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同事“嘲諷”窮,老人一氣之下“衝動”消費,讓孩子們感動


孩子被同事“嘲諷”窮,老人一氣之下“衝動”消費,讓孩子們感動

【1】兒女雙全的家庭

邊大爺和老伴兒生活比較“富足”:兒女雙全,每個月光退休金就有一萬多。本來老倆有一套房子,後來又買了一套,倆孩子還都給了不少錢。

老倆勤儉慣了,退休在家之後,無非就是買買菜做做飯,沒有什麼大的花銷,日子過的很寬裕。

老大是女兒,比弟弟大4歲多。之前很多多子女的家庭都是這樣,老大一般都幫助爸媽照顧弟弟妹妹。邊大爺家的女兒就是這樣,從小很懂事,也完全繼承了爸媽勤儉節約、把錢花在該花的地方上的“家風”。

孩子從小的時候,都經歷了家從一窮二白、到逐漸充實的過程,不像後來的孩子,都是幾個人合著養一個孩子,孩子從小要啥給啥、要啥有啥。

記得姐弟倆上學的時候,給孩子們買文具,都是一人買一套。姐姐比較節儉,弟弟用過的作業本,姐姐經常“回收”回來當草稿本用。那時候,夏天父母給倆孩子一人五分錢買冰棒,姐姐都捨不得自己吃,攢著買給弟弟。

孩子被同事“嘲諷”窮,老人一氣之下“衝動”消費,讓孩子們感動

很多時候,一個人有沒有責任感,都是從小就在潛移默化的培養。邊大爺的女兒從小就知道要分擔父母一些壓力。掙不了錢,但是家裡能幹的家務活,哪怕擦擦桌子一些很小的事情,都搶過來幹。兒子在姐姐的帶動下,也變得勤快,有擔當,勤儉。

看著孩子們這麼懂事,邊大爺和愛人都特別高興。

女兒讀完大專就參加工作了。後來弟弟考試大學,一家人供著弟弟讀完書、上了班,邊大爺和老伴兒覺得這輩子很知足。

【2】孩子講的一個“笑話”,老人卻聽到心裡

邊大爺和老伴兒的工資都慢慢漲了上來。到2000年左右退休,倆人每個月退休工資加一塊兒,得有萬數來塊錢。對於沒有什麼生活壓力和大花銷的家庭來講,這些錢已經足夠了。

姐弟倆後來都成了家。成家的時候,老人都給了一些錢,幫著孩子們買了房。弟弟成家晚,那個時候房價已經漲了不少,所以老倆給兒子“貼”的錢更多,姐姐還幫忙給了一部分。因為這一家子人很懂得:什麼叫家,什麼叫相互幫襯。

一家人都很勤儉,樸素。老倆退休了,穿著上也不需要什麼講究,怎麼舒服怎麼來。有時候反而教育孩子:你們都注意在外面的形象,買兩套好點的衣服穿。

孩子們聽到這些話總是笑笑回應道:爸媽,知道啦,都有。乾乾淨淨的就行了,咱又不追求什麼“高大上”,之前你們還穿補丁衣服麼,不是也沒人說什麼?

時代不一樣了,不能這樣類比。但是,孩子們繼承的這種勤儉家風,是對的。

孩子被同事“嘲諷”窮,老人一氣之下“衝動”消費,讓孩子們感動

有一天晚上,孩子們過來陪老人吃晚飯。女兒跟爸媽說:

“爸媽,給你們講個笑話。

今天挺好玩的,在單位等電梯的時候,一個小同事跟我開玩笑說:姐,你家是不是挺窮的?

當時把我問懵了。

我還開玩笑的問她:這你也能看出來?

你知道這個小姑娘怎麼說的麼?她說:姐,咱們辦公室,就你一個人衣裳換的最不勤快,翻過來倒過去就那麼幾身。我看你這手機,磨的都掉皮了,少說也得三、四年了吧?我跟你說姐,掙的錢是用來花的,花的越多,才有動力掙的更多。

爸媽,你說現在這幫小孩兒的思想是不是挺有意思?還有閒情記著別人穿啥衣服,用什麼手機。”

弟弟聽著有點不高興了:

“姐,這種人以後少搭理她,根本不懂事兒。

你看現在這小孩兒們,恨不得都掙倆花仨的,也不知道他們懂不懂什麼叫過日子。話都不會說,還把無聊當有趣。”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邊大爺老倆真把這個“無聊”的笑話聽到了心裡。一家子人都是從苦日子過過來的,孩子們在老人的薰陶下,也從小養成了節儉的習慣,而且對老人非常孝敬,這本都是人應該有的品質。自己家的孩子,卻被別人拿來當笑柄,這是做父母的不能接受的。

【3】無比“富足”的一家人

邊大爺和老伴兒,“一氣之下”花了大幾千塊錢,給倆孩子一個人買了個新手機。這可能算是老倆這些年來最大的一筆花銷。

把新手機給孩子的時候,邊大爺說道:

“孩子,你們看看這玩意怎麼使?我和你媽都不太懂,前兩天我們出去轉彎兒的時候,看見個專賣店就進去瞅了瞅,你媽說挺好看的,這不一衝動,我倆就買了。我們又不會使,你們姐弟倆看看好不好?送給你們。”

其實老倆這個歲數的人,哪有什麼心思買手機?到現在用的手機都是倆孩子之前買給老人的,能打個電話就行了,連短信都不怎麼用。孩子們一看就知道是老人特意買給他們的。

孩子被同事“嘲諷”窮,老人一氣之下“衝動”消費,讓孩子們感動

看到嶄新的手機,孩子們也都挺高興,誰都有喜歡新東西的心理。還是兒子先說話了:

“爸媽,你們怎麼想起來買這東西了?咱家可沒有過沖動消費啊。”

女兒在旁邊說了一句:

“爸媽沒衝動,是特意給咱們買的。爸媽是心疼咱們。”

要說誰家買個手機還買不起?又不是什麼“大件”。姐弟倆都這麼大的人了,老人還給他們送東西……姐弟倆拿著爸媽給的禮物,欣喜中,更多的帶著感動。

“正好趁著你倆都在,我和你媽有些話想跟你們說說。

別在意那點錢,爸媽有錢。你們倆這麼好,錢不花你們身上花給誰?

還記得當時,我和你媽看中那套房子的時候,咱們家怎麼商量的不?我們的本意是,那套房子面積大點兒,寫老二的名字。我們住的這個房子位置好,留給閨女。你們怎麼說的?老二你說先給你姐,你姐又推給你,推來推去的,我們一尋思,算了,先寫我和你媽名吧,以後再說。

還記得當初你們倆給我們買房的錢,是怎麼說的麼?老二你說要多出點兒,因為你買房的時候你姐給你錢了,你姐死活不同意。

這些事兒,爸媽都記著呢。這是什麼?這是咱們的家!錢用在該用的地方上,用在該用的人身上。你們都挺好,見著好處了都互相讓,這是讓我們最欣慰的地方。

別說咱們家有錢沒錢,但是咱們家比誰家都富足!”

女兒拿著爸媽給的新禮物,感動中帶著笑容,對著老人說:

“爸,媽,手機特別好,我們特別喜歡,我們收下了。

對於二老,我們給點錢,算不了什麼,都是應該的。從小還不是吃你們花你們長大的?好不容易能掙錢了,給爸媽花多少都不算多。

你們好好的,我和弟弟就高興。我們也好好的,讓你們省心!”

【4】結語

窮麼?一點都不窮。相反,無比的富足。

孩子被同事“嘲諷”窮,老人一氣之下“衝動”消費,讓孩子們感動

勤儉,不等於“摳”。<strong>用到該用的地方、用對該用的人,才是對待財產的正確的態度。花在不該花的地方、花給不該花的人,無論多少,都叫浪費。

邊大爺和老伴兒不偏不倚,公平的對待兩個孩子,當然,也是因為孩子們值得老人公平對待。一家子省吃儉用,但是到該用錢的時候都爭著“大手大腳”,到該分錢的時候又相互推讓,這才是一個好家庭的樣子。

有錢,不等於“富足”。可能當今社會中人們“逐利”的心態過重。但是,對於一個家庭來講,有錢不等於富足,<strong>真正的富足,是父子相知,手足相親,夫妻相愛。

但是當人們把“錢”放在首位來考慮的話,這樣的家庭,註定不會富足。


99%以上的家庭都會面臨繼承問題!請關注“一紙家書”頭條號,持續為您講述身邊的遺囑、繼承故事,為您系統講解遺囑、繼承專業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