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窮,也不要讓孩子穿別人的舊衣服”你認同這句話嗎?為什麼?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也容易適得其反,影響孩子心理健康。

在以前那個年代,物質匱乏,一件衣服可以穿幾十年,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但是現在的生活已經不愁吃不愁穿了,穿新衣服似乎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於是很多孩子不願意穿哥哥姐姐留下來的舊衣服。很多人都說應該對孩子進行節儉教育,我覺得也許對孩子懂得珍惜物品更重要,不一定要寒酸。而且教育不當會對小孩子的成長造成負面影響。


心理學家認真為,如果經濟條件允許,孩子抗拒穿別人的舊衣服,我們就不應該強求。因為你可能節省了一件衣服,卻給孩子的成長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創傷。這種傷害主要表現在一下幾點:

失去對個體命運的掌控感,從而產生挫敗情緒,變得消極沒有安全感

  • 研究表明,擁有“控制感”的人會覺得自己的命運、人生軌跡是可控、可變化的,他們也會比那些缺乏控制感的人有更強的安全感。
  • 這種控制感表現在:對自我命運的控制,對他人的控制,以及對周圍環境的控制。
  • 如果小孩連自己穿什麼樣的衣服都無法決定的話,那麼他會感受到絕望與無助,久而久之就會缺乏控制感。這時,孩子就會呈現出順從、缺乏主見、的性格特點,並且會極度缺乏自信,不敢表現自己。

一次次妥協不過是逆來順受地降低自我要求,隨便隨便沒了個性

有的小孩很乖,給什麼穿什麼。有的孩子前期哭鬧,但經過父母的說教或者獎勵很快就妥協。這看似很正常的行為家長卻應該當心了!

  • 家長對於孩子穿舊衣服的行為予以獎勵,也就給予了孩子更多的動力,他們會越來越不注重外表,並且在內心也認可這種行為(他們不會再因這件事感覺自尊受損),認為“穿別人的舊衣服”是理所當然的。長年以往,孩子會養成容易妥協、隨隨便便的性格。並且覺得自己處於被施捨者的角色,長期使用別人用過的物品,會讓在內心覺得自己低人一等,自己是一個隨便將就的人,不配擁有好東西的人。永遠得不到周圍人的重視。這樣一來,你追求美好事物的慾望就會降低,自我價值也會因此受損,更會在不知不覺中喪失了積極向上的能力。

年少的自卑,年幼時不曾被滿足的需求,都會在成年後得到爆發

  • 很多人在小時候沒有自己掌控穿著打扮的權力,等他長大之後,就會瘋狂迷戀於外表的裝飾。他們潛意識裡將好好打扮與被人的尊重認可化了等號,如果不好好打扮,那就會得不到他人的認可,就不能成功。有的人甚至把大部分的收入都花在這上面,其花銷遠遠高出了實際需求。
  • 每個人都有潛在的自卑心理,而正是這種自卑心理給了人“追求卓越”的動力。因此,如果我們曾經對某一方面特別自卑,那麼我們一旦有了條件與實力,就會對這一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穿衣打扮也是這個道理。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有的大學生可以為了一件漂亮衣服,一個名牌包包,願意借高額貸款消費…

因此,我們一定要根據自家的實際情況,尊重孩子的意志,給予他們選擇的自由。


喵悄可愛


我不認同。有緣人往下看,你會得到應有的收穫。之所以這樣問,說明你還沒弄懂什麼叫舊及舊的真正含義。一般來講,舊衣服是不會隨便送人的,即然送給你,不是親朋關係,也是看得起你。送舊衣服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家境富有,孩子的衣服更新特別快,一種是隨著孩子的成長衣服不合體了,但還能穿,扔了不捨。拿此兩種情況來說,別人給你舊衣服也是看人的,更不會隨便給你,你若條件比送舊衣服的人還好,他壓根不會送給你,一般送的都是相同條件或差一點的,並且是關係相當不錯。我身邊許多緣友,孩子之間經常互換衣服穿,有的互相增送,這樣也促進了相互之間的友誼。但一條,過逝人的衣服是不能亂送的,只有自已的親人穿,或者送有病者穿,這樣可以壓災。之所以衣服不是亂送的,大部分人不懂為什麼,每個人的衣服都有自已的信息,如一個各方面都很優秀的孩子,他她的衣服是不會隨便送人的,送衣服也等於送走了福氣,除非他們的長輩不懂。所以,在接受舊衣服時要弄清是誰的舊衣服,若比自己孩子優秀,二話不說馬上收下,若不如自家孩子也先收下,然後自行處理,必定情誼大於天,不是特別要好的關係是不會送你舊衣服的。順便說一下,如若緣友有官員富商朋友送舊衣服,一定收下,穿上後會改運的。我搞過調查,穿貴人送的舊衣服後,大部分人從一般人變成了小富小貴之人,孩子穿了優秀孩子的舊衣,不知不覺中孩子的各方面都有了進展,這就是信息的力量。我本不願露此天意,但思來想去舊曆豬年即將過去,在喜迎舊曆鼠年之際,也算送給緣友一份禮物,望緣友看後深悟,不得相傳,否則又把好的信息傳走了。一般情況下大部人只看頭不看尾,有的甚至只看標題,那叫有緣無分。最後祝緣友在新的一年裡心想事成,笑口常開,佛光普照。


老道觀天471


不認同。和窮富無關,只是觀念問題。

我生活在美國,說說美國這邊的情況。

二手小孩子衣服在美國很正常,無論家庭經濟情況如何。

剛來美國時,認識一家華人,太太做醫生,先生是銀行高管,家庭年收入大概在四十五萬美金。第一次去他們家做客,他太太和我太太聊天的內容是,誰誰誰又送了他們家一大包二手的衣服,他們家小孩子穿不了,除了剛出生時買過幾件,從來沒有買過新衣服。

我們家三個小孩子,衣服都是朋友送的二手,穿出去都認識,會說:“這不是某某家的衣服嘛,她穿著還蠻合身的。”大家都覺得很自然。孩子長大了,挑出成色不錯的再送給別人。

美國家庭一般都有兩三個小孩子,如果性別一樣,老大衣服老二穿,老二衣服老三穿,都很正常。

美國衣服很便宜,質量好點的童裝一般就一二十美金,還經常搞促銷。

美國有專門的二手店(也賣其它東西),接受小孩子二手衣物捐贈,再很便宜出售,經常看到媽媽帶著小孩子在挑衣服。週末也經常有YARD SALE(把家中不用的東西整理出來,週末在自家庭院賣),二手衣服是其中主要售賣的商品,一美元或0.5美元一件。

小孩子成長快,穿的時間短,衣服也多,雖然說是二手的,成色都相當好,大部分看起來新的一樣。扔掉可惜,資源再利用,環保又省錢。


以航情感故事


這個是胡說八道,只有窮到骨子裡了,自卑到極點,才有這種所謂的骨氣,在現在這個社會,這種思想挺可悲的。

我非常樂意孩子穿他哥哥姐姐們的,只要是認識的,誰家有舊衣服我都願意讓孩子穿,除非說那衣服特別難看,自己不喜歡,孩子不喜歡。



yila


“再窮,也不要讓孩子穿別人的舊衣服。”這種話,我是肯定不會認同的。反過來,我倒是覺得,說這種話的人,純粹是自己變態般的自尊心在作怪,而且還非常無知。

其實,剛出生不久的嬰幼兒,最好就是別穿新買的衣服,反而要穿別人家孩子穿過的舊衣服。

注意,這裡強調的是人家“穿過”的舊衣服,是指別人家孩子反覆穿、洗過後變舊了的衣服,而不是沒有穿過、只是放舊了的衣服。

為什麼要這樣呢?很簡單,因為剛出生的孩子,皮膚實在是太嬌嫩了,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引起皮膚過敏、紅疹甚至皮炎等疾病。

而新買的、未曾穿過的衣服,是很容易發生這種情況的,一旦出現,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痛苦。所以,為了避免事情發生,很多有經驗的媽媽,都會在自己家寶貝出生前,各家各戶收羅好別人家孩子穿過的舊衣服。

三、五、七歲之前的孩子呢,同樣可以穿別人家孩子穿過的舊衣服。現在的人們,尤其是生活在城裡的人,日子過好了,生活水平高了,極少再有穿爛衣服的時候了,特別是年幼的孩子,個長得快,一套新衣服穿了不到一年甚至不到半年,或許就不合穿了,如果這樣子就把衣服丟掉了,那多可惜呀。

所以,現在許多年輕的媽媽們互相幫助,經常交換孩子們穿過的舊衣服。這種情況在城市裡非常普遍,一點也不象題主說的“再窮,也不要讓孩子穿別人的舊衣服”。

實話說,我家的孩子,無論是大的,還是現在在家這小的,都是從小就經常穿朋友、同事家孩子的舊衣服、舊鞋子的,從來沒有想過有什麼不妥的地方呢,這有什麼呢?

如果真如題主問題中一樣的想法,那這種人,自尊心是不是也太脆弱了呢?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如果自尊心都如此脆弱,會培養、教育出什麼樣的後代呢?

個人覺得,相較於題主的問題,孩子的培養、教育問題,是一個更值得所有家長們,尤其是有題主問題裡的想法的家長們,深思和細琢的重要問題。


深秋曲豆


不認同,能穿百家衣吃百家飯也是孩子的一種福氣。我們家庭條件很不錯,但是仍然喜歡撿朋友孩子穿小的衣服穿,一來覺得不浪費,二來給孩子積福氣,而且我孩子長個太快,12歲169女孩,因為衣服褲子小得特別快,很多衣服只能春天穿過了夏天短一截,非常可惜,所以也送給朋友孩子穿,社會資源不浪費我覺得挺幸福的。


振華


這主要在於引導的問題,我有個同學離婚並且下崗了,經常向我們討要不要的衣服,他家孩子也樂呵呵的穿,因為同學告訴他家裡的經濟情況,孩子很懂事,學習努力,還分擔家務,下學還去幫媽媽擺攤,考上大學時,我們湊錢吃飯慶祝,還給他湊了學費,母子倆向我們深深鞠躬,大家都熱淚盈眶的。物質窮不可怕,精神上窮才是真窮。


若思875


我認為孩子穿別人孩的衣服沒什麼,現在孩子健健康康,衣服穿不爛,洗洗穿是很可以的。我家外㽒,孫子五個就是小孩穿大孩的衣服。並還穿別人家給的衣服。可有的人明明條件不是很好,事還挺多的,不穿別家孩衣服,沒必要這樣,早先老人還說穿別家孩衣服還“長命″呢。


臘梅瑞雪2


哈哈,我從小就穿別人不要的衣服,長大了確實自卑,於是從大學到大學畢業,追求各種名牌衣服鞋子。可是到30歲觀念立馬又變了,高中買的衣服又拿出來穿,一件衣服穿十年,開始不喜歡追求時髦名牌了,別人送我的舊衣服也不嫌棄,還穿著出席別人婚禮。[我想靜靜]在我看來衣服保暖就行。關鍵我還沒結婚呢!哎呦


藍嘻耶


關於這個問題,我是這樣做的。

我兒子出生後,辦公室裡同事就送了幾套舊衣服,我是千謝萬謝接受了同事的好意,一來浪費是可恥的,二來是朋友的真誠之心,三來老前輩說是吉利物。

現在的家長對家道理懂得太少太少,虛榮心太強。

難道這些年的家長條件比三十年前的我條件還好嗎?不一定。

虛榮心會讓人家庭不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