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的茶行業該何去何從?

2020的茶行業該何去何從?

公眾猝不及防的疫情,就是經濟學的黑天鵝事件。已經開始對我們的生活產生影響,作為茶行業的從業人員,大家都很關注疫情影響下,該何去何從?

最應該關注的是疫情。基於樂觀的判斷,認為疫情將在2月底結束,對經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第一季度。基於悲觀的判斷,認為疫情將在上半年結束,影響貫穿全年。

2020的茶行業該何去何從?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疫情對當下茶行業的影響尚不明顯。雖然大家普遍感覺到春節前茶葉的節慶消費不如以往,但是春節期間歷來是茶行業歇業休假的時期。只不過,以往歇假時間較短,這次由於疫情的影響,多個省市將企業復工時間推遲到了2月9日以後,疫情中心的湖北更是將復工時間延長到了2月13日以後,大家被迫歇了一個長假。即使如此,節後歷來是茶行業的淡季,是故影響還沒有那麼大。

疫情對茶行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即將到來的春茶季。假設疫情在短時間內得到有效控制,只會對2月份左右開始上市的早春名優綠茶有影響。據悉,四川瀘州納溪早春茶,在2月10日左右即將迎來開釆,茶農已經開始為此擔憂。但更多名優綠茶產區的春茶高峰期集中在3到4月份,其他如白茶、黃茶、紅茶產區情況類似。烏龍茶、黑茶產區的高峰期主要集中在4到5月份。倘若疫情持續至上半年結束,各大茶類所有產區都將受到嚴重影響,會動搖2020年度茶行業的基本盤。

中國有超過20個省、直轄市、自治區超過1000個產茶的縣、市、區,涉茶人口逾8000萬。從上游的茶農、中游的茶企、下游的茶商,都呈現出農業經濟的典型特徵,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在春茶季人流、資金流、物流呈現出候鳥型經濟的特徵,在整個春茶季呈現拋物線狀流動,整個產業鏈全年的收入60%以上源自於春茶季,真正是一年之計在於春。

無論是基於悲觀或者是樂觀的預期,疫情對2020年茶行業都將產生重大影響,影響程度深淺取決於疫情的發展。茶行業,無論是從業單位,或者是個體,都應該朝著最好的方向去努力,但做好最壞打算的準備。

2020的茶行業該何去何從?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短期內疫情會對經濟有衝擊。有些屬於可以彌補的行業,比如旅遊業,參照2003年非典過後,旅遊業出現了高增長。有些屬於不可彌補的行業,現了高增長。有些屬於不可彌補的行業,比如餐飲業,春節期間的損失無法挽回。茶行業的情況,以名優綠茶為例,消費者對於明前茶的消費有深重的依賴。一旦疫情延遲導致春茶錯失高峰期,對於上游的茶農、中游的茶企、下游的茶商造成的損失,在很大程度上很難挽回。

長期看疫情會對經濟有影響。疫情會對全年宏觀經濟的消費造成拖累。消費品中,諸如飲食、醫療、教育、住房、交通等屬於剛性需求。特別是中國居民槓桿率超過60%,有許多家庭收入的一半以上都拿去償還房貸了。與前者相比,茶葉消費屬於典型的彈性消費品,受收入影響的消費波動幅度較大。近幾年伴隨著GDP增速放緩,茶行業從業人員普遍能夠感受到消費者意願的不高,消費客單價的下滑趨勢明顯。

2019年中國全年GDP有望超過100萬億元,總量很大。2019年中國人均GDP有望超過10000美元,跨上了新臺階。但需要注意的是內部發展的極大不平衡。2019年第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82元/年,其中“中位數”是19882元/年。即便這麼低的收入標準,全國還是有50%的人沒達到這個數。由此,就可以知道,自改革開放以來40多年間,茶行業一直走的名優茶發展路線,服務的群體不超過人口總數的20%,屬於先富裕起來的群體,曾經有企業將其歸納為商政禮節茶,非常準確。開發普通消費群體的需求,需要特別注意單位的價格。所以早些年鐵觀音流行期間,淘寶出現的9塊9每斤包郵。近年來,在微信朋友圈出現的普洱茶、白茶商品推薦廣告鏈接,十幾元一餅包郵,都具有現實的經濟學基礎。

2020的茶行業該何去何從?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事實上,我們14億人口中有10億沒有坐過飛機;有5億人從來沒用過抽水馬桶;月收入超過5400元就打敗了80%的人。茶行業中,有些人樂觀的認為,只要中國人均茶葉消費量每提升一點,就會有巨大的消費需求。事實上,我們不得不承認,中國真正有名優茶消費能力的人口,佔總人口的比例大約不超過20%。2018年度,中國茶葉總產量261萬噸,已經連續多年產大於銷,庫存積壓嚴重。未來銷量有提高的希望,但市場的開拓難度很大。需要茶葉足夠的便宜,同時保障有較好的品質。參照國際市場上流通茶葉的價格,大多數在3~5美元/公斤,摺合人民幣,在這個價格區間的“民茶”,才有望進入千家萬戶的普通消費者家庭。

收入高低與勞動者所擁有的能力相關。數據顯示,自1977年高考恢復以來,40年累計的大學生總共只有1.15億,其中一半是專科生,剩下的本科生也就只有5800萬人。看起來數量不少,但中國有整整14億人口,大學生佔總人口的比例只是8.86%,本科生只佔4.43%。數據告訴你,如果你擁有本科學歷,你就碾壓了95%的中國人!學歷不能夠代表人的全部競爭力,但是可以作為能力的一種參照。以此作為參照,來看待茶行業,由於就業門檻低,收入不高,對於高學歷的人有著天然的拒止效應,導致茶行業整體對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反過來也影響了茶行業的競爭力!

2020的茶行業該何去何從?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面對疫情的影響,2020年,茶行業中的單位或者個體,首先要做的就是調整預期目標:活下去!只有活下去,才有希望。經濟學家對疫情的分析,普遍認為將對經濟造成影響!但對2021年的經濟形勢,則有較好的預期。

對於茶行業上游的茶農,應當及時關注疫情的發展。特別是對於春茶有著深重依賴的名優綠茶,當疫情有可能導致錯過春茶季的高峰,要麼降低預期目標,在能夠承受虧損的情況下,勒緊褲腰帶,以圖來年有個好收成。要麼應該及時轉變觀念,以往我們在產區考察的過程中發現,有些茶農將茶園或租、或送,甚至於有放荒的,自己轉而外出務工或經商,亦不失為一種生存之道。我們預計,由於受意外爆發疫情影響,更主要的是來自於人口老齡化導致的勞動力缺口逐年上升,未來機械釆茶會加快普及。

對於茶行業中游的茶企,則更應注意疫情的發展。受疫情影響,以及用人成本的提高,茶葉加工的機械化程度,甚至是自動化程度會越來越高。事實上,2019年我們在四川考察時就發現,由於受環保政策影響,其他領域的工業企業轉型進入茶行業,帶動了茶行業加工企業工業化整體水平的提升,並通過一帶一路戰略,將大批量生產出的“民茶”,以較低價格、較好的品質,輸出國門,並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2020的茶行業該何去何從?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對於茶行業下游的茶商,也要關注疫情的發展。尤其是經營以名優綠茶類產品為主的商家,應當及時調整產品結構,避免疫情影響時間較長時,陷入困境。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說,不同的茶葉品類有很強的替代效應。經此疫情影響,預計對春茶節氣依賴晚於名優綠茶的其他茶類,包括烏龍茶類、黑茶類、茉莉花茶類等會有較好的市場表現。甚至於當春茶供應不足的時候,曾經被視為庫存負擔的普洱中期茶等,也有可能迎來進入巿場流通的較好機遇。

和平年代,遇到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這種經濟學上的黑天鵝事件,對於茶行業中的單位或者個體來說,在很大程度上都屬於極限生存式的考驗。想要經受住考驗,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成本控制。成本控制之一主要來自於人工的成本,在這個階段會考驗企業的定力,在遭受挫折的時候,仍然需要留住核心的人才。畢竟,疫情終究是會過去的,不可冷了員工的心,以後想要再暖熱可就難了。成本控制的另一項是小微企業很大的負擔,那就是房租。疫情發生以來,開始不斷有人呼籲房東給租戶減免房租。也確實出現了類似河南鄭州國香茶城給商戶減免了一個月租賃費、物業管理費的善舉,我們對此表示由衷的讚賞。但是,需要大家知道,即使出租方,他也是有成本的,願意減免是情份,不願意減免是本份,沒有必要進行道德綁架。成本控制最重要的大項來自於產品的釆購,特別是對於經營名優綠茶類的茶商,季節性強、資金量大,提請大家審慎對待。只有在面臨危機的時候,才會知道保持合理現金流的重要性。對於2020年春茶的巿況,應該調低市場預期。

2020的茶行業該何去何從?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從上游的茶農、中游的茶企、下游的茶商,大家都應該看清楚現實,疫情的影響,已經無可避免,大家只有同舟共濟,才能度過難關。這個時候,需要的是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畢竟這個是大家共同賴此為生的行業。

作為一個傳統的行業,茶行業的銷售一直以線下的體驗式營銷模式為主流,受此疫情影響,顯現出很大的弊端。回顧2003年非典時期,阿里巴巴、京東、攜程等,都是在那個時候崛起的電商企業。不同於當時處於2G時代,電商依賴PC客戶端。現在我們正處於從4G向5G時代邁進,可以預見在2020年5G網絡會加快推進。現有的電商直播帶貨模式,只能視為一種前奏,未來必定更加豐富多彩。從一種傳統的線下體驗銷售模式向網絡場景銷售模式並進,將不再僅僅只是一個願景,而是會成為2020年茶行業聚焦的熱點。發達的物流配送體系,也為2020年茶行業線上線下的鏈接打好了堅實的基礎。我們有望共同迎來茶行業的新紀元。

在疫情影響的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不良的現象。藉助於疫情導致的公眾恐慌情緒,藉助於一些並未經過實證的研究,以誘導性的言論,誇大其詞茶的功效。無論藉助於什麼樣的渠道宣傳或營銷,作為一個以茶為業,依茶為生的人,都應當守住初心。茶只是一種具有保健功能的飲品,飲茶是一種美好生活的方式。

願與愛茶的你我共勉!(作者單位:行知茶文化講習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