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舉措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 專家建議減稅降費政策適當加碼

本報記者 蘇詩鈺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2月12日召開會議,聽取中央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彙報,分析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勢,研究加強疫情防控工作。

穩投資方面,會議指出,要積極擴大內需、穩定外需。要聚焦重點領域,優化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投向,用好中央預算內投資,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加快推動建設一批重大項目。近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同時提到,要推動重大項目儘早開工和建設。各地要加快項目前期工作,做好用工、土地、資金、用能等保障。

可以說,如何在疫情期間開展“穩投資”工作,對經濟平穩運行至關重要。在加強疫情防控的同時,圍繞做好“六穩”工作,加強投資項目儲備、保持投資動力,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於加強投資項目遠程審批服務保障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項目辦理工作的通知》,部署各地依託全國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加強投資項目遠程審批服務,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對投資項目前期工作以及後續投資運行的影響。

那麼,在疫情期間,已開工的重大工程大多都集中在哪些領域,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由於重大工程往往需要較長的項目籌備期,因此加快現有及在建項目推進力度就成為當前的主要抓手。年內計劃開工的一批鐵路、公路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以及部分受疫情影響較小的新基建項目將提前推進,在建項目也將加快資金投放步伐。在新投資項目方面,針對本次疫情,一批重要的醫療基礎設施將迅速立項開工,例如各地將新開工建設一批類似武漢雷神山醫院、火神山醫院的項目。同時,著眼於未來重大項目投資的可持續性,接下來各部門、各地方也會加大新投資項目的籌備力度,項目前期工作將加快推進,用工、用地、用能以及資金保障等也會加緊籌劃。

就如何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財政部專家庫專家、360金融PPP研究中心研究總監唐川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看來,受疫情影響,部分民營企業、中小型企業的投資計劃必然會有所改變,且短期資金將會較多地流向拓展業務、穩定組織等方面,故而需要有合適的外部力量加以引導,以增強其投資信心。從地方政府角度出發,除了向民營企業提供更優惠的信貸支持、減稅降費等政策外,還可以根據當前的市場環境,向民企定向提供更多的業務機會——比如防疫相關專業服務、線上教育、線上辦公等領域的業務,也可藉由PPP等模式讓民企能夠得到更長期限的業務訂單,以方便其在得到穩定預期利潤的同時,運用國家的相關支持政策進行融資。預計本年度民企投資規模將能夠得到有效維持,並且極有可能還會派生出新的專業服務類型和相應的龍頭企業。

王青表示,在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方面,一是在疫情背景下,對部分民企主導的重大項目,在審批流程上可以嘗試開通“綠色通道”;各地可著力加大PPP項目有效落地,引導民間資金進入基建領域;政策上還可以進一步拓寬市場準入範圍,釋放民間投資積極性,將短期穩經濟與長期促改革結合起來。二是在資金保障方面,銀行及資本市場需要加大對民企在製造業及基建領域中長期投資的融資支持,監管層也可以通過調整監管考核指標等方式,引導金融資源加大在民企投資方向上的配置。

王青表示,著眼於“推動重大項目儘早開工和建設”,對於中央政府主導的重大項目,中央預算內投資進度可能適度加快,上半年財政支出前置特徵會更為明顯。對於地方政府主導的重大工程,當前資金保障的一個重要來源是地方政府專項債。可以看到,近期財政部已再次提前下達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限額,預計接下來各地將本著“早發行、早使用”原則,加快專項債發行和資金投放進度。另外,在疫情背景下,今年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限額的整體規模將進一步加大,有可能高於3萬億元。

唐川表示,待疫情平穩解除之後,後續也有望在較短時間內修復缺口並釋放經濟動能。故整體來看,短期的工程延期有望在全年週期中得到化解,“十三五”的建設目標依然能夠順利完成。但對項目、企業進行短期內的資金支持也是有必要的。目前,央行和各地已在努力通過信貸支持政策來幫助各類企業、施工方平穩渡過財務危機。在地方政府方面,預計中期的減稅降費政策還將繼續加碼,並且還會通過產業基金、專項債等形式更快速地為項目提供資金,為高效復工提供充分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