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RH陰性熊貓血寶媽生了二胎的,孩子溶血機率高嗎?

小藍月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希望我以下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目前臨床上的使用的血型分型包括ABO血型和Rh血型,要準確的描述一個人的血型應該包含兩者,舉個例子:淼哥的血型是O型Rh陽性,簡寫成O(+)。在我國人群中,99%都是Rh陽性血型,Rh陰性血顯得格外稀有,因此被稱為“熊貓血”。熊貓血”在我國人群較少,對於二胎有多少的幾率會發生胎兒溶血尚缺少有效的臨床數據,但對於“熊貓血”女性的再次妊娠,淼哥有些話說。

問題一:“熊貓血”的女性為什麼二胎容易發生胎兒溶血?

Rh陰性血的女性如果一胎懷上的是Rh陽性的胎兒,胎兒的血液是有一定的幾率進入母體的,使母體產生攻擊胎兒紅細胞的抗體,主要是抗D抗體,這類抗體在母體體內產生緩慢,一般懷第一胎時母體內抗體少,影響較小,很少發生胎兒或新生兒溶血;但若懷的第二胎還是Rh陽性血時,母體內產生的足夠多的抗體就會攻擊胎兒的紅細胞,發生胎兒宮內溶血。還有,不僅是生完一胎後的二胎會發生胎兒或新生兒溶血,之前有過妊娠史(人流、宮外孕等)的Rh陰性血的女性在第二次懷孕後都有一定的幾率發生溶血反應。

問題二:“熊貓血”的女性生二胎時需要注意什麼?

對於Rh陰性血的女性,不管是不是第一次懷孕,都建議懷孕後通過無創DNA技術篩查胎兒的血型,若為Rh陰性,則不會發生Rh溶血反應;若胎兒為Rh陽性,可進行母體血清學抗體檢測,若母體內還未產生抗體,建議懷孕時的28周和產後的72小時內注射Rh的免疫球蛋白(RhoGAM)來預防體內抗體的產生,降低下一胎髮生胎兒或新生兒溶血的幾率。若母親體內已產生抗體,注射RhoGAM是無效的,懷孕期間需密切監測抗體滴度水平和胎兒彩超情況來判斷是否發生胎兒溶血,如果發生嚴重的胎兒溶血需進行宮內輸血等治療。

最後,結合我國的醫療現狀,很多醫院目前還沒有RhoGAM,對於Rh陰性血的女性懷孕來說是件不利的事情,淼哥建議Rh陰性血的女性在決定懷孕前就診大型醫院進行相關諮詢,最好準備。


淼哥故事會


我想我給你的回答是肯定的,溶血幾率很高。

我去年懷孕有了二胎,心裡最糾結最擔心的就是溶血,我是o型血,老公是B型血,一旦發生新生兒溶血,輕者寶寶黃疸久久不退,嚴重者甚至要給新生兒換血。

聽本地群裡的寶媽介紹


可以去查溶血指數,進行規避風險。但是,我實際得到的結果是,沒有辦法規避風險,只能通過藥物降低。

懷孕期間,我們都很慎重,自然是能不吃藥就不吃藥。不過孕期每一次產檢我都沒有落下,直到37周剖腹產生下二寶。

前三天我和老公無時無刻不在關注寶寶的面色以及觀察眼角,很好,沒有黃疸。就在我們都鬆了一口氣的時候,第5天,孩子開始慢慢變黃了,皮膚眼角都是肉眼可見的黃色。

抱去檢測,黃疸指數22.4。醫院當即要求給孩子辦理住院照藍光,我猶豫不決,最後還是決定把孩子抱回家,藥浴,曬太陽,茵梔黃各種辦法都試了,15天去測,黃疸還是18以上,沒有辦法,只好把寶寶留在了醫院照藍光。

一路走來,我覺得可怕的並不是溶血,而是我們不知道究竟會發生什麼結果,產生什麼影響。最最可怕的是自己施加給自己的壓力,種種恐懼。

當一切都過去的時候,我又覺得自己就像得了失憶症,那些痛苦的經歷都忘記了,只有新生命帶給我的喜悅包圍著我。
要相信苦難只是一時。


小蔥媽媽的親子時光


  • Rh 血型常見抗原有 5 項,即: C、c、D、E、e,其中D抗原性最強,臨床上將D抗原陽性者稱為Rh陽性,無D抗原者稱為Rh陰性。

母胎Rh血型不合溶血病是妊娠期一種嚴重併發症,指Rh陰性母體產生了對抗 Rh 陽性胎兒血型抗原的特異性抗體,該抗體可通過胎盤進入胎兒循環,破壞胎兒紅細胞,從而發生胎兒溶血,引起胎兒貧血、心力衰竭、水腫,甚至死胎或新生兒死亡等嚴重不良後果

  • 國外報道母兒RhD血型不合病例25% ~ 30%圍產兒發生輕到中度溶血性貧血和高膽紅素血癥, 25%發生胎兒水腫。

  • 對孕期已發生同種免疫的孕婦,美國母胎醫學學會推薦監測胎兒大腦中動脈收縮期峰值流速(MCA-PSV) 來診斷有無胎兒貧血,這是目前已明確用於診斷胎兒宮內溶血的重要指標。

陸軍軍醫大學( 第三軍醫大學) 第一附屬醫院婦產科最近對37 例母兒 RhD 血型不合孕婦和新生兒進行了臨床分析

  • 孕婦平均年齡29( 18 ~ 42) 歲,平均孕次3.3 次,平均產次1.1次。

  • 母兒Rh血型不合診斷標準:

  1. Rh 血型系統母子血型不合;

  2. 新生兒出生後臍靜脈血清學檢查提示直接Coombs試驗陽性,並檢測到Rh 血型系統抗D抗體。

37 例母兒 Rh 血型不合孕婦及其新生兒臨床資料表明:26 例孕期已行抗D抗體檢測,37例分娩前已行彩超檢查。

  • 根據新生兒出生後是否行換血治療將孕婦及其新生兒分為換血組和未換血組,其中換血組16名孕婦及新生兒情況如下表所示:

  • 換血組有5 例(31.3%) 超聲疑診胎兒溶血,有2例新生兒放棄治療,其餘均治癒出院。

RhD 同種免疫可引起流產、新生兒溶血病等,現認為規範使用抗D免疫球蛋白預防母兒Rh血型不合和孕期嚴密監測胎兒狀態是降低圍產兒發病率和死亡率的關鍵

  • Rh陰性婦女孕前及孕期均建議行抗D抗體效價監測,同時進行胎兒危險度評估,針對孕婦是否產生抗D抗體,結合詳細病史及B超等檢查結果,確定合適診治流程,及早發現胎兒宮內貧血、溶血等,適時終止妊娠,降低母兒不良結局。

  • 對既往有妊娠史及生育史的孕婦除了孕期密切關注抗D效價外,還需關注相關超聲指標,但超聲監測間隔時間尚無定論,可根據經驗及孕婦具體情況決定。如抗 D 效價在臨界滴度以下可每1 ~ 2 個月行超聲檢查,孕晚期間隔可縮短為2~4周,如抗D效價進行性升高間隔時間可相應縮短。

  • 對高度疑診Rh血型不合孕婦分娩時需提前準備,需要多學科聯合診治,做好NICU新生兒監測、換血等各項準備。


參考文獻

[1]嚴小麗,王丹,廖媛,閻萍,常青.37例母兒Rh D血型不合孕婦和新生兒的臨床分析[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 2018, 40(22): 2102-210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