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週2月17日企業若復工,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白洋花


我覺得幾號復工很重要,一旦復工後疫情大面積擴散怎麼辦?出現感染者怎麼辦?感染疫情死亡了怎麼辦?這個應該值得思考吧!


冬少帥吉祥


我認為利大於弊,首先從我所在的地方長春市,我們公司已經在2.10號開始復工,公司對於復工做了很多詳細的方案,還有政府也非常支持復工,我們每天進公司門口需要測量體溫,上午在測一次,下午測一次,上午消毒一次,下午消毒一次,每人2天發放一個KN95口罩,公司為了防止吃飯期間聚一起,現在發放間餐,在測量體溫超過37.2時,直接進行隔離,然後送去醫院就醫。社會經濟還需要發展,現在除了湖北省之外,其他地區發病率已經得到有效控制,可以陸陸續續復工,長春公交公司實現了實名坐車,在哪上車,在哪下車,清晰明瞭,我認為大部分企業可以開工,開工的同時做好員工防護,做好消毒,問題不大,以上僅是個人觀點,謝謝傾聽!


梁山好漢


我認為利大於弊。

我所在的杭州,已經有不少企業已經開工。企業要復工,不單單是企業的事情,也會影響到相關的交通,餐飲服務公司。現在還有很多小區不讓外來人員進入,需要復工證和健康證明才可以。

所以企業復工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就是員工可以正大光明地返回所在地,不用被卡殼了。

這個春節,真的把很多人閒壞了。很多人包括我迫不及待回到工作地上班,在家主動隔離了20多天,都快憋出毛病來了。

企業全面復工之後,員工收入迴歸正常水平,企業也開始運營,找工作也會方便許多。現在因為很多企業不能復工,不能正常開展招聘面試工作,對中小企業傷害非常大。

雖然在疫情防控面前,企業經營也要讓路。最近幾天看新聞,浙江省的數據已經基本穩定,希望大家早日開工,早點掙到錢。

我是江少,職場領域優質創作者,歡迎點贊關注留言,一起在這個功利的世界做個有錢人。


江少


我認為是利大於弊。

復工時間一拖再拖,從原本2月3日推辭到2月10號。現在又把復工時間推遲到2月17日。如果2月17日可以正常復工,當然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現在每天都會有朋友跟我抱怨說延遲復工後對他們收入影響非常大。本來很多人都是月光族,有不少每個月需要交房貸車貸的朋友現在沒得復工,如今正為房貸車貸發慌。

所以,2月17日如果可以正常復工,對於減輕房貸車貸壓力勢必很有幫助。

另外,復工時間的延遲也讓大家衣食住行非常不方便。

以快遞舉例。現在快遞公司沒正常復工,我們正常網購都沒辦法進行。

年前買的商品,現在隔了差不多一個月依然沒辦法發出來。

如果還繼續延遲復工,那堆積的商品越來越多,恢復正常的時間只會一拖再拖。

回想起過去正常的日子,如今疫情影響讓人實在難受。企業可以正常復工,也是預告著這次疫情可以慢慢消失,因此2月17日可以正常復工,肯定是利大於弊的。


好,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希望對你有啟發。

關注@華迪說,每天與你分享職場、銷售思維與方法論。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歡迎點贊,評論,轉發。

華迪說


2月17日企業若復工,它的利弊關係應該從不同的兩個方面來比較。


一、對於企業的經營來講,當然是利大於弊,因為不復工,企業就要停產,而停產必然影響企業的效益。眾所周知企業就是靠生產產品來換取利潤的,長期不生產就會造成企業資金週轉不靈,從而資金鍊斷裂,企業破產,因此停產給企業造成的是滅頂之災。

然而,當下疫情嚴重,企業復工困難重重,而且一兩個企業復工,是不能使整個經濟體系運作起來,必須全社會絕大多數企業全都開工,經濟才得以復甦,才能回到正常的軌道上。就像我們企業是實體經濟,自己復工,但生產產品需要原材料,如果生產原材料企業沒有復工,那麼我們企業一樣不能運轉,可見社會是一盤棋,每個棋子之間都是有關聯的。

二、從目前的疫情來講,肯定就是弊大於利。因為這次的病毒傳染性很強,簡直就是防不勝防。企業復工後,人員聚集、人口密集度增大,企業裡很多東西都是公用的,比如飲水機、衛生間,小到電燈開關、門把手、電梯按鈕,同事之間的互遞材料、公用的觸屏儀器等等,幾乎企業的每一項都是人與人之間交融的焦點,因此就加大了傳染的幾率,如果有一人感染後果不堪設想,因此復工對疫情的控制不利。


資深機械工程師


1、就企業及經濟發展來講,利大於弊,停業對於很多中小企業來講,無異於直接的經濟損失,開始營業至少能夠好轉;

2、就就業人員而言,開始營業意味著開始工作,即能享受正常的薪酬,對於一些人來說,求之不得;

3、就社會而言,增加了人員流動及人員聚集,提高相關風險,弊大於利。


Z先生7104


我認為利大於弊,在家休息的時間夠長了,該出來透透氣了。

原本的春節假期是1月24日-1月30日,後因疫情緣故延長到2月10日,緊接著很多企業根據實際情況,再次延長至2月17日,這麼算下來,很多人的假期長達一個多月了,差不多休息夠了。

從疫情的角度來看,這幾天的確診人數已經連續下降了,2月13日湖北有一個爆發性的增長,但這是由於換領導了,報表格式可能調整了一下,數據出現爆發性增長很容易理解。

再來看看企業,因為疫情很多企業損失巨大,尤其是服務業,包括旅遊、餐飲、商場等,社會停擺1個月了,再這麼停下去也不是個事兒,每天的經濟損失巨大。

在不到一個月的時候,很多企業就扛不住了,有的乾脆倒閉了,有的只能發基本工資,有的號召員工一起共渡難關,休息期間放棄工資收入,等等。

政府機關也為此出臺了相關政策,保證企業的順利過渡。如果社會長期停擺下去,一旦出現連鎖反應,企業倒閉,員工失業,造成的社會問題不比疫情帶來的問題小。

當然2月17日企業復工,也並非是正常上班,只是不能讓社會繼續停擺下去了。復工之後的各種防護措施,管理措施要嚴格到位,隨時監控疫情的變化情況。

這對企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員工在公司中的辦公距離,用餐距離,上下班體溫監測,等等。

對於個別疫情較為嚴重的地區,2月17日復工顯然不太可能,他們也許還需要1個月的時間。

雖然復工之後有一定的風險,但我相信,只要大家能夠一起努力對抗疫情,用不了多久一定會戰勝病毒。


八魚先森


我認為利大於弊

1.除湖北,其他省份疫情基本控制住了,早復工,早生產,社會才能正常運轉,因為各個行業相互牽連

2.復工不等於不防疫,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再給10天還會有確診病例,難道繼續停工停產,03年最終也沒有有效藥

3.現在來看除湖北其他省份致死病例低,屬於可控範圍,只要防疫不放鬆,應該問題不大,復工不等於不防疫,做好防疫工作

4.停工代價太大,大到國家,小到老百姓,不能就這麼拖下去,也不是辦法,房貸、車貸、房租、孩子上學的學費等等,需要錢的地方太多,不要說要錢不要命,活著沒錢更痛苦。

說的有些偏激,一家之言,歡迎批評指正。[捂臉]


你瘦了哦


從這幾天的疫情數據來看,2月17日復工的話只要防護到位基本問題不大,但這只是指湖北意外的地方。湖北省意外地區人員的無論從疑似病歷還是確診病歷人數都是從下降趨勢:890例(3日)、731例(4日)、707例(5日)、696例(6日)、558例(7日)、509例(8日)、444例(9日),381例(10日),377例(11日),312(12日)。全國雖然每個省均每天都有爆出疫情,但是從各個市縣看,許多縣市已經持續一週時間未出現確診或疑似病歷,到17日相當於自我隔離14天的週期,包裝這些縣市可以從疫情區剝離出來。現在實行復工前必須的自我隔離14天有效的降低,工作人員的傳的可能性。以上看復工的可實施性是沒問題的,弊病是較小。

再從疫情的方面看,疫情對我們生活衝擊比較大。就拿口罩來說,我們國家口罩生產量佔世界50%左右,因人員在家裡面隔離,再大的產量也無法開啟,就會造成口罩慌。在生活方面也有,這些物品從哪來。另外一個方面,我們長期不上班,還會涉及到收入的問題,所以我們想要有收入,也需要通過工作來解決。

所以從大的方面來看,總體人們都是希望社會在抗疫情的同時,要逐步逐步的迴歸正常。

迴歸正常要滿足一定的條件,包括你辦公的條件,復工後還有人員排查、衛生條件、復工方案都滿足的條件下才能有序復工。這樣一個做法某種程度上也為我們社會傳遞一種信積極的信號。如果我們永遠是一種封閉的隔離的,我們停工,傳遞的信號是消極。所以至少通過這種方式,它也向我們市場、向我們社會、個人傳遞一種信心。

所以17號開工節點是比較合理的,也是我們後方為湖北抗疫情的好的信息。



潛行開鎖者


疫情還沒結束,最近這個新型冠狀肺炎鬧的比較厲害,而企業又馬上面臨復工潮,很多人私信問 : 有沒有必要單獨為了這個肺炎,去買一份保險,包括在疫情期間,有些保險產品炒作的很厲害,在這裡跟大家提醒一下 : 首先這個疾病在1月21號的時候已經被國家納入到了法定傳染病,1月27號的時候國家醫保局也下發了正式的文件,把報銷範圍從確診患者擴大到了疑似患者,也就是說目前不管是已經確診的患者,還是疑似病人,所有的治療費用都是由國家來承擔,基本上我們自己不用擔心治療費用的問題,

在這次疫情中,炒作最為嚴重的就是百萬醫療險,但你要知道醫療險本身就屬於報銷型、補償型的險種,在國家已經把所有的治療費用都給兜底的情況下,保險公司還報銷什麼呢?所以可以說,不管是確診患者,還是疑似病人,這次疫情期間的治療費,基本上是用不到商業險去報銷的;

另外在這次肺炎中,有其他一些狀況可能會用到保險的情況,比如說重疾險,肺炎本身它是不在重疾保障範圍內的,這一點一定要搞清楚,但如果後續出現了一些相關的、達到了重疾理賠標準的一些疾病,比如說深度昏迷,或者慢性的呼吸衰竭等等,那麼可以按照重疾的條款來進行賠付,但是必須要達到重疾的理賠條件,所以概率並不是特別的高,

另外,如果說在肺炎中身故了,那麼可能會用到壽險,因為壽險,無論是意外身故還是疾病身故,壽險都是可以進行理賠的;再有就是意外險,對這個肺炎起不到什麼作用,以上是關於此次肺炎涉及到的一些保險方面的問題;

其實每次有重大疫情或者突發事件的時候,保險方面的炒作都會很厲害,但是我希望大家可以理性看待這個問題,沒有必要因為恐慌而盲目的去買保險,長期以來,我國民眾的保障意識是被突發事件嚇出來的,比如當年的非典,今天的新型肺炎;幾個月前的無錫高架橋坍塌,前幾天的科比去世......

這些事件會短時間內給我們極大的觸動,讓我們忽然覺得,自己需要一份保障,但問題是,這種被嚇出來的消費衝動,是不健康、不理性的,很容易讓我們做出錯誤的保險認知和購買決策,買保險是一件理性思考後,再做決定的事情,我們需要保險,不是因為這次肺炎,不是因為科比去世,不是因為突發事件,而是我們確實面臨風險.....

再有,目前這個患病的人數還在增加,目前來說保障我們最好的辦法還是出門戴口罩以及儘量不出門,一定要注意保護好自己[碰拳][碰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