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裡面為什麼有很多人遊手好閒都不願意種地了?

農人莫小道


現在種地的農民是越來越少了。

但說很多農民遊手好閒不種地,有點言過其實。

農民放棄土地不種,到城市裡打工,並不是農民不願意種地了,關鍵是我們國家人口眾多,土地資源相對又較少,這才是農民荒棄土地的主要原因。

在我國絕大多數地區,每個農民平均土地一畝左右,按全家四口人計算,滿打滿算土地不足五畝。

南方地區,土地種植兩季,種植大田作物的話,每畝土地兩季收穫兩千五百斤頂天了。

按稻穀計價的話,兩千五百斤稻穀毛利潤不超過三千元。

再拋去成本的話,純收入不足兩千元。

如此算來,五畝土地年純收入不到一萬元。

不到一萬元養活全家四口人,是絕對不夠的。

中原地區農民的土地,相對要比男方地區多一些,但也多的有限 ,農民平均土地不足兩畝。

但中原地區土地雖然多一些,卻是兩年三茬,比南方少了一茬。而且小麥玉米等農作物價格也不及稻穀。由此算來,中原地區農民的年總收入,也和南方地區農民的收入差不多。

可農民不種地,去城裡打工的話,別說四個人,就是隻有兩個人打工,一個人年收入兩萬元,那是綽綽有餘相當容易的。

雖然城市裡的生活開支比農村大一些,那四萬元也要比一萬元耐花多了。再加上青壯年都出去打工,剩下的老弱也無力來經營那些土地,這才是農民荒棄土地的主要原因。

俗話說,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其實,若是農村土地資源較為充足的話,農民還是非常願意留在農村種地的。

我的老家在內蒙古河套地區。

我們這個地方人口較少,土地也相對較多。這裡的農民出去打工的就較少,土地也基本不存在荒棄的現象。

在這裡,農民平均土地至少五畝以上,而且種植種類也較多,四口之家,一年純收入四五萬基本不是什麼大問題。

四口之家,雖然收入不算多,但關鍵是開支少,省錢,維持一年的生計,基本不是什麼問題。

但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的孩子基本都在城裡上學,而且學業畢業之後,回到農村的也是聊聊,再過去多少年,真正種地的農民真的是很少很少了。到時候,農村到底會是什麼樣子,也就不好判斷了。





正正的去走路


為什麼現在很多農民都不願意種地了?首先要肯定的是確實有很多農民不願意種地,要說很多農民為什麼不願意種地,我給你說一個很現實的笑話:話說我們這裡有個鄉下種地外甥去城裡看望舅舅,其間舅舅問外甥一年的收入情況,外甥一五一十地把種地的成本實際的收入講給舅舅聽,細算下來外甥一家除了能滿足一家的口糧,實際能落幾千塊錢,於是舅舅對外甥說:幾千塊錢在城裡大街上閒逛著撿也能撿得到,何必要一年辛辛苦苦種地掙呢?後來舅舅給外甥找了份活打工,外甥就不再種地了。這雖然是有些誇張的玩笑,但是是一個真實的事情。實際上當今在農村種地,確實一年下來基本沒有什麼收入,所以凡是有能力打工的人都不願意在農村種地,而是選擇其它行業掙錢。沒有人願意做既吃力又無利益的種地行業。在目前農村種地的絕大多數都是無能力打工的年紀較大的農民,他們沒有大的本事,無充足你精力,也無過多的奢望,只圖個自食其力維持溫飽。


老百姓寧


這個還用問嗎?農民也不傻,地是農民的命根子,糧食待凡值倆個錢,他們也不會舍家離業的去打工、、、、、、


敏177725957


我們都知道中國地大物博,但是與好多國家相比呢,我們的人口比例佔的太大了,應該屬於僧多粥少,也就說平攤到每個人的身上土地擁有量就佔的很少了。

這個標題,現在問的話有點太晚了,就好比你現在才問為什麼房價這麼貴?20年前就應該這樣問,而且不是“有些”農村人不願種地了,而是大多數或絕大多數農村人不願種地了。因為20年前打工潮就已經開始了。1991年,由湯鎮宗主演的電視連續劇《外來妹》在全國熱播,連妹子都外出打工了,何況小夥子。其實在80年代中期,在工廠上班的臨時工就不少了,好多女孩兒騎著26自行車到城裡上班,而且還覺得挺體面的,就算幹個臨時工,也好像比一般人有優越感似的。

也就是說從那時起,靠種地就不怎麼掙錢,只能解決個溫飽吧,等交完了公糧,剩下的留著自己吃,沒有更多的糧食拿來賣錢,要想每年有點節餘,有點零花,甚至為家裡添置大件,彩電冰箱洗衣機,錄音機,那就必須外出打工。

後來90年代以後,人們通過自己的智慧,拓寬思路,在僅有的土地上面做文章,希望在有限的土地上面生出更多的錢,於是果園誕生了,蔬菜大棚誕生了,反季節蔬菜誕生了。當時其他省份我不瞭解,只記得在90年代初,山東煙臺有人靠種紅富士蘋果發了個小財,紅彤彤的大蘋果又脆又甜,果農的臉上樂開了花。

可是好景不長,我就聽說紅富士賣不上價了,價格噌的一下跌下來了。因為你應該知道,當時百姓都不富裕,發財心切,非常飢渴,都三個貓六個眼瞪著,虎視眈眈的,看別人發了財,都得了“紅眼病”,再加上中國人的跟風習性,哈哈,這財哪能讓你一個人發了?想吃獨的沒門兒!同樣的土地,你種我也能種,所以一窩蜂地跟上。

物依稀為貴,多了自然就便宜了,不論什麼東西,只有供不應求,或者買的求著賣的了,價格自然就上去了,若是賣的求著買的,那就很被動了,主動權就交到消費者的手中了。不值錢了怎麼辦?總得想個辦法吧,於是“嫁接”誕生了,開始嫁接別的品種,希望迅速扭轉這種局面。原本樹型粗壯優美的果樹,都被截的光禿禿的。以前看過一新聞,面對採訪,有一農婦說:可惜也沒得辦法呀,從小樹苗開始種,四五年才結果,沒想到結果了卻賣不出去呀,一年到頭像侍弄孩子一樣一棵棵的打理,有些果樹都十幾年了,心疼也沒有辦法呀。


海島鵝卵石


中國是人口大國。土地就是我們農民的命根子。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我是河北的一個小山村,在我小時候家家戶戶都種地的,沒有一塊兒空閒的田地。分的地不夠種,自己還要開荒,那種崗坡地農村人都知道。因為在那個時候經濟比較落後。人們也不會去比較,你家有多少錢?我家有多少錢?到了秋收的時候,人們只會說你看看人家,收穫那麼多糧食。

隨著人們的生活條件不斷提高,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壓力也越來越大。種地已經滿足不了人們的經濟需求。有很多人會選擇外出打工。因為在家種地,一年到頭累死累活還賺不了幾個錢。從08年以後,全國的物價都是蹭蹭的往上漲。只有這些農產品,這些糧食沒怎麼漲不漲價。還不如打工呢!所以就有很多閒置的土地荒蕪了。

就比如說我們這兒吧,我們這是一個山區也通不了機械,也通不了車。你想在山上種的莊稼,到了秋收的時候全部要揹簍往家背或者用袋子扛,因為山上的地塊兒又小,全部都是人工的,你想耕地呀,施肥全部都是人工。費事費力又不賺錢。如果是在平原地帶的話,可以用機器操作一天怎麼也得幾十畝吧。我們這兒的小山村就不一樣了,它那個地塊兒最大的就四分 五分 上一畝的地塊都沒有。像我們這兒春播的時候就三個人一天,最多也就種兩三畝地。好費時間吶!現在大家的時間都很寶貴,哪有那麼多時間在田地裡耗著。

現在的種地成本也不低。買農藥化肥,種子。還有澆地的費用,還有滅草劑。 你這樣算下來的話。你再加上你種地的工錢,根本剩不下幾個錢。所以就沒人種地了,有的會外出打工,有的會選擇學點技術,都比種地強。

國家對農民土地這一塊兒確實也做了不少的補貼。不過都是治標不治本嗎,還是有那麼多閒置的土地?希望可以開一個訓班或者什麼的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讓農民對這個土地有一個新的認識。不然中國14億人口吃什麼呀?

大家好,我是感恩無處歡迎大家留言討論,謝謝!






山村阿蘭


作為我來說,我就是一個農民,如果條件允許,我倒覺得種地也是很不錯的。

首先,我說條件允許的意思是前提有地可種,比如我們一家五口總共三畝地,如果種糧食作物,去掉成本一年總共也就剩3000塊錢,也就是隻有主食而已,連菜都吃不起。當然有人會說種大棚啊等等,試問那些投資高風險大的有幾個農民吃的消啊?農民真的是賺的起,賠不起。即使家中地多的也不願意在家種地,一個成年人打一年工最少頂30畝地的收入。這還是有地的前提下,如果租地種,可想而知了。再說種地也是一項體力活,收入和付出不成正比,誰願意種啊?

其次,農村和城市的區別就是醫療教育等方面的優劣。誰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上所好點的學校?接受好的教育啊?這也是不願在家種地的主要原因之一

最後,現在農村建設的也不錯,如果農民有大量土地可種,收入和外出打工持平,我相信有很多人願意留下種地,辛苦點也無所謂,畢竟故鄉是哪座城市也代替不了的,鄉音鄉情也是最讓人割捨不掉的東西。


山東三姐


我說說我自己的情況吧。我的家鄉在廣西省玉林市陸川縣。

1.我們那裡從80年代 土地承包到個人就再也沒有分過地。當時只有我的爺爺奶奶和我老爸有地。每人四分地。我們家只有一畝二的水田。無論怎麼耕種都不夠我們一家子吃。所以我們被迫外出打工。放棄耕種田地。

2.國家為了尋求穩定。一則壓著糧食的價格。防止糧食過度漲價。影響社會的穩定。但是,糧食價格不漲,農藥,化肥。農業生產工具都在漲價。所以,一些小規模的種田,拋棄必要的支出,種田根本就掙不了錢。相反,城市裡面的工價不斷的長。一個人努力一點做一個月。相當好幾畝地一年的收成。所以很多人。都想著到外面去打工。而不想在家裡面種田

3.


小寧說生活


當然是因為種地收入太低了!我老家在關中平原,在陝西以前農耕社會的時候也算是白菜芯的富庶地區。我們那塊人均耕地大概1.5畝吧,以前都是一年兩季,一季冬小麥,一季玉米。現在玉米基本沒人種,因為算下來虧本;小麥還種,算下來一畝一年能收入500元左右吧,一個五口之家8畝地,一年種地收入4000元,你說夠幹啥的?好在現在機械方便,佔用人力少點,老人在家應付了,有點收入也算聊勝於無吧。所以現在提倡土地流轉,以便土地集中能夠規模經營。我們村的土地去年流轉價是一畝800元每年,明顯比自己種划算呀,所以大家流轉積極性很高。獲得大家土地的人也基本都用來種其它經濟作物,種糧食的話會虧本。


三國許褚


我家就是農村種田的,我家公家婆是種菜來賣的,要是碰上菜價好的時候還好一點,要是菜價不好的,不但白乾,還辛苦得不得了。天天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因為我從小到大都是看到這種生活過來的,所以我也怕種地!


炎陽下的葵花


大家好!我是7O後的一位村姑,廣東清遠人此從高中畢業後一直紮根農村,見證了農村二十年來的改變。父輩之前是交公,購糧,煮大鍋飯時代,三餐有飽飯吃就不錯了,一個月也見不了幾次葷菜。講一講我在農村經歷的二十多年的歷程吧!我結婚後九幾年吧,那個年代農村也發生了好太的變化,鎮上建了糖廠,澱粉廠,我們那開荒地多,除了每家種幾畝水稻外,還種幾畝木薯,(現在的很多孩子恐怕不認得這種植物了)幾畝甘蔗(糖蔗)那個年代農村不富裕,運農作物靠牛拉車,本來一年來除了供孩子上學,也能餘下一萬,八千塊左右,後來糖廠,澱粉廠的業務員鬼精,誰送的禮多就先發卡,那沒系,送不起禮的延長很久時間,到霜冰時間沒收成的話,一般沒怎麼掙錢!後來大家學精了,不種那坑人送禮的作物,改種花生,紅瓜子,收入更豐還不用爺爺告奶奶找業務業髮卡!後來糖廠和澱粉廠也停業了。再後一些大概2oo7年吧,我們那鄉村公路己完善,大家開始種經濟作用,不單純種水稻花生之類,種些荷蘭豆,辣椒,毛瓜,苦瓜,絲瓜之類,隨後隨著收入越來越好,家家戶戶都買了三輪車運貨了,生活上了一個臺階,這時農村的樓房陸續建設起來,後來大約2010年後,己很多老闆到我們鎮上收購蔬菜了,那幾年的經濟收入是高峰,二夫妻一年種菜普通的十,萬八萬不是問題,經濟作物好的話辣椒,瓜類畝產都能上萬斤,水稻只種少數,普通農民二夫妻能管理十畝地左右,友友們也許不信,因為農貝比之前化許多,除草用除草劑,殺蟲之前手動噴霧,現是電動一下午殺幾畝地,碰上多臺風的日子,菜價翻倍,我們鎮大多數村民都在那幾年買的車,房(鎮上,市上各半)再後來這幾年吧,因為菜好賣,有些好吃懶做的人看到了商機,晚上村民休息時,亂偷一通,剛開始大家在地裡搭帳篷看管,必竟每戶人家的地五,六處也管不了那麼多,小偷一般亡命之徒即使有時看到也未免抓到人!大夥研究搞個聯防小組專抓小偷,可人手不夠呀,男子每早晨還得拉菜去收購,只得作罷,我家的有年2畝苦瓜,2畝辣椒偷了,當時真氣壞了!!近2年吧年輕人都進城了,家裡的地也沒之前好種,曾著種經濟作物會得炭疸病,霜黴病,等,雷雨天氣多經濟作物水浸家損失慘重!綜合種種原因農民才不願意種地而選擇進城打工,留在村裡的都是四至六十多的中年人在種地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