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處理好與孩子溝通的關係?

洋漂亮


不光是家長和孩子間,就包括成人間也會這樣。這不是溝通的問題,而是想法的問題。比如兩個人,舉例說兩個同事,同在一個辦公室,誰都看誰不順眼,就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小事經常吵架。在我們看來,他們吵架的事就不算個事,可他們卻會鬧得不可開交。而看不順眼的原因就是意識形態不一樣,對事的理解不一樣。

反過來說家長和孩子吵架,也是對事情的理解不一樣。那麼現在就剩下如何保持思想的一致。家長首先得先學會用孩子的方式去說話,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我們都是那個年紀過來的,應該能體會那個年紀在想什麼,在乎什麼。然後,在孩子面前表現出對他的理解。之後,孩子會認為你理解他,開始和你有溝通,再開始向你尋求幫助。這時,我們再以過來人的經驗幫他解決。他就開始對你有敬佩感。以後,溝通就一致了。

這裡切記不要用高高在上的態度和孩子說話,特別是在他覺得自己心智已經成熟後(雖然沒有)。他會覺得和你格格不入。


Eric海外教育日記


對於處理親子關係,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但是既然成為了父母,就應該去學習處理親子關係。1.要走進孩子的內心,換位思考。2.要和他成為朋友。3.愛不要溺愛。有適度。等等。這個親子關係就得自己去磨合,當你很生氣玩玩具的時候,能的滿屋子亂七八糟,按正常的出牌,上去一頓罵或者打。我本人脾氣就是不好的那種。但是你一定要冷靜,學會控制自己。壓低聲音。溫和一點說寶貝,我們可以一起幫你的玩具找到自己的家嗎?他們想回家找媽媽了。我兒子一般就會說好的媽媽,自己親自和孩子一起收拾玩具的同時你的火氣就是自然而然的下來了。過後自己想想跟孩子生氣真沒必要。主要還是親生的。實在氣就想想上輩欠他的,來討債的。[大笑]說一千道一萬。就是自己去享受孩子陪自己的時光,大愛一點。你會覺得生活很美好!這就是我的理解希望對你有幫助。


A未來富二代他媽


15歲的孩子,已經處於青春期,正常都會比較逆反。

15歲孩子的母親,通常上有小、下有老,生活工作辛勞。

雖然兩人生活在同一個家裡,但是親子關係差,往往是因為兩個人的世界不一樣,甚至完全相反。家長的世界要有又快又好的結果,孩子的世界只有慢慢成長的過程。
我兒子小時候說話總是口齒不清、斷斷續續、無法聽懂他要表達什麼。
一聽到他說話的腔調,我就很抓狂:別家孩子口齒伶俐,我兒子卻一句話分成5段,還說不清楚。
於是一聽到他說話,我就忍不住著急打斷,批評、埋怨、教方法......
他話說一半被我打斷,感覺很憋屈,於是生氣、痛苦。如此往復,他的表達能力更無法進步了。
後來,我學習調整自己心態:孩子的進步是要一步步來。
我選擇先聽他把話斷斷續續地說完,多給他機會表達,讓他感受到我的支持。在一次次斷斷續續的說話過程中,他說話能力終於提高了。

因此,要改善親子關係,家長應該帶頭改變自己,不能一上來就要結果。

給孩子機會表達自己的不完美,給孩子時間成長。
相信孩子可以變得更好,最終一定會建立好的親子關係。
每個家庭,都有不讓父母省心的娃。也許,每個孩子心中還有一對不讓自己輕鬆的爸媽。

我也有個兒子,作為家長,每天我的心情都會有變化,唯一不變的就是焦慮。

同事笑我:你不是不焦慮的嘛?
我回答:我也焦慮啊,只是,很多家長一焦慮就給孩子報培訓班,而我相信,要與孩子一起學習成長。
我的焦慮點從語數外成績,到運動能力,再到人際關係。孩子問題不斷,我都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我認為,孩子是我的複製品,他碰到的問題,我身上多多少少都有。於是,我不斷學習。

在一本《心智力》的書中我看到:

我們同時生活在“三層世界”裡,即物質世界、心理世界、系統世界。
物質世界,即人的意識、理性所反映的世界,包括自然界與人類社會。在這一層看待事物時,我們往往講道理、談對錯。
心理世界,即人的潛意識、心理活動。在這一層看待問題時,我們會關注到人的情緒與感受。
系統世界,即人所在的系統,以及系統所賦予人的身份和角色。
我們同時活在三層世界,因此需要培養用三層世界看待問題的心智模式,單看任何一層都不全面,都有欠缺。

應用到親子家庭中,

家長首先是給孩子物質上的保障,傳達社會規則規範孩子行為。
其次是心理上關愛孩子,給予抱持的環境,關注孩子的情緒,引導孩子學會表達感受。
三是構建和諧親子關係,過多的說教會讓孩子離我們越來越遠。陪伴、討論、以身作則,一起找成就感。
最終孩子信任家長,家長相信孩子,大家心連心,建設美好家庭。

三層世界構建親子關係是一個慢過程,但生活慢一點更安全。

生活中我們不是要快速改變孩子,而是給孩子輕鬆的環境,幫助他讓他自己改變;我們不是要省心省力,而是從孩子的問題出發,洞察到自己的修行方向。
成長一定不輕鬆,養娃一定很費心,但好結果帶來的快樂其實很短暫,每天進步帶來的幸福才更長久啊!
來吧,一起大聲說:我在成長,我很開心,我在成長,我很開心。
加油。

魚秧


看那個階段的,我大的初中那麼一般多聽他們講,在給介意,我有時候看到孩子做事也是煩惱,但想想就算了。我小的在小學,他不聽話,我一般都沉默,這樣他就想知道我為什麼會生氣,我們在溝通,不知道你們怎麼和孩子相處的。


用戶勿念


前幾天4週歲的大寶和我吵架 在我眼裡他還沒滿五週歲 還是一個孩子 但他卻和我吵架 我總結了下 在和孩子溝通時不能用大人的語氣和他講話 有些事情不能替他們決定 要徵求他們的意見 在他們情緒激動時 我們大人千萬別有情緒 一定要擺正好情緒心態和他們溝通 如果和他們急 對他們打罵 孩子反而離我們越來越遠 對孩子一定要耐心。



譽娜


現在和孩子溝通是一問重要的學問,決不能象以前老一輩的人那樣棍棒底下出孝子。要尊重的獨特個性,放下身段,讓孩子感到交流是在平等沒有壓力的情況下,相信通過長期耐心細緻交流,孩子的身心沒有任何的壓力,孩子的逆反心理必將消失!


老田1866817


保持聊天,無話不說。

保持尊重,適當引導。

適當弱勢,時常求助。

適當同步,投其所好。


海的這邊99


溝通是人與人之間,人與群體之間思想與感情的傳遞和反饋的過程。以求思想達成一致和感情的通暢。能夠和孩子有效地溝通是一門藝術,首先一點要俯下身來和孩子平等的交流非常重要的一個動作,蹲下來和孩子平視交流是非常重要的的事,對孩子的尊重也給孩子減輕壓力。在孩子交流過程當中,要把自己的想法降到和孩子同等年齡的水平。因為作為家長來說。往往以成人的思想去考慮孩子的問題,總感覺孩子與自己的想法不在一條水平線上,這本身問題出在家長這一方面,所以當你與孩子以同一個年齡階段進行溝通,使孩子會感到有安全感。另外要學會傾聽,多去聽孩子去講述。並非是指導式的、控制式的講解,給予孩子更多的壓力,對孩子來說非常不舒服,所以這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方式。另外也要給與孩子尊重,與孩子多去討論,對某個問題以尋求的方式來尋找共同的共情的話題,孩子與家長成為朋友,會有更多的內心體驗暴露在家長面前,家長也更容易與孩子進行溝通,達到共同成長的目的。接下來,根據不同的年齡階段,來舉例說明。

與嬰幼兒階段的孩子溝通。

嬰幼兒階段的孩子各方面能力還沒有形成,無法與家長進行語言方面的溝通,所以要與這個年齡段的寶寶。有一個很好的溝通,首先我們要了解他們的身體語言。例如:寶寶會通過哭來表達他的不快樂,或者是不舒服。當然隨著年齡的增長,哭表達的含義也就演變成了很多種。還有就是四肢的擺動。當寶寶開心興奮的時候,他的雙腳和雙手會不停地晃動,會傳達出開心的訊息。

與小學階段的孩子溝通。

1、這是一種看法,我的看法和你的不一樣,想聽聽我的看法嗎?

2、即便我們的看法不一致也能互相傾聽的。

3、我們先這麼做,直到我們有時間制定一個我們都喜歡的計劃。

4、我們先從。規定一個回家的最晚時間開始等需要的時候再改變。

5、 我們可以先這樣試一天(一週,一個月)。然後再評估。

6、離開電腦,休息時間到了。

7、你願意和我一起想清楚你是否想提高數學成績,並且如果你願意的話你可以怎麼做呢?

8、我們為什麼不先休息一下,冷靜下來,然後再回來試一試呢?

作為父母要做的工作實在太多,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最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也是需要家長慢慢摸索出來的,以上是小編的個人建議,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煜媽媽


孩子們與我們的矛盾越來越多,說明他們長大了,有了他們自己的思想,有自己對事物的理解,有了自己的處理方式。

有時候我們因為一瓶水、一粒豆、一道題而怒火沖天,我們抬高嗓門,喝斥,甚至威脅,可孩子偏偏是“崢崢鐵骨”,事實上,大多數情況我們擰不過孩子,我一直想追尋一個與他們和平共處的方式。

我們期待聽話的孩子,可孩子們多希望有個“聽話”的爸爸媽媽。可能生活壓力大,可能我們著急忙完手邊的事去做別的工作,可能頻繁地講解同一道題讓我們浪費了好多時間……我們從不懷疑自己對孩子提出的要求是否正確,是否合理。在我們的潛意識裡,孩子和我們的關係從未真正的平等。

我們的權威“統治”不了他們了,他們長大了,不如,我們試試做個“聽話”的父母。

聽懂孩子的心思太重要了,我們需要放下焦慮,聽聽孩子的心聲,不要把他們事無鉅細地都控制在我們手裡,“不聽話”就像是枷鎖,積累太多,孩子會發展為一種消極的偏執。

讓我們從內心將生活慢下來,讓我們對孩子多一點溫柔,多一點耐心,多一些陪伴!





零點客棧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言傳身教。才是教育孩子的根本方法。所以平時在孩子面前約束好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