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進、五不出”達州大竹縣“硬核”措施助力“社區保衛戰”

“除應急、搶修外,外來人員、外來車輛、不帶口罩一律不進;非緊急情況、非採購急用物資、非工作公務、不到隔離期、不戴口罩,一律不出。……” 2月10日,在四川省達州市大竹縣城各居民小區,處處都能聽到喇叭滾動宣傳“三不進、五不出”的封閉管理規則。

社區是城市治理的最小單元,做好社區防控是打贏“戰疫”的基礎。2月6日以來,大竹縣應急指揮部在發佈村社區居民小區封閉管理通告的基礎上,責成縣住建局牽頭,相關街道社區、部門單位協作,形成了三方聯動,督促指導居民小區嚴格把好“防疫第一線”,為打贏社區保衛戰提供可靠保障。

小區居民不用慌,物業把好“安全門”

“我們已經封閉了部分道路,設置了卡點,對來往人員進行了嚴格的管控。對小區每戶發一張出行卡,每三天才能出一次。目前,小區的人員出入有序,做到了指揮部提出的 ‘三不進、五不出’要求。”說起怎樣做好小區疫情防控,東湖灣小區物業公司代表葉國琪很有一套。

在大竹城區有物業管理的各小區,“三不進、五不出”的封閉管理迅速落地見效。小區物業派人在門崗處輪班值守,每天對來往業主進行體溫檢查和登記工作,嚴格限制小區進出車輛,對外來人員進行全面排查管控,對小區電梯、樓道、單元樓棟、垃圾桶、出入口等公共區域每日進行至少兩次全面消毒。

小區如此管控,其效果怎樣呢?業主們也有話說。“我們小區的管得非常到位,從消殺到人員排查,再到進出人員的管控都非常嚴格。讓我們業主很有安全感,大家對他們的工作都很支持。”東湖灣小區業主黃竹明很欣慰。

為解決嚴控下的居民生活需求,大竹縣還指導部分小區物業還取“線上+線下”模式,為業主提供生活類商家聯繫方式,引導業主不出門採購生活物資;幫助小區內業主代理繳納房屋按揭款、水電氣費……有效保障了“三不進、五不出”之下市民的居家生活。

沒有物業怎麼辦?志願者、黨員齊上陣

“大娘,你這是要出去幹嘛?”“小夥子,我出去買點菜,我戴了口罩,不礙事。”13日上午,大竹縣委宣傳部工作人員王善琳準時來到新華社區“上崗”,剛戴好袖標便遇見出門買菜的社區居民烏君蘭。

“小夥子,看你面生,不是我們社區幹部哦?”“大娘,我是縣委機關的幹部,來社區幫忙。”王善琳一邊說,一邊引導她進行登記。

“多虧你們!這片都是老樓,這麼多的出入口,社區幹部哪忙得過來。”烏君蘭說,“我這次多買點菜,能少出門就少出門,配合你們的工作!”

在大竹城區,部分老式居民樓沒有專業物業進行管理,出入口較多,人員管控難度大,僅靠街道社區力量難以維持。針對這種情況,大竹縣組織各鄉鎮、街道在充分運用社區工作力量的同時,積極發動居民志願者、“雙報到”黨員參與小區防控工作。縣委組織部下發了《關於有序推進“雙報到”活動構建群防群控體系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通知》,全縣2000餘名機關黨員幹部迅速充實到社區防控第一線。

“有了機關幹部這批‘生力軍’的加入,一些社區居民也志願加入防控工作。目前我們社區的所有小區、居民樓全部按照‘三不進、五不出’要求管控到位。”新華社區黨委書記唐廷全說。

“三不進、五不出”措施得到了竹城市民的理解和支持。“為了我們的安全,物業保安和社區幹部從早忙到晚,很辛苦。我堅決支持他們,擁護他們。”東湖灣小區業主王善鳳說,“我們大家一起努力,一定能保護好我們的小區。”

(程一凡 王達 魏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