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岸經驗|申論一直停留在60+該怎麼辦——公務員、事業、教師

我也曾經歷過不斷摸索不斷否定不斷重塑不斷尋找的申論複習過程,停留在60+的水平很長一段時間,剛開始我以為是答題的語言沒有規範,刻意地訓練積累了一些“特殊”的所謂正規的“官話”,似乎沒什麼用。

上岸經驗|申論一直停留在60+該怎麼辦——公務員、事業、教師

後來以為是字的問題,可是後來我手寫教案發給大家之後,以及從領導的說法來看,我的字還算不錯,這條也pass。

我也懷疑過是不是大作文的文采不夠,所以,等公交啊,回家的路上啊,那些引經據典的,領導人講話的,文章摘抄的沒少背。

但很長一段時間,申論分數似乎著了60+的魔咒,高興的時候60大幾,不高興的時候60小几。

可以說把時間耗費在掙脫60+的這個時間段,是我做的最艱辛的努力之一,和做一項發明一般,我逐個排除到底是什麼因素導致現在的結果,又不停探索,應該如何做才能取得高分。

甚至買了各個版本的申論教材,報過好幾個不同的申論班,線下的名師班,線上的口碑班等等。等我後來突破這個瓶頸回過頭來才發現,從量變到質變,當然要走很多的彎路,但是都值得。

過程不贅述,我直接說結果好了。


上岸經驗|申論一直停留在60+該怎麼辦——公務員、事業、教師

事實上,如果能得60+說明對申論已經有了基本的認識,可以清楚地知道謀一道題按常規的方式怎麼答?材料當中哪些是原因,哪些是影響,答案應該從哪部分提取。

尤其是對於基本的歸納概括題有了實打實的信心,總覺得這就是送分題,基本或者完全不存在問題。

但是後來我發現,真正的差距往往就在不起眼的地方,對於材料閱讀的精細程度直接決定是不是丟掉了某一個得分點,某一兩個0.5分默默地就從指縫中溜走了。

我來舉個例子:

2018年國考地市級第一題

上岸經驗|申論一直停留在60+該怎麼辦——公務員、事業、教師

很多小夥伴在答題的時候都犯了一個錯誤,在答第一輪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具體內容能的時候,答案直接把材料中“在土地所有權不變的情況下……”

但是仔細閱讀材料你發現,這樣直接寫顯然是讓判卷人云裡霧裡的,所有權不變在材料中其實是有所指的,在答案中,應該進行轉換,即“土地所有權屬於國家(集體)”。

這只是其中之一,在一個月內提高申論並不難,難的是找到突破口,等大家終於悟到你該從哪兒努力,申論的提高也就沒那麼難了。

1.帶著腦子讀材料

剛剛我給大家舉的是閱讀材料當中的一個問題,叫做適時轉換答案語言。還有之前給大家更新過的在閱讀材料中要注意主語,不要被混雜的材料搞暈。

當然,還有很多的技巧,比如,你要去思考那些看似無用的材料到底在答題中起什麼作用?

某一篇材料的主體到底是在說什麼(比如,2018年國考地市級的材料其實是通篇在說城市公共空間的問題,很多人籠統地認為這是城市建設這樣的大問題)這樣無論在答小題還是在大作文中都容易跑偏。


上岸經驗|申論一直停留在60+該怎麼辦——公務員、事業、教師


2.破題和讀材料是相輔相成的

拋棄你固有的思維方式,聽我一句勸:怎麼答,題目會告訴你,答什麼,材料會告訴你。這點必須做到,申論考試說到底是客觀的考試,包括大作文!!!!

首先,你要摒棄你之前的所謂的答題套路,我再來舉個例子。

2018國考地市級第三題

上岸經驗|申論一直停留在60+該怎麼辦——公務員、事業、教師

是不是覺得,對謀一句話的理解這種題做到手軟,根本不會有什麼問題,無非就是是什麼-為什麼(影響)-怎麼辦的套路嘛。

對你說的沒錯,那麼你的第一步是不是會走這樣的偏路,把這句話完完整整地搬過來,或者換一種說法對原話進行解讀呢?

我來模擬一下很多小夥伴的答題思路,第一句話:這句話是說我們不能只注重城市建設和管理的經濟和美觀需求……我只能赤裸裸地告訴你,這樣的答案就一個字:扯~~!!

細細分析下來,你有沒有發現,這句話內部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邏輯關係?把這組邏輯關係理清楚之後再進行答題,我相信這20分你才能得到它的最大化。

破題很重要,那麼怎麼破題呢?先看題幹,不只看語言,更要看邏輯,看題乾的每一個字,它都透露著無限信息~~再看題目要求,全面是第一位的?準確是第一位的?或者是還有什麼特殊的要求?


上岸經驗|申論一直停留在60+該怎麼辦——公務員、事業、教師


3.大作文也是一道客觀題

我還是那個觀點,再三強調。首先,大作文是一道題目,也要從題乾和要求當中找出關鍵點,這裡頭一般蘊含著命題的方向和角度,如果破題這步沒有做好,要找對找準文章立意和角度相對比較困難。

材料的主觀點和分論點,在你破題和聯繫材料之後基本就能得出來了。如何論證你的觀點才是你平常積累該乾的事兒。

那麼如何積累呢?首先是文章框架,一篇文章觀點就一個,但是如何鋪排論證觀點,這個是千變萬化的,在看經典文章的時候,首先學習文章的大的論證結構,然後再積累可以自己用來論證的語言和論據,比如事例、道理等等。

然後琢磨文章的開頭和結尾~~


上岸經驗|申論一直停留在60+該怎麼辦——公務員、事業、教師


4.最後一個月的複習建議

上一篇文章我已經說了,申論在最後一個月是性價比最高的,那麼話又說回來,如何才能達到複習效果的最大化呢?啃真題~~真的不建議去做什麼機構的模擬題,然後去估分。

做真題要怎麼做?自己先做一遍(破題,閱讀、分析材料,組織答案)然後,對照靠譜的答案,然後自己講課給自己或者別人聽,直到你能把材料邏輯和內容,把題目要求和題幹都順下來。

BY:冬小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