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戰“疫”中的溫醫大90後力量

在疫情面前,無數醫療工作者逆向前行。他們還來不及感嘆或悲傷,這些堅守在一線的“榮耀醫者”正打著一場硬仗。身臨一線,他們也會擔心,而一旦有需要,他們便義無反顧,全力以赴。

“無論生死。”因為他們說,“這就是責任。”

男護士請命赴武漢

謝得力,90後,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監護室的一名男護士。工作6年的他一臉陽光,做事特別麻利。第一次聽聞需要醫護人員支援武漢的時候,他就積極報名了,可惜沒有成行。當第二批支援武漢報名開始時,他又一次報名了。他對領導說:“抗擊疫情,男護士有著先天的優勢,我是一名入黨積極分子,又在呼吸重症監護室工作了這麼久,專業素質強、身體棒、能扛能戰,而且我叫得力,抗戰也一定會給力,就選我吧!”

看!戰“疫”中的溫醫大90後力量

經過篩選,1月28日,他作為第二批馳援武漢的醫護人員踏上了征途。在他心中,這是使命的召喚,這是護理的天職。到達武漢的第一天,他就把頭髮剃得短短的,以便勝任隔離病房繁重的工作。上崗前的培訓和考核讓他迅速成長,很快他就投入戰鬥,與武漢的醫護人員共同抗擊這場災難。科室裡的同事們擔心他的安危,每一次,他都跟大家報平安,讓他們不要擔心並叮囑他們做好防護。

巾幗不讓鬚眉

有這麼一位年輕的女醫生,她克服內心的恐懼,以樂觀的心態、專業的素養,主動申請加入到抗擊新冠肺炎第一線,她就是——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神經內二科醫生王璐茜。

1月24日晚上,王璐茜正式進入到隔離病房。目前,她和其他志願者一起負責疑似病例的篩查。“工作量比想象中要大,我們的排查工作很細緻,穿著防護服查房、取標本,對體力的消耗也比較大。”王璐茜如是說。醫護人員和普通民眾是擰成一股繩的戰友,共同的敵人是疾病,醫生做好科普、引導民眾正確對待疫情,而民眾們積極瞭解相關知識、配合做好自我隔離和自我防護,是戰勝此次疫情的不二方法。

看!戰“疫”中的溫醫大90後力量

王璐茜再三表示,在疫情徹底得到控制前,少出門,戴好口罩,堅持住,不要掉以輕心。同時,她也始終相信如今冷清的街道,一定會恢復往日的熱鬧與喧囂。

戰“疫”中的無名英雄

1月30日,大年初六,將近深夜十點半,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醫學工程處維修組的燈終於熄滅,兩位青年女臨床工程師——連霜和周惠,結束了一天的工作,彼此道別,準備回家。這場突如而來的疫情,讓溫州這個春節的冬夜顯得比任何時候都要蕭瑟和寒冷,然而,此刻她們的內心卻是前所未有的滿足。

此次疫情突發,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新開通的感染隔離病房和許多臨床及醫技科室都還來不及安裝紫外線消毒燈。而沒有紫外線燈照射消毒,就無法有效殺滅環境中的病毒,有可能會導致醫護人員和其他就診病人受到感染。同時,感染隔離病房也因為不斷收入的危重病患,需要大量的監護儀、呼吸機等醫療設備。

看!戰“疫”中的溫醫大90後力量

而當天,連霜工程師和周惠工程師在隔離病房安裝了大量的紫外線燈、監護儀和呼吸機後,還需要調試調撥,二人都沒有一聲怨言,一直持續工作直至深夜。在二人的齊心協力下,自制紫外線消毒推車任務最終順利完成。

臨床工程師儘管不在抗擊新冠肺炎最前線,但他們同樣是這場戰“疫”中至關重要的無名英雄。是許多像連霜和周惠一樣的青年工程師的默默付出,為臨床醫療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最堅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和設備保障。

“90後”的責任和擔當

她叫吳崇崇,93年出生的女孩,她15年入職,原本是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D14脊柱外科病區工作的護士,所涉領域與疫情無關,卻主動申請進入隔離區工作。

採訪時,她說:“沒進隔離病房之前,儘管進行過相關培訓,但對相關工作還是有些懵懂。是科室的老師們,是朋友們,也是隔離病房的患者們給我信心及勇氣。03年的非典,你們保護我們,現在的新冠,90後守護你們!前路也許浩蕩,萬事仍可期待!我們相信,一切都會好的。”

看!戰“疫”中的溫醫大90後力量

90後的女孩都很愛美,但口罩和護目鏡的邊緣太緊,臉上常常被勒出了印跡,臉頰鼻翼上的壓紅短時間都褪不了。但吳崇崇每天需要戴口罩、護目鏡,穿防護服,走進隔離病區,為裡面的隔離患者監測生命體徵、觀察患者狀態及相關護理工作。她卻不後悔:“這是我應該做的事。”

除了這些奮戰在一線的醫務人員和工作人員外,更有一批溫州醫科大學的學生們,雖然還處於醫護人員的養成階段,但都在家中深深地為疫情擔憂著,也有許多同學用各種各樣的方式為防護疫情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溫醫大學子青春戰“疫”

有的同學捐出了自己的壓歲錢支援武漢;有的同學堅守著自己的崗位卻不要工資和補貼,將它們如數捐出;有的同學報名成為了本次疫情的志願者,助力臨床工作......

看!戰“疫”中的溫醫大90後力量

有學生們捐出自己的壓歲錢支援武漢


看!戰“疫”中的溫醫大90後力量

第二臨床醫學院研究生志願者徵集令

更有許多學生黨員或預備黨員落實到當地的工作崗位上,為疫情貢獻自己的力量。


●“我在請戰書上籤上自己的名字,我們一起打贏這場疫情攻堅戰。”

1月30日,17級全科專業預備黨員季程成在龍泉和醫生們一起於開元酒店隔離點負責對隔離人員的登記入住,定期體溫檢測、食品物資提供、消毒和安全防護工作。即使作為醫學生,這仍然是季程成為數不多的,深入一線、直面疾病與死亡的經歷。

●“一個人的力量是微薄的,但我是一名醫學生,更是一名預備黨員,在國家需要的時候,我想盡一份綿薄之力。”

隨著疫情加重,桐鄉市濮院鎮各村委黨委發起抗擊疫情黨員志願號召,2月1日,17級全科專業預備黨員陳鄧一帆和她的黨員母親一同來到桐鄉防控疫情志願一線。由於村委黨委高度重視疫情,對交通卡口實施24小時監控,黨員志願者實行兩班制,“從早上7點到晚上7點,在早晚班黨員志願者交班的時候,看到他們帽子上結的霜,我看到的是我們戰勝疫情的火苗,人心不倒,希望不滅。”

●“作為新時代醫學生黨員,更應當在國家需要獻身時,衝在前面,作貢獻、擔責任,發揮先鋒模範作用。”

1月26日,17級康復治療學黨員沈廣亮收到27日凌晨0點到6點湖州S12妙西出入口急缺人的通知,他不假思索報上姓名,前往高速路口檢查來往車輛司機乘客體溫。“作為醫學生黨員,雖然不能像正在一線的醫務人員一樣直擊疫情,但依然可以做到‘隨時隨地,到最需要的地方去’,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他隨時等待著下一次任務能支援第一線。

●“無論疫情怎樣、風險如何,我都一如既往在搶救室、救護車上和死神搶人。”

1月20日新聞報道:新型冠狀肺炎劇增,呈大規模爆發趨勢。17級全科專業朗敏哲同學取得家人同意後,連夜到千島湖當地醫院急診科報道,投入到“前線奮戰”中。“儘管科室有物資增添,但疫情沒過幾天,我從N95口罩加防護服,脫得只剩下一件白大褂和外科口罩——沒物資了。但我依然堅守在急診一線。”

●“身為一名黨員,一名醫學生,在疫情面前我只是想出一份力。在家鄉需要我的時候,我想努力幫助大家。”

17級黨員吳起濤大年初一晚上7點接到來當地衛健局開會的通知。由於當地醫療資源較為缺乏,因此臨時召集了一批醫學生支援疫情防控,並強調這次任務是完全自願。作為一名醫學生,吳起濤積極響應號召,28日在疾控中心根據確診患者的通訊記錄對與患者有接觸的人員進行排查。29日早上7點開始,他根據安排,在慶元黃壇高速路口檢查來往車輛司機乘客體溫,確保發熱患者能夠及時隔離治療。

藝術戰“疫”助力防控

溫醫大學子自創防疫居家健身操》,自編配詞,在健身操中融入防疫知識進行宣傳普及,還自創醫護版《世間美好與你環環相扣》視頻,為一線防疫抗戰醫護人員加油鼓勁,被“學校共青團”微信公眾號和中華全國學聯微博等轉發,點擊量累計達5萬。

看!戰“疫”中的溫醫大90後力量

看!戰“疫”中的溫醫大90後力量

同時,溫州醫科大學19級外科學研究生黃宏鍵同學、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護士王葉子共同創作了這個視頻。黃宏鍵說:“創作這個視頻主要是希望疫情能早點過去,大家都能平安。這首歌想表達的另一個方面是希望這場災難過去以後,社會對醫護人員的態度可以轉變。希望以後醫暴事件不要發生,大家都可以意識到——醫護人員是一直和他們站在一起,而不是對立的。希望世界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