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在家,有什麼好書可以推薦一下?

相關部門ufo


看你需要哪方面的,根據個人的愛好與需求,我粗略的例舉一些我認為不錯的書本,僅供大家參考:

一、中國國學類:《周易》、《春秋左傳》、《詩經》、《尚書》、《四書》、《史記》、《漢書》、《資治通鑑》、《菜根譚》、《傳習錄》等等。

二、古代文學藝術類:《楚辭》、《全唐書》、《李太白全集》、《世說新語》、《三言二拍》、《陶淵明集》等等

三、中國經典名著:《聊齋志異》、《山海經》、《三國演義》、《封神榜》、《紅樓夢》、《水滸》、《西廂記》、《牡丹亭》、《西遊記》、《儒林外史》等等。

四、外國經典著作:《簡愛》、《紅與黑》、《巴黎聖母院》、《笑面人》、《戰爭與和平》、《悲慘世界》、《飄》、《呼嘯山莊》、《童年》等等。

五、中國現代文學類:《狂人日記》、《阿Q正傳》、《家》、《子夜》、《駱駝祥子》、《茶館》、《邊城》、《雷雨》、《圍城》等等。

六、中國當代文學:《活著》、《紅高梁》、《透明的紅蘿蔔》、《平凡世界》、《浮城》、《人生》、《白鹿原》、《廢都》、《雪城》等等。

七、詩歌類:《唐詩三百首》、《宋詞賞析》、《海子的詩》、《徐志摩詩集》、《飛鳥集》等等。

八、武俠小說類:《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天龍八部》、《笑傲江湖》、《小李飛刀》、《楚留香傳奇》、《大唐遊俠傳》等等。

九、網絡小說類:《鬥破蒼穹》、《紫川》、《雪中悍刀行》、《魔道祖師》、《誅仙》、《回到明朝當王爺》、《明朝那些事》等等。

十、雜誌類:《讀者》、《意林》、《故事會》、《文摘》等等。

好的書真的太多太多,說都說不完,每本書都有它精彩的一面,希望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最喜歡的那本書,多讀書,長知識,豐富你的生活,更陶冶你的情操!


甦子


·《堂吉訶德》

·《傾城之戀》

·《昆蟲記》

·《小王子》

·《吶喊》

·《飄》

·《胡雪巖全傳》

·《國富論》

·《老人與海》

·《百年孤獨》

·《悲慘世界》

·《紅樓夢》

·《紅與黑》

·《湯姆叔叔的小屋》

·《毛澤東傳》

·《曾國藩家書》

·《水滸傳》

·《戰爭論》

·《三國演義》

·《孫子兵法》

·《史記》

·《君王論》

·《全球通史》

·《物種起源》

·《論語》

·《聖經》

·《我與地壇》

·《我的精神家園》

·《活著》

·《麥田裡的守望者》

·《美的歷程》

·《日瓦戈醫生》

·《冰心散文選》

·《穆斯林的葬禮》

·《瓦爾登湖》

·《蘇菲的世界》

·《西廂記》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四世同堂》

·《罪與罰》

·《復活》

·《喧譁與騷動》

·《邊城》

·《雪國》

·《夢的解析》

·《神曲》

·《雷雨》

·《簡·愛》

·《哈姆萊特》

·《歐也妮·葛朗臺》

·《吉檀迦利》

·《變形記>

這些都值得看看!!!


用戶名佔用


侯衛東官場筆記,很值得推薦的一部書,疫情在家,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

304位各級別官員,84起官場風波,66個黨政部門,23次微妙的調動與升遷,交織進1個普通公務員的命運——侯衛東的這本筆記,將帶您深深潛入中國公務員系統龐大、複雜而精彩的內部世界,從村、鎮、縣、市一直到省,隨著主人公侯衛東的10年升遷之路,逐層剝開茫茫官場的現狀與秘密。讀完本書,官場對於您將不再是一個模糊、雜亂的概念,而是一張張清晰、熟悉的面孔;那些粉墨登場的芸芸百官,那些表情背後的心思,看似突如其來的話語,都在小說的跌宕起伏中,一一露出了他們的本來面目。



生如夏花的異想世界


推薦一:蔡崇達的《皮囊》。

這是一部有著小說質感的散文集,寫親情、寫故鄉、寫夢想、寫夾在城市與土地之間的迷茫,很耐讀。附上書中的經典句子:

1、“我們的生命本來多輕盈,都是被這肉體和各種慾望的汙濁給拖住。”

2、“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

3、“生活中很多事情,該來的會來,不以這個形式,就會以那個形式。但把事情簡單歸咎於我們無能為力的某個點,會讓我們的內心可以稍微自我安慰一下,所以,我至今仍願意詛咒那次颱風。”

4、“死亡不是疾病的目的,疾病是儘可能地佔有身體,用自己的秩序統治那身體。所以簡單的死和簡單的創傷都是最低級的疾病。”

5、“從本質意義上,我們都是既失去家鄉,又永遠無法抵達遠方的人。”

6、“以前,貧窮像一個設置在內心的安全閥門,讓每個人都對隱藏其中的慾望不聞不問,然而現在,每個人都要直接面對自己了。”

7、“生存現實和自我期待的差距太大,容易讓人開發出不同的想象來安放自己。”

8、“不合時宜的東西,如果自己虛弱,最終會成為人們嘲笑的對象,但有力量了,或堅持久了,或許反而能成為眾人追捧的魅力加個性——讓我修正自己想法,產生這個判斷的,是厚朴。”

9、“海藏不住,也圈不住。對待海最好的辦法,就是讓每個人自己去尋找到和它相處的方式。”

10、“一直覺得死是回家,是入土。我反而覺得生才是問題,人學會站立,是任性地想脫離這土地,因此不斷向上攀爬,不斷抓取任何理由——慾望、理想、追求。然而,我們終究需要腳踏著黃土。”

推薦二:王小波的《黃金時代》。

好的文字是有時態的,透過王小波的文字你似乎可以穿越時空,去了解那些你好奇的、困惑不解的、被視為禁忌的特殊年代下人們的生活狀態、精神狀態,假使你關心這些,那麼,讀幽默、讀辛辣、讀奇思妙想也不錯。附上書中的經典句子:

1、“人活在世上就像一塊海綿,生活在海底。海底還飄蕩著各種各樣的事件,遇上了就被吸附到海綿裡,因此我會記得各種事情。”

2、“於是我想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本質,放到合適的地方就大放光彩。”

3、“人生是一條寂寞的路,要有一本有趣的書來消磨旅途。”

4、“人們的確可以牽強附會地解釋一切,包括性愛在內。故而性愛也可以有最不可信的理由。”

5、“寂寞是我的選擇,正如在地下室裡離群索居是我的選擇一樣。在我看來,寂寞就是可以做一切事的自由,就是因為你做什麼都沒人知道,或者知道了也不理會。”

推薦三:趙南柱《82年生的金智英》,韓國現象級暢銷書。

一個普通的女孩子,要經歷多少坎坷,才能長大成人呢?在男權社會,尤其是在重男輕女現象普遍的亞洲地區,女性的內心世界又該有誰來照看呢?如果你對這些問題感興趣,或許你會喜歡這本書。

作者的文筆其實一般,甚至讀起來某些地方句子還有一些不通順,也不知道是不是翻譯的問題。雖然,這本書的社會學意義大於文學價值。但還是值得一讀。


我是林夏薩摩,在頭條寫故事,跟你分享關於人類情感的一切。


林夏薩摩專欄


1、張愛玲:《傾城之戀》

  2、馬格利特·杜拉斯:《情人》

  3、考林·麥卡洛:《荊棘鳥》

  4、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

  5、渡邊淳一:《失樂園》《男人這東西》

  6、錢鍾書:《圍城》(婚姻的鏡子)

  7、勞倫斯:《虹》《愛戀中的女人》《查太萊夫人的情人》

  8、泰戈爾:《飛鳥集》《草葉集》

  9、塞林格:《麥田裡的守望者》

  10、米蘭·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緩慢》

  11、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

  12、雪兒·海蒂:《性學報告》

  13、德克旭貝里:《小王子》

  (二)

  14、讓我來成全你的幸福:小仲馬《茶花女》

  15、靈魂的哲學與博愛:司湯達《紅與黑》

  16、越過愛情,看見春暖花開:簡·奧斯丁《傲慢與偏見》

  17、我愛你,與你無關:茨威格《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18、這簡直像戲一樣:威廉·莎士比亞《羅密歐與朱麗葉》

  19、愛永遠不用說對不起:西格爾《愛情故事》

  20、山在那裡,你的心碎了:巖井俊二《情書》

  21、充滿暗礁的愛情海洋:加西亞·馬爾克斯《霍亂時期的愛情》

  22、愛情終究成了一種傳說:阿蘭·德波頓《愛情筆記》

  23、溫柔而堅強:夏洛蒂·勃朗特《簡·愛》

  24、粉色的小愛情:堀川波《我就喜歡你這樣的地方》

  25、有天堂,但是沒有道路:北村《瑪卓的愛情》

  26、美與愛是獨立的:川端康成《雪國》

  (三)

  27、難得糊塗的愛情與婚姻:列夫·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28、戰火中成長的美麗與堅強:瑪格麗特·米切爾《飄》

  29、用哲學來思考:米蘭·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30、奧德修斯式的傳奇:雨果《悲慘世界》

  31、二十四小時,路過愛,走過禁區:霍桑《紅字》

  32、最殘酷的愛和最不忍的恨:曹禺《雷雨》

  33、值得付出一生的等待:帕斯捷爾納克《日瓦戈醫生》

  34、喚醒生命的人:海倫·凱勒《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35、只有渺小的人物,沒有渺小的愛情:西奧多·德萊塞《珍妮姑娘》

  36、黃葉鋪滿地,我們已不再年輕:路遙《平凡的世界》

  37、生得寂寞,死得單調:蕭紅《呼蘭河傳》

  38、愛上你的心:雨果《巴黎聖母院》

  39、愛和欲的煎熬:福樓拜《包法利夫人》

  40、我的成長與戰爭共呼吸:安妮·弗蘭克《安妮日記》

  41、沉重的枷鎖:張愛玲《金鎖記》

  42、在自我面前懺悔吧:列夫·托爾斯泰《復活》

  43、片刻的浮華盛世:莫泊桑《項鍊》

  44、戰爭,讓女人走開:瓦西里耶夫《這裡的黎明靜悄悄》

  45、包容的愛還是徹底的恨:艾米莉·勃朗特《呼嘯山莊》

  (四)

  46、從“黑暗意識”中甦醒:翟永明《女人》

  47、溶解心靈的秘密:舒婷《舒婷詩集》

  48、愛,我們曾共同擁有:葉芝《當你老了》

  49、你最美的氣質是自由:惠特曼《草葉集》

  (五)

  50、此幸福,彼幸福:楊絳《我們仨》

  51、成長是目的,愛情是過程:張小嫻《麵包樹上的女人》

  52、用另一個角度來看婚嫻:老舍《離婚》

  53、一個女人的城市傳奇:王安憶《長恨歌》

  54、愛情與食物的辯證關係:徐坤《廚房》

  55、勇敢地被啟蒙:高爾基《母親》

  56、跳來跳去,你跳得出生活嗎:契訶夫《跳來跳去的女人》

  57、棘心天天,母親辛勞:蘇雪林《棘心》

  58、有時候,錢也是安全感:亦舒《喜寶》

  59、一切只是私人生活:陳染《私人生活》

  60、讓它變成事實吧:王小波《黃金時代》(勵志書籍)


夜晚吹大風


1、“中國詩詞大會”

2、“唐詩鑑賞辭典”

3、“歷代詩詞名句辭典”

4、臧克家:“毛澤東詩詞鑑賞”

5、劉國銘:“中國國民黨二百上將傳”

6、蔣孝嚴:“蔣家門外的孩子”

7、俞平伯:“紅樓夢研究”

8、費孝通:“江村經濟”

9、權延赤:“周惠與廬山會議”

10、陳祖德:“超越自我”

11、張中行:“負暄絮語”“續話”“三話”

12、白淑榮何由:“白薇評傳”

13、艾蕪:“南行記”“南行記續篇”

14、鮑爾吉.原野:“鮑爾吉.原野散文集”

15、王充閭:“春寬夢窄”“柳蔭絮語”“清風白水”“王充閭散文選集”

16、“我的母親”

17、“全景中國-自助旅行景點全書”

18、“古鎮羊皮書”


滄海一粟172978748


疫情期間,我們少出門、少出門、少出門!

疫情期間,更是難得讀書好機會!

願我們都能珍惜這段時間,多讀書!

第一本,《飄》

這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最喜歡的原因是每個人物都是不完美的,卻都有著閃閃發光的人格魅力。

舉兩個小例子:我印象很深的一個情節:女主的父親從愛爾蘭來到美國,因為一次打賭,他擁有了第一個“奴隸”,之後對方反悔,想用更高的價格把這個“奴隸”買回去,因為這個“奴隸”特別厲害!(實在不願用奴隸這個詞)但她的父親斷然拒絕了,這是實現他奴隸主夢想的第一步,我一直記得他的這個“斷然拒絕”!

還有女主的鄰居老太太,那個用小麥和薺麥做比喻的睿智、倔強老人,她說暴風雨來了,小麥會依舊會直直的站立了,然後被折斷了,但薺麥不同,它有韌性,她會倒下,等暴風雨過後,再重新站起來,然後活的更好!

“畢竟,明天是嶄新的一天”!

更有那個魅力無窮、玩世不恭的男主——瑞德,那個不顧一切活、永遠充滿熱情與鬥志的女主——斯嘉麗,以及無可挑剔的梅蘭妮,活在過去的阿希禮……

不能再做過多的劇透,還是讀者自己去體會吧!

值得讀,值得讀!

第二本,《平凡的世界》

它的好真的不用多說了,只想要看書,它的同名電視劇代替不了看書。影視作品永遠演不出書裡所有的內容,越是經典的著作,越要讀書!

如果你沒有看過電視劇,那太好了,直接讀書吧,如果你已經看了,也要再讀讀原著!

書會帶給你更多!

當然好書還有太多太多,但這是我最想推薦的兩本!

希望大家有空讀讀!


曉角先生


疫情下的日常生活,既然閒來無事,難得清閒,那就多讀讀書吧,多讀書讀好書,提升自己的內涵素養。只有內在強大了,我們才能真的強大,知識應該是最好的補品,那麼讀書就是最好的食材。

當然讀書還是要有選擇性地讀書,畢竟有些書的確屬於垃圾內容,沒有營養甚至還會帶來負面影響。下面我最近在家讀的兩本書給大家分享一下:

1.資治通鑑:是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主要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徵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宋神宗認為此書“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鑑誡來加強統治,所以定名為《資治通鑑》。

2.追風箏的人:全書圍繞風箏與阿富汗的兩個少年之間展開,一個富家少年與家中僕人關於風箏的故事,關於人性的背叛與救贖的描述。

還是那句話,在這場無硝煙的戰爭沒有結束情況下,大家儘量少出門,多讀書,讀好書,讓時間變得更有價值,而不是虛度光陰。


餘生飛


關於書籍,我推薦給大家的是以下幾款:

一、《微精通》

常識告訴我們,要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至少要經過1萬小時的訓練。《微精通》這本書則告訴我們,掌握某項技能,最短一兩天時間就可以。

“精通”是專家要達到的境界,比如研發出新型冠狀病毒的疫苗,“微精通”是普通人要達到的境界,比如在家自我隔離期間學會一道菜、搞定一個高難度的瑜伽姿勢等等。

在這本書裡,作者給我們列舉了大量可以單獨在家完成的“手藝”,比如手繪、自選話題演講15分鐘、烘焙、空中舞劍、學唱《馬賽曲》(也可以打開窗戶換成《我和我的祖國》)、盤帶+假動作過人(以不擾鄰為前提)、講一個迷得住孩子的故事、調製雞尾酒、鑽木取火(量力而為)……

二、蘇東坡傳

如果說《微精通》是從技能層面緩解焦慮,那麼這本《蘇東坡傳》就是從精神層面讓你學會獨處。

本書是民國大師林語堂用英文所著,資料翔實,考據深入。後人知道蘇東坡是通過兩件事:一是詩詞,一是東坡肉。作為一個政治人物,蘇軾反而被關注得少。

中國曆朝歷代的官員都是身不由己,站隊、站錯隊、早上醒來封官加爵、晚上下班前被流放邊疆,都是常態。

按照今天的標準,蘇軾和他的領導歐陽修都屬於自由派官員,他們跟國家資本主義的祖師爺王安石鬥了一輩子,仕途如坐山車,既享受過太后的恩寵,也遭遇過政敵的構陷,“三起三落”都不足以解釋其彪悍動盪的一生。

但是,每次遭遇“政治隔離”,蘇東坡都能泰然處之,找到屬於自己的inner shine。

比如練瑜伽。蘇軾朋友圈第一個練瑜伽的不是別人,正是自己的弟弟子由(蘇轍)。

據說子由童年多病,夏天腸胃不好,秋冬咳嗽不停,吃什麼藥都治不好。有一次幾年沒見,蘇軾發現弟弟容光煥發,好像換了一個人。子由得意地打開微信,推給了哥哥一個公眾號。沒錯,是關於瑜伽健身的。

蘇軾練瑜伽有一個優勢,就是他早已對佛家、道家思想爛熟於心,所以能夠做到融會貫通。他曾描述自己在練瑜伽過程中的“第六感”:察覺到從脊椎骨到大腦的顫動,還有全身毛髮在毛囊中的生長。

“真正的開悟,不是看見什麼,而是什麼也看不見的狀態。”蘇軾佛了。

三、《絲綢之路》

歇班、放長假往往都和旅遊有關,但這次疫情徹底斷了外出旅行的路,所以只能宅在家裡yy。看看這本《絲綢之路》吧。

我說的不是英國曆史學家彼得·弗蘭科潘那部經典的《絲綢之路》,而是美國人比爾·波特寫的《絲綢之路》。前者在豆瓣的評分是8.2,後者只有6.2。

比爾·波特在美國好歹也算有名有姓的漢學家,中國讀者為什麼不買帳呢?因為很多人會認為這是一部專業人士寫的學術性專著,但其實它只是一部真實有趣的驢友散記。

1992年,年輕的比爾·波特和他的一位屌絲好友從香港入境,從廣州起飛、再從北京轉機才落地西安,踏上了西尋之路。

兩個美國廢青一路上攔車、和老鄉做交易、找廉價但能洗熱水澡的旅館、搜尋具有中國西部風情的本地啤酒、在新疆品嚐到正宗的美式咖啡(那可是近30年以前啊)、穿越兇險的帕米爾高原……

最有意思的是,每到一處歷史名跡,比爾·波特都能講出一段歷史往事,霍去病、鳩摩羅什、李白、香妃公主等歷史名人和典故張口就來。美國人的視角、學者的視角、驢友的視角,三位一體,是這本書的最大特色。

四、《巴菲特之道》

有人問,疫情期間有哪些不用外出、可以在雲端完成的賺錢方式?當然是炒股啊。炒股是股神最痛恨的兩個字。

因為他認為自己從來不是買股票,而是買的一家公司,哪怕只是散戶。

《巴菲特之道》介於《滾雪球》和《巴菲特致股東的信》之間,既沒有傳記的繁瑣,也沒有股東信的專業化,可以說是把老巴的思想幹貨提煉的淋漓盡致的一本書。






大彪子VIog


、麥田裡的守望者:憤怒與焦慮是此書的兩大主題,主人公的經歷和思想在青少年中引起強烈共鳴,受到讀者,特別是廣大中學生的熱烈歡迎

2、資治通鑑:是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主要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徵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宋神宗認為此書“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鑑誡來加強統治,所以定名為《資治通鑑》。

培根曾經也說過“讀史使人明智”,可見讀史書的重要性。

3、秘密:解釋運行在宇宙間主宰人生的強有力的黃金法則,清晰明瞭地解析瞭如何運用這個法則,創造美滿幸福的生活。

4、追風箏的人:全書圍繞風箏與阿富汗的兩個少年之間展開,一個富家少年與家中僕人關於風箏的故事,關於人性的背叛與救贖的描述。

5、烏合之眾:是一本研究大眾心理學的著作。在書中,勒龐闡述了群體以及群體心理的特徵,指出了當個人是一個孤立的個體時,他有著自己鮮明的個性化特徵,而當這個人融入了群體後,他的所有個性都會被這個群體所淹沒,他的思想立刻就會被群體的思想所取代。

還是那句話,在家如何打發時間,那就是多讀書,讀好書,讓時間變得更有價值,而不是虛度光陰。

作者最新文章袁立傳教的文章被刪後,發聲明公開回應被“禁言”的情況

NASA說今天地球引力最小能讓掃帚立起來?不就是找重心嗎?

開好車,住千萬級房子,卻連基本生活無法維持,這類人正成為主流

相關文章

佛教:淨宗十三祖,你知道都是誰嗎?

建國後,為什麼要把六大名著變成四大名著,刪掉的這兩本家喻戶曉

古龍曾出上聯:“冰比冰水冰”,金庸:此聯不通,如今被讀者對出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為何會出現在日本救援物資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