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伯山、火神山、雷神山……為何這些醫院都是“山”字輩?

河南商報記者 鄭超/文 左冬辰/圖

2月13日,河南版“小湯山”醫院正式定名,官方稱呼有兩個,一是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傳染病醫院,二是鄭州岐伯山醫院。繼北京小湯山醫院,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之後,又有了鄭州岐伯山醫院。

火神、雷神驍勇善戰,岐伯則是精通醫術的大家,他們都是歷史上造福一方百姓的人。這樣的命名,正體現了中華民族在疾病面前的積極向上、不屈不撓的精神。一個簡單的名字背後,是以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為支撐的,寄託著美好夙願,也表達著抗擊疫情必勝的決心。

岐伯山、火神山、雷神山……為何這些醫院都是“山”字輩?

鄭州“岐伯山”,來源於“岐伯”這一醫學家

本著“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無備”的原則,鄭州在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港區醫院原址上,改造擴建新冠肺炎患者定點救治醫院,用於集中收治新冠肺炎患者。

從1月27日開始建設,到2月6日竣工,短短十天,該醫院拔地而起,被網友稱為“河南版小湯山醫院”,體現了河南速度和力量。

該醫院的名字還經歷了一波三折:最開始施工時,它叫鄭州市新型冠狀病毒隔離病房,中間,它又叫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傳染病病區,從2月2日開始,它再次改名為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傳染病醫院。

如今,該醫院名字終於確定了,還有了一個霸氣的新名字——岐伯山醫院,這背後,又有什麼寓意呢?

岐伯山、火神山、雷神山……為何這些醫院都是“山”字輩?

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傳染病醫院,病房內部

鄭州市衛健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岐伯山醫院的稱呼,主要是從岐伯這一歷史人物入手來命名的。

岐伯是黃帝時代的醫學家、博學家。他善觀天地自然,懂音樂,會樂器,才智過人。為給百姓治病療傷,他四處尋訪,遍嘗草木,成為精於脈理、名震一時的醫家。《路史》記載,黃帝為治天下,西巡訪賢,“至岐見岐伯,引載而歸,訪於治道。”相傳,岐伯被黃帝拜為天師。

黃帝戰蚩尤、勝炎帝,統一天下之後,建都於溱洧軒轅丘。醫治戰爭創傷,撫融民生疾苦便成為頭等大事。於是,他率領岐伯與一批上古名醫一起研究醫術、探討醫道。

具茨山山高入雲,植被豐富,藥材多樣,山下氣候獨特,適宜種藥,岐伯就選了一個土質肥沃、山泉甘美的山嶺引種藥材,這道嶺,後來就被稱作岐伯山。因此,岐伯山就成為當時的醫藥基地和醫學研究院。

他同黃帝合著了醫書《素問》、《靈樞》,合稱《黃帝內經》,開闢了中醫著述之先河,其內容多以他與黃帝答問的體裁寫成,所以,記載岐伯的最早的文獻是《黃帝內經》。

中國傳統醫學素稱“岐黃”或者“岐黃之術”,這裡則是指岐伯和黃帝,可見岐伯的成就之大,也可見岐伯與鄭州的淵源之深了。

火神和雷神,都有祛除瘟疫的寓意

今年大年三十,在武漢蔡甸,數千名工人正爭分奪秒地建設一座專門接受治療冠狀病毒病人的醫院——火神山醫院。兩天後,武漢市決定除了火神山,再建一座醫院,命名為雷神山。

火神、雷神,這兩個名字自帶威武屬性,背後有什麼含義呢?

據《北京晚報》此前報道,這兩座醫院的命名,極具中國傳統文化特色,體現了全國人民的美好祝願。

湖北屬於古時楚國的領域,在傳統民俗文化中,楚人相信自己是火神祝融的後代,火神正好能驅瘟神。同樣,在傳統文化中,雷神也有滅瘟疫的職責,於是就有了“火神山”和“雷神山”之名。

“小湯山”打頭 四座醫院為何都叫“山”?

關於此次新冠肺炎定點醫院的命名,可追溯至2003年“非典”期間。當時,北京僅用7天,就在小湯山建起一座“非典”重症患者收治醫院,一夜間讓世界知曉。

小湯山位於北京以北35公里的小湯山鎮,該醫院因地理位置得名。

有網友提出,為何這些醫院都是“山”字輩?在討論中,有人表示,這是為了與北京小湯山醫院保持一致,便沿用了“某某山”的叫法。

(編輯 吳海舒 見習編輯 張淼 首席編輯 華麗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