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後世譽為“遺民畫派”,一代宗師,傅山書法欣賞

明末清初,明王朝內憂外患,風雨飄搖,民不聊生,各方揭竿舉義,加之清軍入關,國破家亡,激起了“反清復明”的抵抗運動。政體的動盪往往促使思想的活躍,在文學藝術領域掀起了一股以明遺民士大夫文人為代表的崇尚“高古奇逸”風格的巨浪,由此也出現了一大批特立獨行、高標卓識的書畫家,書畫風格冷逸出塵,格高意遠,後世譽為“遺民畫派”。傅山是其中的一位傑出的代表人物。


被後世譽為“遺民畫派”,一代宗師,傅山書法欣賞


傅山畫像


傅山(1607—1684),山西太原陽曲縣人,初名鼎臣,後改名山。字青竹、青主、仁仲,又字僑山,別署公它,亦曰石道人、嗇廬,入清後出家為道士,號朱衣道人,名真山,丹崖翁、松僑、僑黃老人等。傅山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書法家、詩人、醫學家,且武功卓絕,著述甚豐,學問深邃廣博,被尊為一代宗師,是明末清初學術界的一座高峰。梁啟超將傅山與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李顒、顏元一同列為學問及思想界的“清初六大師”。


傅山其書:“草楷篆隸俱造絕頂”



傅山一生著述豐盈,有《霜紅龕集》《兩漢人名韻》《經子批註》《百泉帖佛經批註》《諸史批註》等存世,後人收羅彙集整理成《傅山全書》《傅山全書補編》。


傅山的經歷在遺民文人中極具代表性,透過他的詩文書畫,可以看到一個風雲變幻、天崩地坼的時代,也見證了中國17世紀書畫史的轉捩和嬗變。傅山較同時代的思想家顧炎武、黃宗羲等人相比,思想、視野更為博雜,主張經、子不分,反對儒學道統,將諸子百家、經學及理學融於釋道,在音韻學、金石學方面亦為精通,且尤重經世致用的變化之方,為近代國學研究開闢了更為寬廣的蹊徑。


被後世譽為“遺民畫派”,一代宗師,傅山書法欣賞


草書臨王羲之《諸從帖》軸


被後世譽為“遺民畫派”,一代宗師,傅山書法欣賞


草書杜甫《赤霄行》詩句軸


被後世譽為“遺民畫派”,一代宗師,傅山書法欣賞


草書《青羊庵》詩軸


被後世譽為“遺民畫派”,一代宗師,傅山書法欣賞


草書“柳外明河河外菸”詩軸


傅山的書法獨步於明清之際,諸體精通,“草楷篆隸俱造絕頂”,向來為書法研究者和愛好者奉為圭臬。傅山對於“二王”一系的帖學書法,用功頗深,尚存如《臨王羲之〈伏想清和帖〉》《臨王羲之〈諸從帖〉》《臨王獻之〈安和帖〉》《臨王羲之〈明府帖〉》等世不少臨帖作品,表現出傅山對“二王”的熟稔和偏愛。在臨摹“二王”法帖之外,傅山由文字學參碑碣金石,精研篆隸,曾提到篆隸在書法中的重要性:“不知篆籀從來,而講字學書法,皆寐也。”他時常運篆書之意於各體,開雜體之風。


如此次展品中的《壽王錫予四十二韻》十二條屏,雖為大草作品,間揉米襄陽、顏魯公、王覺斯諸家軌則,但也參雜了篆書字法與筆意。真書小字則出入鍾繇、“二王”門徑,大楷喜師顏字,筆意生拙,體態寬綽。傅山尤以草書成就最著,筆勢飛動,肆意揮灑,如磐根老藤,圓轉似游龍,雄奇宕逸,富有強烈的節奏感和震撼力。在纖弱書風佔據主流的時代,傅山倡導“書如其人”“人奇字古”,主張正本溯源,直追先秦漢魏古風,探尋中國書法的本源與真美,他針砭時弊,指點迷津,成為碑學興起的關鍵人物。傅山晚年的書風以“二王”為依託更加揮灑淋漓,調和碑學的“陽剛之美”及帖學的柔美,圓熟地達到變化萬端、無窮無盡的化境,開創了一代書風,是書壇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和轉折點。傅山提出了著名的“四寧四毋”的書學主張,即“寧拙毋巧,寧醜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直率毋安排”,集中體現了傅山的自然美學思想,也是精神人格的凝練,在中國書法美學理論探索與研究的道路上獨闢蹊徑,影響深遠。


被後世譽為“遺民畫派”,一代宗師,傅山書法欣賞


被後世譽為“遺民畫派”,一代宗師,傅山書法欣賞


被後世譽為“遺民畫派”,一代宗師,傅山書法欣賞


被後世譽為“遺民畫派”,一代宗師,傅山書法欣賞


被後世譽為“遺民畫派”,一代宗師,傅山書法欣賞


在現場展出的《壽王錫予四十二韻》十二條屏


傅山不僅是書法巨擘,在繪畫上亦有建樹。清初畫壇上有“四僧一道”之說,“四僧”指漸江、髡殘、八大、石濤四位方外畫僧,“一道”指的就是朱衣道人傅山。清人將他的畫作列為逸品,《半塘閒筆》曾將其畫與八大山人同論,認為高出一般畫家藩籬。傅山現存繪畫作品不多,皆以山水、花卉、禽鳥等為多,屬文人逸格一類。作品意境古拙,縱橫恣意,氣概磊落,瀟灑豪放。時人稱讚他“胸中自有浩蕩之氣,腕下乃發奇逸之趣”。


被後世譽為“遺民畫派”,一代宗師,傅山書法欣賞


傅山家學:詩書傳家,俊彥滿庭



“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這是傅山寫給兒孫們的一句詩,這句詩集中體現了傅山對書法學習和創作的核心精神與態度。傅山一生志節,一個“奇”字了得,也正是這種剛介、奇崛的人格力量,深深地感動著人們。而“奇”,更多的是以發揮個體智慧及才情的彰顯,當然也是以內心淳正通博學問為核心的,從而達到莊嚴古雅的境界。標舉真率、反對奴俗,可謂是傅山一生思想、藝術、治學的精神內核,斥俗倡真,具有著非凡而偉大的時代意義。


傅山曾作家訓16字,分別為:

靜、淡、遠、藏、忍、樂、默、謙、重、審、勤、儉、寬、安、蛻、歸。

在《家訓》中就書法問題告誡兒孫:“字亦何與人事,政復恐其帶奴俗氣。若得無奴俗習,乃可與論風期日上耳。不惟字。”除去論書,那結尾處短短的一句“不惟字”,才真正值得人們去玩味,去思考。傅山詩書傳家,俊彥滿庭。自傅山先生而下,子傅眉,侄傅仁,孫傅蓮蘇,無不精通書道,無不秉承和發揚了傅山精深博大的藝術文化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