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给自己最好的礼物,是爱自己

一,

春节前夕,我报名的禅修活动通知临时取消。

事出突然,春节只剩下自己一个人了,我忽然决定自己在家里“闭关”,关闭了手机,断绝了和外界的联系,每天早上4点起床,晚上9:30睡觉,不说话、不阅读、过午不食,每天打坐10多个小时,和自己在一起,和自己感受在一起,10多天下来却也不亦乐乎,有一天早上醒来,感觉到自己沉静的像幽深的湖泊,举手投足划过空气,像是划过安静清凉的水流,感觉无比舒适。

所有的欲望,与这种通体沉静的感受相比,都只是不安的骚动而已。

闭关结束之后,打开手机,本期待与朋友家人的相逢,却发现疫情扑面而来,从一个世界跌入到另外一个世界,有些突然,不过因为内心的宁静还在,我当时乐观的认为两周的隔离,疫情应该就可以告一段落。

所以我没有心境写关于疫情的文章,比如如何应对焦虑,因为我自己没有体验。

空口白话,我写不出来。


二,

疫情期间,给自己最好的礼物,是爱自己

过了正月十五,我开始感到烦躁了。一个人“隔离”在家,长达半个月未曾与真人交往和对话,由于点外卖不方便,也没有人给我做饭,离群索居,像是一个人在山洞隐居的感觉。

但疫情还没有结束的迹象。


我开始感到焦虑,然后新闻APP上寻找各种关于疫情信息,或者去看小道消息,然后对某些官员的不作为感到愤怒,这样一阵儿下来,发现自己更焦虑了,打坐的时候,脑子里一直转着这些消息,刚看了什么文章,那些字眼就在脑子里盘旋,停不下来,打坐一小时,半小时都在消化这些东西,我发现摄取这些信息并不会给我减轻焦虑。

于是我卸载了新闻软件,收藏了主流媒体的疫情通报页面,然后每天继续打坐,读道德经,喝茶,与自己呆在一起,很快又恢复了平静,而对于道德经的了解却也更加的深刻了。也许是这么多年,第一次,我如此踏实沉静,如此满足的,如此长时间的和自己在一起。

逐渐的发现身边一些朋友是有焦虑和恐慌的,有一朋友说,自己担心疫情会失控,世界末日会来,也有人因为无法工作担心生存的问题。杨记者采访我的时候说,有些市民因为焦虑甚至会打“防疫热线”骂人,有人阻止抗疫的医务人员回小区居住,渐渐的,我对疫情的焦虑有了些感觉,所以,后知后觉的,就开始写这篇文章了。

今天钟南山说预计疫情4月左右结束,接下来我们还要继续过一段时间“隔离”的日子。隔离了别人,我们就不得不和自己靠近了,所以用这段时间来学习如何与自己深入的相处,学习爱自己,对于不在疫区的人来说,这是绝佳的机会了。

无论如何,这段时间我们都会与自己深入的相处,只是如何相处的问题,也许是焦躁的、无聊的,也许是乐在其中、有所收获的,这在眼前变成了粗暴而简单的选择题。


三,

疫情期间,给自己最好的礼物,是爱自己

年前我在朋友圈看到了一篇文章,一个藏地的出家法师说,给时间做自己很重要。

当时我都震惊了,从出家法师那里我们一般会听到“无我”,第一次听到“做自己”,看来佛学和心理学终归说的是一回事,文章里面法师这样说: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很繁忙,有许多的事情要做,因此,我们必须分配时间去做不同的事情、去扮演各种的角色。例如给自己时间去扮演医生的角色,给自己时间去帮助他人等等。但是,我们经常忘了给自己时间去做自己。”

疫情期间,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说,角色就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呆在家里,走过来,走过去,大把的时间都是给自己的,都需要面对自己,对于很多人来说,面对自己是很难的,在平时,大多数人往往拼命的使用自己,忙于学习,工作,社交,娱乐等,把自己陷于学习和工作的人更危险,因为这样的努力是社会价值观所推崇的,内外很协调,更难以发现其中的问题。

“爱自己”也只是一个美丽的说法,或者偶尔抿一口的鸡汤而已。

到底怎样与自己相处,怎样爱自己呢?


四,

有些朋友在有限的空间里玩出了花样。

有的朋友做各种美食给家里人分享,小俊还自己动手制作了“凉皮”;小楠呢,每天整理自己房间的花花草草,专心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度过了起初的焦虑期,她们开始慢慢享受这样“与自己在一起”的生活。


疫情期间,给自己最好的礼物,是爱自己


爱自己的第一个层次是专心的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享受这难得的空闲时光

有一个朋友回忆自己的生命史,重新回忆起自己的一些重要的事情、经历,一些重要的人和情感,让自己的内心更加的饱满;另外一个朋友,开始细致的规划自己未来3年的生活。

他们都把注意力放在了自己的身上,给自己乐趣,为自己总结和规划。享受的同时,对生活和生命有了新的理解和领悟。

当然,当他们关注自己,自然也会在身心上更好的照顾了自己。

五,


疫情期间,给自己最好的礼物,是爱自己

对自己好点,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些相对简单些。

最难的是其实与自己的痛苦相处,爱自己最难的是爱自己的痛苦,这些痛苦可能是空虚,孤独或者焦虑、恐慌。当你要排除这些感觉时,你其实是在排斥自己的一部分。

这些痛苦的情绪,本身就是自己的一部分,本来就存在,这段时间,内因外因合在一起,这些感觉更容易被激发出来。

只有接受了这些痛苦,一个人才能真正的学会与自己相处,真正的爱自己。

小黑描述了自己一个人独处的感觉,女朋友回老家过年,他自己留在当地,当他晚上拉上被子准备睡觉的时候,他觉得像是给自己盖上了棺材——孤独的感觉有时候真的是接近死亡的感觉,这就是很多人难以忍受孤独的原因。疫情期间,大幅度减少社会交往,很多人会感觉到孤独。

小黑按照我说的方法,只是接受和体验这种孤独,渐渐的孤独对他而言不再有力量,接受和体验了孤独,反而让他更珍惜身边的人,因为孤独是一个信号,告诉他关系的重要性,不接受这个信号,也就难以接受到这个重要的信息。

而以前为了逃避孤独,他不得不去打游戏,或者参加一些快餐式的社交,或者去运动直到把自己累到失去了感觉。

当一个人与自己相处的时候,这些深层的情感都会出现,无论是哪一种情感,尝试和这种感觉呆在一起,和它友好对话,最终你不会再盲目而疯狂的去排斥自己身体内的某种感觉,也就是说,你开始爱本来的自己,整个的自己,包括自己的“负能量”

六,

焦虑也是一样的,当我们感觉到焦虑时,首先我们可以尝试与这些焦虑相处,去体验这种焦虑在身体上所引起的感受,比如说可能是胸口闷,手脚酸胀等等,只是去体验而已,挺简单的,就像感觉到一只蚊子在叮自己,而不去动手赶走它,难的是持续坚持的去体验这种感觉,而不把这种感觉投射给别人,或者把焦虑演变成某种试图控制别人的“行动”,比如去批判别人。

除了体验这种感觉,还可以主动做一些事情来缓解焦虑,比如跟情绪稳定的人呆在一起,专心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焦虑的时候首先要避免的就是去网络上摄入过多的信息。

当你被一个充满能量和焦虑感的标题所吸引,手指准备戳下去的那一刻,你及时的停了下来,就成功了对自己进行了一次管理,自律就是这样逐渐的养成的。

当然,没有信息也会焦虑,所以需要关注主流媒体的“疫情动态“就行了,让自己心里有个底。

另外,对于政府或者别人也要培养信任感,不相信别人,或者是恶意揣测别人,都会增加自己的焦虑。当然培养信任感是需要反思能力的,要反思自己为什么难以相信别人。反思的意思是把自己的感觉和现实区分开,你感受到的不一定是现实,你越焦虑,感知到的内容往往越偏离现实

最后,要分清楚什么是自己能控制的,什么是自己不能控制的。

关注自己能控制的事情,做自己能做的事情,也是真正的爱自己。

有一个朋友说自己感觉很无力很焦虑很累,实际上她什么都不做,她只是在微信群里与人争论,她正在试图控制自己不能控制的事情。

我觉得这样真的太为难自己了。

七,


有一天,我睡了一觉醒来,开始头疼这一天的饭该怎么办,然后脑子里冒出了一个想法,如果疫情在早期就被“相关部门”重视,我就不用经历这一切了,全国人都不用经历这一切了,我感到愤怒,开始批判我能想到的和这有关的所有人,内心的宁静被打破了,隐居修了十多天的功力功亏一篑…

我陷入到愤怒和焦虑中, 整个身心都凌乱了。

但是很快的,朋友发了我一条视频,视频里我看到那些奋战在一线的人,舍生忘我在奋战和付出,同时也看到在疫区的人,在痛苦中挣扎和煎熬,那一刻,我的愤怒和评判迅速消失了,对自己的惭愧,对别人的尊敬、信任和爱从心中涌起,心里又开始觉得沉静,充实和感动。

不批判别人,爱别人,理解别人,同理他人的挣扎和痛苦,这是更深刻的爱自己。

疫情期间,给自己最好的礼物,是学会与自己在一起,学会爱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