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北大荒”十項預案措施“防疫情保春耕”

  中新網黑龍江新聞2月13日電(嚴璐璐)時值全國疫情防控進入膠著對壘狀態的關鍵時刻,為保障新冠肺炎疫情Ⅰ級響應期間春耕生產有序開展,一手抓防疫不放鬆,一手抓生產不動搖,結合墾區實際,研究制定“防疫情、保春耕”十項措施。

  一、強化組織協調

  提高站位,高度重視“防疫情、保春耕”工作,做到早謀劃、早部署、早啟動,切實加強對備春耕工作的組織領導,一手抓防疫不放鬆,一手抓生產不動搖。充分發揮集團組織化、規模化、機械化、科技化、信息化優勢,利用數字農服平臺,採取視頻會議、OA辦公等線上系統,佈署安排相關工作,及時反映並指導抗擊疫情、保障生產等重點工作動態。

  二、創新職代會形式

  在當前疫情防控不允許大規模人員聚集形勢下,沒有召開職代會的65家農(牧)場,應積極與上級工會組織請示溝通,採取線上和線下兩種方式,儘快召開職代會。一是通過手機客戶端,採取集團OA會議系統、騰訊免費會議系統、微信群等形式,不見面、不聚集,召開“雲”上職代會,在網上進行資格審查、提案徵集、報告討論、草案表決、提案解答等各環節;二是按照“合規合法、簡化流程”的原則,將各項議題、決議草案下發到代表手中,線下討論、表決。

  三、依規開展土地發包

  改變傳統土地繳費和發包形式,充分運用好互聯網、手機等手段。承包關係沒有變化的種植戶,通過“網上辦、錯峰辦、預約辦、代理辦”等形式,採取微信轉賬、網上銀行轉賬等方式繳納承包費,疫情解除後簽訂承包合同;上一年度承包關係解除的耕地採取網絡形式發佈承包方案並開展發包工作。身在異地的承包戶,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本著“早返場、早隔離、早出工”的原則,居家隔離時間不少於14天;積極引導其土地流轉;依靠“親朋好友協助、家庭農場互助、管理人員幫助”等方式,解決用工問題,做到不誤農時。

  四、統籌解決春耕資金

  大力拓展銷售渠道,引導農戶儘快銷售手中餘糧。積極與涉農金融機構協調,簡化貸款流程,優化放貸服務。一是尚未辦理貸款手續的農戶,引導其對接線上化、數字化、系統化工作開展較好的金融機構,辦理貸款;二是春節前已辦完貸款手續的農戶,由各級積極溝通銀行部門,通過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渠道發放貸款;三是各級積極協調銀行部門,對於歷年能夠按時還本息且貸款額度不增加的農戶,通過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申請、審批、發放貸款;四是協調銀行部門,對於信用等級評定優秀且連續兩年按時還本息的優質農戶,可適當增加貸款額度。減少人員接觸機會,保證春耕生產資金需求。

  五、保障春耕物資供應

  各級要積極協調肥料、種子、石油等部門,加快籌集化肥、農藥、種子、柴油等農資貨源,積極組織種植戶進行線上訂購農業生產資料。按照農業農村部要求,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要積極對接相關政府部門,開具證明材料,暢通物流渠道,確保生產資料及時到場到戶。

  六、加快清雪扣棚工作

  做好體溫檢測、口罩佩戴、消毒滅菌等疫情防控工作,確保疫情防控和春耕生產兩不誤。組織農戶有序下田、分時出工、分散作業,避免人員大規模集中,加快苗床清雪扣棚。全面推廣應用電動播種、軌道運輸、無人機作業等先進技術,減少用工需求。

  七、做好農機檢修準備

  強化個人防疫措施,協調農機企業做好零配件儲備供應,組織種植戶採用網絡、電視、自媒體等多種手段,以視頻、講座、連線等多種形式,指導種植戶對自有農機具進行檢修保養。集中停放的大型農機具要組織檢修人員錯時檢修,做好疫情防控。認真落實農機購置補貼等支農惠農政策,採取網絡申請方式,實現不見面辦理補貼,保證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施到位。

  八、提早制定用工預案

  針對疫情延續期間可能造成農業生產用工難問題,要統籌解決好長工與短工、外來工和本地工的問題,短工作業避免使用外來人員,鼓勵種植戶之間結對互助,組成生產聯合體,減少僱工人員。提早預訂異地用工,避免“用工荒”和用工高價,加強僱工人員的內部防控管理,做好口罩佩戴、體溫檢測、消毒消殺。儘量避免從重點疫區僱工,積極開展個人防護培訓,提高疫情防控意識。

  九、科學開展技術指導服務

  組織專家制定適合本地技術指導意見,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微信等手段,及時開展在線培訓、在線指導、在線答疑、在線宣傳。同時創新農業服務方式,採取電話聯繫、視頻聯線、微信發佈等方式加強對農戶指導,幫助解決相關問題。

  十、狠抓防災減災落實

  密切關注春季重大天氣變化,及時傳達重大氣象信息,推進科學防災,重點防“春寒”、防春旱。防止局地春旱發生,乾旱地塊抓住時機進行鎮壓保墒,鎮壓提墒;做好灌溉設施的維護管理,確保正常運行;合理調度水源,積極攔蓄桃花水,增加庫、壩、塘、池蓄水量,確保春耕用水需求。去年秋澇嚴重、冬雪較大的單位,提早組織耙雪散墒,堅持散表墒、蓄底墒、巧調墒相結合,確保高質量完成春播工作。(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