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助推光谷交通邁入“快車道”

他們助推光谷交通邁入“快車道”

李良

武漢光谷的市政交通建設邁入“快車道”,城市地鐵、有軌電車、綜合交通樞紐、快速公交系統……背後是一群城建追夢人的奮鬥。把每一個規劃設計做成代表作,把每一項工程做成精品,這是他們為居民的綠色便利出行提供多樣化選擇的追求。

有衝勁的“楊門女將”

楊清梅

穿套鞋泥地跋涉敲定匝道開口處

一看到楊清梅,就有種“氣質如梅”的感覺。她剛剛晉升為光谷交通公司規劃部副部長,才28歲。

出生於四川廣安,在上海同濟大學讀完土木工程碩士,一畢業就進入光谷交通公司。談及為何選擇武漢,楊清梅說,她所學的專業方向是橋樑工程,而武漢是橋樑之都。

楊清梅負責光谷片區路網升級、新型軌道交通和公共停車場建設,由她主持的項目近30個,其中停車場項目有10多個。大學園路跨三環市政高架橋、關山大道跨南環鐵路關山橋拓寬、武網上下三環匝道……多個項目打通了道路“梗阻”。

對於光谷網球中心周邊的交通,楊清梅全盤考慮,規劃設計要以人為本,不僅要方便來看球的觀眾,還要方便網球中心周邊居民的出行。為了找到合適的開口和線位,她現場踏勘了10多次,“最初那裡是荒地和高高的堆土,一下雨就要穿上套鞋在泥地中跋涉。”直到現在,每當下雨時,她還能感受到當時穿套鞋的質感。

楊清梅提出的方案中不僅新建了連接三環線的上下匝道,還優化了該區域內部路網,使來自高新二路、光谷一路方向的車輛,也可前往東三環,節約繞行路程約4公里。

目前,她在致力於關山大道微循環路網的打通,“關山大道之所以堵,就是周邊‘毛細血管’沒形成,存在一些斷頭路,所以交通壓力都集中到主幹道上。”楊清梅說。

項目開工前的“急先鋒”

鍾毅

審批改革讓他嚐到了“甜頭”

身高1米8,長相帥氣,是人們對他的第一印象。今年30歲的鐘毅大學學的是數學金融,2014年進入光谷交通後做起了項目前期工作。“我是項目開工前的‘急先鋒’,工程立項、概算審批、土地手續、規劃及施工許可等手續,多達二三十道,都需要一個個去跑去辦,缺一個就開不了工。”目前,他在手的新建項目有43項。

往來於政府職能部門、項目現場、設計院,與這三方打交道是他的日常。鍾毅說,他的工作特點是廣、快、難:前期工作涉及規劃、建設、消防、人防、綠化等等,協調面非常廣;隨著光谷的快速發展,對於城市配套設施、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需求迫切,很多項目要儘快上馬,所以速度一定要快;光谷交通公司承擔的項目類別涉及軌道交通、綜合交通樞紐、道路、橋樑、山體治理、四水共治、公共停車場等,每個項目的手續都不一樣,都很複雜,難度大。

國家深化“放管服”改革,去年7月,武漢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啟動,鍾毅嚐到了“甜頭”。公司承擔了不少軍運會配套項目,“管委會政務中心不斷創新改革,很多手續可並行辦理,為項目節省了時間,相對以往項目開標提速了3個月。”今年,東湖高新區也在探索一些新模式,比如土地和規劃手續並行辦理,鍾毅說,他和企業將成為制度創新的受益者。

今年8月,鍾毅剛當上爸爸,他陪妻子入產房,在家陪伴了十來天。鍾毅說:“平時項目多,時間緊,任務重,基本沒時間陪伴家人。不過,我的工作就是為了讓更多人有幸福感,出行更暢快、更方便。”

紮根武漢的幸福城建人

段陽

反覆推敲簽好每一份合同

1997年,段陽剛參加工作,在家鄉河南南陽做過道路設計、施工管理、造價管理,並在那裡成家,有了第一個孩子。

2004年,全家人跟著他去深圳打拼,就職於一家世界500強企業,2009年被派駐武漢,負責武漢廠區建設投資控制工作。“越來越感覺武漢還挺好的,離家鄉又近,小孩也在這裡上了學,就不打算回深圳了。”2012年,妻子又生了一對龍鳳胎,幸福的同時也體會到壓力倍增。

2015年,段陽加入光谷交通,負責公司所有項目的合同管理。交談中,他一直強調”規範、程序、依法依規“,合同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詞語,要合法準確,既要防範風險,又要規避糾紛。段陽說,他參與了地鐵11號線東段一期、2號線南延線等項目的委託代建合同起草,11號線東段合同涉及工期、質量標準和投資模式,合同每一句話、每一個字怎麼寫都要反覆推敲。段陽笑談,那真的是“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

在有軌電車項目中,光合同就簽了350多份。為了做好合同管理,項目建設之初就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合同臺賬,將合同標段、費用類別、專業類別、價款支付、發生時間等重要信息錄入,確保信息完整清晰。

“從我進入公司至今,負責簽訂或審查了2000多份合同、100多個項目,平均每天都要籤一份。”段陽介紹,公司為了規範管理,引入先進OA電子管理系統模式,開發合同管理系統,提高了合同管理效率和質量。

建設項目大管家

陳世文

聽外公的話,架橋修路是積善之舉

華科畢業,光谷工作,只因他對這片熱土愛得深沉。

陳世文是黃石陽新人,2009年,土木工程專業畢業的他面臨行業選擇,“當時覺得學土木就是‘盤泥巴’的,但外公說,架橋修路,積善之舉。”還是外公的這句話觸動了他,就這樣,依託著這座城市的發展,他毅然選擇投身建築行業。

“第一份工作是建設地鐵。”陳世文說,2號線洪山廣場、漢口北停車場、6號線車城東路項目他都參與其中,從質檢員做到項目總工。

5年後,他碰到光谷交通地鐵11號線東段一期項目招人,又一次選擇了光谷。此後,質量技術部副部長、第五項目部部長、建設總部常務副部長,他在這個年輕企業履歷亮眼。

陳世文的日常工作就是公司所有項目城建計劃統籌和施工管理協調。將所有項目部串聯起來,進行項目分配、計劃制定以及全過程管理。無論是項目施工前期、實施或是驗收,他都要進行協調,並督導精細化施工管理。他參與的項目涵蓋軍運會、四水共治、市政橋樑以及光谷BRT等,每天他都在8點前到公司,從未在晚上8點前離開過。

尤其是軍運會項目,那個月裡,他幾乎沒怎麼陪過自己3歲的孩子。“家裡的事務都是妻子在管,她在沌口上班,小孩剛上幼兒園。”陳世文說,他晚上就在項目現場督促施工單位的管線改遷和主體實施進度。

“我很榮幸參與建設美麗光谷,作為一個交通建設者,見證這裡的發展,去年是東湖高新區建區30年,希望下一個30年,我依然在這裡。”陳世文說。

工程質量安全“守護神”

陶加棟

減少隱患就是更好保護家庭

陶加棟是江西贛州人,2008年來漢投入城市建設,地鐵2號線、3號線、4號線、6號線、11號線……沿途都留下了他的汗水,2014年他加入光谷交通公司,負責項目質量和安全管理監督工作。

“質量安全是企業的生命。”陶加棟總把這句話掛在嘴邊。建設有軌電車T1、T2線的兩三年間,這兩條線30多公里他走了無數遍,每天都在編寫安全守則、現場巡查巡檢中度過。有軌電車施工難度不比地鐵小,和外界環境交叉作業太多,且有高空作業,陶加棟自感肩上責任極重,“我們面對的一線工人,出來幹活的都是一個家的頂樑柱,如果我們不加強管理,他們一疏忽,可能就會造成無法彌補的遺憾,導致一個家庭的災難。所以這更加重了我們的擔子,我們要多跟施工方現場強調安全生產的重要性,加強工人的安全培訓教育,強化現場安全隱患的排查治理。”

文明施工管理也是陶加棟的工作內容,他盡力做得紮實、到位。

公司配置了手持空氣監測儀和焊煙淨化器,同時,引進了武漢市第一臺降塵炮霧車,並要求每個工地配置噴霧炮車進行噴霧降塵,這一系列措施,既贏得了監管部門的認可,也贏得了沿線居民的口碑。

陶加棟最感謝的人,是自己的妻子。之前他住漢口,加入光谷交通後,從家到公司幾乎是武漢市區的兩個對角,每天往返近100公里,經常加班。考慮到他夜間開車不安全,妻子辭掉了工作,舉家搬到光谷,“她本來是老員工了,福利也很好,到這邊重新找工作,一切從頭開始,還要照顧好兩個小孩。妻子的支持讓我更有動力好好工作。”

10多年來看著武漢越來越好,陶加棟說:“未來我希望能為光谷的發展更盡一份力,也希望通過我努力的工作多減少一個隱患,多保護一個家庭。”

管線遷改“開路先鋒”

李家蓉

為工程“排雷”特別有成就感

李家蓉是個90後,看上去瘦瘦小小,但一開口就顯示出大大的能量。採訪過程中她也是業務繁忙,電話不斷,她快人快語,一一把事項安排調停,交代妥當。

她2014年進入光谷交通,任職水電部副部長,負責公司所有項目的自來水、電力、天然氣、熱力、路燈等管線遷改工程和新建正式配套工程。眾所周知,管線遷改是個難事,要打交道的人和單位極多。李家蓉回憶,有軌電車施工前他們進行關山大道的管線遷改,沿線有47條公用線路,15條專用線路,僅協調停電她就下了極大的苦功。專用用戶如銀行、園區、大學等都需要她去溝通,她一家一家地上門拜訪,一去就是五六次,靠誠意感動了對方,最終,她全部協調完畢,為有軌電車施工創造條件。水電部的工作是設計監理施工一條龍,前期對外協調,現場施工管理,從前期設計到後期保障施工,李家蓉全程在線,協調完用戶,協調產權單位,協調完產權單位,再協調施工單位。她笑說,自己本來口才也不是特別好,現在都磨練出來了,“就慢慢磨合,忍人所不能忍。因為問題必須在你這裡解決掉,才能進入下一環。”

李家蓉說:“當你為工程把一個個‘雷’都排掉了,特別有成就感;等到每個工程通車運營的時候,那更有幸福感,有榮譽感和成就感。”

城市美化“魔術師”

李良

把小興趣做成了大事業

李良是土生土長的武漢人,學了8年園林綠化,去北京打拼兩年後考回武漢,“當時就是想,學了本事要回家鄉參與建設。”2016年他進入光谷交通,任職綠化部部長,參與公司各類重大項目的綠化遷改和景觀綠化工作。

有軌電車是個線性工程,最初沒有路,車也開不進去,李良回憶,施工全是用雙腳走出來的,“沿線看,經常從白天走到晚上,人都走瘦了。”李良說,為了讓光谷有軌電車線路呈現四季花毯、綠色廊道的景觀,他花了很多心思。草坪地被灌木喬木、混搭手法立體佈局,他選擇超過46種武漢鄉土色葉植物,來打造一條“多姿多彩、四季變換”的城市風景線,希望市民乘車時有穿行花海的視覺感受。“可能很多乘客趕著坐車沒注意到,但也會有人說,這裡昨天還是一片黃土裸露,今天就這麼漂亮了?這時心裡就會覺得很高興。”

養花養草本來是李良的小興趣,現在他將興趣做成了大事業,偌大一片光谷都是他的試驗田。他的夢想一直很簡單,“事業上從一而終,專業上拈花弄草,做好城市美化魔術師。”

長江日報記者韓瑋王慧純陳晨通訊員黃策

本版攝影長江日報記者賈代騰飛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