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講情面”的值守者

紅網新晃站2月13日訊(楊振)“你好,你是從哪裡來的?準備去哪裡?有出入臨時通行證嗎……去駐村扶貧的幹部也要配合檢測。”“回去,回去,一家只能出去一個人購買東西……”這是新江村老黨員蒲超柏不厭其煩的對準備通過值守點人員重複的話語。

“現在我們村自發的組成村內聯防聯控隊,聯合黨員、群眾、村民小組組長、村幹部、扶貧隊、縣紀委監委後盾單位幫扶人員等可用力量,開展自防自控,控制村內人員的流動,勸阻過往人員、車輛,共同守護我們的村莊。我是不怕得罪他們的,現在不講情面是為以後更好的見面。”蒲超柏這樣介紹。

按照上級疫情防控指揮部工作部署,新江村結合本村實際,以“六不準”方式紮實開展疫情防控工作,確保轄區平安。

一不準武漢返鄉人員外出。針對疫區返鄉人員,嚴格按照上級規定要求本人及親密接觸人員進行居家留觀。建立“一戶一專班”監管機制,一人盯一戶,二十四小時對隔離人員動向及身體狀況進行觀測。解除隔離後,斷隔離不斷監管,明確規定他們不能串門,不要集會等,專班人員持續開展後期監督管理及服務。

二不準操辦紅白喜事。“仁富,你哥哥去世了,人死不能復生,你要節哀,但是現在疫情嚴重,就不要辦酒了,一切從簡。”這是前去幫忙的村民對離逝家庭徵求不要操辦酒席的場景。在疫情防控期間,村民自覺遵守一般酒席不辦、重要喜事推辭辦、喪事從簡辦的約定。

三不準村內人員集會聚餐。“隊長,我們組有人到打鬧年鑼,請你們去阻止。”這是一名熱心群眾主動向扶貧工作隊長吳俊達反應村內有人聚集的情形。充分利用“十戶一網格”監管模式,分片包乾對各自負責轄區內的聚會、聚餐人員進行勸阻。通過政策宣傳發動群眾相互監督,從根源阻斷聚會、聚餐途徑。

四不準外來人員入村拜年。“書記,我是天雷村地門前的,我們老熟人了,讓我過去看哈我母親嘛……”“現在是疫情防控期間,疫情就是命令,說不準就是不準,沒有情面可講。打個電話拜年也是一樣的嘛,她老人家也是會理解的呀。”這是準備入村人員在執守服務點向村支書蒲曾雲說情的場景。新江村採取群眾自發設卡、護村隊流動巡邏、網格長分片監管等方式對外來入村人員進行全部勸返,做到不走過場、不講情面。

五不準篩查遺漏一戶一人。“第八網格,從大年初三開始沒有懷化以外返鄉人員……沒有人員外出,轄區內無人員感冒、發燒。”這是新江村網格管理微信群各網格長上報篩查情況的內容。根據縣防控指揮指揮步工作部署,新江村再次對疫區及周邊重點地區返鄉人員進行地毯式摸排,對長期在外人員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進行核實,確保做到不漏一戶一人。同時要求群眾主動聯繫其親屬暫時不要返鄉,勸停準備返鄉人員。

六不準疫情隔離造成生活困難。“隊長,現在我們隔離解除了,但還是不想出去,麻煩你給我買一雙幹農活用的雨靴……”“隊長,我要買一件加多寶、買點瓜子……”這是已經解除居家隔離人員向工作隊長反應生活需求的場景。扶貧工作隊開展“免費派單”活動,每天集中收集彙總疫區返還人員的生活所需,進行集中採購,集中配送,確保疫情防控過程中既保群眾生命安全,又保家庭基本生活物資需要。

“這六個不準,看似無情,但它卻表明了我們開展疫情防控工作的決心及態度。工作中,可能還是有部分群眾暫時不理解,但我們會堅持到底。因為這是扎牢疫情防控‘口袋’的重要舉措,更是本著守土有責確保轄區平安。面對兇猛的疫情,對村民有些不得已的自發舉措目前看似無情,但從長遠上看不僅是有情,還是一種大愛。”新江村扶貧工作隊長吳俊達說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