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有多重要?父母應該怎麼做?

你滴小乖乖


在孩子一生的成長中,可以說家庭教育所起的作用是決定性的。我們現行的學校教育其實是一個標準化的教育體系,由全國統一的教材,統一的教學大綱,參加全國統一的高考。在標準化的教育體系裡要做突破,難度是非常大的。而家庭教育恰恰是中國教育體系中最薄弱的一個板塊。我們常說每一個孩子都是不同的,所以意味著每一個孩子他所接受的教育應該都是差異化的,而這個差異化最大的可能也是在家庭教育當中完成。



那麼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在家庭教育中如何來科學的實施呢?

瞭解自己的孩子,做好孩子教育的頂層設計。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在教育上也是如此,只有深刻的瞭解自己的孩子,才有可能為孩子的未來做好良好科學的規劃。這個瞭解最好是對孩子做一些科學的測評,加上自己對孩子一些細節的深刻觀察,而不能憑著自己的感覺來做,感覺恰恰很多的時候是不靠譜的。比如我們因為孩子喜歡寫寫畫畫,就覺得孩子有繪畫天賦。因為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強,很多的時候就希望通過繪畫這種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這跟繪畫天賦其實沒有直接的關聯。



培養好孩子的核心素養。

這是多數孩子和家庭教育缺失的一塊很多的家長重視孩子知識和技能的學習,而忽略了這些核心素養的培養。如孩子的意志力,專注力,閱讀理解能力,深度學習能力等等。這些核心素養恰恰是決定孩子學習知識技能的學習效率的決定性因素。

為孩子創設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

我們常說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三者缺一不可,而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恰恰是我們家庭所很難去產生重大影響的,而家庭教育恰恰是每一個家庭都能夠自我掌控和決策的。大的環境我們很難去改變,而我們家庭小環境是每一個家庭都可以有意識的去創設的,當你創造了一個非常良好的適合孩子學習成長的環境,孩子自然就會在這個環境中健康快樂的茁壯成長。

所以,作為家庭教育,對於每一個孩子的成長是關鍵而起決定性作用的,作為家長就應該把握住重心,這樣才能夠確保孩子在學習成長的道路上變得輕鬆而快樂。


學習力教育視點觀察


如何給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
良好的教育是一種必須要經過學習才能掌握的技能,發達國家大約 70%的家長經過專業家庭教育培訓,家庭教育指導已深入到每個家庭。歡迎關注今日頭條《教育的觀點》獨家專欄《如何給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
https://learning.snssdk.com/feoffline/toutiao_wallet_bundles/toutiao_learning_wap/online/album_detail.html?content_id=6678439118894006532
“家長教育學院”圈子
父母的教育能力、方法和水平對孩子的未來和終身幸福影響實在太大。 歡迎加入“家長教育學院”圈子,分享大量一線真實教育經驗。
https://ic.snssdk.com/market/v1/tpl/landing/community/community.html?community_id=6686609792884015624

教育的觀點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全部囊括了“家庭教育有多重要”!

中華民族歷來重視人的早期教育,“子不教父之過”已經是幾千年前的歷史古訓。這個古訓已經從現代心理學界研究得到證明,它是人的發展的普遍規律。從現實犯罪人的年齡結構看,犯罪小齡化,無一例外的追蹤到是家庭教育的失敗;從學校教育上看,現在的學生越來越不好教育,也無一例外的最終到家庭教育問題。

目前的家庭教育大致可以分為三中類型:一是急於求成型,主要表現是孩子母語還沒有形成就開始學外語;二是呵護有加型,主要表現一味“鼓勵”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三是放任發展型,主要表現是“孩子還小”。這三種表現犯了兩個錯誤,即忽視人的發展階段性、放棄了人的塑造期權力。因此,改善家庭教育現狀認識上要提高,方法上也要改變。

1.底線思維。首先要設計準備讓孩子長大後在社會上擔當設麼角色,即使不是為民族為國家,也要儘量設計孩子長大後不坑爹、不坑娘、不坑社會。

2.早期教育的認識。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已經不是假設、猜想,是中國幾千年,西方几百年無數次實驗的結論。如著名心理學家巴浦洛夫說的“出生第三天培養已經晚了兩天”,華生則說,他可以把一群健康的孩子任意培養成專家或小偷。早期教育的作用是深信不疑的。

3.階段性培養的任務把握。嬰兒期是人生的第一個飛躍期,習慣養成很快、模仿學習很快,語言掌握很快,人格固化、品質形成很快,幼兒期興趣培養很快等等,這一切都是5歲前形成的,以後重塑是非常困難的。

4.掌握主動權,把孩子往正向引領。堅持兩個貫徹始終,抓住四個重點。關愛、糾偏、鼓勵、引導貫徹始終,父母的良性示範引導貫徹始終。新生嬰兒期,重點是養成人的習慣,按規矩吃奶、睡覺、活動,建立有條件反射;1-3歲,頻繁更換刺激物,促進手眼腳協調,把握言語發展關鍵期,引導好第一逆反期;3-6歲興趣提升期以及發展方向明確期,參與孩子的遊戲活動,實現孩子滿足感,提升孩子自信心,養成自尊心;及時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大致確定孩子的發展方向。

5.家庭教育是奠基。如果說學校是加工廠的話,那家庭就是原材料基地,沒有好材料是很難加工出好作品的。尤其是西方不良文化的滲透,千千萬萬的家庭千千萬萬的教育方式,一不小心就將負性認知傳遞給了孩子,也帶進了學校,教書育人的地方反倒成了染缸,比闊、比洋還很有市場。出現了“沒錢,為什麼生我”的理直氣壯就是其表現之一。教師也是苦不堪言。所以,家庭教育是重要的,但不是送進學校在不管了,一直要陪送孩子至成人,要“秘密跟蹤”看著孩子的背影,瞭解孩子的情況,通過談心使其明辨是非,及時糾正。

總之,孩子在整個嬰幼兒期,是父母主動權最大的時期,是修復重塑孩子遺傳因子中負能量的最好時期,是父母給孩子傳遞正能量,引向人生路的關鍵期。孩子在家庭教育中養成的自信心、自尊心將影響其整個人生,進入小學後就不會輕易被同學中的負性影響。


家有頑童親媽咪


家庭教育有多重要?

我認為家庭教育比學校教育更重要。學校教育的是知識,可以後天養成。

如果學習知識不好,頂多可能是做個平凡人,但是平平淡淡的生活,也是不錯的。

家庭教育,教育的不僅僅是人品,性格,習慣,還有很多人情世故,社會交際等等。

如果家庭教育缺失或者不當,有的可能會造成一生的遺憾,有的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我們都知道娛樂圈有幾個名人,忙於工作,本人非常優秀,難免對孩子的教育就疏忽了,孩子大了,居然吸毒被抓,然後被封殺了。

他們原本有著非常好的資源,卻因為家庭教育缺失,走上了違法的道路。

這是可惜又可恨,可惜了大好年華,大好資源,可恨在恨鐵不成鋼。

有人說,衡量一個人成功的標準,就是看他的孩子,把孩子教育成功了,才是真正的成功。

父母應該怎麼辦?

建議大家去搜索,李玫瑾老師的視頻,李玫瑾老師對未成年人犯罪心理,有著豐厚的經驗。

雖然方法可能不適合所有孩子,但是起碼可以預防孩子犯罪。

其實對於父母來說只要記住幾點,家庭教育就非常簡單了。

家庭中最好的教育是,

爸爸愛媽媽,

爸爸照顧媽媽,

媽媽照顧孩子,

孩子也尊敬爸爸。,

全家都尊敬老人。

家庭關係,一定要夫妻關係大於親子關係。

你想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必須先努力做到是什麼樣的人。

當然學校教育也是很重要的,我們做父母的不能因為有學校教育知識,就疏忽了家庭教育。

現在都說孩子的教育,家校合作,孩子才會更好的健康成長。


清清婕源


孩子的教育從小抓起。古人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說的就是孩子的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從小就要嚴格要求,而從小受到的教育絕大部份來自家庭。所以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基石。

一線工作幾十年,我感覺到對一個孩子來說成功的教育是引導他三觀端正,樂觀向上,勇於擔當,堅忍頑強。我們身邊成功的孩子是大多數,但也有不成功的教育。對比之下會發現很多問題出在我們自己身上:

熊孩子之所以成為熊孩子,一般的情況是背後有一群熊家長而不是一個:無原則的寵愛,無底線的退讓,無束縛的成長⋯需知自由是有邊界的,越過邊界會付出代價,能夠承受的代價不妨當作成長的教訓,而不能承受的代價除了害己,尤其害人,傷害無辜的人。所以謹記孩子教育從小抓起!謹記自由有度,任何時候任何國度都是如此!


老孃胡說


在一個人的成長曆程中,要經歷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他將成為什麼樣的人跟他會從這三大環境中受到的影響有很大關係。

父母是出生後的第一任老師,他在家庭中接受什麼樣的教育,父母給予他什麼樣的影響便奠定了這個人將成為什麼樣的人!所以說家庭教育至關重要,將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很多父母會有一個誤區,他們認為家庭教育是家長單方對孩子的教育,其實是家庭中各成員之間相互影響、共同學習、一起成長的過程。也因此父母在此過程中首先以身作則,要做好榜樣!

孩子不聽你說什麼,他看你怎麼做?父母的行為會盡收孩子眼底,去效仿。作為父母,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先讓自己成為什麼人!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可以說是非常重要,雖然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對孩子的成長也有一定的影響,但比不上家庭教育的影響大,因為父母能夠影響孩子一生。

1、父母的是孩子榜樣。孩子在生命的最初,都是模仿學習,模仿的第一個對象就是父母,父母怎麼做孩子就怎麼做。孩子不聽父母怎麼說,只看父母怎麼做。

2、父母的語言會讓孩子形成最初的自我認知。如果父母總是指責孩子“不聽話”、“笨”、“不愛學習”、“懶”,那麼孩子就很容易認為自己是“笨”的、“懶”的。而這些認知,最後導致孩子的行為呈現出來的就是“笨”、“懶”。

3、父母的心裡裝著整個世界,孩子就能看到整個世界。父母的心裡裝的是“我吃虧了”“那個人怎麼能這樣對我”“這不是我的錯”,孩子也只能看到自己的得失。

所以,父母需要不斷的學習,提升自己的思維,開闊自己的眼界,學會怎麼說話讓孩子更容易接受。父母要做孩子的“成長教練”,一路引導孩子去實現自己的理想,活出最好的自己。

----------

✔️ 我是劉樺,只做以愛為底色的家庭教育!喚醒每一位父母的養育智慧!讓家庭更和諧、孩子的未來更美好!

✔️ 在首頁,加入我的【父母課堂】圈子,就能查看所有的養育知識。


樺姐談養育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簡單的說,一個班級的孩子享受的資源都是一樣的,為什麼有些孩子成為學霸,有些孩子卻是學渣,反思一下,就是家庭教育的差距。

要想培養出優秀的子女。父母應該至少做到以下幾點:

一、言傳身教

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比如,讓孩子不要玩遊戲,玩手機,父母要從自身做起,不要整天盯著電視,電腦,手機,更不能沉迷與賭博等不良行為。從言語上要做到禮貌,不能出口就是粗言爛語,影響孩子。

二、自身要有自律,有良好的習慣

要想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自身要自律,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做事情的習慣,待人接物的習慣,這樣孩子在潛移默化中,也會受到薰陶,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玩美教育


教育,教在學校,育在家庭,學校教的是知識,家庭育的性格,而性格決定命運。可想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父母教育孩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也不是哪一句話可以解答的,如有這方面的需求可以關注我,到我的空間來去學習和成,祝大家都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一個健康懂事的孩子。


卓越家風家教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組成部分之一,是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基礎。家庭教育是終身教育,它開始於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兒期),嬰幼兒時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著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學、中學後,家庭教育既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又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和延伸。著名心理專家郝濱老師曾說過:“家庭教育是人生整個教育的基礎和起點”。確實,家庭教育是對人的一生影響最深的一種教育,它直接或者間接地影響著一個人人生目標的實現。

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點和基點

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對未成年孩子進行教育的過程。其教育目標應是:在孩子進入社會接受集體教育(幼兒園、學校教育)之前保證孩子身心健康地發展,為接受幼兒園、學校的教育打好基礎。在孩子入園、入校後,配合幼兒園、學校使其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得到全面發展。教育的重點是以品德教育為主,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為主,行為習慣包括:生活習慣、勞動習慣、學習習慣等,教會孩子如何學“做人”。家庭教育由於發生在家庭之中,與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相比較,具有以下特點:

(一)、家庭教育早期性

家庭是兒童生命的搖籃,是人出生後接受教育的第一個場所,即人生的第一個課堂;家長是兒童的第一任教師,即啟蒙之師。所以家長對兒童所施的教育最具有早期性。一般來說,孩子出生後經過三年的發育,進入幼兒時期,從3歲……6歲是學齡前期,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早期教育階段,這是人的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我國古諺有:

“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幼兒期是人生薰陶漸染化的開始,人的許多基本能力是這個年齡階段形成的,如語言表達、基本動作以及某些生活習慣等等,性格也在逐步形成。美國心理學家布魯姆認為,一個人的智力發展如果把他本人17歲達到的水平算作100%,那麼4歲時就達到了50%。4-8歲又增加了30%,8-17歲又獲得了20%。

可見幼兒在5歲以前是智力發展最迅速的時期,也是進行早期智力開發的最佳時期,如果家長在這個時期所實施的家庭教育良好,將是孩子早期智力發展的關鍵。古往今來,許多仁人志士,卓有成效的名人在幼年時期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他們日後成才的一個重要原因。如,德國大詩人、劇作家歌德的成才,得力於家庭的早期教育。歌德2-3歲時,父親就抱了到郊外野遊,觀察自然,培養歌德的觀察能力。3-4歲時,父親教他唱歌、背歌謠、講童話故事,並有意讓他在眾人面前講演,培養他的口語能力。這些有意識的教育,使歌德從小樂觀向上,樂於思索,善於學習。歌德8歲時能用法、德、英、意大利、拉丁、希臘語閱讀各種書籍,14歲寫劇本,25歲用一個有月的時間寫成了聞名於歐洲的詩歌《少年維特的煩惱》。再如古代以“父子書法家”著稱的王羲之、王獻之,有過1350多項發明的大發明家愛迪生,一代文學巨星郭沫若,茅盾等名人的成長過程都說明了家庭教育對早期智力開發是十分重要的。反之,人的幼年時期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而影響智力正常發展的事例也是不少的。如印度“狼孩”卡瑪拉,從小被狼叼去,8歲時被人發現,但其生活習慣已與人兩樣,其生活習慣幾乎與狼一樣,四肢爬行,吃生肉,晝伏夜行,後來經過人為的訓練,兩年後才能站立,六年後可以象人一樣行走,四年內學會了6個單詞,在他17歲時,智力水平僅達到3歲孩子的水平。據《中國婦女報》披露,我國南京市一姓馬的工人因患有精神性心理疾病,深怕孩子受人迫害,將自已的三個子女從小鎖在家中,人讓他們與外界接觸,長達十幾年,致使這些孩子智力低下,言語遲緩,與同齡人相比,智力及生活能力差異很大,近於白痴,所以不可忽視家庭教育早期性的作用,

(二)、家庭教育連續性

家庭教育第二個特點是連續性。孩子出生後,從小到大,幾乎2/3時間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都在接受著家長的教育。這種教育是在有意和無意、計劃和無計劃、自覺和不自覺之中進行的,不管是以什麼方式、在什麼時間進行教育,都是家長以其自身的言行隨時隨地的教育影響著子女。這種教育對孩子的生活習慣、道德品行、談吐舉止等都在不停地給予影響和示範,其潛移默化的作用相當大,伴隨著人的一生,可以說是活到老學到老,所以有些教育家又把家長稱為終身教師。這種終身性的教育往往反映了一個家庭的家風,家風的好壞往往要延續幾代人,而且這種家風往往與家庭成員從事的職業有關。如:杏林世家”、“梨園之家”、“教育世家”等等。同時家風又反映了一個家庭的學風,學風的好壞也往往延續幾代人、十幾代人、幾十代人。如在中國近代,無錫人嚴功增補清未《國朝館選錄》,統計自清順治三年丙戌科至光緒三十年甲辰科,狀元共114人,其中父子兄弟叔侄累世科第不絕者,如蘇州繆、吳、潘三姓,常熟翁、蔣兩姓、浙江海寧陳、查兩姓。看得出、家庭教育的連續性往往對人才群體的崛起有著重要影響。這種情況。

古、近代比較突出,在當代隨科學的發展、社會的需求、待業的增多,人們擇業面寬,一個家庭中所有的成員不可能都從事同一種工作,但都不乏見到這種情況,即有些家庭成員工作中屢屢出現成績、受表彰,而有的家庭中成員違法犯罪接二連三。這都與家庭教育連續性有著很大的關係。

(三)、家庭教育權威性

家庭教育的權威性是指父母長輩在孩子身上所體現出的權力和威力。家庭的存在,確定了父母子女間的血緣關係、撫養關係、情感關係,子女在倫理道德和物質生活的需求方面對父母長輩有很大的依賴性,家庭成員的根本利益的一致性,都決定了父每對子女有較大的制約作用。

(四)、家庭教育感染性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血緣關係和親緣關係的天然性和密切性,使父母的喜怒哀樂對孩子有強烈的感染作用。孩子對父母的言行舉止往往能心領神會,以情通情。在處理發生在周圍身邊的人與事的關係和問題時,孩子對家長所持的態度很容易引起共鳴。

在家長高興時,孩子也會參與歡樂,在家長表現出煩躁不安和悶悶不樂時,孩子的情緒也容易受影響,即使是幼兒也是如此。如果父母親缺乏理智而感情用事,脾氣暴躁,都會使孩子盲目地吸收其弱點。家長在處理一些突發事件時,表現出驚恐不安、措手不及,對子女的影響也不好;如果家長處驚不變、沉穩堅定,也會使子女遇事沉著冷靜,這樣對孩子心理品質的培養起到積極的作用。

(五)、家庭教育及時性

家庭教育的過程,是父母長輩在家庭中對孩子進行的個別教育行為,比幼兒園、學校教育要及時。常言道: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家長與孩子朝夕相處,對他們的情況可以說是瞭如指掌,孩子身上稍有什麼變化,即使是一個眼神、一個微笑都能使父母心領神會,故此做為父母通過孩子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能及時掌握此時此刻他們的心理狀態,發現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及時教育,及時糾偏,不讓問題過夜,使不良行為習慣消滅在萌芽狀態之中。

一、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造就21世紀人才的必要條件

《九十年代中國兒童發展規劃綱要》中指明:“今天的兒童是21世紀的主人,兒童的自下而上保護和發展是提高人口素質的基礎,是人類發展的先決條件。兒童的健康成長關係到祖國的前途命運。提高全民族素質,從兒童抓起。”並提出:“在2000 年要使90%兒童(14歲以下)的家長不同程度地掌握保育、教育兒童的知識。”這頂目標明確了家長們肩負著為國家造就21世紀人才的重任。能否把這一代孩子培養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這關係到國家是否後繼有人的百年大計。福祿貝爾還說過:“國家的命運與其說是掌握在當權者的手中,倒不如說是掌握在母親的手中。”這句話很有哲理性,它深刻地挑明瞭家長在教育子女中所起到的作用。家長首先要明確教育方向與國家利益、人民要求相一致的原則,不能把孩子視為私有財產,要樹立為國教子的思想,端正教育目的。

二、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優化孩子心靈的催化劑

孩子從嬰兒期步入幼兒期,隨著年齡的增長,由家庭這個小環境終將步入大社會,接觸家庭外的人群、事物。社會中那些真善美假醜惡不時地進入孩子的視野,大人採取隔離手法是行不通的,因為家庭中的電視錄像也會從不同角度不斷地反映著當今社會的現實,問題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兒童特別是幼兒缺乏理性的辨別是非能力,但有著比成人敏銳的感受能力。但也不可避免地使一些兇殺暴力、荒誕下流的鏡頭映入孩子的眼瞼。家長要針對這些問題進行及時指導,提高孩子的鑑別能力,同時還要隨時檢點自己的行為舉止,為孩子樹立正面形象,優化兒童心靈,預防兒童犯錯誤,甚至於違法違紀。家庭做好這方面的工作,有助於安定小家庭大環境。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有了健康的細胞,才能有健全的肌體,細胞有病,就會引起肌體發病。古人云:“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的“齊家、治國、平天下”觀點就是這個道理。為此家長做好優化兒童心靈的工作對安定社會,安定國家功在千秋。

總之,做為家長要充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覺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盡好家長的責任與義務,為國家培養出合格的建設人才,亦為子女成才盡到家長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錯誤的讚美讓孩子自以為是

忠告1:平常心對待孩子的優秀

忠告2:多讚美孩子的行為和品行,少讚美孩子的天分和成果

忠告3:不要在別的家長面前過多讚美你的孩子,如果要讚美就去讚美別人的孩子

忠告4:要學會運用鼓勵、激勵代替空洞的讚美

物質生活豐厚,讓孩子好逸惡勞

忠告1:再富也要窮孩子

忠告2:別把孩子當豬養

忠告3:不要用金錢、物質獎勵,激勵孩子學習做事

三、孩子的事,家長替代做,讓孩子懶惰成性、嚴重缺乏自立能力

家庭教育漫畫

忠告1:孩子的事,自己做

忠告2:家長的事,孩子幫助做

忠告3:家長在孩子事情上,能懶就懶一點

把孩子圈養在眼皮底下,導致孩子缺乏自信和勇敢

忠告1:放養孩子,迴歸自然

忠告2:讓孩子交上積極向上的朋友

忠告3:進行付出和挫折等素質教育

忠告4:為社會付出,量大福就大

沒有家風和家規,隨意性管理,導致孩子與家長逆反、對抗

忠告1:用家風樹立正氣

忠告2:用家規監督行為

忠告3:讓家規去懲罰違規者,而不是人來懲罰

自己做不到的,偏偏要求孩子做到

忠告1:想讓孩子怎麼做,你就去做什麼

忠告2:麻將可以打,但不能在孩子在家學習時在家打,酒可以喝,但不能經常喝得醉熏熏的回家。架可以吵,也可以打,但找個孩子不在的地方盡情的吵和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