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微掃描丨“這裡需要我們!”

面對突然襲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吉林師範大學湧現出這樣一群學生志願者,他們分佈在全國各地,吉林、寧夏、浙江、山西、內蒙古;他們分戰在各自“崗位”,社區、村口、高鐵站、機場……


只因——“這裡需要我們!”


吳宏偉:“我在社區”


“喂,是志願者吳宏偉嗎?”


上午9點30分,記者撥通了吉林師範大學文學院吳宏偉的電話,但已顯示通話的那端,卻斷斷續續,略有嘈雜。


“喂,你是誰,我幹活呢。有事嗎?”聲音逐漸撥雲見日。


待記者表明意圖後,吳宏偉才放下手裡的活計,和記者聊起來。


“疫情來得太突然,社區又是聯防聯控的第一線,太重要了。可我也瞭解到,社區太缺人了,那裡的工作人員天天忙得腳打後腦勺。我得去當志願者!”


於是,吳宏偉報名“老兵志願服務隊”,從2月3號開始,每天8點便準時到達“分管”社區,進行那裡樓道內的消毒消殺工作。


每天,他都帶好膠皮手套和口罩、身穿雨衣,背上一桶約摸三四十斤重的噴霧器,手持噴灌,指點細菌,連續作業四五個小時。


“累嗎?”記者問。


“那不用問,但也是有心理準備的,要知道有多少人比我還累呢,再說,誰讓咱也當過兵呢!”吳宏偉語氣堅定而淡然。


原來,家住吉林龍井市的吳宏偉還當過兵,去年剛剛結束兩年的兵役期他,又開始了自己的大學生活。


“啥時候開學了,我啥時候停止志願工作,現在必須在一線!”末了,吳宏偉告訴記者。


李佳維:“我在村口”

戰“疫”微掃描丨“這裡需要我們!”

“我是上週一到村口當志願者的,本來應該更早些,但在我們村,我也是返鄉人員,得過了‘危險排查期’才能‘上崗’。”


連線吉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學生李佳維,還得知了她為當志願者“主動請纓”的故事。


家住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陳袁灘鎮沙壩灣村的李佳維告訴記者,回村不久,村裡就來人挨家挨戶排查外地返鄉人員,只為做好安全防護工作。


“我能當志願者,參與你們的工作嗎?”看著工作人員忙碌的身影,李佳維怯怯地問。


“好啊,那14天之後,等你來報道!”工作人員微笑著回覆。


於是,14天后,“安全”的李佳維上崗了。每天上午8點到下午6點,李佳維便在村口當起班來,詢問、記錄、測溫……而這一堅持,十幾天就過去了。雖然累,但李佳維卻樂此不疲:“在學校的公眾號上我知道,還有很多和我同行的師哥師姐們,他們也是志願者,也都戰鬥在一線。現在我們就希望疫情早點過去,春天來了,一切都充滿了希望!”


李天祿:“我在機場”

戰“疫”微掃描丨“這裡需要我們!”

“叮鈴鈴……”


2月8日元宵節,7點整。吉林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學生李天祿的鬧鐘準時響起。


洗漱、早餐、一系列準備工作,“我讓自己45分鐘解決戰鬥!”


8點,乘坐通往龍嘉機場的大巴,李天祿準時出發了。9點鐘,全副武裝後的李天祿到崗工作。


“您好,請您戴好口罩,配合接受體溫檢測。”


“您的體溫正常,謝謝配合!”


談及如何想到當一名志願者,李天祿這樣回答:“我覺得這是一名黨員應該做的,沒有什麼理由,上有召,下有應,就是這樣。”


夜幕悄然到來。已是下午6點鐘了,李天祿要啟程回家了。“回家一般都乾點啥?”記者問。


“飽飽吃頓晚餐,然後看一些教師資格證的書,因為馬上要考試了,我得爭取一次過關!”李天祿信心滿滿地說。


而像他們一樣,奮戰在戰“疫”一線的學生志願者,在吉林師範大學還有近百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