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德國的聲音:“疫情面前,我們都是中國”

“此時此刻,面對疫情,我們都是中國!I am China!”近日,一段德國小夥為武漢加油的視頻在網絡上不經意間走紅。視頻的主人公Tobias Dominiczak是一位來自斯圖加特的工程師,同時也是一位網絡視頻博主。

來自德國的聲音:“疫情面前,我們都是中國”

託比(Tobi)用 “#I Am China”的標籤在社交媒體平臺發佈了一段視頻。在視頻中,託比對針對中國人的不理性甚至種族主義言論和行為,表達了自己的遺憾和不滿。他用客觀的分析告訴世界,中國為防止疫情蔓延作出的努力史無前例,值得點贊。為此,他呼籲全球各地的人們共同抗擊疫情,抵制歧視。

“任何中國人都無需為自己不是‘病毒’而作辯解!中國人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防止新型冠狀病毒的全球性爆發——而這應該成為他們被排斥和被歧視的原因嗎?我再也看不下去了,而這也是我能做的一份貢獻。”託比對《北京週報》說。

“中國徹底改變了我的生活”

事實上,託比成為視頻博主不過才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去年,他與妻子及一位朋友一拍即合,決定拍攝一檔名為“嘿!託比”(Hey! Tobi)的短視頻系列節目,目的是向中國人介紹德國——以及讓德國人看到真實的中國。

而這一切則源於他過去在中國的生活。

2010年,託比曾到清華大學留學。據他回憶,在中國,他留下了許多美好時光,結識了不少熱情友好、樂於助人的中國朋友,這一切都深深地埋藏在他的心裡,不曾忘記。也正是在那裡,他與他的山西妻子結緣。

正是因為這些經歷,讓自己更能理解中國人,託比說:“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就是個中國人!”

然而回到德國後,他卻看到,不少德國人眼中的中國形象跟自己所認識的那個國家有很大的出入。從那時起,他便努力嘗試拉近兩國人民之間的距離,增進雙方的瞭解。

在託比看來,對他人生活的獵奇心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為此,他決定通過拍攝一些接地氣的視頻來向兩國民眾展示真實的對方。因此,隨便打開託比在任意一個社交媒體的賬號,你會發現既有“德國高速限不限速”“啤酒節套路”等普及類視頻,也有“教女兒包中國餃子”“父子挑戰做中國菜”等體驗類視頻。而讓託比特別得意的一期視頻則是他帶著自己的父親製作德國酸菜。通過這集視頻,中國網友發現兩國酸菜製作方法大同小異。“我們的日常生活及我們各自面臨的問題往往幾乎沒有什麼不同。如果我們能更好地瞭解對方,也會由此拉近心與心之間的距離。”託比說。

據託比介紹,如今視頻拍攝已漸入軌道,每週會推出一到兩集。目前已經拍攝製作了50多個視頻,話題涉及兩國文化的方方面面。

多一些同理心,少一些偏見

在“我是中國”視頻裡,託比特別提到,中國人民正在竭盡全力防止疫情的全球性爆發,他們採取了大規模的防護措施,在創紀錄的時間內建立醫院收治病人,交通和商業活動都受到了嚴格限制,人們待在家裡保護自己和家人。在這種情形下,歧視和排斥不應成為討論的話題,他說:“讓我們共同對抗病毒,而不是對抗人類!”

視頻中除了託比,還有另外12個德國人一起向觀眾喊出“我是中國”的口號。據託比介紹,他們都或多或少與中國有些聯繫。

來自德國的聲音:“疫情面前,我們都是中國”

柏林茶文化節創始人亞歷山大·路德維希曾在中國長期生活過,對中國有著特殊的感情,最近也在一直關注著疫情。他告訴《北京週報》,此次疫情是一次巨大的挑戰,但絕對不只是屬於武漢和中國。他說,看到中國大力採取措施抗擊新型冠狀病毒,中國民眾團結一心、堅強面對,自己非常感動。“重要的是,我們人類要共同面對。”他說。

除託比之外,在中國生活的其他幾位德國博主也紛紛通過視頻發聲。其中一位便是在中國社交網絡上擁有數百萬粉絲的阿福。為了讓更多的人瞭解真實情況,阿福特意錄了一段英文視頻,題目是“我們要對抗的是病毒,不是中國”。他呼籲,作為世界公民的我們,面對疫情應該要齊心協力在一起,“我們需要多一些同理心。”

對此,託比也持有類似的看法。“只有當我們多一點相互瞭解和理解,我們才會對彼此產生更多的同理心,而且只有這樣,誤解才會越來越少。”他對《北京週報》說。

“只有齊心協力才能贏得抗擊病毒的鬥爭,而在這段時間裡,任何人都可以為此做點什麼。我希望大家都能意識到,此次疫情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不是中國的。”託比說。

未來,託比希望能繼續挖掘更好的話題,拍攝有趣的視頻。“網友的反饋激勵著我們,是我們的動力。”他說。

(《北京週報》記者 尉紅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