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願意讓你的孩子做家務嗎?

思勤媽媽


家長都是愛孩子的,擔心孩子做不好,其實不然孩子喜歡動手,只有動手能力多了才會促進孩子大腦發展,越不讓做,孩子慢慢什麼都不願意去做,只有放開孩子,讓孩子去探索


古籍善本翡翠


我當然喜歡孩子幫我做家務啦。

作為一個兩個孩子的媽媽,老大上小學,老二不到兩歲。一到老大放假,就是我最頭疼的時候,怎麼才能做到,即照顧好老二又不忽略老大,或者陪伴好老大又不忽略老二呢?那就是讓他們做家務!

每到他們閒的沒事,老大在瞎折騰,老二抱著我的腿要陪陪的時候,我就想著給他們安排點兒什麼家務做了。通常會讓老大做的事情是擦桌椅、掃地、收拾擺放物品、刷碗這些難度不大,但是能看到成效的工作;讓老二做的事情是,自己搬椅子踩著去洗襪子,把米從米袋裝到米箱裡,把玩具按順序排排隊等基本就等同於玩兒的工作。每次他們都會興致勃勃地去做。

媽媽自己幹家務,還要陪孩子玩耍,跟著他們身後收拾,還要照顧好他們的飲食起居,這樣獨自一人疲於奔命地幹活兒,非常容易心懷怨念,煩躁在所難免,整個家庭的氣氛都變得不好了;而孩子們參與到家務勞動中,媽媽實實在在的陪伴了他們,媽媽的壓力也得到了緩解;既鍛鍊了孩子們的身體和手指,又讓他們玩兒得非常高興,不管實際完成的效果如何,這個勞動的過程是非常有價值的。

當然在讓孩子做家務的過程中還是有很多問題要注意的:

首先,安全第一。

孩子做家務的過程中,要將容易傷害到他們的刀剪等物品放到他們碰觸不到的地方;讓他們遠離火、烤箱、電飯鍋等滾燙的東西;不要讓他們拿玻璃或瓷質餐具玩耍,給他們準備塑料、木製、不鏽鋼等材料的餐具;如果需要攀高,給他們準備好穩固的腳踩物,讓他們遠離潛在的危險,確保他們的安全。

同時也要保護好他們的健康,比如坐在地上工作時,給他們準備好坐墊,避免受涼;洗刷東西的時候,準備好溫水,避免長時間接觸涼水,身體受寒;不讓孩子去打掃灰塵過大的地方,避免影響呼吸系統的健康,等等。

其次,多誇獎多鼓勵,讓孩子保持興趣,避免牴觸情緒。

大人做家務還難免煩躁,孩子畢竟年齡還小,總是做單調的家務也會覺得無趣的。所以家長應該以遊戲的方式將家務勞動帶入,並且經常更換家務內容,讓孩子多多接觸不同種類的家務勞動,保持新鮮感,同時肯定他們的勞動成果,讓他們在家務勞動後充滿成就感。

如果在家務過程中孩子表現出了無聊或者反感,那就趕緊停下來,不要強迫他們繼續做下去了,那樣家務就成為了孩子的負擔,適得其反。

第三,開始做家務之前,跟孩子說清楚要怎樣去做,要注意那些問題,然後就防守讓他們去做,在他們尋求幫助之前,不要過多插手。孩子全身心投入的時候,是他們專注力提升的時候,家長不應為了家務的小細節而影響他們專注力的培養。

第四,大一點的孩子,應獨立承擔起某一項家務,這可以培養他的責任感。這項家務首選是他自己房間的整潔,良好的生活環境讓人心情愉悅且形成做事有條理的習慣。

總之,讓孩子參與到家務勞動中來,家長還應多多思考,選擇合適的家務,安排合適的時間,佈置好合適的環境,這樣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愛思媽媽


不是願意不願意,而是必須做。

今天我才跟他們說過,放假了,以後每天晚上睡前他們必須分工整理屋子,把各種東西歸位,衣服疊好,書什麼的都整理好,地掃乾淨,我只負責拖地,感覺有他們幫忙我輕鬆了不少。

實際上我家孩子從很小開始就開始做家務,一開始是收拾自己的玩具,再然後是疊自己的衣服,再然後是收拾自己的文具等,現在上一年級,每天負責洗自己的襪子,收收拾整理屋子,拿快遞,偶爾幫忙下樓買東西等,總之是一步一步增加任務。

我媽看到我讓孩子做家務,總是說我懶老是使喚小孩子,但我說正是她小時候不使喚我,以至於我長大後才太懶的,所以小孩子從小要多使喚。說歸說,不過我發現讓孩子做家務真的是好處多多:

首先就是減輕了我的工作量。當媽媽的都知道,孩子的玩具什麼亂七八糟的東西收拾起來是很麻煩的,特別是孩子多的家庭,如果僅靠媽媽一個人收拾,要花費太多時間,而如果有孩子幫忙則要輕鬆許多。

其次培養了孩子的動手能力。由於孩子從小做家務,孩子動手能力很強,在幼兒園別的孩子等著老師各種幫忙時,他們反而還能幫老師的忙,覺得老師喜歡;上小學後也不用操心幫助他們整理書包什麼的,每天做完做業都知道把自己的東西收拾的整整齊齊,東西也不會丟三落四。

再次孩子懂得體諒大人的辛苦。不管在家還是在外邊,如果我累了或者有任何的事情,孩子都非常關心,外出買東西總是幫忙拎,在家如果累趕快讓坐下休息,特別知道 關心人。

總之,孩子做家務好處多多,但需要注意的是:

1、讓孩子做家務一定要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超出孩子能力範圍,注意安全。

2、孩子做家務家長要多誇獎少打打擊,特別是孩子能夠主動做一些家務時,即便是做的不好家長也不是打擊孩子的積極性或者乾脆不讓孩子做,給孩子學習鍛鍊的機會。


雙寶媽育兒


我大寶一歲八個月,小寶70天后出生。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我非常願意我的孩子做家務,而且也是我一直在做的。知道我或者看過我的視頻的都知道,大寶一歲八個月,男孩,就已經會把家裡的生活垃圾倒入公共用的垃圾桶。他自己吃水果的水果皮,糖果皮都會主動的丟入垃圾桶。每次掃地,他會幫忙拿掃帚,倒垃圾。他很樂意這樣做。在他一歲的時候就會自己丟紙尿褲。

我認為培養孩子做家務有以下幾個好處:

  1. 可以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

  2. 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的能力

  3. 可以減輕父母的家務負擔

  4. 增加孩子家庭責任意識

  5. 讓孩子理解父母的辛苦。

孩子做家務的順序,1歲丟紙尿褲,2歲幫忙鋪床,收拾自己的玩具,3歲,自己穿衣服,刷牙,幫助鋪床。6歲能夠洗襪子,幫忙洗菜。12歲,基本可以獨自做飯了......

勞動時間的缺失會讓孩子失去動手能力,也會養成孩子好吃懶做的習慣。讓孩子做點家務本來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我是二胎寶媽,給大家分享專業的育兒知識。感謝大家點擊關注我,有什麼提議或者疑問可以私信我。


思勤媽媽


我非常願意讓我的孩子做家務。

我家大孩子,現在過的非常邋遢。

他已經上小學二年級了,每天放學回到家裡,一開始寫作業就把書包裡的書和作業本扔一地。寫完作業後還不趕快收拾裝好書包,就在那裡放著就開始玩了。

我們整理好的課外書一會就被他翻的像經過龍捲風一樣,衣服襪子亂扔是常事。每次吃飯後碗一推嘴一抹就開溜了,你喊都喊不住。家裡的只要被他動過的小東西,一會絕對找不到。

最亂的是他睡的房間,一天就能弄成個豬窩。真是又懶又饞!

為了治治他的邋遢,我們決定讓他參與家務活動。為此我們製作一張表,從掃地到刷碗倒垃圾等他能幹的活都列了一個表格,還對應的用價格獎勵來激勵他。

不過收效甚微啊,這孩子也就剛開始熱了一兩次,後續就沒有動靜了。

每天看著家裡亂糟糟的樣子,我都愁死了。想吼他吧又覺得對孩子不好,不說吧就心裡煩。

我們只能在做家務的時候叫他幫些忙,做些簡單的家務。希望再長大些能夠變的勤快吧。


曦寶和伊寶


當然,這是人生的必須課。我兒子從上幼兒園就自己洗手帕、洗襪子、抹桌子……12歲以後學做飯炒菜,高中以後簡單家務都會做了。我常跟他說,生活就是鍋碗瓢盆、柴米油鹽,而不是花前月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得自己學會生存,當任何人都不在的時候,你也能夠活下去。


笑怪巫


有的家長會比較寵愛孩子,總是習慣幫孩子把所有的事情做好,捨不得孩子受一點苦一點累,我覺得我們要把目光放長遠一點,我們不可能永遠陪在孩子們的身邊,總有一天他們會離開我們,踏進社會,等他們大了,出去外面讀書了,你就可以放心讓他們自己去生活,因為你知道他們有能力照顧好自己,小事做好了,才有可能去做大事,勇敢積極的面對未來

孩子從小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事,也可以讓其在實踐中認識到爸爸媽媽,每天都在辛苦的勞動著,讓他們理解父母的不易,當然啦!也可以通過一起勞動,增進爸爸媽媽跟寶寶們之間的感情!

不要因為孩子小就不讓他幹活,讓孩子們愛上勞動吧!


林家華姐


孩子做家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一來可以讓他們活動下身體,就當是日常的身體鍛鍊。

二來可以讓他們感受下父母每天需要做的事情,體驗一下父母的辛苦。

三來也可以培養他們動手能力,讓他們學會分擔,不要只做一個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廢物!

四來也是一些必要的生存技能,讓他們慢慢學會照顧自己,學會獨立生活。

現在很多父母都不要孩子參與這些家務活,一心只希望他們只要把學習搞好就行。

最後把小孩教成了個少爺和小姐,不食人間煙火,不動父母的辛苦,也不知道感恩的人。


崔盛軒的日常生活


孩子獨立從家務做起,越捨得孩子未來越出息!

轉自4399小評菓快樂育兒

捨不得用孩子,容易把孩子養成"白眼狼"

家長教孩子做家務是件很簡單的事。家務的範圍可以大到洗碗、掃地、拖地,小到整理書包、書籍、玩具,收拾衣物,垃圾,洗臭襪子,幫著摘菜、洗菜等,凡是孩子能動手完成的任務都可以。

在《媽媽是超人3》裡,黃聖依要帶兒子安迪去上海參加幼兒園升小學面試,讓安迪自己收拾行李,安迪從衣櫃裡拿出衣服,自己整理,將一件件衣服疊的整整齊齊的,動作相當熟練,邊收拾,邊有條有序的將每件衣服放進行李箱裡,不一會兒就收拾清楚了。這麼獨立懂事的孩子,你看了,是不是都覺得非常欣慰,很喜愛他呢?

在另一檔綜藝《爸爸去哪兒》所有家庭裡,爸爸們也經常教育孩子,要幫爸爸的忙。特別在做飯環節,爸爸們都注意培養自己的小幫手,經常要求孩子們幫忙洗菜、擺放餐具、把端好的菜放到桌子上、一起揉麵粉。尤其是參加過兩期的田亮一家,森碟和小亮仔都積極的幫爸爸做家務,無不讓人佩服他們的家教做的很好。

另外,如果有兩娃、三娃的,家長們還可以讓大的帶著小的一起做家務,享受勞動的樂趣。記得舅媽和兩個熊孩子一起包餃子的時候,雖然把桌子、地板弄得到處都是麵粉,但是他們盡情地發揮各自的想象力,捏出各種形狀的餃子;偶爾還偷偷看媽媽是怎麼包餃子的,照模照樣的慢慢學著。兩孩子間不時相互比較,誰包的比較好看,小打小鬧地折騰。看著他們粘了麵粉的小臉笑開了花的玩,最後再吃著家人和自己做的餃子,滿臉幸福感、成就感的樣子,自己心裡也是樂滋滋地。還沒試過的家長值得一試哦!

家長們千萬不要認為這是孩子添亂,弄得自己氣得半死,還得收拾桌子,收拾地板,給孩子換一身衣服等等。或者讓孩子幫忙拿個小凳子過來,結果孩子摔倒了,自己心疼的不行,之後一點活都不讓孩子幹了。但是往往這些"幫倒忙"、"瞎折騰",正是孩子學會做事,積攢生活經驗的關鍵時機。若父母把所有的事都攘身上,自己累的半死,還容易把孩子養成"白眼狼"。

父母需知,教孩子做家務有這些好處:

1、鍛鍊孩子的生活技能

2、培養孩子家庭責任感

3、累積孩子的成就感

4、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5、建立孩子對生活的幸福感

6、讓孩子瞭解勞動的辛苦,享受勞動的樂趣

等等,還有好多,就不一一列舉了~

讓孩子幫忙做家務,是父母從小給孩子灌輸這樣的觀念: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身為家庭的一份子,要主動承擔家庭的責任,理所應當幫爸爸媽媽做家務;

3、要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人;

4、感恩與回報父母,體會父母的艱辛;

5、要認真對待每一件事情,不能馬虎,隨便應付,草草收場;

值得提醒的是,爸爸媽媽在孩子幫忙做完家務時,一定要對寶寶的勞動說聲感謝,誇獎寶寶。這樣,隨著孩子的每成功完成一項任務,所獲得成就感,自信感的累積,未來也更願意接受更難、更高的挑戰,從而不斷成長。看完的這篇文章的家長們,都快快帶孩子一起去做家務吧!

閒暇時間可以利用手機教寶寶學漢字哦!推薦一款幼兒識字軟件【貓小帥識字】,課程以冒險故事為主,寶寶使用時有一種聽人講故事的體驗,不僅可以培養寶寶的閱讀能力,而且還有各種小遊戲作為複習環節,可重複學習,加深寶寶的記憶,讓孩子開心地學習漢字。擔心寶寶眼睛的家長也可在設置中設置學習休息時間。


可愛的嚶嚶醬


願意,從小就要讓孩子做家務,生活中,許多家長認為,做家務是大人的事情,孩子好好讀書就好了。這是因為我們進入了一個誤區:太溺愛孩子了,不讓孩子幹任何家務,從吃飯到穿衣為孩子包辦一切。

其實這樣做反而卻阻礙了孩子的成長,讓他們失去了鍛鍊和嘗試的機會,限制了孩子的動手能力,忽略了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務勞動對孩子的動作技能、認知能力的發展以及責任感的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strong>

那麼孩子做家務有哪些好處那?

1:做家務的學生成績更好

做家務能鍛鍊很多能力,包括雙手的靈活性。愛做家務的孩子,肢體得到充分鍛鍊,手眼協調能力也會非常好。做起事來也會更快,成績更好。如果什麼活都不幹,臂力和握力都不好,當然會影響寫字,從而影響成績。

2:做家務讓孩子更有自信

<strong>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靠一些事物來建立信心。而做家務,是培養孩子自信的一種很好的方式。

父母不要擔心孩子做不好或是一時做不好,我們要給予他們足夠的耐心,放手讓他們做,不管孩子完成多少,都要給予表揚和鼓勵。孩子得到了認同和讚賞,他們就會有非常強的成就感和自信。

3:做家務讓孩子更有責任心<strong>

<strong>

讓孩子參與做家務,讓他們知道這是每一個家庭成員的責任和必修課,讓他們學著去體會父母的不容易,學著去付出。他們只有付出了,才能夠學會珍惜家人的勞動,才能逐漸地培養起責任感。

一個人只有有了責任心,才能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對家庭負責,才會盡最大努力把應該辦的事情辦好。一個對自己家裡的事都不上心的人,怎麼能指望他長大了對工作,對家庭,對他人負責?

4:有利於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

<strong><strong>孩子做家務的能力強,那麼他的生活能力自然而然地也高,他獨立生活的能力就強。

孩子做家務年齡對照表

1~3歲:做家務是最好的遊戲

☞獨立吃飯,使用勺子或筷子。

☞洗手、洗臉,可以用毛巾擦手、擦臉。

☞學習穿脫衣服、鞋襪,並歸位。

☞嘗試撿豆子、剝雞蛋等鍛鍊手部精細動作的勞動。

☞整理、歸類玩具,並歸位。

☞將多雙襪子打散、配對,鍛鍊孩子觀察力。

☞選擇自己喜歡的衣物。

☞玩水,洗各種他們想洗的東西。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非常喜歡模仿,對大人的各種行為都可能躍躍欲試。這是他們探索欲的體現,我們可以儘可能的給孩子提供嘗試的機會。

對於生活用品和玩具的歸類、組合,也是孩子進行數學啟蒙的一種方式。

這一時期的家務勞動,也能夠幫助孩子鍛鍊大動作和手部精細動作的發展。

4~6歲:在家務中發展想象力和自信

☞掃地、拖地,用抹布清潔桌椅。

☞參與烹飪,製作蛋糕、餅乾、雪糕等。

☞照顧花草、寵物,幫忙照顧幼小弟妹。

☞挑選衣物進行搭配,疊衣服。

☞收拾整理自己的書包。

☞擺放餐具,分發食物。

☞學習系紐扣、鞋帶等。

☞洗水果、蔬菜,打雞蛋。

☞引導孩子進行衛生自查,養成自我觀察的習慣。

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具有豐富的想象力,熱衷於各種「過家家」遊戲。相比玩具,孩子們可能對真實的生活用品更感興趣,那麼給他們一些機會去嘗試吧。

孩子參與家務的過程,也是不斷髮現自我力量的過程。經常參加家務勞動的孩子,會更有勇氣挑戰嘗試新鮮事物。

7~9歲:在家務中掌握獨立自主能力

☞手洗簡單衣物。

☞學習使用洗衣機、吸塵器、電飯煲等家用電器。

☞嘗試學習烹飪,做簡單的早餐或煮麵條等。

☞擇菜、剝蝦,洗碗筷。

☞整理房間,參與家庭中的擺設安排。

☞舊物改造,進行手工創作。

☞更換床單、被罩、枕套等個人床品。

☞保持臥室整潔,定期打掃。

☞協助打掃浴室、廚房等空間。

孩子天生具有獨立的願望,當他們能夠掌控的事情越多,則他們的安全感和自我驅動力越強。孩子就能夠更加主動的參與到探索和實踐中去。

9~12歲:在家務中掌握社會能力

☞掌管一部分家庭財政,比如安排家庭購書支出等。

☞組織安排家庭聚會,寫邀請卡,為賓客準備禮物。

☞組織家庭節日活動,購買節日用品。

☞定期組織家庭會議。

☞擬定出遊計劃和出行攻略。

在這個階段,孩子需要被賦予更多的平等權利,一定程度上參與到家庭決策的層面中來。

當孩子感受到尊重,並且能夠為家庭服務,這種付出會成為親子之間關係的潤滑劑,還能幫助孩子更好的適應社會生活。

教育家蔡元培說: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學校也。

相比知識的學習,實際生活能力的訓練更是教育中不容忽視的根本。

<strong>經過長時間的努力,孩子就會主動地做家務了。同時孩子也認識到,做家務會讓環境整潔有秩,是件有創造性的、愉快的事情當你在讓孩子在做家務、讓他形成勤勞的習慣的時候,你已經在幫他的人生奠定了自力更生的能力了。

那麼怎麼引導孩子做家務呢?

一是讓孩子意識到家庭責任。

爸媽們應該讓孩子知道,家務活不是一個人的事,而是整個家庭的事。每個家庭成員都應該儘可能地出份力,彼此分擔。比如:爸爸要主動跟孩子說:媽媽做飯很辛苦,我們幫忙收拾收拾吧。在這樣的氛圍下,孩子才更願意付出,越來越有責任感。

二是尊重孩子,給孩子選擇權。

如果孩子不喜歡做家務,不要生硬地強迫他。可以開個家庭會議,制定家務活分工清單,讓孩子選擇其中一兩項。孩子會根據自己的年齡選擇打掃自己的房間、扔垃圾、洗碗等等。

三是把任務具體化。

一個模糊的指令,會讓孩子困惑。家長要給孩子幹活步驟,教會孩子怎麼做,孩子才會有完成一件家務活的成就感。

四是保持耐心,多誇獎孩子。

<strong>

孩子一開始做家務可能比較粗糙,家長不能太苛刻。給孩子一些鼓勵會讓他更有動力。比如“你把桌子擦的真乾淨“”扔垃圾回來主動洗手了,真棒”

五是用積極的態度感染孩子。

<strong>如果爸爸媽媽總是當著孩子面抱怨家務活又髒又累,孩子肯定不願意做家務活。尤其是爸爸,如果總是推脫偷懶,會帶給孩子負面的影響。我們可以經常跟孩子說“幹活也是鍛鍊身體“等正面話語。

六是給孩子一些新的挑戰。

<strong>重複做一件事,誰都會乏味。所以要給孩子一些新的任務,讓他不再畏懼挑戰和失敗。當然需要家長帶著孩子一起體驗,如學包餃子、每天學做一道新菜等。

七是在孩子面前適當地示弱。

<strong>

<strong>聰明的媽媽經常向孩子求助:“可以幫下媽媽嗎”孩子反而會更有自信,主動幫媽媽分擔。

八是更多樣地獎勵孩子。

孩子做了家務後要給獎勵,不能只獎錢,讓孩子覺得是掙錢才做家務。可以獎勵各種活動,比如旅遊,看電影等一些孩子喜歡的活動。最後,我要說,這次新冠肺炎給我們居家觀察的時間,正是親子互動最好的時機,一個好習慣的養成要21天,那麼讓我們一起培養孩子做家務的習慣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