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手皴裂也要堅守武漢”,小夥堅持每日為共享單車消毒

每一份努力,都是為了能早一日摘下口罩

對於馬超來說,今年過年發生了他人生中的太多第一次:第一次在異鄉過年、第一次學會下廚做飯、第一次感覺到害怕、第一次感動到落淚……馬超是安徽阜陽人,現在身處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最嚴重的地區——湖北武漢。在哈囉單車任武漢城市主管的他,今年過年和其他兄弟們堅守在了工作一線,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抗擊疫情貢獻一份力量。

用腳丈量出一份“熱力圖”

馬超今年26歲,是安徽阜陽市潁上縣人。在南昌讀完大學後,馬超進入了哈囉出行,任職哈囉單車武漢市城市經理,在武漢一待就是2年多。

今年過年,馬超原本打算好好休息休息,但突如其來的疫情徹底打亂了他的規劃,也打亂了他的工作節奏。以前,共享單車調度量最大的是寫字樓、商圈、交通換乘樞紐等。但自從疫情發生後,共享單車成為醫護人員上班、普通市民們出行最重要的交通工具,醫院、社區自然成了調度量最大的地方。而馬超負責的區域,正是離病毒最近的醫院。針對這一份新的“熱力圖”,馬超和他的團隊也及時調整了工作節奏,在每天早晚高峰期前,他們都要到醫院門口把車輛擺整齊,對車輛進行深度消毒。

“武漢封城後,現在武漢人流量最大的三個地方是協和醫院、同濟醫院、紅會醫院。”馬超和同事們用腳丈量出了一份新的“熱力圖”,“早晚高峰期是早上的8點到10點和下午的5點到7點,這正是醫護人員上下班、換崗,及市民前往醫院最密集的時候。”

每天出門上班,馬超都會先戴好口罩、護目鏡、膠手套、體溫計,再帶好84消毒水、噴水壺,騎車前往醫院進行一天的工作。讓他欣慰的是,在他每天至少3次“嘮叨”式的叮囑下,他的團隊50餘人,目前沒有一人被感染。

第一次下廚做了年夜飯

因為平時工作繁忙,馬超以前一日三餐都是叫外賣或者在外面解決。但隨著疫情發展,外賣也漸漸少了。於是,今年春節期間,馬超第一次下廚房,給自己做了頓年夜飯。

“第一次做飯挺難的,我以前連菜都沒買過,光買菜就挑了半天。不過這大半個月過去了,我廚藝也長進了不少,學會燒好幾個菜了。”馬超說,“現在武漢的生活補給還比較充沛,蔬菜、肉在樓下的超市都能買到。”

今年過年,也是馬超人生中第一次在異鄉過年。武漢還沒封城的時候,弟弟就提出來要來武漢接他回阜陽,但被馬超拒絕了。“一是我一直在武漢工作,怕回去了會給家裡人添麻煩。二是現在武漢需要我們,我們不能臨陣脫逃。”馬超說,“不過說實話,我真的挺想家的。”

身在疫情最中心的武漢,馬超看到了太多的悲歡離別,於是他在年前就給全家人做了科普,要求家人取消所有的聚會、聚餐。同時,家裡的父母、弟弟也非常牽掛他,每天晚上都要給他打電話,詢問他的身體情況。

“雙手皴裂也要堅守武漢”,小夥堅持每日為共享單車消毒

期待摘下口罩的那一刻

疫情發生以來,原本在管理崗位的馬超,也自願和他的同事們奔波在第一線,給車輛消毒,調度車輛,優先保障醫護人員的出行。同時哈囉出行也表態,將不計成本對所有車輛進行消毒、調度,這讓他感覺到自己的工作很光榮,同時責任也很重。

“也有壓力大的時候,比如網上充斥著各種真假信息,讓人看著心理很堵、很難受。”馬超說,“但各行各業現在都在為抗疫做努力,我們也應該頂住壓力,做一些實事,為抗疫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讓馬超感動的是,和他有同樣想法的不止他一個人:武漢當地很多運維小哥放棄了假期,留守在工作崗位上,深度消毒車輛。看著一張張被口罩勒出痕跡的臉、一雙雙被消毒液和手套泡皺的手,馬超多次眼眶含淚。

對於馬超來說,現在他有兩個最大的心願,一是疫情能早日結束、各行各業都能恢復正常運作,二是期待疫情結束可以摘下口罩時,好好親一親未曾謀面的出生才3個月的小侄子:“紅包已經包好了,原本應該在過年的時候給侄子的。但我相信見面的日子不遠了,期待很快就能相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