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農村青年不願意在家種地了?

太復古風格


我處在黃土高原,地的質量不好,家裡就種馬鈴薯,玉米,勞動力,資本偷下來,基本就沒賺錢,而且還那麼辛苦。在我們這兒承包了種芹菜的,今年賠本大發了[流淚][流淚]還不如出去打工


0915小呆呆


在90年代的時候,我家總共有6口人。我所在的那個小村莊大概有150個人左右,良田、旱田與爛田加起來也就150幾畝。村裡按一人一畝實行平均分配,好田與差田搭配在一起,派家裡長輩抽籤分田,四年一個輪迴重新分配。

改革開放隨著80後初中畢業,1997年的時候才真正開始進入打工熱潮。村裡的年輕人結伴同行去一個城市打工。假如年輕人不外出打工,農村田地又少,便會產生勞動力過剩。我家分了 六畝田,外加我爸自己開墾了兩畝荒地。97年的時候,我的兩個哥哥已經畢業了,家裡4個成年勞動力,這點田不足以維持生產勞動力。

剛從學校出來的人似乎也吃不了那份苦,種田十分艱辛,每天要經歷風吹日曬。去工廠上班總體比較乾淨,一年四季有事可做,廠裡可以遮風避雨,相對種田而言輕鬆穩定。

隨著時間流逝,越來越多的小孩子長大,年輕人都加入打工龐大的隊伍。我哥他們去城裡打工都帶了女朋友回來,村裡出去打工的女孩都選擇在外談了男朋友。於是古老的父母之命,媒娑之言的習俗漸漸遠去。村裡還沒女朋友的年輕人,幾乎沒有媒婆來提親,他們父母隨著社會風俗也羞於啟齒託媒人,開始催孩子去城裡打工,盼望兒子能帶女朋友回來。所以我們那個農村地區,年輕人在家種田是找不到女朋友的。村裡總是男兒多女兒少,有女兒的也是在外談男朋友往外地嫁。總之在農村,年輕人在家種地沒有多少收入,似乎已經與時代潮流不符了。

在農村由於糧食售價不高,山村偏遠一點的田地,經常遭受野豬拱田,野兔啃倒禾苗,山路又十分崎嶇,農民運輸也十分艱難。2012年後農村開始出現成片的荒地,尤其是偏遠山區的田地全部荒廢。現在的年輕人從小在校讀書,在家嬌生慣養,很少從事艱苦的體力勞動,哪能經得起徒步在山路崎嶇彎轉的艱辛。







書幸追


就這個問題我有很好的發言權。大學畢業後在上海打拼了5年存了點錢,也在家鄉的縣城貸款買了房,娶了一個漂亮的老婆。這樣的生活本是非常圓滿成功,但是自己比較作,想在農村發展農業,農村的荒地很多,選擇了種植中藥何首烏,再種50畝水稻,就這樣每天早出晚歸,一年下來的辛苦,賺到的錢都不夠我在上海打工半年的工資。我也打算這次疫情過後再都一線城市尋找工作。


返鄉創業小張


我是農村人,有著深切的體會,就拿我們家來說吧!家中總共四人,我和我的愛人和一兒一女,兒子在大學就讀,女兒在上海打工。

我在家開了一家豆腐坊,每天的收入在200到300元之間。去年我在空餘時間種了一畝地的玉米,總共收了1100斤,按照我們當地的價格一元一斤,也就1100塊錢。除掉農藥玉米種及化肥的各項開支,也就只剩下五六百元了而我們卻花費了十個工作日,每天的收入也就只有五六十元。像這樣的收入,誰還會願意在家種地呢?

而城市有著優越的物質條件和生活條件,當然是年輕人嚮往的地方。



姜記老字號豆腐坊


在我們那裡農村種田沒有收入,種田土地又少,只能種畝把兩畝,又是梯田,大部分都是山衝,路又不通只能靠人力,還有田塊又小,有的山沖田只一兩個平方。樣樣都是靠人工,而且種田肥料、種子、農藥也比較貴,很多人都說種是虧本的,做外面做工一天還沒有種田累,最少都有一兩百塊,能買多少米,現在一個年青人在家種田人家說你沒出息,沒有人看得起你,還有那個年青人願意在家種地。



農村人愛看電影


首先我就是一個農村人,說說我自己的看法吧

第一農村的教育,觀念,文化還是相對落後不少,年輕人在農村待的沒有壓力,思想也比較安逸,人待久了就什麼也不想幹了,並且沒有一點鬥志,,所以農村留不住年輕人

第二,說說種地一年的實際收入吧,我家六口人,一年種地下來,賣糧食的價格也就是8000~10000之間,對於一大家人來說,根本不夠開銷,更不用說再開銷別的東西了。一家人三個兒子,種地種上三五十年也不一定夠一個人結婚的的開銷,所以太不現實

第三現在外面的世界越來越熱鬧,而農村基本是十年如一日,對於一個年輕人來說,大部分都充滿了好奇感和嚮往。所以更不願意留在農村。

第四一個字,窮,如果不往出跑,還會一直窮下去。




拼車百曉生


我們家就是農村的,我們哪都是種梨樹的。現在家裡幹農活的年輕人很少,很多人都會外出打工,家裡的梨樹直接給親戚種,或者以很低的價格租給別人種。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種。

  • 最大的還是收入原因原因

我們種果樹的收入還好一點,溫飽可以解決,但是想要改善生活質量,光靠果樹的收入肯定是不夠的。旁邊村子種玉米小麥的更不用說,糧食的價格更低,但是現在聯合收割機的使用,大大節省了人力。糧食不值錢,空餘的時間又多,所以外出打工的人員更多。總結來說,就我們村子的收入情況,如果全家都外出打工的話,收入都會比在家務農高,只是很多老人捨不得家裡種了一輩子的樹,也不想遠離家鄉。乾貨類,收入少,所以很多年輕人都選擇外出打工。

  • 更好的生活質量

現在網絡這麼發達,不出家門就可以知道大城市和家裡的差距。最簡單的一個例子,年輕人想買一些牌子的衣服,飾品,這些村子裡是沒有的,想吃的許多好吃的,家裡也是沒有賣的。至於遊樂場什麼的,反正我們村是沒有的。不說其他,就一個大型超市給生活帶來的便捷,就是村子裡沒法比的。總的來說,吃喝玩樂,這些生活中的享受,絕大部分,村裡和大城市都是天壤之別。

  • 教育資源嚴重差距

現在大家對於孩子的教育越來越重視,對於農村人來說,教育可能讓下一輩擺脫自己的這種現狀。所以為了拼孩子的教育資源,很多家長都會煞費苦心。舉個讓人心寒的例子,我們那有個村子的小學,一個班只有一個老師,教所有的考試科目都是一個人教,且一個星期還要出去兩三天參加培訓,連給孩子們批改作業的時間都沒有。村子裡學校工資低,沒人願意來,只有剛畢業的來實習,呆不了多久就走了,孩子們的成績自然不必多說。除了學習成績不行,我們這村子裡的學校還沒有音樂美術類的課程,因為根本就沒有教課的老師。所以很多家長為了孩子的教育,都會想要外出掙錢,讓孩子到城市裡讀書。


只要出發


年輕人不願意種地,重要原因之一是種地太苦。特別是我們國家農業現代化還沒有完成,傳統小農生產還免不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作模式,老一輩農民從小習慣了,新一代的年輕人由於嬌生慣養,受不了這種苦,作為父母的也不忍心讓孩子在地裡風吹日曬,往往就是自己把活幹了,讓孩子清閒一些。

年輕人不願意種地,第二個重要原因是種地不賺錢。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城市工商業日益發達,工廠和服務業創造了大量就業,很多農村的年輕人不用被束縛在土地上,可以進城務工獲得自己的一份收入,關鍵是進城市打工比種地收入高很多,兩者一對比,誰還願意回家種地?

年輕人不願意種地,第三個原因是城市化的發展,使都市生活方式深入年輕人的內心,成為他們嚮往的生活模式。在農村幹完活,一般沒什麼休閒和娛樂活動,除了打打牌,玩玩遊戲,沒啥新鮮玩意供消費消遣。在城裡則完全不同,除了工作時間,可以體驗的項目非常豐富,所謂燈紅酒綠,紙醉金迷,又有多少年輕人能夠抵禦住這種誘惑呢?

除了以上原因,由於農民在社會中的地位不高,經常受到冷漠和排擠,也使農業失去了對年輕人特別是有能力年輕人的吸引力,最後被不能進城打工的老弱病殘者所“佔領”,所謂“38、61、99部隊”正是現在農村勞動力的真實寫照。

但是,作為擁有13億人口,幾千年農耕文明的國家,如果我們的年輕人都離農業而去,我們吃飯都要靠進口,這真是一件令人遺憾的事情。如果換成你,你願意自己的後代去從事農業嗎?


邯鄲新鮮事


我是北方的,根據我我周圍的環境來回答這個問題。

  1. 大條件,大環境的影響,現在基本都是獨生子女。家長不願自己的孩子回家種地。在農村青年回家種地是一種沒有出息的表現。現在農村青年基本都在城裡發展。
  2. 種地成本高 ,成交價低 ,我們這裡一年兩季,就是小麥和玉米。好的話一畝地一年能掙6,7百元。還不包括自己的人力。


夜影流年


1、農村大部分的地都是小塊的,特別是自留地,基本上靠這幾塊地解決不了生計問題,最多種點蔬菜瓜果,老年人在家閒著種種沒事,年輕人不行。2、進城是大勢所趨,城裡人下鄉是城裡活膩了來鄉下圖個新鮮,最終還是要回到城裡,因為城裡有配套成熟的學校、醫院、菜場、商場、文化消費……農村裡只有山山水水。3、農村青年都有理想,都希望能夠有個好的生活,更希望自己能融入城市生活,適應不了農村裡安靜的生活,再者農村裡種地,解決不了生存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