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麥的需肥規律是什麼?如何調控冬小麥氮肥施用?

黃曉紅果果


小麥是主要糧食作物之一,種植面積大,年產量佔到了我國糧食總產量的25%,尤其是冬小麥,秋季播種很好地適應了小麥的生育規律,充分利用了光熱資源,提高了複種指數和土地利用率,所以我國的小麥以冬小麥種植為主,冬小麥種植面積達到小麥總面積的八成以上。

施肥,是決定冬小麥產量的重要因素。而在肥料的施用上,氮肥施入量的居高不下與較低的氮肥利用率之間的矛盾一直困擾著冬小麥的生產、影響著冬小麥產量的發揮、制約著冬小麥的種植效益。



冬小麥的需肥規律是怎樣的?如何解決冬小麥種植中的施肥問題、調控好氮肥的施用呢?

生產實踐和科學實驗表明,調整冬小麥的施肥結構,嚴格按照冬小麥生長髮育對養分的需求規律進行合理配肥,在保證有機肥施用量的基礎上穩磷補鉀,適當限氮並實行氮肥後移技術,是實現冬小麥健壯生長、提高冬小麥品質和產量的重要措施,特別是能夠實現氮素的均衡供應,減少氮素損失,從而提高氮肥的利用率。

一、冬小麥的需肥規律

冬小麥一般於十月一前後播種,其生育期較長,是一種需肥量比較大的糧食作物。其營養生長期主要包括髮芽出苗、發棵分櫱、越冬春化、返青起身、拔節等階段,這一時期施肥的目的是促分櫱以增加畝穗數。其生殖生長期主要包括孕穗抽穗、開花揚花、灌漿成熟等階段,這一時期施肥的目標是增加穗粒數和籽粒重量。

1、冬小麥的需肥規律。

據實驗測定,在常規種植條件下,每生產100斤小麥籽粒需要從土壤中吸收3斤左右的純氮、1.2斤左右的五氧化二磷、3斤左右的氧化鉀,吸收的氮、磷、鉀養分的比例約為3:1:3。當然,冬小麥對各種養分的吸收量因品種、土質、氣候、耕作管理技術不同而有所變化,隨著產量預期的提高養分的需求量在一定範圍內也會相應地增加。

2、冬小麥對養分的需求特點。

冬小麥不同的生育階段對各種養分的需求比例和需要量也是不同的。

對氮養分的需求特點,在出苗時期需氮量是比較大的,可佔到整個生育期總需氮量的四成左右。自拔節至開花階段又出去了一個需氮高峰期,這一時期吸氮量又佔到整個生育期需氮總量的近四成。其他階段對氮養分有需求,但量較小。

對磷、鉀養分的需求特點,在整個生育期所需的總量中,分櫱階段吸收量約佔三成,生長到拔節以後需要量開始急增。磷養分在孕穗至成熟時期需求量最多約佔總需求量的四成。而鉀養分在拔節至孕穗開花時期需求量最多,約佔總量的六成,其中在開花階段需鉀量最大。



3、冬小麥各生長階段的養分佈局。

冬小麥的生長髮育對三大養分元素的需求特點決定了各生長階段養分的合理佈局。

冬小麥生長的初期促進根系發育和幼苗分櫱生長以培育壯苗是關鍵,這就需要較多的氮養分和適量的磷、鉀養分以滿足苗期生長的需要。

冬小麥生長到前中期,即拔節至開花時期,是需要養分量最大的階段,促分櫱、增穗數,壯莖杆、促粒數都需要充足的養分作保障,尤其需要較多的氮、鉀養分。

冬小麥生長到中後期,即抽穗至成熟時期,需要連續的養分供應,防止養分不足出現早衰而影響光合效能是重點,足夠的氮、磷養分是促進灌漿、實現籽粒飽滿增加粒重的基礎。

4、種植冬小麥的施肥原則。

冬小麥的一生長達250天左右,漫長的生育期始終需要各種養分來維持各階段的正常發育,這就需要按照以上需肥規律和特點,結合有關肥料的實際利用率進行配方施肥併合理安排基肥施用量及追肥時機和追肥用量。

一般情況下,基肥以有機肥為主,按需求配合施用氮、磷、鉀化肥,基肥用量可佔到總用肥量的六成至八成。追肥要根據苗情宜早期追施,追肥量可佔到總用肥量的四成至二成。可結合實際於冬前苗期、越冬期、返青期、拔節期、孕穗期進行適當追肥,壯苗是關鍵,要防止麥苗旺長和徒長。



二、冬小麥施肥中如何調控氮肥用量呢?

1、冬小麥種植傳統氮肥方式的弊端。

冬小麥種植,在傳統的肥料應用上,種植戶為了達到高產的目的一直是重施氮肥,使氮肥用量居高不下,而且往往耕種時全部作基肥施入,頂多分兩次施入,一次是於秋季播種前在耕地時將一部分氮肥作為底肥耕翻於土層中,而另一次在第二年春季澆水時將氮肥追施於麥田。有的還會在冬前澆越冬水時追施氮肥。

這種傳統的冬小麥種植的施肥方式,使氮素化肥全部施入了底肥、追施到小麥的苗期,造成的後果是,由於氮肥施用過於集中,會使麥苗發生的無效分櫱過多而導致群體過大。由於前期麥苗旺長、徒長,當生長到中期時麥田就會過於鬱蔽。又因前期氮素養分過於消耗而導致後期脫肥而導致早衰,這種就很容易發生倒伏而嚴重降低產量和質量,甚至會造成絕產,施用的氮肥勞而無獲,使氮素養分白白損失浪費掉。



2、冬小麥種植氮肥二次分施的益處。

為了解決傳統氮肥施用過於集中使前期麥苗空耗養分旺長徒長而倒伏、後期脫肥早衰而影響灌漿成熟導致減產的不當做法,經過實踐探索,採取氮肥後移技術是提高氮肥有效利用率、充分發揮氮素肥效、促進冬小麥增產提質的重要手段。

方法是將氮肥進行分期施用,將氮素化肥的一半用作底肥於耕種時施入土壤,另一半作為後期追肥施用。同時將追肥的時機也往後推延,也就是春季追肥的時間也進行後移,可後移到小麥拔節期進行追施。對於土壤肥沃、種植的冬小麥品種分櫱率、成穗率高的麥田,可後移到拔節中期至旗葉露尖期間進行追施。

這樣安排氮肥的施用,好處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可以很好地控制春季麥苗的徒長和無效分櫱的增多,使中期的麥苗健壯並有效增加有效分櫱的成穗率。同時,合理的群體、粗壯的苗情有利於光合產物的積累並向籽粒蓄積而促進灌漿和粒重。

二是合理的氮素養分的分配,能夠促進小麥根系向土壤深層次生長而提高生長後期根系的吸收養分、水分的活力,從而延緩小麥植株的衰老、提高粒重和產量。

三是有效地調節了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並存期間養分的平衡,減少了不必要的養分浪費,在維持葉莖生長增強光合作用的同時,促進了麥花的發育,從而增加了穗粒數。

四是氮素養分的合理分配,使養分更好地滿足了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的需求,實現了協同並進,大大提高了小麥籽粒蛋白質的含量,從而在提高產量的同時改善了小麥籽粒的品質。

五是氮肥的分期施用、適當的後移追肥,避免了集中施用時大量氮素的流失、淋失,在減少氮素養分浪費、提高養分利用率的同時減少了環境汙染。



三、冬小麥氮肥後移高產施肥技術方案

在選用良種、實施高產配套耕種、管理措施的基礎上,按照產量目標對氮、磷、鉀養分的需要量計算相應化肥的施用量,對於一般肥力狀況的種植地塊,將全部有機肥、50%的氮肥、磷肥及鉀肥的全部作為基肥施用,將剩餘的50%的氮肥用於翌年春小麥拔節期的追肥。

對於肥力狀況良好的種植地塊,將全部的有機肥、40%的氮肥、50%的鉀肥、全部的磷肥作為基肥施用,將剩下的60%的氮肥、50%的鉀肥於翌年春小麥拔節期進行追施。

另外,為了提高小麥產量和品質,可將1公斤硫酸鋅和適量硫素化肥一併施入基肥中。

總之,科學施肥是提高冬小麥產量和品質的重要條件之一。冬小麥的生長髮育對各種養分的需求有一定的規律和特點,種植冬小麥就要實現按需配肥、按需供應。尤其是氮肥的施用,需要合理調控,將集中施用調整為分兩次施用並將追肥適當延後是提高氮肥利用率、充分發揮氮素肥效、提高冬小麥產量的有效措施。



以上介紹,僅供參考!謝謝閱讀,敬請關注和評論!


圖說農村事


老農民口頭語: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而小麥就是莊稼中最具代表性的需肥農作物之一,種植小麥,我們需要嚴格把控它的每一個時期段的需肥用量,今天我們來討論一下冬小麥的施肥規律。


大家冬小麥的生長週期比較長,從頭年秋天播種,到來年夏天成熟這期間需要220天到250天左右的時間,應該說它的生長週期要有大半年時間。在這大半年時間裡,小麥從播種後經歷了發芽、分櫱、拔節、孕穗、開花和灌漿一系列環節後,最終走向成熟。

而它的每一個生長髮育期,都離不開水肥的大力支持,所以說我們要在種植小麥時做到:科學施肥,正確施肥,保證肥料的質量。這樣才能保證小麥成熟期獲得高產量成果。

冬小麥需肥規律:3:1:3。也就是說沒100公斤小麥在生長過程中,它們需要吸收促進生長的氮肥、磷肥和氧化鉀肥的比例是以上數據,3公斤、1公斤和三公斤。大家可根據麥田每年的產量適當配比施肥。下面我們來說說冬小麥生長週期的需肥規律。

1;在播種之前我們需要給麥田準備充足的土肥,這些土肥會配合其它化肥供給小麥每個發育生長週期的需求。

在小麥出苗到小麥拔節期,小麥需肥用量不用很多,只要適量用一些氮素和磷鉀補充一下營養即可,這樣做能夠保證後期小麥分櫱和壯根,讓麥苗生長壯實。

小麥孕穗之前也就是分櫱後拔節期到孕穗時,是需肥用量最多的時候,這段時間是小麥整個生長過程中吸收肥最多的時期,拔節後到抽穗再到開花然後灌漿,這時候氮肥會吸收很快,充足的氮肥能保證小麥更好的發育,冬小麥拔節期到開花期是磷肥和鉀肥吸收高峰期,因此,農民們需要在小麥分櫱後拔節期至灌漿期一定要加強施氮肥,還要配合適量磷肥和鉀肥,用以保證並促進小麥更好的生長。

冬小麥生長過程中,氮肥起著關鍵作用,充足的氮肥能夠讓拔節期小麥葉片面積增大,這樣就增強了葉子的光合作用,並積累一定量的營養物質,提供給小麥開花和籽粒形成的物質需求,提高小麥的產量和質量。

假如冬小麥生長過程中缺少氮肥,那麼它會直接影響到小麥各個生長環節,生長受阻,葉片呈現出黃綠色,小麥拔節困難,莖杆又短又細,像極了營養不足的動物,連個子都不肯長。

小麥在越冬前需要的磷肥和鉀肥較多,但返青以後到拔節時,它的需肥規律轉成氮肥更多。返青到拔節需要23%氮肥,拔節後到灌漿這期間是氮肥需求高峰期,氮肥在這個時期吸收量最高達到50%以上,因此這時候氮肥應該供應足夠。

而磷肥吸收是小麥拔節後到開花期的主要時期,它能佔到60%以上,這時候磷肥使用量很大。鉀肥和氮肥對於冬小麥的需求量是相同的,返青前需求不大,但返青拔節後一直到開花期,它佔據的比例會從30%增長到60%。

我們可以根據小麥需肥和吸肥等規律配合加以鈣、鎂、鋅、硫、鐵、錳等微量元素,在施肥時掌握好基肥充足,以及各階段需肥用量和所需肥,做到讓冬小麥生長過程中養分充足,最後高產籽粒。


2;冬小麥生長過程中,我們應該怎樣更科學施肥

首先就是在播種之前的基肥,冬小麥是北方主要種植農作物,我們北方農民在播種之前,會把提前準備的土肥撒施在土壤表層,經過機械耕地把土肥和土壤混合在一起,成為小麥生長過程中補充肥料的主要來源。土肥就是最好的腐熟有機肥,使用前配合氮磷鉀和微量元素。一般情況下每畝地需要3000公斤以上有機肥,以及硝酸銨25公斤。

我們老家這裡的土壤不夠肥沃,屬於山區,並且地薄天旱,缺少小麥旱期澆水的好條件,因此種小麥時只能採取一次性施肥策略。

小麥對於基肥的需求大於其它時候施肥,因此又被農民稱做胎裡富農作物,在缺水灌溉的情況下還可以採用一炮轟的方式,基肥一記性施足,促進小麥出苗,分櫱,壯根以及各個階段生長髮育。當然了,我們北方地薄情況下,還可以採取播種時加肥,俗稱種肥,在小麥播種時直接帶上50公斤以上的複合肥。

正確施肥規律是先從基肥開始,播種之前用有機和無機混合肥,然後是施冬肥,冬肥有保證小麥安全越冬的作用,並且還能夠很好的促使小麥到了春節早早返青,增加分櫱,提高成穗率,為後期小麥更好的生長打好基礎。

冬小麥起身拔節期施肥,這個時期是小麥迅速生長的時期,長的快自然需求的養分也多,因此只要這個時間段,我們能夠供應足夠的肥力,基本上保證到了小麥產量,此時肥力的充足能夠促進小麥成穗和增加它的籽粒數量。孕穗期施肥:這個時期施肥可根據小麥生長情況判定需不需要,出現缺肥情況下施肥,用以保證小麥受精和發育能夠正常進行。根外追肥:當發現小麥植株弱株時,說明小麥此時營養不良,可進行根外追肥,根外追肥能促進麥粒增重。

3:氮肥在冬小麥生長過程中如何調控使用

冬小麥生長週期很長,為了種植出高產優質冬小麥,我們在氮肥的使用時會分為兩次,第一次就是在播種之前的基肥使用,大量有機土肥,佔用了需肥用量的70%左右。第二次施用是在春季澆水時進行一定是春季澆水,而不是冬季封凍水時,冬季澆水追肥會導致小麥分櫱多,後期容易出現倒伏,直接影響小麥產量。

目前很多種植戶採用了氮肥後移法。在播種之前把原來準備施用的氮肥減少一半,然後推遲春季冬小麥追肥時間,等到了小麥拔節時再追上施氮肥,這就是氮肥推遲法,這種方法能夠減少並控制小麥無效分櫱,促進小麥根部健康生長,更利於小麥高產。

在冬小麥種植中,把有機無機相結合,基肥與追肥相結合,然後根據苗情,地的肥沃情況,當地氣候條件,把基肥分層次來施,化肥深施,增施鉀肥,補充微肥,用最科學的施肥方法來給冬小麥施肥,這樣才能達到小麥高產優質的最好效果。


悠然見東山


冬小麥是北方種植的主要糧食作物,雖然地域氣候有差異,種植時間有差異,但小麥的生長階段和需肥規律都是相同的。我是膠東半島的一位土地承包者,種植小麥將近三十年,每年種植小麥五十畝以上,現將在實踐中摸索到的小麥需肥規律和小麥如何調控氮肥的施用和大家分享一下。

小麥的需肥規律。

小麥的需肥規律,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小麥的各個生長階段需要什麼成分的肥料。

冬小麥的一個生長期分兩個階段:營養生殖階段和生殖生長階段。

冬小麥在營養生長階段(出苗、分櫱、越冬、返青、起身、拔節)的施肥,主要是為了促分櫱和增穗。而在生殖生長階段(孕穗、抽穗、開花、灌漿、成熟),則是為了增粒數和增粒重。

冬小麥在出苗後到返青期前,吸收的氮磷鉀養分和積累養分較少;返青以後吸收速度增加,從拔節至抽穗是吸收養分和積累養分最快的時期;開花以後,對養分的吸收率逐漸下降,根據這個生長特性,可窺探出冬小麥的需肥規律:在小麥苗期應有足夠的氮和適量的磷、鉀營養,應重施基肥和越冬後早施追肥。基肥用量一般應占總施肥量的60%~80%,追肥佔40%~20%為宜。

我們根據多年的施肥經驗,制定的施肥規律和技術如下:

1.基肥。

我們這裡種植冬小麥的地以收穫花生後的地塊為主,一般畝施農家肥(圈肥2500一3000公斤,配合45%複合肥10一15公斤,撒施後深耕。

2.種肥。

種肥是跟種肥,既播種時跟播的肥料,用以保證小麥出苗後能及時吸收到養分,對增加小麥冬前分櫱和次生根的生長均有良好作用。小麥種肥在基肥用量不足或貧瘠土壤和晚播麥田上應用,其增產效果更為顯著,一般畝跟肥量為10公斤左右。

3.追肥。

追肥一般情況下分為兩次,一次是在返青期,一次是在撥節期。

返青期對於肥力較差,基肥不足,播種遲,冬前分櫱少,生長較弱的麥田,應早追或重追返青肥,每畝追使複合肥35一50公斤(具體施肥量根據基肥施用量和麥苗量而定)。

撥節期追肥是為了促進大櫱成穗,提高成穗率,促使其穗大粒多。追肥時,過旺苗施以磷鉀肥,不施氮肥。壯苗以磷鉀肥為主,適量施用氮肥。弱苗重施氮肥,適量施用磷鉀肥。

4.根外肥。

根外肥是我從實踐中得到的寶貴經驗,已連續用了十幾年,促早熟、增產效果明顯。具體措施是在揚花期和落花期噴施江蘇江陰華葉牌PBO葉面肥250倍液各一遍,小麥不貪青,成熟早,不耽誤下季玉米種植,而且麥粒渾圓、飽滿,增產效果相當明顯。

冬小麥的氮肥使用如何調控。

冬小麥氮肥的使用,主要是根據地質和苗質來調控。

北方土質大致分為砂質土、黏質土、兩種類型。砂質土由於肥料容易流失,所以氮肥使用時要少施,勤施。黏質土肥料不易流失,可小施、少施。

苗質分為旺苗、壯苗和弱苗。旺苗不施氮肥,壯苗要適量施氮肥,弱苗要著重多施氮肥。

另外,如果是玉米收割後的地塊種的小麥,由於玉米秸杆還田,秸稈在轉化的過程中需要氮肥,會引起苗期缺氮,所以要在耕地前每畝施碳酸氫銨50公斤或尿素15一20公斤。


田園生活圈武哥


小麥既是高產作物,又是需肥較多的作物。冬小麥的生育期較長,從播種到成熟大約需要220–250天的時間。其一生歷經出苗,分櫱,拔節,孕穗,開花,灌漿,成熟等幾個明顯的生育期,其產量的形成與施肥關係十分密切。毫不誇張的說,科學施肥是獲得小麥高產,高效的最有效措施。據測定,每生產100公斤小麥籽粒,需要從土壤中吸收純氮3公斤,磷酸1公斤,氧化鉀3公斤。這一吸收量並非固定和唯一,它是隨著品種特性,栽培技術,自然條件等而有所變化的。

氮肥對冬小麥的影響很大,小麥缺氮時,生長受阻,呈現黃綠色,莖稈短而細,穗短而小,結實率低。氮肥對小麥苗期的根,莖,葉的生長和分櫱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拔節期綠葉面積的增大尤為顯著。由於葉面積增大,增強了葉子的光合作用和營養物質的累積,從而為穗的分化,開花和籽粒的形成提供物質基礎。在冬小麥的生育後期,施用適量的氮肥,能夠提高小麥的千粒重和籽粒的蛋白質含量。

一,冬小麥的吸肥規律

小麥在不同的生育期對各種養分的吸收數量和比例是不相同的。小麥對氮的吸收,在越冬前較磷和鉀多,來年返青開始增加,返青到拔節吸收量佔總氮量的23%,拔節後到灌漿這一階段的吸收量佔總量達到50%以上,灌漿後仍有少量吸收。

冬小麥對磷的吸收,在拔節後到開花期最多,約佔總量的60%以上,開花後到成熟仍吸收一定的數量。

冬小麥對鉀的吸收,在返青前較少,只佔總量的10%,自此以後急據增加,自返青後到拔節佔總量的30%,拔節後到開花這一階段佔總量的60%,其中以拔節後到孕穗期吸收最多。

同時,冬小麥對鈣,鎂,硫,硼,鋅,鉬,錳,鐵等微量元素也有一定的要求。同時,小麥苗期從肥料中吸收養分比在土壤中吸收養分的比例較大,而後期恰恰相反,從土壤中吸收養分比在肥料中吸收養分的比例大。根據小麥的需肥規律和吸肥特點,應掌握施足基肥和重視起身或拔節肥。

根據以上介紹,冬小麥從出苗到起身,這個階段需肥較少,為了使幼苗早分櫱,早髮根,培育壯苗,需要適量的氮素營養和一定數量的磷鉀營養。

冬小麥從起身到孕穗,這個階段是小麥一生中吸收營養最多的時期,氮的吸收最高峰是在拔節到抽穗和開花到灌漿,磷和鉀的吸收高峰在拔節到開花。因此在此期間要加強氮素營養,並配合適量的磷鉀。

冬小麥從孕穗到成熟,在乳熟前,應有良好的氮素營養,以延長上部葉片的功能期,提高光合作用,增加粒重,並保持一定的磷鉀營養。蠟熟之前,磷鉀的吸收基本結束,只維持少量的氮素營,保證正常的灌漿和成熟。


二,冬小麥氮肥的施用

小麥施肥首先要弄清楚土壤中限制產量提高的最主要營養元素是什麼,只有補充這種營養元素,其他元素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如近年來,隨著麥田氮素化肥用量的增加,增施氮肥的效果並不是太明顯,土壤中磷素和有機質的含量成為限制產量提高的最小養分,增施磷肥和有機肥可顯著提高小麥產量。

1,基肥

小麥是胎裡富莊稼,從出苗到越冬前應該有一定量的氮和適量的磷鉀營養,又從肥料中吸收的比例大,以促進幼苗早分櫱,早髮根,培育壯苗,為返青後的生長打好基礎,並對小麥中期的穩長和成穗,以及防止後期早衰也有良好的作用。因此在冬小麥的播種前要結合整地施足基肥。

冬小麥的基肥以有機肥為主,有機與無機相結合,遲效與速效搭配,氮磷鉀與微肥配合。有機肥的施用量以畝施3000公斤以上,硫酸銨25公斤左右。

山嶺薄地無水澆條件的可採取一炮轟的方法,一次性施足。氮素化肥如果用碳酸氫銨等揮發性肥料,應做犁底肥,能起到保氮的作用,有明顯效果。

粗質沙性土壤與中等質地的壤土和細質的黏土相比,養分虧缺的可能性大,保肥能力也差,應增加施肥量,並採取分次施肥的方法,避免一次集中施肥而使養分流失。對於前茬作物生長髮育期長,養分消耗大,土壤休閒時間短的麥田,應增加施肥量,以滿足小麥增產的需求。在溫度偏低,光照不足的氣候條件下,小麥生育進程緩慢,充足的氮素供應可延長營養生長的持續時間,但對生殖生長不利,因此對此類麥田應控制氮肥的用量而相對增加磷鉀肥的用量。

2,種肥

地力薄,基肥不足的地塊,施用種肥特別重要。因為小麥在三葉期之後,種籽胚乳中的養分基本上消耗盡,需要依靠根部從土壤中吸取營養,而種肥可供幼苗初期吸收利用,尤其對旱地,晚茬,薄地小麥效果顯著。施用種肥要注意化肥的種類和用量。

現如今的播種方式下,大都是採用一炮轟的施肥法,每畝小麥就是用50公斤或者是更多的複合肥,基本上就完事兒了。

3,冬肥

冬肥對促進麥苗生長健壯,增加年前光合產物的累積,鞏固年前的分櫱,保苗安全越冬有良好的作用。對群體偏小的二,三類麥田或脫肥麥田,應追施冬肥,以促使小麥春季儘早返青,增加分櫱和鞏固冬前分櫱,提高成穗率。做到春肥冬施,冬肥春用,以解決早春弱苗需肥與追肥。冬肥用量一般為總追肥量的20–30%,高產田地力高,苗壯櫱足,可不施冬肥。

4,起身或拔節肥

小麥從起身開始轉入旺盛生長階段,自拔節到抽穗前,穗,葉,莖等器官一起迅速生長,是冬小麥生長速度最快,生長量最大的時期,對養分的需求非常迫切,反應敏感,是小麥營養最大效率期。滿足這一時期的養分供應,是促進成穗和增加粒數和粒重,確保小麥增產的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

冬小麥如果群體大小適當或者偏小時,要重施起身肥。在群體偏大,偏旺的時候,如果要繼續促進個體的生長,就會導致群體的環境惡化,反而會限制個體的發展,從而導致穗小,粒小,莖稈細弱,葉片早衰,甚至導致倒伏減產。在這種情況下,應改起身肥為拔節肥,追肥以氮肥為主,每畝可追施硫酸銨25公斤,或者是尿素10公斤左右。缺磷土壤還要追施磷肥,氮磷配合混施。

5,孕穗肥

小麥挑旗期如果出現缺肥現象,可補施少量氮肥,一般每畝追施硫酸銨5–7.5公斤,以保證花粉粒的良好發育和受精作用的正常進行,延長葉片的功能期,促進籽粒灌漿。如果葉色濃綠則不宜再追氮肥,以防貪青晚熟。

6,根外追肥

小麥開花以後,植株營養不良時,可採用根外追肥的方法來調節補充,開花後到灌漿初期噴施1–2%的尿素溶液,有增加粒重的效果。一般大田噴施氮肥增產效果較好,高產田由於氮素營養充足,噴磷可增加粒重。

對於現如今的冬小麥而言,採用氮肥後移可有利於小麥高產,優質。簡單介紹一下冬小麥的氮肥後移施肥技術。

三,氮肥後移概括

在冬小麥的高產優質栽培中,氮肥的施用一般分為兩次,第一次是在小麥播種前隨耕地施用的基肥,第二次是結合春季澆水進行的春季追肥。傳統的小麥栽培,底肥一般是佔總用肥量的60–70%,追肥佔30–40%。冬小麥的追肥時間一般是在返青期到起身起。還有的是在小麥越冬前澆越冬水時增加一次追肥。氮素化肥施在小麥生育前期,會造成無效分櫱增多,倒伏危險增大,後期易早衰,影響變量和品質,使氮肥利用率降低。

所謂氮肥後移,就是將底肥所用的氮肥比例減少一半,用在追肥上。同時將春季追肥的時間後移,一般是移至小麥拔節期追施氮肥,土壤肥沃的地塊可移至拔節至旗葉露尖時追施。

氮肥後移技術可有效控制小麥的無效分櫱過多增生,能有效促進小麥根系的下扎,提高土壤深層小麥根系的數量,提高生育後期的根系活力,有利於延緩衰老,提高產量。

小麥需肥量大,特別是氮肥的需求也多,但在實際生產中,我們對小麥的施肥存在著很多問題,主要存在著以下幾點施肥問題。


四,小麥施肥存在的問題

1,偏施氮磷肥,忽視鉀肥。

2,選用的化肥存在著後勁不足的問題。

3,不施用中微量元素肥,追肥方式不科學。

對於這些問題,在我們的小麥種植中要切實引起大家的注意,注意做好科學施肥。

1,結合小麥的營養特性進行施肥。

2,根據小麥的需肥規律進行施肥。

3,有機無機相結合,基肥與追肥相結合,根據苗情,地力,氣候條件等,基肥分層施,化肥深施,增施鉀肥,補充微肥等科學的施肥方法。


總之,氮磷鉀是小麥正常生長所必需的三大營養元素,只有配合施用,才能互相促進,增產效果是單施其中任何一種養分所達不到的。氮肥過多,鉀肥不足,會引起冬前麥苗生長過旺,易受凍害,後期則表現出貪青晚熟,易倒伏,千粒重明顯下降,產量不高。所以,氮肥施用過量必然造成小麥的減產欠收,只有適量適時地供給氮素營養才能確保小麥高產穩產。


努力就好


從種子萌發、分櫱、拔節、孕穗、抽穗到成熟,冬小麥不同生育期對不同養分的需求不同。科學施肥對冬小麥穩產高產具有重要意義。那麼怎樣才能做到科學施肥?接下來,請隨三農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冬小麥的需肥規律及冬小麥氮肥施用調控技術。

一、肥料需求規律

  1. 冬小麥必需的營養素。冬小麥的生長髮育需要多種化學元素,包括碳、氫、氧、氮、磷、鉀、鈣、鎂、硫、鐵、錳、硼、鋅、銅、鉬等,其中碳、氫、氧是細胞原生質、細胞膜和許多貯藏營養物質的必需成分,佔冬小麥植株乾重的90%以上,主要來自空氣和水。氮素和灰分含量小於10%,主要靠小麥根系從土壤中吸收。雖然含量不多,但對冬小麥的生長髮育起著重要作用。氮不僅是原生質的重要組必要成分,也是蛋白質和葉綠素的重要成分。磷是細胞核的重要組成部分,能促進細胞核的快速生長和促進早熟。鉀能促進碳水化合物的形成和轉化,使莖強韌,增強抗倒伏能力。冬小麥在生長過程中,對氮、磷、鉀三種元素的需求量較大,僅靠土壤含量不能滿足其正常生長;對其他元素的需求量較小,施用農家肥一般就能滿足冬小麥的需求。

  2. 冬小麥的缺素症狀。如果某種元素缺乏達到一定程度時,冬小麥就會出現相應的缺素症狀。例如,氮肥不足,表現出根少、株小、分櫱少、葉色淺、早熟、穗小粒少、產量低;如果磷肥不足,糖、蛋白質、脂肪的代謝水平就會降低。根系發育受阻,分櫱減少,葉色暗綠無光澤;缺磷嚴重時,葉片狹窄細長,光合作用減弱,拔節、抽穗、開花都會推遲,花粉形成和受精受阻,灌漿異常,千粒重減少;鉀肥不足,導致莖稈細弱,易倒伏,抗旱性和抗寒性降低,葉片失水,會出現葉片變黃壞死,還可以造成如葉緣焦枯、葉片呈杯狀彎曲或收縮、生長緩慢等;缺鈣導致根系發育停滯;缺鎂導致葉片起皺或捲曲,生育期延長;缺硫導致幼葉失綠且容易脫落;缺鐵會發生失綠現象,脈紋中間的葉組織呈黃色,而脈紋呈綠色;缺錳導致葉和莖呈暗綠色。缺鋅、硼、銅、鉬均表現為矮小、白化或死亡。缺硼還可導致冬小麥的發育遲緩,雌蕊發育不良,不能正常授粉和結實。


  3. 冬小麥需肥特性。冬小麥的生長對氮、磷、鉀的需求量與品種、生產條件和栽培技術有關。一般來說,每生產100kg小麥籽粒,需要吸收1.5kg氮、0.75kg磷和1-2kg鉀。冬小麥對氮、磷、鉀的需求比例為1:0.5:0.8-1.2。

  4. 冬小麥需肥量。冬小麥不同生育期對肥料的吸收情況有所不同。據統計,從出苗到返青,冬小麥生長緩慢,對氮、磷、鉀的吸收較少,依次佔總吸收量的17.04%、11.11%和9.5%。此時,雖然所需磷量較小,但磷能促進小麥分生組織的生長和分化,對小麥的生根和分櫱有顯著影響。因此,在小麥播種時,需深施磷作基肥或種肥。返青後,隨著植株的生長,氮、磷、鉀的吸收逐漸增加;從拔節到孕穗,冬小麥氮磷吸收達到最大生長值。

二、冬小麥氮肥施用調控技術

  • 首先,施用完全腐熟的有機肥或漚制的堆肥。其次,採用配方施肥技術,配施小麥專用肥。施基肥時,每畝平均施氮量應為6-9kg。表現出氮素缺乏症狀時,施用氮肥可與降雨或灌溉結合施用。由於氮肥是速效肥,作物吸收快,因此及時補氮可以減少氮素缺乏對小麥的危害。如下一季還要種植小麥時,應注意增加氮肥的施用量,同時還可以增施有機肥,種植綠肥、秸稈還田等措施培肥地力,提高土壤供氮能力。
  • 應急情況下,每畝可施用700-1000kg人糞尿或15-20kg硫酸銨,也可噴施0.5%-2%尿素水溶液2-3次,每次間隔7-10天。但要注意氮肥過量施用,常會造成過度分櫱、葉片肥大、莖葉瘋長、莖部柔軟、纖維素和木質素減少,易發生倒伏。組織柔嫩,易遭受病蟲危害。此外,由於莖葉旺長、導致群體鬱閉,影響穗部生長和籽粒灌漿,表現出貪青晚熟且產量下降、小麥加工品質變劣。
  • 根據作物不同生育期的氮素需求特點和土壤供氮特點,防止小麥氮素過剩的措施是適時適量施氮,嚴格控制施氮量。當小麥表現出氮素過量症狀時,首先減少或取消氮肥的追施,然後配合追施磷鉀肥,儘量保持營養平衡,以減少氮肥過量對小麥的毒害。下一季作物應注意減少氮肥的施入,同時補充磷、鉀和中微量元素,實現平衡施肥。

三、冬小麥施肥應注意的事項

  • 尿素、碳酸氫銨等氮肥不宜淺施或高濃度施用。尿素是一種高氮的酰胺類氮肥。施用到土壤中後,除少量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外,大部分須經微生物分解轉化成銨態氮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碳酸氫銨的性質不穩定,如果淺施,利用率非常低。氮肥施得淺,追肥量大,濃度過高,揮發排放的氨氣會傷害農作物的莖葉,造成肥害。


三農參謀


冬小麥從種子萌發、分櫱、拔節、孕穗、抽穗到成熟,冬小麥不同生育期對不同養分的需求不同。科學施肥對冬小麥穩產高產具有重要意義。那麼怎樣才能做到科學施肥?接下來,請隨三農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冬小麥的需肥規律及冬小麥氮肥施用調控技術。

一、肥料需求規律

冬小麥必需的營養素。冬小麥的生長髮育需要多種化學元素,包括碳、氫、氧、氮、磷、鉀、鈣、鎂、硫、鐵、錳、硼、鋅、銅、鉬等,其中碳、氫、氧是細胞原生質、細胞膜和許多貯藏營養物質的必需成分,佔冬小麥植株乾重的90%以上,主要來自空氣和水。氮素和灰分含量小於10%,主要靠小麥根系從土壤中吸收。雖然含量不多,但對冬小麥的生長髮育起著重要作用。氮不僅是原生質的重要組必要成分,也是蛋白質和葉綠素的重要成分。磷是細胞核的重要組成部分,能促進細胞核的快速生長和促進早熟。鉀能促進碳水化合物的形成和轉化,使莖強韌,增強抗倒伏能力。冬小麥在生長過程中,對氮、磷、鉀三種元素的需求量較大,僅靠土壤含量不能滿足其正常生長;對其他元素的需求量較小,施用農家肥一般就能滿足冬小麥的需求。

冬小麥的缺素症狀。如果某種元素缺乏達到一定程度時,冬小麥就會出現相應的缺素症狀。例如,氮肥不足,表現出根少、株小、分櫱少、葉色淺、早熟、穗小粒少、產量低;如果磷肥不足,糖、蛋白質、脂肪的代謝水平就會降低。根系發育受阻,分櫱減少,葉色暗綠無光澤;缺磷嚴重時,葉片狹窄細長,光合作用減弱,拔節、抽穗、開花都會推遲,花粉形成和受精受阻,灌漿異常,千粒重減少;鉀肥不足,導致莖稈細弱,易倒伏,抗旱性和抗寒性降低,葉片失水,會出現葉片變黃壞死,還可以造成如葉緣焦枯、葉片呈杯狀彎曲或收縮、生長緩慢等;缺鈣導致根系發育停滯;缺鎂導致葉片起皺或捲曲,生育期延長;缺硫導致幼葉失綠且容易脫落;缺鐵會發生失綠現象,脈紋中間的葉組織呈黃色,而脈紋呈綠色;缺錳導致葉和莖呈暗綠色。缺鋅、硼、銅、鉬均表現為矮小、白化或死亡。缺硼還可導致冬小麥的發育遲緩,雌蕊發育不良,不能正常授粉和結實。

冬小麥需肥特性。冬小麥的生長對氮、磷、鉀的需求量與品種、生產條件和栽培技術有關。一般來說,每生產100kg小麥籽粒,需要吸收1.5kg氮、0.75kg磷和1-2kg鉀。冬小麥對氮、磷、鉀的需求比例為1:0.5:0.8-1.2。

冬小麥需肥量。冬小麥不同生育期對肥料的吸收情況有所不同。據統計,從出苗到返青,冬小麥生長緩慢,對氮、磷、鉀的吸收較少,依次佔總吸收量的17.04%、11.11%和9.5%。此時,雖然所需磷量較小,但磷能促進小麥分生組織的生長和分化,對小麥的生根和分櫱有顯著影響。因此,在小麥播種時,需深施磷作基肥或種肥。返青後,隨著植株的生長,氮、磷、鉀的吸收逐漸增加;從拔節到孕穗,冬小麥氮磷吸收達到最大生長值。

二、冬小麥氮肥施用調控技術

首先,施用完全腐熟的有機肥或漚制的堆肥。其次,採用配方施肥技術,配施小麥專用肥。施基肥時,每畝平均施氮量應為6-9kg。表現出氮素缺乏症狀時,施用氮肥可與降雨或灌溉結合施用。由於氮肥是速效肥,作物吸收快,因此及時補氮可以減少氮素缺乏對小麥的危害。如下一季還要種植小麥時,應注意增加氮肥的施用量,同時還可以增施有機肥,種植綠肥、秸稈還田等措施培肥地力,提高土壤供氮能力。

應急情況下,每畝可施用700-1000kg人糞尿或15-20kg硫酸銨,也可噴施0.5%-2%尿素水溶液2-3次,每次間隔7-10天。但要注意氮肥過量施用,常會造成過度分櫱、葉片肥大、莖葉瘋長、莖部柔軟、纖維素和木質素減少,易發生倒伏。組織柔嫩,易遭受病蟲危害。此外,由於莖葉旺長、導致群體鬱閉,影響穗部生長和籽粒灌漿,表現出貪青晚熟且產量下降、小麥加工品質變劣。

根據作物不同生育期的氮素需求特點和土壤供氮特點,防止小麥氮素過剩的措施是適時適量施氮,嚴格控制施氮量。當小麥表現出氮素過量症狀時,首先減少或取消氮肥的追施,然後配合追施磷鉀肥,儘量保持營養平衡,以減少氮肥過量對小麥的毒害。下一季作物應注意減少氮肥的施入,同時補充磷、鉀和中微量元素,實現平衡施肥。

三、冬小麥施肥應注意的事項

尿素、碳酸氫銨等氮肥不宜淺施或高濃度施用。尿素是一種高氮的酰胺類氮肥。施用到土壤中後,除少量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外,大部分須經微生物分解轉化成銨態氮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碳酸氫銨的性質不穩定,如果淺施,利用率非常低。氮肥施得淺,追肥量大,濃度過高,揮發排放的氨氣會傷害農作物的莖葉,造成肥害。


鄉村故事陝西東哥


一.冬小麥的需肥規律

冬小麥是一種在世界各地廣泛種植的禾本科植物,主要的糧食作物,也是人類的主食之一。冬小麥一般是在9月到11月之間播種,根據當地的氣候時間播種,需經過冬季,春季低溫乾旱的天氣,生長期長可根據每個生長週期施肥。小麥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從土壤中吸取氮.磷.鉀等多種元素。冬小麥植株在一生中對氮磷鉀的吸收總量、不同生育時期對氮磷鉀的吸收量以及在植株不同部位的分配因各地自然條件、產量水平、品種特性、栽培措施的不同有所不同。至少要施肥三次,封凍水和肥,返青水和肥,最後一次就灌漿水肥,三次都很重要。

1.施足底肥,培育壯苗

施足底肥對促進壯苗早發和根系的生長,冬前有一定數量的健康分櫱,併為春後生長成穗.增粒.增重打下基礎。底肥一般在播種前結合耕翻整地施入。採用先撒肥,後耕翻,將肥料翻入土中。農村現在還有人家小麥地裡使用有機肥(人糞.牛羊糞)人工挑到地裡,使用有機肥的小麥開春看起來綠油油的,對土地也有疏鬆的效果。有條件的可以結合農家肥混合使用,效果更好。

2.返青控制,防止倒伏

返青期小麥春季分櫱開始發生,此期的管理原則是鞏固冬前大分櫱,控制春季無效櫱,保持群體健康穩健發展。對於旺長田塊,一般不需要追肥,以控制莖基部節間生長,防止倒伏。對於生長較弱的小麥,在返青起身期進行追肥,促進麥苗由弱轉壯,增加畝穗數有重要作用。施肥的時候,最好先在麥壟之間豁溝,然後再均勻的撒上覆合肥,最後再培土。這樣即使直接澆水,肥料也不會因為澆水而分佈不均勻。

3.根外追肥,增加產量

拔節期是生殖生長和營養生長並進期,對養分需求量大,所以要重施拔節肥,在拔節至孕穗期滿足氮素供應,可彌補基肥的養分經前期消耗而出現的不足,提高成穗率,鞏固穗數,促進小花分化,防止小穗退化,增加穗粒數,延長綠葉的功能期,提高光合強度,增加有機物質積累,為小麥灌漿創造良好條件。

補:抽穗灌漿期管理上防止貪青.早衰,貪青晚熟,一般上不在土壤施肥。但是要注意穗蚜防止。

二.冬小麥氮肥施用

氮在小麥營養中是一種十分重要的必需元素。氮是組成蛋白質和核酸 的重要成分。在冬小麥孕穗或抽穗期增施適量氮肥,以提高小麥生育後期的氮素營養水平,使氮素較多地褥累於葉片和德部器官,直接應用於籽粒 中氨基酸和蛋白質的合成,從而提高了籽粒各項品質指標。在於促進小麥根、莖、葉、分櫱等營養器官的生長,利於延長葉 片功能期,加強光合作用利於營養物質積累。小麥在生育期內對氮的吸收有兩個高峰:一 個是從分櫱到越冬,麥苗雖小,但吸氮量卻佔全部吸氮量的 12% ~ 14%;另一個是拔節到孕穗,這個時期植株迅速生長,需 要量急劇增加,吸氮量佔總吸收量的35% ~40%,是各生育時 期中吸肥最多的時期。

1.在中等肥力水平的土壤上應採用分期施肥的方法。氮肥全部做底肥施用(即“一 炮 轟”) ,雖然產量居中,但籽粒品質差,不是經濟有效的施肥方法。

2 .施足底肥保證每畝穗數和群體充分發育,在翌年春天冬小麥起身拔節(藥隔)期再追施一次氮肥,即攻苗又攻穗,保證粒數和籽粒品質,籽實產量高,經濟效益好,是產量和品質兩兼顧的施氮肥方案。

3 施晃底肥,在孕穗期或抽穗期追施適量氮肥( 即“ V ”字形施肥法 ),既可彌補基肥的養分經前期消耗而出現的不足,提高成穗率, 鞏固穗數,促進小花分化,防止小穗退化,增加穗粒數,延長綠 葉的功能期,提高光合作用的強度,增加有機物質積累,為小麥 灌槳創造良好條件。

補:注意不可施肥過多,生產上農民總習慣多施多追,這樣易造成田間鬱閉,易倒伏,還貪青晚熟。


那些雞毛蒜皮的鄉愁


冬小麥從種子萌發、分櫱、拔節、孕穗到成熟, 不同生育時期對不同營養元素的需求不同, 科學施肥對冬小麥穩產高產具有重要作用。接下來就和大家說一下冬小麥的施肥規律以及施肥要點。

冬小麥需肥規律

冬小麥必需的營養元素

冬小麥生長髮育過程中所需的化學元素種類很多, 包括碳、氫、氧、氮、磷、鉀、鈣、鎂、硫、鐵、錳、硼、鋅、銅、鉬等。其中, 碳、氫、氧是細胞原生質、細胞膜和許多儲藏營養物質 (如糖類、脂肪、蛋白質等) 的必需成分, 約佔冬小麥植株乾重的90%以上, 主要從空氣和水中吸取。氮及灰分元素的含量不足10%, 主要靠小麥根系從土壤中吸取, 雖然含量不多, 但對冬小麥的生長髮育起著重要重要作用。氮不僅是構成原生質的必要成分, 也是蛋白質和葉綠素的組成部分。磷是細胞核的重要組成部分, 它可以促進植株迅速生長髮育和提早成熟。鉀能促進碳水化合物的形成和轉化, 促使莖稈粗壯堅韌, 增強抗倒伏性。在冬小麥生育過程中, 對氮、磷、鉀三要素的需求量很大, 土壤中的含量往往滿足不了其生長需求, 其他元素需求量較小, 在施用農家肥的情況下, 一般可以滿足冬小麥需求。

冬小麥需肥特點

冬小麥一生對氮、磷、鉀的需要量因品種、生產條件及栽培技術水平的不同而異。一般情況下, 每生產100 kg小麥籽粒, 需要吸收氮1.5 kg、磷0.75 kg、鉀1~2 kg。冬小麥對氮、磷、鉀需求量比例為1∶0.5∶0.8~1.2。

冬小麥需肥量

冬小麥從出苗到返青, 植株生長緩慢, 吸收氮、磷、鉀較少, 依次各佔該元素總吸收量的17.04%、11.11%和9.5%。此期, 雖然需磷量小, 但磷對促進小麥分生組織的生長分化, 對生根增櫱有顯著效果, 所以播種小麥時要深施磷肥或種肥。返青以後, 隨著植株的生長, 氮、磷、鉀量吸收逐漸增加;從拔節到孕穗期冬小麥對氮、磷、鉀的吸收量達到一生的最大值;抽穗期冬小麥對鉀的吸收達到最大積累值, 其後鉀的吸收出現負值。

高產施肥技術

有機肥為主, 化肥為輔

有機肥優點是肥源廣, 成本低、養分全、肥效長, 含有機質多, 適應各類土壤、作物, 能改良土壤, 促進增產;缺點是養分含量低、肥效慢。化肥的優缺點與有機肥相反。兩者配合使用, 能提高肥料利用率, 增產增效。

因地制宜, 科學施肥

不同土質對肥料的吸附能力不同, 砂土保肥保水能力差, 可分次施肥;粘土保肥保水能力強, 可一次性施肥。實施測土配方施肥應根據土壤養分含量, 制定科學的配方施肥方案, 做到缺什麼補什麼, 缺多少補多少, 使冬小麥得到全面合理的養分供應。

推廣前氮後移技術, 土壤肥力高的麥田 (每667m2產量400 kg) , 底肥施30%~50%的氮肥總量, 追肥施剩餘的50~70%;土壤肥力較高的麥田 (每667m2產量350 kg), 底肥施50%以下的氮肥總量, 追肥施50%以上剩餘的氮肥;晚茬麥田和群體不足的麥田不適宜前氮後移技術。

基肥為主, 追肥為輔

麥收胎裡富, 基肥是基礎”。基肥以粗 (有機肥) 為主, 粗 (有機肥) 細 (化肥) 結合, 氮磷鉀結合, 遲、速效肥結合, 一般佔總施肥量的60%~80%。。施足基肥, 能培育壯苗, 促進幼苗早發, 增加有效分櫱率, 提高成穗率。

小麥拔節、孕穗期是追肥的最大效應期, 應結合澆水, 每公頃追施尿素45~75 kg。抽穗到乳熟期, 如葉色發黃、脫肥早衰麥田, 重點追施氮肥, 每公頃噴0.5%~1%尿素溶液750 kg,增產效果明顯, 一般噴1~2次可增產5%~10%, 高的可增產20%。沒有脫肥早衰現象的高產麥田, 每公頃可噴施0.3%~0.4%磷酸二氫鉀溶液或草木灰上清液750 kg,一般可提高千粒重1~3 g, 增產5%以上, 高的可達15%。冬小麥生育後期, 要“看天、看長勢”追肥。“看天”就是根據天氣情況進行追肥, 應選擇晴天無風時追肥, 雨天追肥效果不好;“看長勢”就是根據小麥生長情況確定追施肥料的種類和數量。另外, 當有乾熱風時, 無論何種麥田, 噴施磷酸二氫鉀或草木灰上清液均有防禦作用。


農小二SN


冬小麥是我們北方地區種植的主要的糧食作物,豫東小農這幾年也是一直在農村老家承包土地搞種植業,所以對於小麥的種植技術也有了一定的瞭解和經驗的積累,在此就談談我的看法。



冬小麥需肥的規律是什麼?

冬小麥的生育期包括,苗期,分櫱期,返青期,拔節期,孕穗期,灌漿期和成熟期。在一般種植條件下,每生產100公斤的小麥,需要從土壤中吸收氮素3公斤左右,磷1.5公斤左右,鉀2-4公斤,即氮磷鉀的比例大概是3:1:3。


冬小麥不同生育期的需肥量也是不相同的,越冬前分櫱期吸收養分較多,越冬時吸收養分較少,返青期需要吸收大量的養分,拔節至開花期是冬小麥吸收養分的高峰期,灌漿期是吸收鉀肥最多的時候。

如何調控冬小麥氮肥的使用?

1)基肥的選擇主要選擇高氮的三元複合肥(20-20-15)或者說直接選擇3個15的三元複合肥一畝地100斤。有機肥的選擇可以購買商品有機的每畝地100斤,有農家肥的可以選擇使用每畝地2000斤左右。

2)越冬肥主要是追施尿素,在澆越冬水前如果說小麥苗期長勢喜人的話可以不用追施。苗期不好的情況下每畝地追施15-20斤。


3)返青肥的追施也是要根據小麥的長勢來做出調整的。因為底肥選擇了三元複合肥,所以在追施肥的時候大都選擇追施尿素就可以了。返青肥每畝地追施30-35斤之間,可以選擇在澆返青水前一個星期左右用專門耩施肥料的耬耩施。

4)拔節期至孕穗期主要是通過葉面噴施的方式來補充氮肥和中微量元素肥。特別是在孕穗期如果說比較乾旱可以選擇在澆水的時候撒施尿素每畝地10-15斤。


5)灌漿期主要噴施葉面肥,主要選擇的是磷酸二氫鉀+尿素水溶液進行噴施,這個時候一定要加大水量,即一畝地可以噴施兩藥桶的水肥對小麥的增產增收效果比較好。


豫東小農


大家都知道小麥是需肥量很大的作物,在小麥的種植過程中種,也需要施用很多種肥料,那麼小麥施哪些肥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小麥高產氮磷鉀是關鍵。氮磷鉀是保證小麥生長健壯,提高產量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所以人們稱它們是農作物生長中的三大要素。氮素供應充足,能促進細胞分裂和長大,使小麥的根、莖、葉等器官長得快,長得壯,營養生長旺盛,莖葉繁茂,葉色濃綠,分櫱多,穗大粒多。

鉀肥能促進小麥植株體內的磷氮的代謝,還能促進小麥生長健壯,秸稈硬,又能增強抗病和抗倒的能力。磷肥是構成細胞核蛋白和磷酯等的重要原料,又是促進植株體內物質轉化和運輸的重要物質。

磷肥供應充足,能促進小麥開花結實、籽粒飽滿、成熟早,還能促使小麥根系發達。其次又能增強吸肥吸水能力。

鉀肥能促進小麥植株體內的磷氮的代謝,還能促進小麥生長健壯,秸稈硬,又能增強抗病和抗倒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