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沒朋友,或是“社交恐懼症”,試試“系統脫敏法”幫娃擺脫

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發現有些孩子的表現得過於內向怕生,也不願跟別人交流。因為不願意跟別人交流,孩子的朋友也很少。遇到這種情況的家長免不得就會擔心起來,害怕孩子這樣的性格會對以後的生活造成不利的影響。

我有個朋友的女兒便是如此,一到人多的地方便只想躲在媽媽的身後,到了學校裡,也不敢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一下課就只喜歡呆在角落裡面,學校裡的老師也跟朋友溝通過多次,朋友也跟自家娃娃說了好幾次,想讓她變得開朗一些,但也沒有起到什麼效果,小女孩還是那般害羞怯懦,對此我這位朋友也是頭疼不已,頻頻跟我訴苦。

聽了朋友的描述,我想這孩子大概是得了“兒童社交恐懼症”。

患有“社交恐懼症”的小朋友大多會表現為非常懼怕與他人接觸,只要有陌生人在場,就會感覺渾身不自在。但在他們的內心深處還是很希望跟別人溝通交流的,只是害怕被拒絕,所以才會產生這樣的心理障礙。


孩子沒朋友,或是“社交恐懼症”,試試“系統脫敏法”幫娃擺脫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得了“社交恐懼症”呢?

第一、生活環境不和諧

如果孩子長期生活在一個關係緊張的家庭環境中,比如說爸爸媽媽經常吵架、家庭暴力等等。這些不健康的生活因素都會在不知不覺間對孩子的健康成長造成不可逆轉的影響。因為孩子害怕成為處於弱勢的那一方,同時也害怕自己受到傷害,從而就會慢慢形成一種自我封閉的防禦機制,時間久了,孩子就會開始害怕陌生人。另一方面,如果家長對孩子管教得過於嚴格,也會讓孩子在潛意識中形成一種“行為抑制”,而這種潛意識也會讓孩子在陌生人表現得非常保守,也不敢展現自己真實的那一面。


孩子沒朋友,或是“社交恐懼症”,試試“系統脫敏法”幫娃擺脫


第二、曾經受過心理創傷

如果在跟其他小朋友一同玩耍的時候,其他小朋友曾經欺負過孩子,或者闖禍之後,家長曾經當著一大群人的面責罵過孩子等類似的情況的出現或多或少都會阻礙孩子之後進行正常的社交,進而會使孩子在面對社交活動時,不斷地往後退縮,久而久之,在社交方面就會顯露出不足之處。


孩子沒朋友,或是“社交恐懼症”,試試“系統脫敏法”幫娃擺脫


第三、被父母貼上負面標籤

我們會發現大部分患有社交恐懼症的孩子,總會被家長貼上負面的標籤,經常能聽到家長用恨鐵不成鋼的口吻對著孩子說:“你怎麼這麼笨”這種帶有負能量的話。如果孩子經常聽到爸爸媽媽否定自己的話語,就會讓孩子變得缺乏自信和開始質疑自己的能力。久而久之,原本聰慧的孩子可能真的就會在這樣的不良影響下成為爸爸媽媽嘴巴里的笨孩子了。著名的兒童學家阿黛爾.法伯就曾經說過:“永遠都不要低估了你的話對一個孩子一生的影響力。”因此,作為家長的我們還是要謹言慎行才是。


孩子沒朋友,或是“社交恐懼症”,試試“系統脫敏法”幫娃擺脫


第四、家長角色缺失

不少家長為了給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質環境,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把孩子留給爺爺奶奶照顧,出發點雖然是好的,但隔代教育存在許多弊端,許多爺爺奶奶過分關注孩子的衣食住行,卻不懂如何引導孩子進行正常的社交,因此,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並沒有得到有力的開發和鍛鍊,也就非常容易患上社交恐懼症。

既然社交控制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那麼作為家長的我們又應該做點什麼來幫助孩子擺脫這種心理障礙呢?其實確實有一種方法可以幫助孩子早日走出陰霾,這個方法就是系統脫敏法。

系統脫敏法的治癒原理在於與條件反射進行對抗。焦慮或者恐懼其實就是一種後天習得的行為,在人為的干預下是完全可以消除的。比如說,孩子因為人群產生恐懼的心理,形成了條件反射,那麼消除這種恐懼的絕佳方法就是面對人群,抵制這種由來已久的條件反射。


孩子沒朋友,或是“社交恐懼症”,試試“系統脫敏法”幫娃擺脫


那麼家長們又應該怎樣利用“系統脫敏法”幫孩子擺脫心理困境呢?

第一、幫孩子建立社交焦慮等級

由於孩子的認知水平有限,並不能清晰地表達出焦慮的級別,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出馬了,及時地跟孩子進行溝通交流,根據恐懼值的大小進行有序排列,建立起一個社交恐懼交流等級表。打個比方:第一等級:看到很多陌生人,輕度恐懼,恐懼值15;第二等級:跟叔叔阿姨打招呼,中度恐懼,恐懼值30;第三等級,跟別的小朋友一起玩,重度恐懼,恐懼值60。就像這樣把事情先列出來,這裡只是給大家舉個例子,具體還是得看孩子的實際情況。


孩子沒朋友,或是“社交恐懼症”,試試“系統脫敏法”幫娃擺脫


第二、訓練孩子情緒放鬆

在這個步驟裡,家長需要做的就是通過一些帶有描繪意味的語言和舒緩柔和的音樂為孩子創造一個安靜的外部環境,再讓孩子慢慢地閉上眼睛進入到一個冥想的狀態,最後讓孩子從內到外都可以放鬆下來。

第三、進行想象脫敏訓練

就以我們前面所說的第二等級為例,當孩子處於放鬆的狀態時,引導孩子想象爸爸媽媽正想要自己跟叔叔阿姨打招呼的場景,若是在想象的過程中,孩子的情緒開始變得緊張,就需要及時停止,並重新進入放鬆狀態。這個過程是需要耗費比較長的時間的,需要重複地進練習,直到孩子對某一等級完全不緊張之後,才能進入更高剃度的訓練。這裡要注意的是,只有孩子達到完全脫敏的程度,才可以進入下一個現實脫敏的環節。


孩子沒朋友,或是“社交恐懼症”,試試“系統脫敏法”幫娃擺脫


第四、進行現實脫敏訓練

現實脫敏這個環節是最難的,畢竟現實和想象存在一定的差距,那麼這個時候家長的做法就顯得尤為重要。比如說,帶著孩子去遊樂園玩耍時,孩子又陷入了緊張的狀態,這個時候家長就需要通過肢體的接觸給予孩子力量。記住一個準則:要讓孩子感受到家長對他們的愛,不能讓孩子產生被拋棄或者類似的錯誤想法。


孩子沒朋友,或是“社交恐懼症”,試試“系統脫敏法”幫娃擺脫


不過,大多數的情況下,孩子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從社交恐懼症中走出來,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有足夠的耐心去陪伴孩子,有些孩子的情況可能比較嚴重,可能一個等級脫敏就需要好幾天,這些都是很正常的,家長也不可過於著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