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一線見真金

大難當前,是“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的時候,也是鑑別一個人真偽高卑的時刻。有的人逆行,有的人逃遁,有的人捨己,有的人營私,在這時候,人們看得清清楚楚。

“我就希望群眾遠離疫情,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我現在最大的心願就是村裡的老百姓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電話那頭的楊施祥說。

今年61歲的楊施祥,是市氣象局的一名退休黨員。在向單位提出申請後,2月2日他從咸寧出發,歷時2個多小時,來到駐點的通城縣嶺源村參加疫情防控。

“您已經退休了,這個時候完全可以選擇待在家裡。”記者有些不解。“我急呀。我是村裡的第一書記,這個時候,村裡的群眾需要我們,我就應該義不容辭衝上去,盡我所能發揮餘熱。”楊施祥語氣堅定。

抗“疫”一線見真金


▲圖中間為楊施祥

進村後,楊施祥便和市氣象局駐通城縣嶺源村扶貧工作隊的隊員們一起,一頭扎進了疫情防控工作中:會同村兩委幹部走訪排查返鄉人員、定時上門測量體溫、對進出人員和車輛進行嚴格管控,幫助村民購買生活物資......他們還利用氣象科普大喇叭,廣播全村,宣傳基本防治知識,動員村民們在非常時期自覺在家,減少外出和串門,不得從事聚眾賭博和聚餐等活動。

在他們的帶動下,村民們也積極參與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來,爭當疫情防控志願者。

“嶺源村現有15個組,居民2960人,各地返鄉人員217人,其中武漢返鄉人員32人,”問及村裡的情況,楊施祥脫口而出。他說自己現在最為欣慰的是,村民們現在對於疫情防控知識都有了一定了解,截至日前,村裡沒有出現一例身體情況異常發燒現象。

“尊敬的黨組織,我是一名共產黨員,特此請戰!”在咸安區,也有這麼一位和楊施祥一樣積極要求“上線”的老黨員。他叫鄧偉,是鹹安交警大隊交通秩序管理股指導員。

抗“疫”一線見真金


▲圖左為鄧偉

今年59歲的鄧偉,是一名有著37年黨齡的老黨員。因長期一線執勤,鄧偉腰椎頸椎勞損,嚴重時都無法站直身體。大隊領導考慮到他身體情況外加歲數較大,一直將其安排到二線崗位工作。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鄧偉坐不住了,他主動向組織請戰一線。經過慎重考慮,大隊同意了鄧偉的請求,至此他開始堅守一線。在執勤中,鄧偉逢車必檢,逢人必測。

接受記者採訪時,鄧偉剛剛換崗休息。由於卡點多,警力緊張,他通常要在崗位上執勤8個多小時。隔著話筒,記者能感覺到他此時的疲憊。

“身體吃得消嗎?”記者問。

“說不累是假的。但國家有難,匹夫有責。現在疫情這個情況,我應該站出來去守護人民群眾的健康與安全。如果只顧自己,算什麼共產黨員,怎麼對得起群眾的信任。”鄧偉說。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像這樣的主動請戰、戰鬥在疫情防控一線的老黨員還有很多很多,他們已成為我市疫情防控戰線上一道靚麗風景線。

“我一直都在這裡,有事就找我。”

新冠肺炎疫情嚴峻,眾多醫護人員成為最美“逆行者”。市中心醫院感染科主任朱儁就是其中一位。

2月6日上午11點50,記者在感染科整整等待了近三個小時,才見到了已經緊張工作了一上午的朱儁。“注意消毒和清洗。”朱儁一邊走一邊叮囑著其他參與搶救的醫護人員。

作為市中心醫院傳染病救治專家,朱儁曾參加過抗擊非典(SARS)、禽流感、甲型 H1N1 流感、手足口病等傳染病疫情的工作。2017年朱儁因病做了右上肺肺葉切除手術,日常需要藥物維持肺功能,一到氣溫降低,有所勞累,朱儁身體就出現不適。但當1月19日,科室首例疑似病例出現時,朱儁義無反顧的衝到了一線,“只要做好防護,科學應對,沒有什麼可怕的。這個時候,是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的時候。”

沒有特效藥,防護品緊缺,發熱病人扎堆……既要管理科室、治療病人,還要參加會診,困難、壓力和風險巨大。朱儁有時不得不增加改善肺功能藥物的服用量和頻次,才能以最好精神面貌和工作狀態帶領科室黨員和醫護人員輪番上陣,全力救治患者。為了給年輕醫護人員加油鼓勁,她對科室人員說:“我一直都在這裡,有事就找我,我給你們坐鎮。”

“我一直都在這裡,有事就找我。”這句話沒有華麗的辭藻,卻給人以溫暖、信心和力量。從年前開始,朱儁沒離開過崗位,除了離開病區睡覺,她一直待在患者身邊,做到需要即到。

一直守護著患者的還有鍾俊芳。

抗“疫”一線見真金


▲圖為鍾俊芳

穿著笨重的防護服和大膠鞋進入病區,戴著護目鏡、口罩及兩層無菌塑膠手套為病人進行抽血、打針,與病人大聲交流......等所有床位的病人全部收滿往往要5、6個小時,在這期間,不吃不喝不能上廁所。一圈下來渾身溼透,護目鏡全是水霧,最後累得聲音嘶啞,腰都直不起來了。

這是咸寧市第一人民醫院呼吸內分泌科護士長鍾俊芳這些日子的工作寫照。

咸寧市第一人民醫院作為咸寧城區唯一一家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院,專門收治確診病人和疑似病人。首個隔離病區改造完成後,呼吸內分泌科護士長鍾俊芳連夜做好病區收治病人的各項準備工作,並第一個進入隔離病區護理病人。“我既是一名共產黨員,又是呼吸科的護士長,我不先上誰先上。”鍾俊芳說。

“不計報酬,無論生死!”沒有人生來勇敢,但因為被需要,有一群人選擇了逆風前行。

“這種特殊時期,還是我留在這裡更合適。”

1月30日,正月初六,咸寧城發集團扶貧工作隊駐通山縣南林橋鎮高橋村第一書記傅韜鋒和隊員一起,帶著想方設法購到的口罩、體溫計、消毒液等防疫物資趕到扶貧點。入村後,他們馬不停蹄的開展防疫工作。也就是從那天起,傅韜鋒就一直奮戰在抗疫一線,在沒回過家。

抗“疫”一線見真金


▲圖中為傅韜鋒

記者聯繫到傅韜鋒時,是晚上7點多,電話那頭的傅韜鋒正和同事在開展夜間巡查。他告訴記者,這段時間他們每晚6點多就到村裡開展巡查,目的是防止出現聚餐、打牌、聊天等集聚性活動,整個巡查結束一般要到9點以後了。

在交談中記者瞭解到,考慮到傅韜鋒雙親都已七十多歲,孩子還不到三歲,愛人一直在防疫宣傳一線,出於關懷,集團領導曾多次徵求他的意見,想讓他暫時回到城區,但傅韜鋒每次都果斷拒絕了。

“就不想家裡人嗎?”記者有些不解。

傅韜鋒說,“想啊,怎麼不想,每次跟孩子視頻,都很想抱抱她。但在這種特殊時期,不管誰來都有一定風險,我已經在這邊工作了這麼長時間,各方面情況都瞭解,還是我留在這裡更合適。”

“有家不回”“晚上村裡轉”。像這樣“不願宅在家裡”的遠遠不止傅韜鋒一人。市司法局黨員志願者張奇就是個“宅不住”的。

1月30日市司法局應上級黨組織要求,要招募志願者參與一線聯防聯控工作。張奇看到後,主動報名加入到第一批志願者隊伍中。

“作為黨員,關鍵時刻要衝上去,要為群眾做點事。”他在黨支部的微信群裡這樣留言。

2月5日,張奇值夜班到晚上10點,當得知執勤點缺人的消息後,他主動補位,第二天一大早就出現在值勤點上。寒風冷雨,沒有雨傘、帳篷,他就在小吃店的屋簷下冒雨值守。嚴格做到對外來車輛和人員一律禁止出入,對相關人員出入進行體溫監測,對進出時間、外出地點等信息進行詳細登記。

抗“疫”一線見真金


▲圖為鄧偉張奇在給小區消毒

在得知同事因身體原因無法繼續堅持樓道消毒任務後,張奇又主動請纓把長安小區疫期消毒的任務接了下來。長安小區是老式居民樓,樓房沒有安裝電梯,他揹著滿桶的消毒液來回穿梭在六棟居民樓之間,仔細噴灑每個角落,汗水浸透了他的衣服。司法局有幹部在信息群裡感動的留言:“溼透衣衫,滅透病毒,暖透人心”!

“大事難事看擔當”。截至日前,全市共有43179名機關企事業單位黨員幹部深入887個村10201個小組,173個社區1369個網格小區開展志願服務活動;成立了1351個臨時黨組織(7個黨委、1個黨總支、1199個黨支部、144個黨小組);火線入黨的37人,259人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疫情防控正處於膠著對壘狀態,許多黨員幹部正在經受考驗。他們堅定地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線,成為群眾的貼心人和主心骨。但也有極少數黨員幹部不敢擔當、作風漂浮,甚至失職瀆職,臨陣脫逃。

1月28日,崇陽縣督查組對高梘鄉石咀村等地落實疫情防控工作情況進行抽查檢查發現,高梘鄉存在作風不嚴實,預防和控制措施不細緻,少數黨員幹部值守脫崗等問題。1月30日,經崇陽縣紀委研究並報縣委同意,對高梘鄉黨委書記吳齊林給予誡勉談話。

2月2日,通山縣督查組發現該縣廈鋪鎮衛生院未嚴格執行發熱病人上報報告制度,導致一名發熱病人脫離監測,處於失管狀態,存在嚴重的交叉感染隱患。該院院長阮志剛履行疫情防控工作不力,對此負有直接責任。2月8日,阮志剛受到黨內警告處分。

2月6日,因在疫情防控關鍵時期,不向組織請假報備,不按要求報告個人去向,嚴重違反組織紀律;罔顧鎮黨委政府三令五申要求,不履職盡責,擅離職守,臨陣脫逃,嚴重違反防疫工作紀律。通城縣雋水鎮寶塔村黨總支書記黎錦林被撤銷黨內職務。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疫情防控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也是檢驗黨員幹部的黨性原則、大局觀念、奉獻精神和擔當意識的試金石。關鍵時刻,共產黨員和幹部要接受住檢驗,試出“硬核”擔當。“戰時狀態決不能當逃兵,否則就會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記者:王慶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