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叢林大火,千萬植物如何續命?

自去年9月以來,整個澳大利亞已有約2620萬英畝的土地受到叢林大火的影響,野生動植物面臨生存危機。近期,澳大利亞政府與本地野生動植物學家進行會談,宣佈將用5000萬澳元投入到野生動植物和棲息地的生態復興工程中。這不是一件易事,災後修復的過程裡,人們還在面臨重重挑戰。

火能促進植物生長?

在澳大利亞叢林大火的廢墟上,人們看到了“奇景”,一堆原本看上去枯死的樹幹冒出了綠色的葉子,有的地方還有含苞待放的野花和一叢叢鮮綠的野草。

澳大利亚丛林大火,千万植物如何续命?

維多利亞高地大火後,百合花開花,桉樹重生 Heidi Zimmer 圖

這似乎是令人值得欣慰的一幕,象徵著蓬勃的生機和希望。

西澳大利亞大學助理講師露西·卡蒙達和南十字大學助理研究員海蒂·齊默發表了研究文章,指出了“奇蹟”背後的關聯,以及植物與火之間的微妙關係。

文章認為,遇到火災後,植物也有應激能力,也和火有關。因為火可以觸發種子發芽,大火裡的熱能和煙是植物存活的秘密養料。種子靜靜地呆在植物的木本果實裡,果實的硬殼隔絕了火,但熱能“撬”開了這隔離層,種子就落到了土壤裡中,得到新生。

澳大利亚丛林大火,千万植物如何续命?

一些物種,例如山茂樫,有木本果實來保護種子,經大火熱能從而打開這層保護殼。Lucy Commander 圖

植物學家們提出,人們應當善於利用這種自然修復的方法。不要去擾亂種子散佈的土壤,不要清除“死亡的”植物,它們可能會復萌,還能為活下來的野生動物、包括能帶來更多種子的鳥類提供棲身之所。人們還應該停止清除植被,特別是能讓瀕危物種及種群生活的、未燃燒的植被。

人類如何有效參與生態修復?

既然有自然修復能力,人們就能袖手旁觀嗎?

事實上澳大利亞的植物和生態系統具備一定的應對叢林大火的能力,但這種能力也是有限的。尤其是在持續乾旱或頻繁遭遇火災後,植物面臨著極大的威脅。

人們所能做的是進行全面的監測,在災後的第一場降雨之後,通過詳細的田野調查,識別物種的存活情況。

澳大利亚丛林大火,千万植物如何续命?

2020年1月初, 一名消防員從野火中救出了珍貴的史前樹木瓦勒邁松樹 新南威爾士州國家公園和野生動物服務局圖

火災後,像黑莓、草原草這類入侵性植物會通過與本地植物展開“角逐”,從而贏得生機。同時,加大對兔子、山羊、馬等野生食草動物的放牧會促使當地植物再生,因此,使用臨時圍欄和樹木護衛,控制雜草叢生和食草動物的放牧是災後生態修復的頭等大事,另外,人們還可以在受災地方播種子或種苗。

種子還夠嗎?

已經燒燬了數百萬頃的土地,還有地方可以收種子嗎?誰來收呢?2月初,路透社發佈了一則令人振奮的消息。英國將幫助澳大利亞野火肆虐的地區,緊急收集種子,並將一些最稀有的標本保存在世界上最大的野生種子庫——倫敦皇家植物園邱園的千年種子庫。

澳大利亚丛林大火,千万植物如何续命?

邱園的千年種子庫外景 官網圖

自2000年成立以來,千年種子庫收集了來自190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23億顆種子,它們被存儲在密封的玻璃容器中,統一堆放在地下-20°C的巨大冰櫃中,它們可在未來幾年內用於培育新一代植物。

澳大利亞種子庫從20年前就與邱園展開合作,雙方一直在種子收集、保護和研究方面分享專業知識,以便將那些會變成稀有或受威脅的植物物種的種子保存起來。到目前為止,英方已經複製了代表8900種澳大利亞樹種的12,450種種子,並存於千年種子庫。

澳大利亚丛林大火,千万植物如何续命?

千年種子庫內景 Richard Weinstein 圖

千年種子庫的高級研究主任Elinor Breman在一份聲明中說:“邱園的科學家將與澳方繼續合作,對遭受森林大火和用於長期種子萌發研究的地區進行緊急種子收集,有望更加迅速地恢復這一珍貴和生物多樣性地區的棲息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