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孩子讀書和讓孩子快樂成長,小學期間,你怎麼選擇?

愛吃愛喝做美女


您好,家長,您提出這個問題說明對孩子的教育很上心,這非常好。

現在學生的教育能單單依靠老師,家庭教育也佔有重要的席位,就我個人而言逼著孩子讀書和快樂成長這不是兩個對立面,我們不能想當然按照自己的想法就認為孩子也會覺得讀書和快樂是對立的,相反在孩子還沒有清晰認識的時候我們應該慢慢引導。

首先,讀書並不是都是痛苦的。

現在教育部門每年都會有選擇的改一改教材,也是考慮到孩子的負擔重問題,我覺得在每個年級把要掌握的東西都記紮實了,那麼順著年級下來,掌握必須的知識是沒有問題的,我舉個例子,語文一年級最開始是要學習拼音和部分部首,數學一年級開始學習10以內數字認讀書寫及加減法,教育部門之所以這樣安排是考慮了絕大部分學生的接受能力的,並不是憑空想象無端添加,那麼對於這些知識孩子必須掌握,家長要配合好老師,這個過程剛開始可能有些艱難,但是堅持下來,一個學期以後慢慢養成習慣,孩子並不覺得痛苦。

其次,有的家長一開始就堅持快樂教育,學習怎麼樣無所謂,開心就好,那麼家長們為什麼覺得玩就是開心的,像白紙一樣的孩子真是那樣認為的嗎?

他們在玩夠了手機、電腦、pad之後孩子也會空虛,看到別的小朋友在寫字做題取得好成績時,他們也會羨慕。在學習之初,需要養成習慣時,家長可能因為偷懶或是自己的理念問題,對於老師佈置的任務置若罔聞,甚至對孩子說快點完成我們要去旅遊等,或者說差不多就行,對於該牢牢掌握的橫豎撇捺等偏旁應付一下就過去了,這樣時間久了孩子就隨意了,習慣沒養好到最後就只是散漫了,那個時候再要求孩子讀書學習真是得逼了。

再者,家長們應該堅信孩子即可以快樂成長也可以好好讀書。

小學階段是養習慣的關鍵時刻,儘管很多家長抱怨老師是在給家長佈置任務,我是一位老師,我想對很多家長說,在學校裡我們真的是很認真備課教課的,可是畢竟面對這麼多學生,課堂上的時間是整體講解,課下是需要家長幫忙配合讓孩子鞏固養成習慣的,我也是一位媽媽,我知道孩子養習慣特別難,但是家長首先要堅持督促引導,才有孩子的跟隨信服並去執行。最後才有理想效果。那家長們要怎麼做呢?

1.一定不要強化學習就是痛苦的,即使孩子在讀書學習時有情緒,家長也要平復心情好好與孩子交流。並且要引導孩子讀書時認真讀,玩耍時認真玩,這些事情都是平行的活動,該做什麼時就做什麼。

2.在一開始讀書時,一定幫助孩子取得自我成就感,對於孩子取得小小的進步要及時表揚,讓孩子慢慢喜歡讀書學習,覺得做這件事很快樂,很願意去更深一步探索。

3.對於這個“逼”字,家長要客觀的認識,養習慣初期必定要逼一下的,但是注意方式,習慣養成了就不要過多的逼孩子接受他們不願意的東西,有的家長總感覺別人家的孩子怎麼好,讀了什麼書,上了什麼興趣班,對比產生動力,不停地給孩子買書報班,這樣的逼迫是不可取的。

最後我想說,我們要同孩子一起既要愉快的讀書,又要詩和遠方,和諧地教學相長彼此成長。


七七師說


我選擇逼孩子讀書!

沒別的辦法!對於沒有背景沒有靠山沒有錢沒有人脈的普通家庭來說,我只能選擇逼孩子讀書!

讀書不一定能保證給孩子一個好的未來,但一定能給孩子在未來能有更多的選擇!

從孩子開始上小學一年級,我就告訴他,上學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在未來的十多年甚至二十多年裡面,你必須努力一刻不停的學習,讀書,抄寫,背誦,做題... 看動物世界的時候,我跟他說:你看,小熊要跟著媽媽學會追,打,撲,撕咬...這些都是長大後離開媽媽,獨自在森林生存必須要學會的技能!而你上學去也是一樣,你現在辛苦學習的也是你以後自己賺錢養活自己的能力!你不一定能學得最好,但是你一定要把該學的學會!

不要去相信那些什麼誰誰誰沒什麼文化但通過自己的努力賺到了錢,那些什麼誰誰誰也是小時候很窮沒錢讀書但還是憑著勤勞成了優秀的人... 不要自己哄自己了,那些誰誰誰都只是個列,於千萬人中只出一個!而剩下的那沒讀書沒讀好書的千萬人,依然窮困潦倒,依然不能讓自己的孩子改變生活環境!

好好看看自己周圍,那些曾經努力讀書的,是不是多數有了不一樣的人生,至少他們擁有了更多選擇工作的機會!

所以,對於現在還沒有建立起正確的人生觀的孩子,在讀書這個問題上,是不能放鬆的。不是一定要他最好最優,但是千萬不要說什麼快樂教育放任他隨心所欲,更不要說什麼孩子還小慢慢來,等你家孩子睡醒了,可能湯都讓人喝光了!


聆夕聽雨


經常聽有些家長說,要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見不得子吃一點苦,受一點罪。在這種思想下,讀書也成了他們的敵人,孩子背書、寫點作業,他們很心疼,認為是逼孩子,這給孩子的成長造成了陰影。

我認識一個學生家長,他自己小學文化,幹個體,有點錢,他的孩子是班裡鐵第一,倒數,各科二三十分。他告訴我,他特別關心孩子,每天都要問問孩子,你快樂嗎?

我想說,這個世界是講平衡的,甘瓜苦蒂,二三十分的成績下,能快樂到哪裡去?


藍藍的天快樂一生


這兩個問題真的一點都不矛盾。知識能改變命運這是大家都認可的。尤其在這個時代知識的重要性不必多說。

那麼我說說幾個案例。我見過一個"神童"他小時候媽媽就逼著孩子學習。5歲學習就要學習到晚上11點。不學習還要捱打。當然學習效果達到了家長的要求。三年級的時候進行跳級到五年級。這樣到了初中。孩子一個偷懶。家長沒有發現。孩子覺得不學習太好了。簡直是天堂。這個孩子最後厭學了。打也沒有用。結果可能而知。

另一個真實的故事。這個孩子有兩個姐姐。父母都是農民。父母知道學習上幫助不了什麼。但是父母給講道理。希望孩子以後不要是農民。父母給孩子買各種書籍。他們的屋子裡隨處可見書本。從小這個孩子的學習氛圍就很好。他也愛玩。但是他知道學習時間就要學習。如此這樣。這個孩子最後考上了清華大學。

很明顯。第二個孩子學習中也得到了快樂。和別的孩子擁有一樣的快樂童年。只不過他有一個好的學習氛圍。學習沒有讓他痛苦。反而能快樂學習。也有學習的主動性。有好的學習習慣。

看到這裡您應該知道。學習和快樂並不矛盾了。主要看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如何正確引導和培養孩子好的學習習慣。






良策之師老馬


【小孩子才做選擇,我們家長要做的是全選】

選擇快樂讀書,快樂成長。

第一,讀書和快樂成長不是敵人。我們完全可以做到快樂讀書,快樂成長。

我們讀了書,我們就“苦”嗎?

顯然不是,讀書不會苦。

苦的只能是“努力”。不想努力,不想認真,不想完成任務,老師批評,家長教育。

所以孩子就感覺讀書苦不堪言。感覺不快樂成長了。

小孩子都有畏難的、懶惰的情緒。這個時候就需要體現我們老師和家長的作用了。

我們的作用應該是給“讀書”包上糖衣,讓孩子甘之如飴。要教育引導孩子。

良藥苦口,但有了糖衣以後,又有多少人會害怕吃藥呢?

我們應該努力做到,讓孩子努力讀書,快樂成長。

第二,什麼是快樂成長?

我不明白快樂成長的標準是什麼?是天天吃喝玩樂嗎?

我認為不是。快樂成長,應該是等孩子成年以後,回憶起小的時候時,不會因為小時候未努力讀書學習而悔恨,不會因為小時候天天吃喝玩樂而懊惱。

第三,如果孩子讀書用“逼”,說明家長真的很無能。

當家長,雖然不需要考證。顯然合格的家長也是需要一些必備的技能的。

這些必備的技能裡,至少應該有一條:會引導孩子快樂讀書,快樂學習😊


賽老師初中數學


讀書和快樂成長難道是相悖的嗎?難道讀書就不快樂了?想要讀書就無法快樂了嗎?

我上面的三連問其實正是在問很大一部分家長,也正是很多家長的誤區。誤區所在就是:以為讀書很令人不快樂。

先從我自身說起,說一下讀書對人的影響。

我不知道從何時起,就受身邊長輩影響,喜歡讀書,慢慢發展到酷愛讀書,就是那種不帶目的的讀,就是想不斷的看到新知識,就這樣伴隨我到現在的不惑之年。

如果你問我讀這麼多書,到底有什麼用?那麼我可以告訴你,用處很大。

多讀書,並且把書讀活,可以使一個人眼界更寬廣,可以使人更有同理心,可以使人把這個世界和社會看的更加透徹,可以使人談吐不凡、氣自昇華。再具體一些,可以分辨人性,交到對自己有益的朋友,可以做到真正的不卑不亢,而讓社交變得更加簡練而遊刃有餘,可以讓你明白,人的命運雖然帶有虛無不可測的因素,但更多的是,取決於一次次你的選擇和對機會的把握中,等等等等。

我對身邊很多成天掛在嘴上,說想讓孩子快樂成長的朋友們說,你以為的快樂,並不一定是孩子必須要選擇的快樂,你以為的快樂難道就是沒心沒肺、虛度每天嗎?那對不起,這只是你強加的觀念罷了。孩子出生伊始,是沒有對這些後天情緒有什麼選擇權的,他們的性格更多的取決於父母怎麼去“做”,而少部分是“說”。他從小就看到喜歡讀書,喜歡音樂的父母,那麼在他心靈裡種下的快樂就是這樣的畫面;他從小看到的是整天打麻將、玩遊戲刷手機的父母,那麼他就會覺得這些才是快樂的。

所以,趕快打消掉替孩子選擇的念頭吧。我對朋友說,如果你想讓孩子快樂並且愛讀書,那麼從自身做起,自己先做一個愛讀書的人,做一個有高雅興趣愛好的人吧,孩子就是你的一面鏡子。

寫到這裡,我突然想起,迄今我在回憶年少時,總有一個快樂溫馨的畫面:我坐在小板凳上,依偎著爐火,邊烤著腳,邊看著書,而母親坐在旁邊織著毛衣,微笑著聽父親給她讀報紙雜誌,偶爾發表一兩句點評,而我,火紅的爐火映著臉龐,感覺天地遼闊,人生愜意。

所以,最後說一下,讀書是讀書,快樂是快樂。這是可以相輔相成的,而不是非要相抵的。



不語三界


其實這是一個讓人矛盾的問題,我的孩子在幼兒園學習,我一直讓他快樂學習,並沒逼他學習以及參加太多的興趣班,慢慢的我發現了一些他和其他小朋友的區別!

和其他小朋友相比,他的笑容是最感染人的,快樂是他最矚目的標籤,和每個小朋友都能成為朋友,即使那個朋友不是同班同學也沒關係。語言發展能力不錯,說話頭頭是道,邏輯能力強得讓人吃驚。自理能力不錯,能自己乾的就自己做,幹不了的也會向別人求助,還會觀察別人怎樣做,下次就會自己做手了。

優點突出吧!可是缺點也同樣讓人頭痛!只都自己感興趣的事用心,導致他的學習能力有很多不足。畫畫沒一幅是完整,字也會不多,兒歌不喜歡唱。導致他成為老師的老大難。

不過,現在我慢慢引導他,糾正他的問題,各方面的問題都開始往好的方向發展。個人感得讀書不能逼,越逼越往壞的方向走。適當的自由,適當的保留孩子的天性,他會有很優秀的特點特長養成;適當的引導會讓他得到更好的教育和成長。


笑忘行者


孩子三歲進幼兒園到研究生畢業25歲共22年的時間,主要的任務就是學習和構建獨立人格。

這個過程中如果輕鬆的優秀,他們將大概率擁有正向善意幽默的三觀,如果努力變優秀,他們會穩重有擔當有責任感,如果努力之後很平凡,不悔此生的他們會淡泊名利心境平和,不努力可以非富則貴的是祖上顯靈,極少數,不在討論之列,如果沒有顯赫家世不努力通常的結果都是貧病黃賭毒娼…,所以要不要孩子努力讀書呢?每個階段人生都有任務,完不成任務的所謂快樂不是掩耳盜鈴嗎?走出父母的庇護,哪一種快樂不是自己努力獲得的?

不能幫孩子想辦法在學習中獲得快樂嗎?一定要繞開人生的任務去享受快樂,這些少年時拖欠的任務對孩子一生的懲罰年邁的父母都無力承擔,你這不是禍害自己的孩子嗎?老話早就告訴我們,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不知道怕的話多看書,或者多看法制節目,看罪犯的成長軌跡。

人生的方向只有上升和墮落,真的沒有第三種的。



姑娘昔歸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你的問題很容易讓我理解成逼孩子讀書孩子就不快樂,不逼孩子讀書孩子就能獲得快樂。我個人認為逼孩子書和讓孩子快樂沒有什麼關係。

首先,孩子都是在學校進行學習的,在學校當中老師也好,他的同學也好都很容易根據一個孩子成績的好壞對孩子進行評價。往往好的成績能帶給孩子很多榮譽和成就感,孩子也會很快樂。

其次,我相信每個人都是有上進心的,孩子更是。可能孩子這一段時間學習有點落後,學習上吃力,慢慢的學不會,這時候孩子形成了一種習得性的無助,更甚者認為自己不是學習的料,開始自暴自棄起來,學習就會痛苦。作為家長,我們放任不管不是毀了孩子嗎?

最後,我們可以慢慢的引導孩子學習,從孩子的興趣入手,讓孩子慢慢的接受學習。慢慢的從學習當中獲得成就感,讓孩子感受的學習的樂趣。

總之,快樂的源泉很多,孩子在學習上或許會感到痛苦,但是生活中還有其他,他的興趣,愛好,一家人的相處,媽媽的溫柔安撫,爸爸的誇獎,都會讓孩子快樂!

不學習不是孩子不快樂的根源,但是學習確是孩子成長進步的基本。不學習我們又要如何在這個激烈競爭的社會立足呢?





桃李天下夢


大家好,我是愛英語的詹蜜Amanda,是從事少兒英語教育,很高興能回答您的這個問題!

首先,要不要逼孩子讀書!

不論作為老師還是作為孩子家長,我們都應該知道孩子在小學期間是學習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處於小學階段的孩子,不像幼兒園時期,主要是以孩子的興趣為主,也不像初中的孩子可以自主的學習!處在小學階段的孩子我們也可以分成兩個階段,一到三低年級階段,這個時期的孩子剛從幼兒園過度過來,開始進入系統的學習,大部分孩子是需要家長一起輔助孩子學習的,我們經歷過這個階段的家長都知道,每天學校哪裡是給孩子留作業,那簡直是給家長留作業啊!每天陪著孩子寫作業,預習,複習,還有一些孩子根本無法完成的作業需要家長去做,真的是頭大,崩潰!但是這個階段一旦你挺過去了,孩子在這個三年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有時間觀念,生活作息良好,那麼未來不只是三年還是初高中,家長會相當省力。好的學習習慣會一生受益。我們不逼,我們是引導!

其次,孩子能否快樂成長。

基於上一條,孩子養成了好的習慣,有家長正確的引導,那麼學習對於孩子將不再是痛苦的事情。我經常聽我同事說他的兒子,由於小的時候學習習慣沒有養好,做事情沒有時間觀念,對初中強度的學習造成了很大的困擾!相反一些學霸你會發現,人家學習好,才藝精,什麼都沒耽誤,傳說中的隔壁老王家的孩子,真的讓人羨慕。你說這樣的孩子不快樂都難!

第三,家長的重要性

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現在我們經常用的詞叫原生家庭!其實,孩子長大能成為什麼樣的人,多半是跟家庭有很大的關係!這裡我們說的當然不是有錢人家或者說高知家的後代!其實只要家長以身作則,引導得當,現在育兒的書籍那麼多,我們完全可以去學習,家長是孩子的一面鏡子,最優秀的家長就是孩子長大後想成為的人,是孩子的偶像,超人!相反,若孩子從小下定決心不想變成父母這樣的人,那麼可想而知,這對父母是不是有點失敗。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點拙見,歡迎大家一起探討!

也可以給我留言,歡迎一起交流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