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CPI“破五”給我們帶來什麼投資機會和風險?

小馬讀財


國家統計局發佈2020年1月份全國CPI(居民消費價格指)同比上漲5.4%。其中,城市上漲5.1%,農村上漲6.3%;食品價格上漲20.6%,非食品價格上漲1.6%;消費品價格上漲7.7%,服務價格上漲1.5%。

環比上漲1.4%。其中,城市上漲1.4%,農村上漲1.4%;食品價格上漲4.4%,非食品價格上漲0.6%;消費品價格上漲1.6%;服務價格上漲1.0%。

再回顧一下2019年全年CPI平均上漲2.9%達到了預期3%的目標,物價運行總體平穩。

今年一月份突增到5.4%,其主要貢獻還是由於食品和消費品的上漲,所以應該是由於春節和疫情的影響,導致的短期的食品和消費品恐慌採購,再加上前段時間豬肉價格的上漲的影響。短期的風險,目前的CPI已經超過5%,會有通脹的風險,但不必驚慌,這只是由於短期受疫情的影響,我認為疫情過後,會回到2%~3%的合理區間。

投資機會,短期內,可以考慮下食品及醫藥行業。


小波談管理論經濟


國家統計局2月10日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5.4%,環比上漲1.4%。

縱觀過去一年的CPI數據表現,在去年9月份之前,國內CPI數據基本上控制在3%以內。但是,自去年9月份之後,國內CPI數據卻呈現出加速攀升的跡象,這是為什麼呢,這種現象是否會長期如此?

【如何看待CPI上升?】

大家知道,CPI數據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該數據的攀升意味著通貨膨脹上升,將抬升老百姓的生活成本。

進一步的數據顯示食品價格上漲20.6%,影響CPI上漲約4.10個百分點;非食品價格上漲1.6%,影響CPI上漲約1.29個百分點,可見食品價格的上升才是CPI上升的元兇。具體來看:

CPI同比上升是因為去年豬肉價格的上漲;

而環比上升是因為由於疫情的影響,大家瘋狂囤食品的結果,如果沒有疫情,很難破5。

【是否需要採取措施?】

有些人擔心,CPI越來越高,國家是不是應該採取措施呢?小馬讀財認為沒有必要,主要原因如下:

1、此次CPI環比上漲有春節、疫情的因素在裡面,這種現象是短期的,後續很難創新高;

2、目前CPI數值仍然在合理範圍之內,屬溫和通貨膨脹。

另外我們給大家帶來了一些關於CPI的知識點:

1、正常發展的國家,小幅通脹是常態,如果CPI數值過大就會通貨膨脹,但如果小於0,則通貨緊縮;

2、投資收益分為有風險和無風險收益,通脹水平通常介於它們之間;

3、無風險收益率永遠都是負利率,往往比通脹水平低,否則大家不需要思考,躺著都能賺大錢。

【帶來的一些啟示】

通過對CPI的分析和理解,我們得出一些啟示:

1、首先因為CPI由市場調節和政府宏觀調控,不會出現較大偏離;

2、CPI是個被平均的數字,是一個綜合性數據;

3、不投P2P後投5%個點銀行理財是錯誤的,因為5%這個收益不能抵禦通脹,小馬讀財所有項目收益一般不會抵禦10%。

另外,由於食品價格上漲,消費品股價也是節節攀升,伊利股份(牛奶),貴州茅臺(白酒),恆順醋業(食醋),雙匯發展(火腿),海天味業(調味品)等都不斷創出歷史新高,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下。

【總結】

綜上,此次CPI同比和環比都大幅上漲,其主要原因是食品價格的大幅上漲,但目前不需要採取特別措施,因為這只是暫時現象,適當溫和的通貨膨脹是正常發展國家的常態。

以上內容僅代表小馬讀財觀點,並非標準答案,小馬讀財也不提供標準答案,如有質疑歡迎提出,我們歡迎高質量的不同聲音與我們共同探討與進步。


小馬讀財


2020年2月10日,國家統計局公佈了2020年1月份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數據顯示,CPIT同比上漲5.4%,環比上漲1.4%。

上漲因素:主要受春節城鄉居民集中性消費和新冠肺炎疫情影響

結構分析:1月份,菸酒食品類價格同比上漲15.2%,影響CPI上漲4.52%。其中,畜產肉類價格上漲76.7%,影響CPI上漲約3.38個百分點;鮮菜價格上漲17.1%,影響CPI上漲約0.45個百分點;水產品價格上漲3.8%,影響CPI上漲約0.07個百分點;蛋類價格上漲2.4%,影響CPI上漲約0.02個百分點;糧食價格上漲0.5%,影響CPI上漲約0.01個百分點;鮮果價格下降5.0%,影響CPI下降約0.09個百分點。

綜合分析:居民消費物價指數自2019年9月份以來持續走高,分別是3.0%、3.8%、4.5%、4.5|%、5.4%,呈逐步走高的趨勢,仍屬於溫和型通脹狀態,預計2、3月份物價環比指數會有所降低,但受新冠疫情影響,價格指數降低幅度有限,未來幾月,CPI仍會在中高位運行,應該引起關注。

上半年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是旅遊、娛樂、電影、餐飲等服務性行業,系統性風險偏高,但農業,醫療保健、金融保險可能會有一定的投資機會。


經濟銳觀察


通脹無牛市,國家統計局2月10日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5.4%,環比上漲1.4%。

現在是通脹高企,又遭遇疾病襲擊,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進入了一個經濟滯漲時期,根據美林時鐘觀點,

滯脹

經濟下行

通脹上行

最好配置資產是現金

投資風格是防禦價值型

但是新年伊始,股市大跌以後開始強勁反彈,主要是央行大量投放流動性,引發市場大量資金抄底,出現了一波快速反彈,集中於科技股和疾病受益股,非常明顯,換手率過大,資金進出出現更迭,是一種短線投資行為,這種走勢未必走的很遠,

隨著通脹壓力不減,央行在金融市場穩定以後,會逐漸回籠流動性,所謂的流動性牛市會很快終結,股市調整很難避免,催生的泡沫就會破滅,像抗疾病板塊就出現連續調整。

這個時候,大資金可以選擇配置貨幣基金,債券和債券基金,小資金配置這些資產意義不大,但是投資股市風險加大,需要嚴控倉位,以配置銀行理財為首選。

投資股市,不要貿然激進追高,儘量選擇逢低配資,股市資產以優質科技股為好。銀行算不得很好的配置資產,但作為打新基礎配置未嘗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