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出版社圖書宣稱“果子狸可以吃”,出版時,非典爆發已十多年

在2003年,所有人都記住了“非典”這個詞。那一年非典肆虐,全國為抗擊疫情付出了巨大努力。然而國內除港澳臺地區,就有數百人因此失去了生命。經過調查研究,非典爆發被普遍認為是捕食果子狸造成。一時間,所有人對果子狸唯恐避之而不及,甚至有不少人“談果子狸色變”。

然而,近日有網友發現,在非典爆發十多年後,有兒童圖書在介紹果子狸時,稱“果子狸的肉可以吃”。這讓不少網友感到驚詫。

武大出版社圖書宣稱“果子狸可以吃”,出版時,非典爆發已十多年

“果子狸全身是寶,肉可以吃”

據新京報報道,近日有網友發現,在一本由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名叫《動物小百科》的兒童圖書中,有一章專門介紹果子狸,其中寫到:“果子狸全身都是寶,它們的肉可以吃,是我國曆史悠久的稀有‘山珍’。”

文章介紹了果子狸的各項用途:它們的脂肪是化妝品生產中難得的高級原料,可以醫治燙傷,皮毛可做皮手套,尾毛和針毛可製成毛筆和畫筆。

網友質疑,這篇文章宣稱可以吃野味,是不當表述。

武大出版社圖書宣稱“果子狸可以吃”,出版時,非典爆發已十多年

根據網上檢索結果,《動物小百科》疑似是2015年出版。據媒體調查,該書還曾在2017年5月再次印刷。而此時距離非典爆發,已過去了十幾年。

對此,武漢大學出版社在2月11日作出回應,不僅承認了文章中存在關於果子狸的不當表述,而且表示,馬上通知全國的所有銷售網點,立刻全面下架該書。其他相關的事宜,也已經開始調查。

熱議:糾正錯誤為何等了這麼多年

不僅是上次的非典,包括當下的新冠肺炎疫情,還有近年世界發生的多次疫情,原因都指向食用野味。

有網友說,在過去,大家對自然常識的瞭解非常片面,對吃野生動物的危險並沒有體會。然而在經歷非典等疫情後,官方、專家、社區、媒體處處宣傳,人們都認識到了吃野生動物的危險。而這個時候出現宣稱“果子狸肉可以吃”的文章,實在不應該,出版社、作者都存在失誤,看來非典沒讓人長記性。

武大出版社圖書宣稱“果子狸可以吃”,出版時,非典爆發已十多年

還有網友表示,這樣存在明顯錯誤的文章和讀物,在市面上存在了那麼久,一定有不少家長已經發現了其中的錯誤。然後多年過去,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才被網友曝光。對文章中這樣明顯與大眾認知相悖,甚至有害的表述,應該第一時間及時糾正。

絕不要對錯誤視而不見

都說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對孩子的教育,不僅僅是父母自己的事,也是學校、社會各界的事。

書是孩子們瞭解世界、學習知識的重要途徑。面向兒童的讀物,寫作和出版更應該萬分謹慎,因為兒童缺乏辨別能力,如果接受了錯誤的知識,很可能就會變成根深蒂固的思想,甚至毫無質疑地執行。那是誰也不願看到的結果。

然而事實上,兒童書籍上經常發現並不適宜孩子閱讀,甚至是錯誤的內容。

武大出版社圖書宣稱“果子狸可以吃”,出版時,非典爆發已十多年

因此,筆者呼籲,各出版社和作者,要更加重視兒童讀物的正確性、科學性,謹慎編寫。孩子家長,包括所有人,見到圖書中的錯誤一定要及時反映,督促修正,而不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才是對孩子們,對祖國未來負責的做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