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日記|這些天只有一個信念,就是“勇往直前”

戰疫日記|這些天只有一個信念,就是“勇往直前”

除夕夜,上海136名醫務人員組成的醫療隊,緊急馳援武漢,全力支援武漢開展醫療救治工作!大年初四,本市第二批援鄂醫療隊再次啟程。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呼吸科護士長甄暐就是其中一位白衣戰士。2020年2月13日,連續忙碌多天後,她從前線發來了戰“疫”日記。

战疫日记|这些天只有一个信念,就是“勇往直前”

═ 第二十天

轉眼,來武漢20天了。

還記得第一次穿上防護服,打開隔離門的那剎那,腿上的傷痛、防護服的不適等都被忘卻,緊張、害怕、焦慮、擔憂……一切的一切都隨著那扇門的打開,被拋擲腦後。

那個時候,只有一個信念:勇往直前!在這裡,一位護士大多要看護四至五位重症患者,每天都是高負荷量的工作,連為患者進行一個簡單的翻身,都需要花費比以往多一倍的時間才能完成,這不僅是對專業能力的考驗,更是對體力的極大挑戰。

除了常規的基礎護理、生活護理、治療外,隨時還需要搶救患者。每次協助做完氣管鏡下插管或者纖支鏡下吸痰,衣服就會從裡溼到外。但為了減少防護服的使用量,工作時不吃不喝不上廁所,靠毅力堅持八個小時。

從上海到武漢,改變的是工作環境,不變的是大家救死扶傷的初心。在完成每天的護理工作後,我們還要繼續召開工作會議,做大量的溝通和協調工作,制定相關的工作流程制度,工作結束後回到酒店,有時早已過了晚餐時間,只能吃兩口泡麵充飢。

雖然穿著防護服、戴著手套和護目鏡,似乎拉開了與患者之間的距離,但是阻隔不了大家對患者的關懷。每當看到患者有些焦慮,我會拉著他們的手,告訴他們“都會變好的,不要怕,我在這裡”“有我們陪著你們,我們一起努力渡過這個難關”,有的患者一直說“謝謝”,有的還會流眼淚。

從投入戰疫以來,有時候甚至連每天定時給家人報平安這一簡單的事情都無法完成。在夜深人靜時,才偶爾有空給家人道一聲平安。而這時,最令我掛心的9歲兒子,卻早已進入夢鄉。經常是通過視頻看一眼兒子睡著的模樣,和家人沒說幾句話,自己拿著手機就睡著了。

有一次,與兒子視頻時我被感動了。“媽媽加油!武漢加油!”這短短的幾句話,我被感動了,家裡那個往日一生病就要找媽媽的小男孩,也在不知不覺中長成一個小男子漢,為我在加油鼓勁。

特殊時期,在守護親情與抗擊疫情面前,我只能選擇後者。在這場與病毒鬥爭,與時間賽跑的戰役中,我們會勇往直前!武漢,加油!

战疫日记|这些天只有一个信念,就是“勇往直前”

★ 個人檔案 ★

她是妻子、是母親、是女兒、更是一位醫務工作者,她就是上海市第一批援鄂醫療隊護理組組長、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呼吸科護士長甄暐,一位逆行而上的“戰士”。

甄暐始終將護理品質改進放在首位,她負責的品管圈項目曾獲上海市醫院品管圈項目優秀獎,在她的帶領下呼吸內科病房曾榮獲上海市青年文明號。

執筆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顧金華

战疫日记|这些天只有一个信念,就是“勇往直前”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顧金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