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有的肺呈絮狀陰影,治好後對今後的生活有影響嗎?

殘荷


這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實在是太猖狂了,確診人數已經達到了59900人,其中死亡人數達1368人,這些數據都說明了新型冠狀病毒傳染性之強、死亡率之高,大家都被這場疫情的陰霾籠罩著,生怕被這個病毒波及。

我們都知道,這個病毒主要引起肺部的感染,所以我們稱之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由於炎症改變導致肺泡滲出增多,胸片、肺部CT檢查可以發現肺部斑片狀陰影,以肺的外帶明顯,嚴重者可以出現肺實變影。

那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有的肺呈絮狀陰影,治好後對今後的生活有影響嗎?

其實啊,現在確診的人數當中,絕大部分都是比較輕的類型,大多數人的預後都很好,經過治療之後肺泡內的炎性滲出會逐漸吸收,肺部也會恢復如常,最後並不會遺留下後遺症,所以對今後的生活也不會有什麼影響。但是,這個病毒也有極少數危重型患者,這些患者需要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呼吸、體外膜肺等高級生命支持技術,這些患者恢復之後有可能遺留有一定的心理創傷,如果肺泡損傷嚴重,還有可能遺留下肺纖維化改變。

肺纖維化對今後生活有什麼影響嗎?

肺纖維化通俗理解就相當於我們皮膚受傷癒合後的疤痕,我們皮膚受傷後遺留的疤痕會對我們的生活造成很嚴重的影響嗎?一般來說影響都不大吧,肺纖維化也一樣,一般都不會對我們的肺功能造成很大的影響,但如果肺纖維化嚴重,就有可能影響整個肺臟的功能,但這種情況極為少見。

我是用通俗易懂的文字給大家傳播健康知識的全科醫生,關注我,您就擁有了一個家庭醫生。如果覺得有用,可以轉發給身邊需要的朋友哦!

全科吳醫生


新冠肺炎有的肺呈絮狀陰影,治好後對今後的生活有影響嗎?

肺呈絮狀陰影是拍胸片見到的肺部散在的斑片形狀,像棉花形狀的陰影,呈高密度影像改變。

肺上什麼疾病會導致肺上拍片的時候能夠看到絮狀陰影?

肺炎、支氣管擴張、肺結核及肺部腫瘤均可以出現絮狀陰影,所以絮狀陰影不是肺炎特有的。



對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有肺炎表現的患者,在肺炎早期的時候拍胸片主要是在肺的外帶可以出現多發的絮狀陰影或者小斑片狀陰影,病情進展可以出現雙肺的多發的磨玻璃陰影,最為嚴重的可以出現雙肺廣泛實變,稱之為人們熟悉的白肺。

從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患者來看,大部分患者預後比較良好,少部分患者尤其是年老體弱多病的患者或者抵抗力低下,病情嚴重的的患者可以危及生命。

回到提問,新冠肺炎肺上出現絮狀陰影,大部分預後是良好的,治療好之後對生活一般不會有什麼影響,所以人們該吃就吃,該睡就睡,不必杞人憂天,天塌下來還有高個子頂著呢,當然也有一部分新冠肺炎出現絮狀陰影的患者可以發展到雙肺廣泛實變,即白肺,少部分人因此而失去生命,治好的人少部分人可能會發展到不同程度肺纖維化,會導致生活質量不同程度的下降。



新冠肺炎,是可以預防和治療的,其實響應國家號召和政策,做好防護,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可能性不大,如果不辛中招了,做好隔離,配合治療,保持良好的心態,注意營養均衡,不挑食不偏食,避免熬夜和過勞,大部分治療效果和預後是比較好的。


佳園道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說一句:請大家不要恐慌,鍾南山院士在最近一次接受採訪時(2.11)談到這次肺炎疫情的拐點,可能出現在2月的中下旬,只要我們大家做好防護,儘量不出門,減少被病毒感染的機會,疫情一定會被控制住的,勝利就在前方,請大家有信心!


接下來,我們談談這個絮狀影的問題,其實說實話,大家瞭解這次肺炎肺部有什麼樣的影像學表現,對於防控這次新型病毒傳播沒有太大的意義,有些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差的朋友,反而越關注越覺得害怕,越有緊張、焦慮的情緒,彷彿身上所有出現的問題都跟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有關了。

但考慮到大家瞭解出現問題之後的愈後可能會給大家吃一顆定心丸,或者是減少恐懼焦慮的情緒,謝醫生就盡力的給大家用比較簡單的,但可能不是特別準確的語言,給大家解釋一下這個異常影像的意義!

在這次肺炎當中,專業的影像學醫生多數用小結節影、磨玻璃影來描述這次肺炎的ct改變

在最新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治療指南第5版試行版當中,關於胸部的影像學表現描述是這樣的:早期呈現多發的小斑片影以及間質改變,繼而發展為雙肺的多發磨玻璃影,浸潤影,嚴重者可出現肺實變,胸腔積液少見。

在專業的指南里面沒有提及到絮狀影,是為什麼呢?因為從有了CT之後就很少用這個語言描述影像學改變了,多數用磨玻璃影表達。

所以我們今天就換一個話題,如果患者肺部出現了磨玻璃影,對今後的生活會有影響嗎?

從基礎給大家講起,大家會更好的理解

大家可以把我們的肺部理解為一個倒著生長的枝葉繁茂的大樹,主支氣管就是樹的主幹,之後越來越細,越來越細,最終到達氣體交換的重要結構肺泡。


肺泡的表面佈滿著血管,當新鮮的空氣隨著吸氣進入到肺泡當中時,氧氣進入血液,血液當中的二氧化碳進入到肺泡,隨著呼氣被排出體外,這就是一個簡單的氣體交換過程。單個肺泡的結構類似於一個氣球,裡面是空心的。多個細小的肺泡在一起連接在細小的氣管上類似於一個葡萄串。

那我們人雙側肺部有多少個肺泡呢?這個數量是非常巨大的,有幾億個肺泡(2-6億)……這就決定了我們的肺部具有非常強大的恢復功能以及代償能力,如果大家細看下面這個ct片子的話,會發現這個患者有一側的肺部已經被全部切除了,僅僅有另一側的肺部在維持著他的生存。

所以,面對這次疫情,別怕!我們的肺很強大!

明白這個基礎知識以後,咱們再談磨玻璃影

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大家可能已經知道了,它進入我們的人體,需要與我們細胞表面的血管緊張轉換酶2受體結合,大家可以把它理解為病毒,想要進入人體必須要打開一扇門,我們的細胞上正好有這麼一扇門,而冠狀病毒正好有開啟的這種大門的鑰匙,而這些受體在我們身體的呼吸道特別的多,尤其是在下呼吸道。

當新型冠狀病毒與細胞的表面結合進入到身體以後,會不斷的繁殖生成它的下一代,慢慢的造成對細胞的損害,當新型冠狀病毒進入到肺部以後,在肺泡的上皮細胞中快速的繁殖,會導致整個組織處於一種充血、水腫的狀態,病情進一步進展以後,肺泡腔內呢,會出現比較多的滲出,而病毒引起的肺炎,肺泡內的滲出液相對是比較少的,而且滲出液當中的蛋白質啊,白細胞啊相對來講比較少,所以輸液的整體密度並不是特別的大,在ct影像學上表現是屬於邊界不清的。

請大家記住,在ct影像上往往密度越高的顯示的影像就越亮,密度越低的顯示的影像就越黑。正常的肺泡由於中間是空氣,所以密度特別低,在影像學上是黑色的,而這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誘發的影像,雖然受累及的肺泡內密度有所增高,但增高的不是特別大,所以影像學不是特別的高亮,表現有點兒像咱們平時看見的霧面玻璃,術語叫磨玻璃影。

大家看下圖會更好的理解這個磨玻璃影到底是個啥樣子!


不同類型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影像學表現不同

根據第5版的指南,我們知道新型冠狀病毒分型主要有4型。輕型的肺炎患者不會出現肺炎的表現,而大部分患者症狀屬於普通型,會有ct影像學上的表現,但是受累及的肺部並不會特別的多,炎症反應也不會特別重,患者的症狀也不是特別的重,經過治療治癒以後,肺部並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但是重症和危重症的患者肺部表現會特別的明顯,有些患者甚至會因為肺實變出現白肺,這種情況往往說明肺部受累及的範圍特別大,整個肺泡受到的影響也比較多,經過治療癒合以後,有可能會出現肺部的纖維化。



這個肺部的纖維化,大家可以把它理解為就是我們身體創口癒合以後產生的斑痕,肺炎恢復之後,在肺部慢慢癒合的過程當中就有可能形成斑痕,那就是肺纖維化。大家也可以把肺纖維化理解為原來比較豐滿的葡萄串變成了葡萄乾。

所以如果累及的肺越多,形成的斑痕越多,纖維化越嚴重,患者肺炎治癒後,肺部可能受到的肺功能影響也就越明顯。

但大家要知道,危重症的患者,畢竟還是少數,大部分人的恢復是很好的。

從第5版治療指南上的住院標準,我們就可以知道這點:在住院標準當中,患者體溫一定要恢復三天以上,呼吸道的症狀要明顯好轉,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肺部影像學顯示炎症要明顯吸收。另外一個重要的點是必須間隔至少一天,連續兩次檢測病毒核酸為陰性才可以出院。

總結

以上就是對於題主問題的解答,這次肺炎,對於大部分的患者來講症狀是比較輕的,就在最近,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談到,新冠肺炎是自限性疾病。在這次疫情中,金銀潭醫院收治的新冠肺炎的患者累計超過1500餘例。絕大部分患者,經治療均可順利出院,我們不必過分恐慌。而且從武漢的方艙醫院傳出來的視頻當中,大家應該也可以感受到,在方艙醫院內有很多大爺大媽們還在跳廣場舞,如果呼吸都是困難的,還能做到這一點嗎,是吧?

雖然這次新型病毒肺炎造成的疫情來勢洶洶,但是我們大家要有信心,要相信隨著專家、學者的研究深入,我們對於這次肺炎的治療經驗也會越來越豐富,治療的效果也會越來越好。

現在信息爆炸,每個人都在手機、電視、廣播上接受著各種各樣的信息,非常容易造成人們心理上的恐懼感和焦慮情緒,這對於控制疫情沒有任何的好處,建議有焦慮情緒的朋友,一定少看這些各種各樣的新聞,去嘗試看一個電影,去嘗試運動一會兒,洗個熱水澡睡一覺,利用這難得的機會好好休養一下自己,調養一下自己的身體。

建議大家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儘量不出門,而且一定不要聚集,出門戴口罩,注意家裡的環境衛生,注意勤洗手,規避好每一次個人可能被感染的機會,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您不被感染,那您考慮這些什麼絮狀影,什麼磨玻璃影有什麼意義呢?把這些交給醫生吧!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為了給大家講明白磨玻璃影的特點,術語可能不準確,請專業人士見諒!謝謝!磨玻璃影也不僅僅出現在新型病毒肺炎當中,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我是堅持用簡單語言解釋複雜疾病知識的謝新輝,碼字不易,如果您贊同我的觀點,請幫忙點個關注或點個贊吧,謝謝了!


想好好做醫生的胖子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NCP)臨床分型

根據是臨床症狀,NCP分為輕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其中輕型和普通型所佔比例超過80%,這部分患者肺部是沒有影像學改變的,也就是說題目中提到的“肺部呈絮狀陰影”只有在重型和危重型患者中才有表現。輕型和普通型的NCP治癒後不會留下任何後遺症,很多人就像得了一場感冒一樣,為什麼要隔離治療,就是避免其傳染性。

是不是肺部出現了映像學改變就會留下後遺症呢?其實不見得

肺部出現影像學改變說明有炎性滲出,除了NCP還有很多肺炎都會出現肺部的影像學改變,比如普通的大葉性肺炎、支原體肺炎、SARS等,但是通過治療後很多患者的肺功能是能夠完全恢復的,SARS為什麼會很多留下後遺症,因為相對於NCP它發展的更快,很多患者肺部都全部實變了,就是臨床上說的“白肺”,而且現在的醫療技術相對於03年來說有很大的提升。

有沒有後遺症還和身體素質和有沒有基礎疾病有關

目前針對NCP還沒有特效藥,但還是有這麼多患者成功治癒出院了,就是人體的免疫系統發揮了巨大作用,如果本身肺功能就不好,有肺氣腫、支氣管炎之類的基礎疾病,那麼肯定會影響治癒後的肺功能恢復。

注:以上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醫學掃地僧


其實做為一名醫務工作者,韓一聲深知這是一個沉重的話題。

在全國上下抗擊疫情的這個關鍵時期,雖不適合發表內容如此沉重的文章,但是韓一聲依然想告訴大家,傳染病對於人類的危害遠不止是表面上的,尤其是那些重症患者。同時,韓一聲呼籲全社會的每一個成員都要在高度關注疫情的變化和病毒的傳播情況的同時關心自己的健康,對於那些有發熱、乾咳、乏力等症狀的情況一定不能掉以輕心,儘早去看病,去篩查,不要擔心過度治療,因為一旦漏診,可能對於生命健康造成更大的不良影響。

這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的遠期影響和對病癒後生活的影響我們還看不到,但是我們可以借鑑17年前“非典”患者痊癒後的情況。

有少數使用超大量激素的患者可能發生股骨頭壞死、運動功能障礙、骨骼畸形和塌陷,甚至完全癱瘓無法運動。

有的患者有嚴重的肺功能障礙、肺纖維化的,即使本次治癒,以後也可能有長期的呼吸道阻塞、輕度的缺氧,甚至喪失勞動力。

還有一些患者可能出現腎功能障礙、皮疹、脫髮、抑鬱症、視力下降等等,全身的每個器官幾乎都是逃不掉的,因為抗病毒的藥物進入人體後,在殺滅可怕的病毒同時,正常的人體細胞也難逃一劫。藥物發揮作用之後還會通過血液到達全身各個器官,並最終經過肝、腎等器官的代謝之後排出體外。

所以,我們大家都要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絕不能心存僥倖,一旦有異常及時就診,將疾病扼殺在早期、輕症期。

讓我們一起對冠狀病毒說不!


韓一聲醫學博士


有流行病學史的患者若出現發熱、乾咳、乏力等症狀,不僅需檢查血常規,還需行胸片或胸部CT等影像學檢查,因此影像學檢查是篩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重要手段。那麼,新冠肺炎患者肺部出現了絮狀陰影,治癒後會留下後遺症嗎?接下來,醫學莘將為您解析。

新型冠狀病毒損害的靶器官主要為肺,俗話說“人活一口氣”,肺主要承擔通氣與換氣功能,將靜脈血轉化為動脈血,以滿足人體不可或缺的氧供需求,若肺臟受損嚴重,將出現不同程度的肺功能障礙,重者會危及生命。新型冠狀病毒致肺損傷後可出現咳嗽、呼吸困難等症狀,行胸片或胸部CT可出現特殊影像學表現,早期肺外帶可出現明顯的多發小斑片影及間質改變,隨著病情的進展可出現磨玻璃影、浸潤影,出現這些影像學改變時,說明已經出現了肺炎,嚴重者可出現肺實變,即大家所熟悉的“白肺”,甚至胸腔積液。影像學改變是篩查新冠肺炎的有力依據,也是甄別臨床症狀不顯著患者的重要依據,可早發現新冠肺炎患者,但並非所有患者均會出現這些改變,部分輕型患者不僅臨床症狀輕微,還可無肺炎表現,給新冠肺炎的篩查帶來了一定困難。

雖然新型冠狀病毒傳染性強,但多數患者可獲痊癒,因此經過積極治療,肺炎會逐漸好轉,再次行胸片或胸部CT檢查時會發現炎症明顯吸收,因此影像學檢查也是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出院的重要標準。那麼,治癒出院後會留下後遺症嗎?對今後的生活有影響嗎?這主要取決於病情的嚴重程度。若病情輕微,影響不大,感覺就像得了一次普通感冒,通常不會留下後遺症,不會對生活產生顯著影響;若病情危重,影響稍大,損傷程度可不止普通感冒這麼簡單,可能出現肺纖維化,這部分患者以後肺功能會逐漸下降,可能出現呼吸困難,對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前期肺部損傷越嚴重,對後期生活的影響越大,尤其是老年人,合併慢性疾病或呼吸道疾病的患者較為明顯,因此,新冠肺炎重在預防。



綜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總體預後良好,病情輕微的患者治癒後通常不會對生活產生顯著影響,但部分重型、危重患者可能出現肺纖維化,給日後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病情越重,影響越大。

感謝大家的閱讀!

若有不妥,敬請斧正!歡迎評論區諮詢與交流!

注:本文內容僅作為健康科普,不作為醫療建議或意見,不具備醫療指導條件。


醫學莘


我是小影大夫。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肺呈絮狀陰影,對以後的生活有影響嗎?最近看了不少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片子,片子具有一定的影像學特徵,意思就是看了些典型之後,一看到新來的病人就很容易診斷。

輕型感染,可以完全恢復

新冠狀病毒感染的患者如果肺部沒有受侵犯,肺部是好好的,如果不進展,就可以完全恢復。也有可能進展很快,3天就可能出現肺部有改變。

早期肺部改變,也可以完全恢復

早期的改變,也就是肺部出現了受累,剛開始只是一點病毒的影響,有一些炎症出現,這時候肺部會成磨玻璃影、結節影,可能很難去理解,可以看著一些磨砂窗戶,看的清又看不清的感覺,就是肺泡裡面有一點水,但是不多,這時候經過治療,也是可以明顯吸收,不殘留痕跡,也不會影響以後的生活的。
上圖這個是26歲女性,從武漢回來,第一次做CT沒事,第二次做就出現了剪頭的病變了,經過治療後,完全吸收出院了。

進展期和重症,可能會殘留條索

早期如果繼續進展,發炎的肺部出現水越來越多,那部分的肺功能就會喪失,出現實變、片絮狀。可以想象一下有些棉花,團片狀的棉花,在肺上的表現就是那種形態,這部分的肺部經過治療後,可能會殘留一些條索,如果條索多,可能會影響肺功能,但是經過鍛鍊,肺功能也會慢慢恢復和適應起來。

上圖,紅色圈圈的就可以理解為絮狀的改變,就是病毒引起的肺部改變。

目前每天確診的人數在不斷的上升,治癒出現的人還相對很少,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毒性比非典的要低,很多患者即便是感染了也是輕症,肺部不會殘留任何病變。但是對於重症治癒後的人來說,可能會有少許的影響。目前治癒出現的人還比較少,特別是重症治癒出院的更少了,還需要對這一部分的人再隨訪觀察下,對以後的生活有沒有影響。我們當然都希望大家都能痊癒出現,不影響以後的工作和生活。


小影大夫


2003年的SARS病毒造成了一次非典型肺炎,而17年後的今日再一次爆發了一次疫情,引起這次疫情的病毒是新型冠狀病毒,而對人體造成的感染就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兩者同樣是難治性肺炎,同樣造成了許多人的死亡。



疫情發展到今天,確診人數已經達到40261人,而死亡的人數也達到909人,值得慶幸的是治癒出院人數也不斷增加,已經達到3495人。

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主要臨床症狀有哪些?肺部改變如何?

此次的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主要是侵犯肺部組織,感染者都會出現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以發燒、乏力、乾咳為主要表現。少數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瀉等臨床症狀。重症患者多在發病一週後出現呼吸困難、低氧血癥,嚴重者快速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膿毒症休克、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礙等。

肺部的早期改變主要呈現多發小斑片影及間質改變,以肺外帶明顯。隨著病程的發展雙肺呈現多發磨玻璃影、浸潤影等改變。嚴重者可出現肺實質改變,呈現白肺症狀。

二、為什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會有絮狀陰影、肺間質改變,甚至出現多發磨玻璃影、浸潤影等改變?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主要侵犯肺部組織,在感染期間,肺部組織會不斷損傷並修復,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時期:

①初期,大量病毒顆粒首先累及終末細支氣管和呼吸性細支氣管周圍肺泡上皮,引起肺泡上皮損傷、血管充血,進而累及周圍的肺小葉,多個肺小葉融合病變,早期肺泡內滲出較少,影像表現為GG0徵像。

②進展期,肺泡間隔大量炎性細胞浸潤,肺泡出血、滲出,被覆含蛋白及纖維蛋白的透明膜形成,肺泡彌散距離加寬,加劇換氣障礙。

③修復期,滲出吸收,病灶邊界清楚,或纖維化病灶形成。

④轉歸期,多見於肺炎發病後1周左右。病變範圍縮小、密度降低,肺實變灶逐漸消失,病變可完全吸收,部分殘留條索影。

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治癒後還會有陰影存在嗎?

從最新版的《新型冠狀病毒的肺炎診療方案》中的治癒出院標準來看,只要符合以下幾個指標就可以達到出院的標準:

①體溫恢復正常3天以上;②呼吸道症狀明顯好轉;③肺部影像學顯示炎症明顯吸收;④連續兩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檢測陰性(採樣時間間隔至少1天)。

從出院標準來看,患者的肺部影像學都有明顯的吸收,有些甚至陰影消失,但是有些患者仍然存在肺部組織纖維化的情況。

四、治好後對今後的生活有什麼影響?

對於此次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治好的病例也是在這段時間,至於對以後的生活是否會造成什麼影響還不是太清楚。不過我們可以參考一下2003年非典時期那些治癒出院的患者的生活是如何的。

  1. 雖然當時也有許多非典患者治癒出院,但是許多治癒者都出現了非典的後遺症。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肺部的問題,可導致瀰漫性肺間質纖維化、間質性肺炎、機化性肺炎以及局灶性肺纖維化等,這些都會影響肺的正常通氣、換氣功能,使患者在生活中感到乏力、氣短、氣促、胸悶,嚴重的影響其正常的生活。
  2. 運動系統的疾患,由於治療期間使用了大劑量的糖皮質激素,造成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影響髖關節的正常活動,需要換人工關節。
  3. 心理方面的疾患,如精神抑鬱、記憶力變差、工作能力下降、工作壓力增加,以及患者內心感到恐懼和孤獨等。
因此,對於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治癒後也有可能出現非典那樣的後遺症,特別是肺部問題,導致瀰漫性肺間質纖維化、間質性肺炎、機化性肺炎以及局灶性肺纖維化等也應該有可能會存在。



最後總結:

為了我們的身體健康,一定要做好防護,避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損害我們的肺部,從而影響肺部的正常功能,沒有感染就沒有後遺症的出現。


左撇子說醫


大家好,我是一名內科醫生,眾所周知,我國現在正在進行著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全民動員,全民參戰,指的就是“防疫戰”。由於全國各地疫情程度的不同,有的疫情嚴重的地方已經封城處理,截止到今日,疫情爆發以來,已累計確診病例35982例(其中重症病例6484例),累計治癒出院病例3281例,累計死亡病例908例,不少人都很關心這個疾病的預後情況如何,今天我就從醫生的角度來談談我的看法!

對新型冠狀病毒病毒肺炎作一個簡單的介紹

①2019年12月以來,湖北省武漢市陸續發現多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隨著疫情的蔓延,我國其它地區以及境外也相繼發現了此類病例,後經研究證實,這是一種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導致的急性呼吸系統傳染病,並命名為“2019-nCoV”。

②實不相瞞,由於疫情早期未得到及時的得到控制和控制,後期井噴式的爆發,由於醫療資源有效,很多人在感染的早期無法及時得到就診和治療,病情由輕轉重或者危重症,也有部分人因這場疫情而喪失生命,這時不免想起來17年前的“非典型肺炎”,很多危重症病人雖然搶救過來,由於治療期間應用了大劑量的激素,導致不少股骨頭壞死,那這一次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治療後效果究竟如何呢,會不會影響到日後的生活呢,下面我將詳細為大家分析。

此次的新型冠狀病毒病毒肺炎大體的治療方向

①根據最新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修正案、2020年2月8日印發),此次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臨床分型分別分為:輕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

輕型:臨床症狀輕微、影像學未見肺炎表現。

普通型:具有發熱、呼吸道症狀,影像學可見肺炎表現。

重型:①呼吸窘迫,呼吸≥30次/分;②靜息狀態下,指氧飽和度≤93%;③動脈血氧分壓/吸氧濃度≤300mmhg。需符合以上3條中任意一條。

危重型:①出現呼吸衰竭、而且需要機戒通氣(無創、有創呼吸機輔助通氣)②出現休克③合併其它器官功能衰竭急需ICU監護治療。需符合以上3條任意1條。


②影像學的改變過程:在早期呈現多發小斑片影及間質改變,以肺外帶明顯,隨後進展為雙肺多發磨玻璃影、浸潤影,更為嚴重者則出現肺實變,也就是網友口中常說的“白肺”!!!

③大家可能每天看到確診人群增加心胸不寒而慄,這個疾病其實毒性並沒有SARS強,只是傳染性很強,如果在早期如輕型、普通型階段得到了及時的就診、隔離、觀察以及一般的對症治療,病情好轉、炎症吸收後是完全可以和正常人一樣的。而重型和危重症則程度會加劇一些


④可能很多人對於題目中“絮狀陰影”這個專業名詞理解起來有點困難,我說的通俗一點,也就是說明肺部有感染性病灶,而肺部感染性病灶就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在肺部的表現,注意了,這是一種病毒引起的肺部感染,所以癒合好轉其實也是一樣,隨著炎症逐漸吸收,陰影也會慢慢消失,在這我需要提示一點,可能病人核酸檢測已經陰性了,肺部CT拍出來也好轉很多,出院時還有一點陰影其實關係是不大的,因為炎症的吸收具有一個滯後性,所以針對這一點不要有太大的心理負擔。


⑤如果是重症、危重症的病人CT提示已經大面積實變了,耽擱時間有偏長,即使病情好轉,炎症吸收後有些人的肺部影像學也不會像健康人一樣看起來那麼清爽、乾淨,這種後遺症我們臨床上稱之為“肺纖維化”,嚴重者確實是會影響到肺功能,自然也就對日後的生活有影響,如胸悶、氣急、憋喘等,剛好前幾日看過我國著名的肺移植專家陳靜瑜教授寫的一篇報道,這種雙肺嚴重的纖維化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如果後期移植成功,康復後也可以和正常人一樣生活。


綜合總結

①有的朋友可能還會有疑問,既然這一次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和以前的非典型肺炎的病原體都是“冠狀病毒”,那會不會也像以前那些重症病人一樣使用激素後出現股骨頭壞死的後遺症呢,我覺得比例會大大減少。

②如果從2003年的非典開始算起,17年來我國的醫療技術水平已經取得了質的飛躍,像對危重症病人的治療、搶救、預後評估、體外膜肺氧合(ECMO)以及血漿置換、人工肝、體外血液淨化技術等新技術的成熟應用,臨床治療上的規範和本次指南中關於激素用法(酌情短期內3-5天使用糖皮質激素,劑量相當於甲潑尼龍1-2mg/kg/d),這很大程度的避免了股骨頭壞死等後遺症的出現(根據我的臨床經驗,往往糖皮質激素在大劑量的衝擊治療或者長期激素使用才容易有股骨頭壞死等併發症出現),所以我相信在全國人民的支持下,全國醫護人員的努力下這場疫情很快就會灰飛煙滅,全國人民也儘早迴歸正常的生活狀態,讓我們一起對一線抗疫人員說一句:你們辛苦了,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作者寄語:疫情來臨,很多普通人由於沒有專業的醫學知識,不瞭解這種病毒,也不懂怎麼去保護自己,為消除知識的不平等,所以每天我都會抽出一點時間為大家進行健康科普,如仍有疑問,可以評論區留言,歡迎大家關注、轉發,如果有幫助,就幫我點個贊,謝謝大家支持!


張壘醫生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有的肺呈絮狀陰影,治好後對今後的生活有影響嗎?

新型冠狀病毒,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自口鼻吸入後,最先受影響的肯定是肺,肺實質及肺間質細胞,都會受到侵襲。侵入肺部細胞以後,病毒即整合到細胞內部,開始複製、增殖。

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細胞,會出現功能缺損,同時,病毒會在被入侵的細胞內合成蛋白質,這種異體蛋白會被人體免疫系統視為異己,繼而發生炎症反應,出現炎症趨化、滲出增多等。而這就是我們從胸片或CT上看到的絮狀影。

作為重症醫學科的一名醫生,其實只要不看到“大白肺”,只是有絮狀陰影,我們還是有信心救回來的。這種絮狀陰影在症狀好轉、炎症消退後會逐漸吸收,通常來講不會有什麼後遺症,對生活不會有明顯影響。

但是,危重患者,往往會有肺實變,在後期的修復過程中,有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肺纖維化,但是經過肺功能鍛鍊,通常也會有很大改觀。鑑於這是新型病毒,臨床資料欠缺,遠期預後情況,很難準確預判,仍需隨訪已出院患者。


關注重症行者-阿鋒,獲取更多健康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