潔消毒。


二、小區出現確診病例後,哪些人要進行醫學觀察?

在無防護狀態下與病例有共同居住、學習、工作等近距離接觸的人員,會被通知為密切接觸者進行居家或集中隔離醫學觀察。作為密切接觸者,要積極配合社區和地段保健科醫務人員,這樣既對自己負責,也對他人負責。


三、空氣中是否有新型冠狀病毒?還能開窗通風嗎?

新型冠狀病毒目前主要通過飛沫和接觸傳播,在某些特殊的條件下有可能發生氣溶膠傳播,例如進行臨床氣管插管等專業醫療操作時。而飛沫傳播距離很短,不會在空氣中長期漂浮。從這個角度講,在日常通風環境下,空氣中一般不會有新型冠狀病毒。所以建議每天至少兩次開窗通風,是降低感染風險的有效措施,但是提醒大家,注意保暖。


新冠肺炎防控十問十答(病例所在小區居民防控專版)


四、小區出現新冠肺炎病例後,居民應採取哪些防護措施?

1.保持良好個人衛生,勤洗手,堅持外出回家後,準備食物前,清理垃圾後,接觸口、眼、鼻前後,照顧老人、兒童、病患前後,拆快遞後,進食前,如廁後或懷疑手髒時,用肥皂和流動水正確洗手或使用免洗手消毒劑。

2.做好居室通風換氣,每日2-3次,每次不少於30分鐘。開窗通風時要注意人員保暖。保持環境衛生,採取溼式清潔。

3.不聚會、不聚餐,避免不必要的鄰里串門,減少與他人密切接觸。

4.儘量避免乘坐廂式電梯或去人群密集場所。如需要乘坐廂式電梯、進入人員密集場所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務必正確佩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保持手衛生,與他人儘量保持一定距離。

5.不隨地吐痰,打噴嚏或咳嗽時用手肘或紙巾遮住,不用手接觸口、眼、鼻。口鼻分泌物或吐痰時用紙巾包好,棄置於垃圾箱內。

6.平衡膳食均衡營養,適度運動,充分休息,保持心態平和、心情放鬆。

7.食物加工時,生、熟分開,禽肉蛋魚要充分煮熟後食用。

8.不信謠、不傳謠,減少不科學、不真實信息的誤導。

9.如出現發熱、乏力、乾咳等症狀,應佩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議私家車)到發熱門診就診。


五、現有寵物是否可以繼續飼養?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提示,目前尚無證據顯示飼養貓狗等寵物會造成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可以繼續飼養寵物,但依然建議居民朋友做好家庭內部環境衛生,及時清理寵物糞便,注意寵物本身的健康狀態,儘量減少攜帶寵物外出。與寵物接觸後正確洗手,保持手衛生。


六、與新冠肺炎病例同一棟樓,同一單元或同一樓層的居民要重點關注什麼?

在居民日常防護措施的基礎上,要重點關注以下措施:

1.接觸公共區域門把手、電梯按鈕等部位後,不要直接觸碰口、眼、鼻,要及時洗手或用免洗手消毒劑,保持手衛生。

2.加強樓道通風換氣,保證單元公共空間通風良好。

3.注意每日及時清理生活垃圾,勿將垃圾堆放到樓道,應投放至小區垃圾桶內。

4.關注本小區的疫情信息,配合疾控機構或者社區開展疫情排查和流行病學調查等疫情防控工作。

5.充分的室內外空氣交換,是室內汙染物排放的最有效措施。因此,要堅持每日開窗通風,以保持室內空氣清新,通風良好。開窗通風時要注意人員保暖。


新冠肺炎防控十問十答(病例所在小區居民防控專版)


七、小區內出現確診病例,社區居委會應該做些什麼?

1.組織動員:建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組織體系,鼓勵居民和志願者參與,組成專兼職結合的工作隊伍,配合衛生部門做好密切接觸者的管理、病家和公共區域的消毒工作,做好環境衛生整治,及時清除垃圾,落實各項防控措施。

2.發佈告知:可以採取一封信等方式向小區居民發佈相關信息及社區聯絡方式,開展健康教育,發佈核心防控知識和防護要點,減少人群聚集活動,消除恐慌情緒,出現可疑症狀及時聯繫社區以及地段保健科醫務人員。

3.繼續做好外地返京人員摸排登記和管理工作,配合衛生部門做好密切接觸者的管理服務,做好個人防護、消毒用品的物資儲備。


八、小區內出現疑似或確診病例,其他居民心理壓力很大,大家怎樣才能舒緩緊張情緒?

此時的心理壓力往往來自對疫情和對自己健康情況的過度關注,而且容易關注負面信息。緩解心理壓力需要注意:

1.關注積極信息,特別是疫情防控進展的積極信息。

2.關注自我防護和應對壓力的科學知識,掌握調整情緒狀態和行為的科學方法。

3.增強信心,讓積極信息和科學知識發揮作用,認真配合社區和疾控部門的工作。

4.如果自我調節效果不佳,必要時可撥打心理援助熱線或尋求心理醫生幫助。

北京市心理援助熱線提供免費心理服務:

北京市熱線:800-810-1117、010-82951332(24小時);

九、小區內出現疑似或確診病例,社區工作人員如何對恐慌、焦慮的居民做好心理疏導?

1.瞭解恐慌、焦慮居民的基本信息(年齡、文化程度、工作狀況、家庭情況等)與文化、宗教、習俗等。

2.傳遞正面、已得到證實的信息。引導對方不信謠、不傳謠,減少不科學、不真實信息的誤導。尊重對方,用寬容、接納、不評價的態度促進關係建立。用溫和而穩定的聲音、中等語速交流,多用開放性提問,少用封閉性提問和“為什麼”的問題,適當給予回應。不要輕易打斷居民的傾訴。

3.如果允許,幫助居民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如哪裡可以得到口罩等防護用品、哪裡可以快速就醫、社區服務平臺APP等)。

4.可以建議居民制定日常生活計劃,享受與家人在一起的生活。也進行放鬆訓練、正念冥想等,以應對恐懼、焦慮來臨時出現的軀體症狀。

5.解決不了的可建議居民撥打心理援助熱線或尋求心理醫生幫助。


十、小區出現確診病例後,社區和物業部門如何對公共區域進行消毒?

以清潔為主,預防性消毒為輔,應避免過度消毒。

1.地面和可能被汙染的牆壁等表面:可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採用市場常見5%有效氯84消毒液計算,欲配置1L的1000mg/L消毒液,需原液20mL,加水980mL)擦拭或噴灑消毒,消毒順序由外向內,消毒作用時間不少於30分鐘。

2.公共區域門把手、電梯間按鈕及內壁等人員經常接觸的表面:增加巡查頻次,視情況增加消毒次數,可用有效氯為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採用市場常見5%有效氯84消毒液計算,欲配置1L的500mg/L消毒液,需原液10mL,加水990mL)或其他可用於表面消毒的消毒劑,擦拭消毒,作用30分鐘後清水擦拭乾淨。

3.公共衛生間:公共衛生間應增加巡查頻次,視情況增加消毒次數。衛生間便池及周邊可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採用市場常見5%有效氯84消毒液計算,欲配置1L的2000mg/L消毒液,需原液40mL,加水960mL)擦拭消毒,作用30分鐘。衛生間內的表面應消毒手經常接觸的表面為主,如門把手、水龍頭等,可用有效氯為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其他可用於表面消毒的消毒劑,擦拭消毒,作用30分鐘後清水擦拭乾淨。

4.嘔吐物、排洩物、分泌物:可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紗布、抹布等)沾取5000mg/L~10000mg/L含氯消毒液(採用市場常見5%有效氯84消毒液計算,欲配置1L的5000mg/L消毒液,需原液100mL,加水900mL;欲配置1L的10000mg/L消毒液,需原液200mL,加水800mL)小心移除。可能受到汙染的表面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作用30分鐘。處理汙染物應佩戴手套與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處理完畢後應洗手或手消毒。

5.拖布和抹布等清潔工具:應專區專用、專物專用,避免交叉汙染。使用後以有效氯含量為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進行浸泡消毒,作用30分鐘後用清水沖洗乾淨,晾乾存放。


內容來源:(今日頭條:北青社區報東城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