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疫情下,海底撈開不了門,星巴克和麥當勞卻能正常營業?

最近很多朋友在朋友圈說,每天自己做飯吃,吃膩了。好想吃外賣!

然而,這場來勢洶洶的肺炎疫情,不僅讓我們不能出門吃東西,想點個外賣都很艱難。

沿街的小吃店、高鐵站的餐飲店基本上都處於閉門狀態。

但是,同時我們也發現了,有一些餐飲店依然在“頑強”開業。

比如星巴克。全國超 4200 家門店中,有超過半數的門店暫停營業,但仍有 2000 左右家在營業。

為什麼疫情下,海底撈開不了門,星巴克和麥當勞卻能正常營業?

比如麥當勞,截至 1 月 31 日,除了湖北地區、部分景區和交通樞紐餐廳,有近 3000 家餐廳在正常提供服務。

為什麼疫情下,海底撈開不了門,星巴克和麥當勞卻能正常營業?

為什麼疫情之下,海底撈開不了門,星巴克和麥當勞卻能正常營業呢?

這其實與他們的產品特性有關。

你想想看,我們現在出門到店吃飯最擔心、最顧慮的問題是什麼?

怕感染。要麼擔心食物在處理的時候不得當,可能會有病毒(不過只要食物煮熟了沒關係);要麼就是擔心店裡人多,會不小心被傳染。

為什麼疫情下,海底撈開不了門,星巴克和麥當勞卻能正常營業?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星巴克、麥當勞依然能在這個足不出戶的特殊時期堅持營業的秘密。

第一,星巴克們的產品比較標準化。

就拿星巴克來說,咖啡師基本上不用跟食材有所接觸,只要按照標準流程生產就行,基本不會有差池。同樣的,像麥當勞、肯德基也是如此。

為什麼疫情下,海底撈開不了門,星巴克和麥當勞卻能正常營業?

而且,星巴克的食物生產只需在櫃檯完成即可,對用戶來說,是相對比較透明。在食物生產環節,用戶基本上可以放心。

而像海底撈這類餐飲店,由於食物生產是在後廚,用戶看不見摸不著,難免會有顧慮。

第二,咖啡、漢堡等本身就是方便外帶的食物。

在生活中,你一定有這樣的體驗,除非是去星巴克談事情或者工作、學習,不然都會選擇外帶,而非堂食。

而且,去年 5 月,星巴克上線的“啡快”,可以說是“無接觸配送”的“鼻祖”。

為什麼疫情下,海底撈開不了門,星巴克和麥當勞卻能正常營業?

用戶只需要在小程序下單,然後到店裡的“啡快”貨架拿貨就可以了,這樣的流程本來就能減少人員接觸。

當然,這種操作並非星巴克首創,像麥當勞、肯德基都有提供手機自助點餐的服務。

為什麼疫情下,海底撈開不了門,星巴克和麥當勞卻能正常營業?

而星巴克在這次疫情期間,還對“啡快”進行了升級。以前的“啡快”就是在咖啡櫃檯的一側,用戶需要進店走到櫃檯再拿。

而現在,星巴克特地在門店靠近出入口處設立了取餐檯,用戶可以快速取餐,減少與人接觸的機會。

為什麼疫情下,海底撈開不了門,星巴克和麥當勞卻能正常營業?

甚至,有些門店直接把取餐口安排在門口處,用戶直接在門口的小桌上掃碼下單、取走咖啡。這操作,不管對店員還是對用戶,其實都是比較保險的。

為什麼疫情下,海底撈開不了門,星巴克和麥當勞卻能正常營業?

所以,可以看出,星巴克之所以能不關門,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產品本身的特殊性,以及服務上能適應疫情期間的特殊要求。

那有的人可能問了,現在大家都不能出門,很多餐飲店也關門了,他們能靠這個外賣服務,趁機賺一大筆。事實上並沒有。

相關數據顯示,星巴克、麥當勞在疫情期間堅持營業,即便是有外賣服務的加持,但也賺不到幾個錢,甚至,

還不夠覆蓋成本。

為什麼疫情下,海底撈開不了門,星巴克和麥當勞卻能正常營業?

他們頂風營業,更多的是為了自救——清空庫存;讓用戶安心,塑造品牌形象,為疫情過後做準備;讓員工安心,就像非典期間,馬雲給員工做好凝聚力建設一樣。

那從這個例子中我們可以學到什麼呢?

結合你的產品特性,考慮配送服務。

比如我們可以啟動“疫情期線上業務和送貨到家”的服務模式,這裡有3個關鍵點:

為什麼疫情下,海底撈開不了門,星巴克和麥當勞卻能正常營業?

①線上銷售平臺和結算功能,例如:門店小程序商城、微信公眾號等,通過線上能夠完成產品售賣、支付以及結算。

②梳理“送貨到家”的服務產品,選擇簡單易上手、週期性使用的產品,確保門店服務能延伸到居家生活中。如果沒有,就要考慮這方面供應渠道的建立和選擇。

③門店上雲,社群、公眾號以及小程序。

用群做溝通、用公眾號做日常互動以及通知、用小程序實現快速傳播和交易。

另外,也可以根據企業能力和人力資源情況,結合短視頻、直播、音視頻教程等多媒體方式實現產品銷售推廣。

為什麼疫情下,海底撈開不了門,星巴克和麥當勞卻能正常營業?

疫情是機遇也是挑戰。既然大家都面對同樣的難題,相當於我們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如果我們能尋找新的商機,趁機轉型,補足之前的營銷短板,未嘗也是一個新的突破哦。

今天的文章分享到這裡,如果你有更多想法,歡迎私信跟我交流。私信回覆【全案】送你一份價值百萬的見面禮。

為什麼疫情下,海底撈開不了門,星巴克和麥當勞卻能正常營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